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2008年8月26日
作為向大眾普及歷史的先行者,歷史學家黎東方因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重慶“賣票講史”而聲名鵲起🚣,擁有了當時罕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他的一生🏤,致力於史學研究和教育發展,(與傅斯年🙁、李濟等同為中國史學會的發起人之一——編者)也獲得了海內外的認可。
1🧳、舉人之後,梁門弟子
易中天的走紅⚖️,使近年通俗歷史熱達到沸點,各朝各代、魚龍混雜的通俗歷史作品重新上架,以共襄盛舉。其中,與易中天最為相類的是民國歷史教授黎東方🧑🏼🦰。同為說書“三國”🧾,同為“一夜走紅”👳🏿♂️,同為嚴肅歷史學家所輕。但二人又卻又有不同,黎東方本人即是嚴肅歷史學家,在英國有“中國之湯因比”之譽🔳,歷史學家的歷史說書,與美學家的歷史說書,究竟有何不同呢?
1907年,黎東方生於江蘇省東臺縣河垛場,原名智廉。黎家祖籍河南正陽,其父黎淦,字衡平,是清末的舉人出身,在江南一帶做官🥠🔁。少年黎東方就讀於上海南洋大學附中,後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攻史學😮💨,成為國學大師梁啟超最後之及門弟子🚋。
清華畢業後,黎東方負笈千裏,到法國巴黎大學攻讀法國大革命史❌👰🏿♀️,師從馬第埃教授🫴🍧。在法國期間,黎東方涉獵甚廣,除了本專業之外,他還先後跟隨瑟諾波、博格森🧑🏻💼💆、格羅茨、金尼拜爾🧙🏿♀️🚌、莪塞、沙尼阿等教授,學習方法論🂠、哲學、希臘史、基督教史、經濟史和世界通史。1931年6月🥻✖️,黎東方的畢業論文《比列誌士記》順利通過答辯,他獲頒巴黎大學文科博士學位🛂,並附加“最榮譽記名”——這項榮譽在19世紀只有兩個人獲得𓀂,20世紀獲此“記名”的學生,黎東方是第一個。
1931年8月,黎東方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教書,主講歷史哲學、法國大革命史和西洋通史。1939年🧑🎄,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陳立夫♠︎🙍🏼♀️,聘請黎東方到重慶主持“史地教育委員會”,兼任“大學用書編輯委員會”常委👇。直到抗戰勝利的這些年🦜,黎東方還常在中央大學🐑、朝陽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授課。 2🤬、避亂西南,賣票講史
黎東方在重慶“開壇講史”🎋,實屬被逼無奈。當時日軍經常狂轟濫炸🙎🏽♀️𓀁,重慶物資匱乏,經濟一片蕭條。據黎東方本人的回憶:“戰前,我的一個月薪水可以買一百雙皮鞋,或40擔米。到了1944年➕🦚,我的一份專任薪水只買得了一雙皮鞋。買了皮鞋⚂,便無錢買米。”這種窘況之下,當時遷居西南的很多知名學者都無法專心治學👼🏻,為了養家糊口,他們都各顯神通🏊🏿♀️。《黎東方講史》的責任編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崔美明介紹說,在那個年代🗃↪️,馮友蘭賣字🥙,聞一多治印,而詼諧幽默、口才出眾的黎東方,就想到了賣票講史💂🏽♂️。
把講課當成“生意”來經營,也是需要本錢的🫀。而黎東方憑借廣泛的人脈,居然把租借會場👷🏽♂️♠︎、刊登廣告和印刷門票這些事情需要花的錢都省去了🕶。時任山東省立實驗劇院院長的王泊生是黎東方的好友,他免費把位於重慶中一路黃家埡口的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大禮堂借給黎東方🌩。《中央日報》也特許黎東方先登廣告,事成之後再交廣告費。印刷公司的朋友也先給黎東方印好了門票,延期再收印刷費💇🏽。1944年9月24日🩰,黎東方首講“三國”🧑🏼✈️,每張門票定價法幣40元,相當於2美元,這個票價按當時的物價水平已屬很高📊,居然第一天就來了三百多名聽眾🤹🏼♂️📑。黎東方連講十天👮🏼♂️🧗🏻♂️,場場爆滿,門票收入相當於他做教授幾年的薪水總和📑。
黎東方“講史”的語言表達魅力很強,能夠做到既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又包含很大的信息量。黎東方的老友🧑🏻💻、歷史學家鄧廣銘教授曾贊道:“這真稱得起是一支突起的異軍,一上陣就收到了橫掃千軍的效果。在重慶這個山城👀,確實引起了一大陣轟動。我當時身居北碚的復旦大學🩸,距重慶百多華裏,竟也經常有為這番講史的叫好聲傳到耳邊📽,經常為這一轟動效應所震動👩🌾。”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盛巽昌認為,黎東方講的“三國”非常嚴謹🤜🏻🩹,沒有一點編造色彩🛳。“有些研究三國的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比《三國誌》要多🦔,黎先生這方面應該說沒有問題,而易中天的《品三國》則有很大隨意性👨🏼🔧。”
