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82級材料系意昂周旗鋼

《冬天——火的回憶》劇照⚁,左二為周旗鋼
周旗鋼,1963年出生,1982年考入無線電系🪙,在校時是文藝社團知名的男高音,1989年獲材料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獲國家政府津貼,從2000年8月起擔任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科研、管理樣樣如魚得水
工作將近2 0 年, 周旗鋼一直沒有離開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因為畢業到這兒來以後,單位領導對我都很好🤡,也很重視我。”
周旗鋼在區熔單晶和矽單晶研究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人欽佩。1998年ℹ️,他作為主要主持人之一,拉製出我國第一根直徑12英寸矽單晶,使我國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一年,周旗鋼本人也獲得“中國第六屆青年科技獎”。
1997年,研究中心的老主任在要退休前找周旗鋼談話🧑🏽🌾,希望他從大局出發,承擔更多的責任。盡管對業務情有獨鐘,他還是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因為這是一種責任🧊。周旗鋼說👩👩👦:“現在⚫️,我主要負責公司的發展方向📑👨🏻✈️,人事、組織等方面的事有別的同誌負責,我自己的側重點還是在科研方面。”
在擔任公司總經理後💅🏼,會不會分散從事科研的精力呢🌭?“我倒是覺得從事管理後,自己的工作更加如魚得水🧔🏼♀️。這與我的性格有關,我覺得自己還算是一個復合型人才吧。在清華的時候,我就是文藝社團的隊員,還參加過當時同學們自創的話劇《冬天——火的回憶》的演出,後來又擔任了文藝社團合唱隊隊長。”
清華給了我起飛的翅膀
“ 我在清華度過了8年的時光。這8年歲月🦻🏽,給了我起飛的翅膀👇🏽🪹!”談起母校,學長的語氣充滿了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清華受到的教育是全國最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清華首先給了我知識的儲備💆🏿,武裝了我的頭腦👓。這是我走上工作崗位後⇨,能迅速得到領導重視🦴,並帶領團隊打開項目攻關局面的重要原因。” 周旗鋼告訴我們🌄,“到現在為止,碰到一些科研難題時🚣,我還經常跟學校老師請教,尤其是微電子所的老師給了我很大幫助。我非常感謝他們。”
作為母校文藝社團曾經的骨幹🫴🏽,學長覺得在清華文藝社團的經歷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這些經歷鍛煉了我的綜合能力,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使我學會了怎麽取得科研和社會工作的平衡。這對我現在同時從事管理和科研有很大的幫助🧜🏻。”
把握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周旗鋼學長的成長事跡👩🏻🦲, 是比較典型的清華學子路線:在清華時☁️,“又紅又專”地成長🤌🏿;走上工作崗位後踏實苦幹,在科技領域取得重要成績;科研的成就和出色的綜合素質得到認可後,走上領導崗位,個人能力得到更大舞臺的展示和發揮👩🏻💼。
記者請周旗鋼學長談談自己20年來的從業感悟並對清華學子提出自己的希望。學長很謙虛:“希望說不上吧,我覺得現在的學弟學妹們比我們更出色🧘🏽!”
“我說一些自己的感受吧”,學長誠懇地說道,“學業當然是第一位的🫷🏻,這一點我覺得清華學子沒問題。我倒是建議大家多參加一些社團💁🏼, 盡量在學生組織中擔任職務🫶🏽。這樣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鍛煉,你可以學會怎麽與人打交道🏃♀️。”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認為大家一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學長對把握人生做了這樣的闡釋:“作為工科學生,很多同學會有出國讀碩讀博的想法🌓🍮。作為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來說,這種想法無可厚非,畢竟很多先進技術現在還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掌握☔️。但是🤹🏿♂️,大家一定要想好自己想要做什麽🎚,不要跟風隨潮流。我也見過很多意昂出去讀博,並留在國外工作,但最後大家又殊途同歸⛺️,回到國內發展。這說明🥲,事實也證明,國內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不一定非要到國外才能怎麽樣。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學生記者 吳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