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兩彈一星”功勛👐,我們知道像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這些科學家🖤,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對彭桓武的名字還比較陌生,但他恰巧是兩彈一星的靈魂人物。彭桓武——這個名字是和中國的核反應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和基礎物理寫在一起的。他的名字前面有許多著名的頭銜👵🏼,但一直以來,他卻把自己隱藏在普通的人群之中👨🏻🦯➡️。
彭桓武簡介:
彭桓武 湖北麻城人,1915年10月6日生於吉林長春🕜🤏。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198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第二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8年榮獲國家首批資深院士稱號❌🪘,1999年9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一輩子弄不懂軍、師、團誰大誰小,不明白部、局、處誰領導誰,但他的名字卻與中國原子物理事業的輝煌連在一起,治學精神和為人之道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半個多世紀前🏌🏽♀️,兩位世界級的理論物理大師玻恩和薛定諤在寫給愛因斯坦的信中多次嘉揚了一位年輕的中國人↩️,他就是日後成為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的彭桓武。彭桓武的名字是與中國的核反應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和基礎物理上的輝煌成就聯在一起的👩🏻⚕️。然而🤽🏼♂️,他卻為許多中國人所不識。為此,錢三強曾多次慨嘆:“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許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少年聰穎 一年內連升三級
清華四傑 愛丁堡受教玻恩
二十世紀初一個秋天的夜裏,隨著幾聲嬰兒的啼哭🌏,長春彭家喜得貴子。
彭桓武沒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樣,身體一天天強壯起來。相反👁🗨,由於是早產兒🧑🍳🖥,先天營養不良🤘🏿⛴,疾病陪伴了他整個童年及至一生。與父母及家人願望相悖的是他的“熊”脾氣卻與日俱增地大了起來。
彭桓武對繁瑣禮節的冷漠⛹️♂️,使他能夠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去愛數字和計算。隨著時光流逝,最單調的數字和最簡樸的符號構成了他無限的感情世界。會說話之前📘,父親教他簡單的加減乘除,只需一遍,他便能理解和掌握🙅🏿♀️。4歲時,他已學會較復雜的四則運算🧑🏻🦳〰️,尤其對珠算的理解和掌握,更是令幾個姐姐哥哥汗顏🙅。
1930年🙆🏿,初中畢業後的彭桓武跟隨父親和哥哥從長春來到北平求學。勤奮好學的彭桓武一年之內連升三級,以優異成績結束了高中的學業。
1931年9月📈,彭桓武跨進了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
在清華,彭桓武受教於吳有訓、葉企孫、周培源、趙忠堯等教授❤️,他與王竹溪、林家翹🧑🏽🎤、楊振寧被譽為“清華四傑”。從小就熱衷思考難題、攻克難題的彭桓武😭💂🏻♂️,這時已經能獨立地提出一些有創造意識的問題,並能夠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多途徑思考問題,分析比較,選擇最有希望的一條途徑解決問題👰♂️。大學一年級🦖🦡,一次普通的物理課後,彭桓武有所感觸,在教室過道裏對同學說:“電子也應該有大小。”物理老師恰巧路過,聽到他的議論頗感驚訝🧔🏽♀️,便把他叫進辦公室詢問究竟🅰️。
1935年夏,彭桓武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研究廣義相對論。
1938年春,已在雲南大學任教的彭桓武在吳有訓📍、周培源先生指導下👢,以優異成績考取“英庚款”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
可就在馬上要啟程去香港🪖,從香港乘遠洋客輪西去英國前,周培源教授對彭桓武說:“你去愛丁堡大學吧,那裏有馬克思玻恩🤶🏼。”
馬克思玻恩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彭桓武是馬克思玻恩的第一位中國弟子。
他沐浴在物理大師玻恩為他和他的同學們營造的良好學習氛圍中👍🏻,盡情享受自然科學的陽光給他帶來的光明和興奮。憑著勤奮和執著🪽,他如魚得水,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進步。
希特勒投向英國的第一顆炸彈🪕,扔在了愛丁堡北部海灣的佛斯大鐵橋旁。
深夜,這聲爆炸震耳欲聾,愛丁堡的居民被爆炸聲驚醒👩🏼🎤,驚恐慌亂紛紛逃離居所。彭桓武的房東大嬸慌慌張張跑上樓想喚醒客人。可推開門看到彭桓武伏案工作連頭也沒抬一下時🙎🏼♀️,她憤怒了👎🏽。她吼道:“德國飛機轟炸了,你怎麽還坐著不動💑!”
