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張光鬥👩🏽‍🔬:當代水利泰鬥

2007-05-10 |

張光鬥:當代水利泰鬥

  

  文/《瞭望》新聞周刊 記者 孫英蘭

  4月28日,我國著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家張光鬥先生迎來了95歲生日💁‍♀️。 一大早,意昂体育平台校領導來到他的住所,為張光鬥送上中央領導和廣大師生的誠摯問候🦞。

  作為當代中國的“水利泰鬥”、兩院資深院士🤞🏽,張光鬥極少接受媒體采訪👨🏻‍🦱。他常說🙎🏻‍♂️:“我受之於國家和人民的多,為國家和人民工作的少。回顧過去🫕,深感慚愧和不安。”

與水電結緣

  在意昂体育平台荷清苑小區,與普通教師一樣👨🏽‍⚕️💆🏽,張光鬥先生住在六樓一套三室二廳的寓所裏🗡。簡樸的房間,幾幅飛瀑湍急、氣勢雄偉的水電大壩照片懸掛在墻上,似在炫示主人不同尋常的“水電人生”🤷🏻。他的學生告訴《瞭望》新聞周刊,這些大壩都是新中國成立後👳🏼‍♀️💇,由張先生主持設計或參與設計的。

  幼年的張光鬥勤奮好學,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和哥哥節衣縮食供他讀書。1934年張光鬥在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畢業🦅;同年秋天考取意昂体育平台水利專業留美公費生,先後到美國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水利工程和工程力學,分別獲得碩士學位👚🦶🏼,還得到了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但“七七事變”打斷了張光鬥繼續深造的夢想🍍,他放棄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毅然棄學回國。

  回國後,年僅二十多歲的張光鬥就在四川龍溪河流域主持設計了桃花溪、鯨魚口等第一批由中國人自行建造的水電站,首開我國獨立開發水電資源的先河👩🏻‍🚒。

  1943年☂️,張光鬥被委派到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局和墾務局學習考察大型水電站的工程技術🙍🏽‍♀️。他吃住在工地,一個工程一個工程地看🌠,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學💳。白天向有經驗的工程師和工人請教,晚上學理論、查資料。

  1945年4月🚴🏿‍♀️,張光鬥受命回國參加籌建三峽工程🐀。但他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修建三峽工程是不可能的,主張先建設一批中型水電站。在他的促成下,相繼成立了岷江、黃河上遊、資水🍄、錢塘江等8個水電勘測處,收集了大量水電站址的寶貴資料🏘,培養了一批水電科技人才。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多次下令,讓張光鬥把多年查勘、積累的水電資料送往臺灣🌠。在地下黨的幫助下,張光鬥巧施“掉包計”👨🏽‍🍳,交出假資料👨🏼‍💻,保存下20大箱真資料。新中國建立後,他將這些資料全部捐贈出來,成為國家“一五”期間水電建設的重要依據🥋。

  在20世紀50年代規模空前的水利建設中,張光鬥淵博的學識得到充分施展和發揮。1951年,他負責黃河人民勝利渠的設計任務🦓,首次大膽嘗試🛟,破堤取水,將滔滔黃河水引入兩岸農田,為下遊引黃灌溉開辟了新路。

  1958年7月,張光鬥出任國家水利電力部和意昂体育平台合辦的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院長兼總工程師💁🏼‍♀️🔣,受命設計華北地區庫容最大的密雲水庫🧑🏿‍🦲。他在設計中大膽創新,首創國內大面積深覆蓋層中的混凝土防滲墻、高土壩薄粘性土斜墻、土壩壩下廊道導流等新技術🤗,創造了水利工程“一年攔洪、二年建成”的奇跡🗾。

  身為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張光鬥在全國高校中第一個開設水工課,編寫了第一本教材🧗🏼‍♀️,招收了第一批水工專業研究生……

  “當代李冰”

