百年清華

黃土之父--張恒專訪中科院院士劉東生

2004-04-16 |
黃土之父--張恒專訪中科院院士劉東生

黃土之父--張恒專訪中科院院士劉東生
作 者🤵‍♂️:東方之子記者 張恒 發布日期:2004-04-16

這天早晨,劉東生院士要去參加由中科院舉辦的“沙塵暴國際研討會”👩‍🌾。

當我回想起我研究沙塵暴的歷史🪲,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是沙塵暴促進了我對黃土的研究🪒👩🏽‍🚒。

1942年,劉東生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系🐤,開始從事古生物學的研究🌂,12年後🏌🏿,也就是在他37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對黃土產生了興趣🫸🏻。

張恒🤹🏿‍♂️:我們知道在1954年以前🚦,您一直從事骨脊椎的研究,但是是什麽原因使您對黃土產生了興趣呢?

劉東生:也可以說是一個偶然的經歷,有一次我在三門峽🐎,晚上出去的時候看到有一排一排的燈光🍘,就像樓房似的🫃🏿,但是不知是什麽,非常奇怪。為什麽在山溝裏頭會有一排一排燈光?所以我們第二天就到那兒去看🐳,一看就發現燈光是從很多窯洞裏面出來的,因為當時老鄉都住在窯洞裏面,而窯洞是打在一種紅顏色的粘土裏面。這紅顏色的粘土後來鑒定說就是古土壤。這樣一個發現對我來說無疑是非常重大的發現🦶🏻。

張恒:就這樣一件事就對您有這麽大的震動嗎?

劉東生:是的🧖🏽‍♂️。因為當時對黃土的成因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認為河流把它沖來的;一種認為是山前洪積扇造成的🤕;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風成的。找到了古土壤也就無疑說是找到了風成的確切的證據🫱🏿。所以這樣就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問題。

張恒🚠:其實說起來挺簡單🧑🏽‍💻,其實這樣一個小小的發現激發了您對黃土的興趣。這就印證了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科學問題的提出往往源於對一件事物的好奇。

劉東生🏓:是的。當時要不是這樣好奇😑,看看是什麽東西的話,也許就錯過去了這個機會。

風成說的證實表明了我國的黃土高原是千百萬年來由大風帶來的塵土逐漸沉積而成的👨‍🔧,這一發現使劉東生認識到了黃土的價值,在他看來💪🏻,黃土就像一部神秘的天書,每一層都蘊含著一個地球故事,為了讀懂這些故事,他走遍了每一寸有黃土的地方🛰。

張恒:這一晃將近50年的時間,(您)始終能夠瞄準黃土。這中間我想一定有很多很多艱辛或者困難🧧👨🏽‍✈️。

劉東生🥾:1957➞、1958年這個時候,我們穿過了黃土高原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10條大的1000多公裏的剖面。

張恒:全是步行?

劉東生⌨️:全是步行。所以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最艱苦的時候,但是也是我們收獲最大的時候。

張恒:吃住全是在野外?

劉東生:吃住全是在野外,全是步行。最初還帶著行李,後來因為帶行李走起來很慢,麻煩💂🏼,幹脆連行李也不帶了🎶。這樣我們可以說從三維的,從立體的,上下,左右對黃土高原有一個起碼的了解🚴🏿‍♂️,這個了解給我們奠定了以後發展的基礎。

張恒:常年成天面對黃土也是夠枯燥的,您覺得有樂趣嗎?

劉東生:我記得我在瑞士做黃土的古地磁時,我們在洛川打了一個巖心👩‍🚒,有150多米,我們5公分取一個樣。每一個樣我還拿鋸子把它鋸成小方塊🚄🛠,然後每一個小方塊要放到儀器裏頭來回測🥜,要測幾個方向🚺。每天就是這麽樣子重復地操作🤷🏿,但是測完了以後,畫出圖來我們覺得有點奇怪。

張恒:怎麽奇怪呢🧑🏼‍🎓?

劉東生:就是這個圖好像似曾相識啊🧗🏿‍♀️,好像是在哪個地方見過。但是還不知道什麽東西𓀙。(我)忽然間想起來以前看過的深海裏面的沉積的曲線🚶‍♀️‍➡️,氧同位素的曲線跟磁化率的曲線很像,趕快找書拿來一對,真是那時候,(我)高興得跳起來了🩵。

張恒:那是最快樂的時候。

劉東生:沒有想到完全彼此互不相關的兩個工作做出來的曲線是可以對比的。兩條曲線的相像證明了我國的黃土高原和深海沉積物一樣,記錄了從古到今環境的變化🥉👷‍♂️。黃土也因此和早些年被發現的深海沉積物👩🏿‍🎤、極地冰核並稱為解讀古環境的三部天書。這個研究成果使劉東生在2002年獲得了環境界的諾貝爾獎??“泰勒環境成果獎” 。

為了從全球角度來研究黃土🫕🌧,劉東生在73歲的時候還去了南極進行考察🫷🏻。

張恒:我聽說您74歲去了南極,79歲去了北極🤣,有人說您是偷渡去的,也有人說您是軟磨硬泡去的🧑🏿‍💻?

