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晚年最後做的一件她認為很必要的事🏂,是親手銷毀了錢鍾書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記,以及某些親友的書信。雖然我覺得很可惜🕢,曾多次勸阻,但未能讓她回心轉意。其後不久,我應約往謁。那天恰巧保姆小吳休息回家了🧧,是楊先生親自開的門。經過走道時🪥,她指指左側的壁櫃說,“一些保留的讀者來信(一般均已讀過)都用紙箱分盛了摞在裏面,將來連同我們近年收存的報刊雜誌的評論等👨🦲🔳,一同交清華檔案館保存。”那天在她的臥室聊天談...
圓圓的臉上總是掛滿微笑,平易近人🤞🏻、和藹友善,兩院院士吳良鏞給人的印象一貫如此🤴🏽。5月7日是吳良鏞的百歲生日🪃,期頤之年的他每當談及城市、人居時📘,眼裏仍會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因為這是他畢生摯愛的事業🗳⛸。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墻壁上,掛著他親手書寫的四個大字“匠人營國”🧑🦲🗄。作為建築界的泰鬥,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踐行“謀萬人居”的崇高理想。立誌學習建築,毅然回國建設將建築事業作為畢生追求,這與吳良...
近日,王雪瑛的最新文集《傾聽思想的花開》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以下為該書中“一生情結🫱🏼,一身清風——梅貽琦與清華”一節的部分內容——
他認為,機械工程人才需兼備“巧心”和“勞手”兩種條件。只“巧心”而不“勞手”🧛🏽♂️,只有學理而無實驗👱🏿,充其量不過是一位理論的工程家🧑🏻🚀,可以做文章,可以勉強教書😳,而一遇到實際問題,卻難免失之不切實。
熟悉曹汛的朋友都知道🤶🏿,先生愛聊天,尤其喜歡作月旦之評。說起古今人物🦸🏻👡,必定興致勃發,滔滔不絕😭。作為一代學術大家,曹先生畢生精研建築史和園林史,治學嚴謹,著述甚豐,建立了以史源學👨🏽🚒、年代學為基礎的學術體系🈲,同時又涉獵考古、文學🏆、歷史、美術等諸多領域,均卓有建樹。他平時對學界人物品評較多🪺,對同輩持論最嚴苛🙆🏽♂️,對前輩的錯失也多有批駁🚶,對後輩則相對寬容。對於前輩,曹先生最崇拜的🧑🏿🚒,是史學大師陳垣先生🌷,還有建築...
不久前剛在深圳成立的翡翠航空公司負責人,25日向記者列出了一份獨特的花名冊:“120余名員工中🦆,近一半是留學回國人員和外國專家。
曹汛,1935年生於遼寧蓋州。師承梁思成,196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20世紀90年代在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中國園林史》。1992年調入北京建工學院(今北京建築大學)從事建築史研究與教學工作。治學嚴謹,尤精於史源學、年代學考證,是建築界公認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建築史學家。2021年12月6日逝世於北京👨🏻🦽➡️🚵♂️,享年87歲👱🏽♀️。主題:《林徽音先生年譜》分享會時間:2022年9月16日19🎣:00地點:建投書局嘉賓:劉珊珊 北京建築大學副教授、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