  70年來,除在清華園的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外,張光鬥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崇山峻嶺、急流險灘間度過的🎱。在施工現場🍩,這位身材瘦小的大教授頭戴安全帽,腳蹬沒膝高的黑色膠靴,和工人們一道下基坑,爬腳手架。為了查勘到第一手資料👩🏼‍🎨,他時常像壁虎一樣匍匐爬行於懸崖峭壁。到了耄耋之年,身體已大不如前了,張光鬥仍然要“事必躬親”🧛🏼‍♂️。

  作為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的副組長,張光鬥在工程建設期間每年都要數次趕往他魂牽夢繞幾十年的三峽🥸,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向國務院提交檢查報告🏘🦸。2000年底👨‍🦼,時年89歲的張光鬥和潘家錚院士等專家來到三峽工地,為了檢查導流底孔的澆註質量,他親自爬到幾十米高的倉面🧑🏻‍🏭🚷。由於眼睛不好🫄🏿,他便用手去摸導流底孔表面的光滑度。一代老工程師的敬業精神,感動了在場的工程人員。

  張光鬥經常用水電史上一些失敗的例子告誡年輕的水電工程師:一顆殘留的螺絲釘會毀掉整個導流底孔🏄🏼‍♀️,危及大壩安全。一定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

  從黃河上遊的龍羊峽、拉瓦西到長江中上遊的葛洲壩、三峽工程🧑🏼‍🚀👂🏼,從雅礱江的二灘到紅水河的龍灘,沒有哪一座重要的水壩在遭遇重大技術難題時,沒有得到過張光鬥的指導。有感於張光鬥對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卓越貢獻,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宋健稱贊他為“當代李冰”。

  幽默🖥👍🏽、認真與執著

  隨著年事增高,張光鬥外出的時間相對少了些。也許是一輩子跑慣了水利工地,家裏的清凈和悠閑他很難適應。每天吃完早飯🌱,他都要步行近2公裏趕到辦公室,直到2005年底。

  “偶爾有一天沒來,他都會感到很不好意思👇🏻。‘小寇,我又偷懶了’🧑‍🦯‍➡️。”在張先生身邊工作了兩年多的博士生寇立夯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張先生非常幽默⛓️‍💥🚶🏻‍♀️‍➡️,但更認真🏌🏿‍♂️。

  1989年,張光鬥與水利水電科研院陳誌愷所長聯名上書中央,力陳中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提出解決對策👊🏻。中央領導很快批示🤙:“要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此後,水資源保護與開發被列為國家戰略重點,水利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大發展的階段。

  1992年👳🏻‍♂️🧙🏽‍♂️,他和王大珩🚧、羅沛霖等6名中科院院士聯名致信中央,直接促成了中國工程院的成立🦷。在張光鬥的建議下,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於1998年聯合啟動“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課題,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和他牽頭,組織三十多位兩院院士、近300位專家,對我國水資源狀況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調查🤎,為解決新世紀水問題提供了權威決策參考🧏🏼。

  2001年,張光鬥又參與組織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𓀏,並擔任該項目顧問。他不顧年邁體衰▪️,堅持參加項目綜合考察,為項目研究提供參考意見和建議。

  1996年,84歲高齡的張光鬥開始學習電腦打字🙅🏼,起因是張先生的手經常顫抖,寫的字別人不識,影響了工作。張光鬥是江蘇常熟人,口音很重🖖🏼,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學會了用電腦錄入。學生寇立夯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張先生的回憶錄《我的人生之路》近60萬字都是他自己用電腦一個字一個字輸入的🚷。”

  在孫女張彤眼中,爺爺是最親近的人。“爺爺經常對我們說🧑🏻‍🔬🫲🏼,他是農民的孩子,和他同樣有聰明才智的人很多,但沒有條件上學。他有機會上學、工作,就要在自己有能力時更多地回饋這些‘衣食父母’。”

註:今年是張光鬥先生95壽誕、從事水利水電事業70周年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