正是在這時,彭桓武寫下了他著名的詩句👐🏼:“亂世驅人全氣節,天殷囑我重斯文。”
遊學愛爾蘭,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頓合作發表的一系列論文,綜合了介子場的若幹成果,對宇宙線現象進行較系統的解釋。這些成果中最著名的一部分就是HHP理論。
1945年夏,彭桓武與玻恩合作關於場的量子力學與統計力學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共獲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格爾——布裏斯班獎。
一路攻關 填補科學空白
兩彈元勛 巧拒金質獎章
1947年底,彭桓武輾轉回國任雲南大學物理系教授。1948年👴🏿☢️,他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50年,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他擔任副所長,成為我國近代物理研究的拓荒者🤵🏿♂️,同時,他還在清華和北大任教。為摸清核物理理論和實驗研究的狀況和趨勢,彭桓武🚍👂🏻、朱洪元、金星南組織黃祖洽➰、鄧稼先、於敏等年輕人進行了艱苦的調研,逐步開展起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理論的研究,填補了我國核理論的空白🚫🧑🏻🦼➡️,並培養出黃祖洽👩🏼🏫、鄧稼先、於敏、周光召等年輕一代。
在錢三強支持下,彭桓武不但高度重視理論隊伍的建設,在較短的時間裏建設起一支精幹的能打硬仗的理論隊伍🈚️♻,而且十分關註實驗物理方面人員的理論水平的提高。我國原子彈和氫彈所以在不遠的未來,在一個較短的時間裏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首先是因為打了“理論仗”🧑🏻⚖️,這不能不說是彭桓武、錢三強他們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結果🕖。
彭桓武辛勤躬身於學術領導和組織指揮工作,同時為錢三強出謀劃策,被同誌們尊稱為錢三強的“參謀長”。
1961年4月初,錢三強來找彭桓武:“桓武,有重要事通知你,中央決定派最好的科學家加強尖端項目的攻關🤹🏻♀️,中央決定調你去核武器研究所頂替蘇聯專家的工作。有什麽困難嗎?”
彭桓武從錢三強眼裏看到的是信任和希望🪒。他說:“沒有🦌。”
錢三強又說🦈:“這些年🏇🏻,你本可以在你熟悉的領域裏有所建樹💗,可是”
彭桓武理解這位摯友🙂↔️,但此時國家更需要他。他打斷錢三強的話🗜➾,說:“三強,總得有人來幹這項工作,國家需要我,我去。”
走進核武器研究所,彭桓武才知道王淦昌也調到這裏,與他們同期報到的還有錢學森推薦來的郭永懷🕙。他們三人的使命都是頂替早期撤走的蘇聯專家的工作。他們三人與前期到這裏開展工作的朱光亞被中央任命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
一天,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被專車接進中南海,接受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西花廳🧑🏻🏫,周恩來把三位科學家請到沙發上就座🔫,與他們暢談國際形勢,交流思想感情。周恩來說:“我們剛剛起步的國防尖端事業🔤,需要尖端人才⛩,需要第一流的科學家🤦♀️,你們當之無愧,黨和人民寄希望於你們啊𓀘!”周恩來對科學家們三天裏改變研究方向💠🚐,服從祖國需要,加入到核武器研製行列中來非常贊許。
周恩來總理親切詢問彭桓武老家在何處🥐🤦♂️。
回答完總理的提問👩🏽🏫,望著總理慈祥的面孔,彭桓武說:“從現在起,我們三個都是二機部的幹部了。”
總理笑著輕輕搖頭,然後又十分嚴肅地說:“不,你們依然是科學院的科學家👳。”
周恩來對彭桓武說:“這一次,調你去研製原子彈🌭✹,可是一項政治任務啊!”