劉東生🗄🧔🏿‍♂️:因為當時像我這個年紀,去這樣的地方,首先一個人家考慮到你身體情況能不能適應這個環境🍐,但是我自己還算好,於是沒有得到領導的批準就冒險去了🧷,但是實際上身體還可以👩‍🦯‍➡️,而且還能夠在那兒做些工作。

張恒🫸🏻:其實您這麽大歲數🪼,完全看文獻就夠了,為什麽還要親自去看呢🪫?

劉東生🏙:百聞不如一見🌞👨🏻‍⚖️,這個事一個是百聞不如一見,另外一個呢👸🏼👩🏼‍🍼,南極我們現在知道,2000多萬年前這個時候,有黃土存在。但是南極的冰蓋的形成,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才形成的。所以這幾個東西我覺得聯系起來看的話,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黃土,或者說把黃土的工作更好地提高到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來認識的話,還是有意義的。

張恒🧑🏽‍🚀:現在您已經是85歲了,還有機會經常到野外去嗎?

劉東生:我爭取,我還是爭取,爭取每一次到野外的機會。每一次我都覺得補充了自己的腦子,同時也使得自己的身體更有力氣🧒。所以這倒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使我能夠得到新的東西。

劉東生:我們黃土的研究過程,也可以說是整個科學發展的歷程🐙。經過我們幾代人的努力,共同把這個黃土工作做出一點成績來,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附 件🚄:


相關新聞

  • 242010.11
  • 222017.02

    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已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科院院士。

  • 222025.01

    記都昌籍中科院院士高鎮同

    “多年前💂‍♀️,您懷揣夢想🐾👱🏻‍♂️,帶著親人的期盼遠赴他鄉🕧,勇攀科技高峰,書寫精彩人生,成為頂尖人才👮🏼‍♂️😜、國家棟梁。您一直心系故土,造福桑梓,為家鄉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您是贛鄱大地的驕傲,家鄉人民的自豪!我們謹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4500萬家鄉人民向您致以崇高敬意、衷心感謝!”2022年3月,一封由江西省委🫶🏿、省政府寄出的慰問信從南昌發出,直達京城。收信人不為尋常百姓所熟知,但在我國飛機結構壽命可靠性研究領域🙇🏼‍♀️🤹,他是當之無...

  • 172009.06
  • 102008.03
  • 162019.08

    情牽“中國屏”——訪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歐陽鐘燦院士

    歐陽鐘燦創造了很多“第一”:他不僅是意昂体育平台第一位畢業理學博士🆖,也是中國建立首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研究員。他還是中國博士後群體中成長起來的第一位院士,....

  • 122021.10

    中科院院士張傑談李政道先生🔱:他全方面推動了中國科教事業發展

    10月10日☪️,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辦了“慶賀李政道先生九十五華誕”學術報告會。會上,被李政道視為“忘年交”的中科院院士張傑,講述了李政道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國科技人才培養的故事。他要打破不重視基礎科學人才培養的狀況1974年5月🎃,李政道回國訪問時🧗‍♀️,發現中國沒有系統的高考...

  • 132020.01

    中科院院士、汽車動力系統專家歐陽明高:科研不能跟著“利”字走

    作為我國汽車動力研究的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在近30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求新求變”“求是求美”。攻克柴油發動機電控高壓噴射工程問題🪨、開展燃料電....

  • 202023.02

    細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翟中和逝世🚷,享年93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傑出的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2月10日14點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翟中和院士翟中和先生1930年8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溧陽縣🧑🏿‍🏭🍸。1950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生物學系,1951年被派往蘇聯留學,1956年從列寧格勒大學畢業後回國,在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科研規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

  • 022025.03

    劉東生🪘:為國所需,“獻身”黃土

    1977年,劉東生在托木爾峰科學考察期間在帳篷外整理資料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位於南京的地質調查所裏,師從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鐘健的32歲青年研究人員劉東生👮🏻‍♀️,正在進行古脊椎動物研究👨🏽‍🔬。他一邊在中央大學系統學習生物學知識🙋🏻‍♀️,一邊整理地質調查所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同時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古生物學經典著作🏢。此時他已經發表了數篇論文🛝,在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嶄露頭角。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劉東生對古脊椎動物研究產生了動搖之...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