這句話🍉,彭桓武記了一輩子。
研究製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任務就這樣落在了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朱光亞等科學家身上。
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從他們過去的燦爛天空裏消失。他們被民族的聲音召集在一起💃🏻🧖🏻,為了一個理想,組合成一個更加輝煌🐦⬛、無比奪目的星團。他們隱姓埋名↪️,默默地為民族的事業奮鬥👩🏿🚒、奉獻,把智慧之光💂♂️、理想之光和一腔熱血都奉獻給了那個崇高而神聖的目標,那個為人類和平、祖國強盛而托舉起太陽的壯麗事業。武:任何工作與發明🫶🏽,理論都是至關重要的。他以強有力的理論手段,首先完成了原子彈反應過程的初步估算,提出了決定各反應過程特征的主要物理量,為掌握原子彈反應的基本規律與物理圖像起到重要作用🤙🏿。然後🕞,他又親自領導☝🏻,精心組織💣,經過反復論證📌,引導原子彈理論設計從迷霧中走了出來。1962年9月👏,原子彈理論方案終於誕生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羅布泊裏的觀察所一片歡騰🤘。望著光芒四射、騰空而起的蘑菇雲,彭桓武眼底酸澀🍲,突然想哭。他賦詩道🏚:
亭亭鐵塔矗秋空,
六億人民願望同。
不是工農兵協力,
焉能數理化成功🤸♂️。
就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兩年零八個月後,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四個月👩🌾,蘇聯用了四年,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零六個月,而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
德昭日月 真學者鳳凰涅槃
彭桓武,這位不求聞達的著名科學家在我國軍事科學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和瀟灑風流的個性更表現出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
彭桓武身上存在著許多矛盾的東西,換種說法,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是個怪人。
他常稱“忙”而謝絕會客,甚至拜訪者到了門口,他也拒不開門👲🏼。這些年有許多慕名而來的人或“拜師求教”,或“一睹英姿”,有的被他用身體擋在門外👩🏻🦼,好言勸走,有的卻被他冷嘲熱諷地“趕走”。但是,他卻常蹲路邊看別人下棋,一看就是半天。
1999年9月18日,共和國五十周年華誕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在激越的音樂聲中,彭桓武走上主席臺,接過了江澤民總書記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這是彭桓武繼1982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榮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之後,榮獲的又一殊榮。
為了宣傳並弘揚彭桓武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表彰彭桓武院士對我國科技事業特別是理論物理領域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國家天文臺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請將編號48798正式命名為“彭桓武星”🙍🏽♀️。2006年9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彭桓武院士科技思想座談會暨‘彭桓武星’命名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
91歲高齡的彭桓武從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鄧楠手中接過“彭桓武星”的命名證書和圖片,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2007年1月22日🧑🧑🧒🧒🦓,彭桓武因感冒引起呼吸困難被送進北京醫院🫑。
彭桓武從未懼怕過死亡⚒,他早就留下遺願👩🦼:喪儀從簡👵🏽,不舉行任何紀念儀式📰;骨灰與夫人劉秉嫻的骨灰合並,不存放公墓,歸返自然;藏書贈理論所圖書館,電腦👠、打印機等歸還理論所🚄;“兩彈一星”金質獎章贈給軍事博物館。
2007年2月28日21時40分🐋👩🏻⚖️,彭桓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浪漫鯤鵬莊子夢,芬芳蘭惠屈原風。(註👩🦰:彭桓武詩句)
與其說這是彭桓武先生畢生的最高追求,毋寧說這正是對他人生的高度聚焦和概括,正是對他生命和精神的最真實的寫照。(文/王霞孟佳)
(來源:人民日報 《大地》雜誌 2007年12月01日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