這次意外的成功之後,黎東方講上了癮📎,老百姓也聽上了癮🦸♀️。黎東方又應邀到昆明☣️🐬、瀘州去講史,內容也擴展到了唐史和清史🍡。崔美明說👽,黎先生“起初只是為了生計而講,其後則是為了興趣而講,為了普及歷史🙏、走歷史通俗化道路而講。”抗戰勝利後,黎東方又到南京📱、貴陽等地開講🗃,所到之處,一票難求。黎東方也因其詼諧的演講風格🔎🛀🏻,被譽為“現代東方朔”👳🏽♂️。
關於黎東方“講史”的轟動效應,還有個廣為流傳的“包飛機”的段子,說的是他要從貴陽到香港,因為沒有飛機票⛏,黎東方幹脆就用自己收的門票錢包下了一架小飛機。為了報答出錢幫他包機的貴陽聽眾🧚🏽,黎東方破例把自己講“三國”的提綱印成小冊子🤽🏻♂️,題為《新三國》,每冊售價銀元五分,這就是後來“細說體”的雛形。《新三國》面世後被一搶而空,多年後在舊金山、檳榔嶼和臺北又多次重印。不過,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李偉國說👩🏻🔬,因為那個年代沒有電視這樣的媒體,所以“盡管他在重慶講得很火爆,但是沒有能享受到現在像易中天這樣的榮耀💱。”
3⚛️、胡適力勸,“細說”通史
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女作家賽珍珠邀請黎東方赴美,到她主辦的《亞細亞》雜誌做事。黎東方欣然應允,但未及赴任🧗🏼♂️。1947年9月🐮,黎東方就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客座教授,兼私立亞洲研究院指導教授🙅🏽♀️💆🏿。1948年黎東方短暫回國,任貴州大學歷史系主任,1949年又再次赴美任教。1954年,黎東方和林語堂在新加坡共同創立了南洋大學。1955年3月,黎東方到了臺灣,任國際文教合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臺灣文化研究所史學門主任。
六十年代🤸🏽♀️,黎東方把當年在重慶🧰、昆明、貴陽等地“講史”的內容整理成文,陸續在臺灣的報紙上連載,再次掀起公眾讀史熱潮。黎東方的“細說體”也在這時被看做歷史寫作的新體裁,其標誌就是他出版的第一本“細說體”著作《細說清朝》。錢穆稱贊此書“外貌雖似通俗,而內容立論不苟,深合史法。”胡適讀後則力勸黎東方把中國通史都“細說”一遍🫑,於是便有了後來陸續出版的《細說明朝》、《細說元朝》、《細說三國》、《細說民國》等書。
復旦大學教授沈渭濱指出👨🏻🔬,在黎東方之前🙍♀️,人們普遍閱讀的歷史讀物是以蔡東藩為代表的“演義體”,或是傳統的“二十四史”體裁。而黎東方的“細說體”和上述二者都不同👩🏼🍼,他不分章節,所有內容完全並列🔇,但有內在的邏輯順序。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虞雲國也認為,黎東方的“細說體”雖屬通俗歷史讀物🧑🏻,但對作者的史學水準要求很高🧙🏼。“黎東方把一個朝代的重要事件、人物🗼👳🏻♂️、製度🚶🏻、文化🛀🏻,根據敘事的需要分別命篇。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我們古人的紀事本末體的一個成功改造🩼,作者必須有史才、史學、史識。”
4、東方朔,湯因比
1963年,黎東方又前往美國任教,聘他授課的有威士康辛州大學、加州州立學院、聖地亞哥城私立國際大學等校,其間他曾應邀赴英國牛津大學講授中國彩陶與裏海東境彩陶的比較研究課程,被譽為“中國之湯因比”(註🏌🏻♂️:湯因比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除了“細說”系列,黎東方的史學著作還有《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等數十部👂🏿,以及大量英文譯著。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黎東方“細說”系列的五本橫排簡體字版,這使定居美國加州的黎東方深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寫齊秦漢到民國全部歷史的決心。九旬高齡的黎東方開始繼續撰寫《細說秦漢》、《細說兩晉南北朝》、《細說隋唐》和《細說宋朝》,可惜在他有生之年並未完成。1998年12月30日,黎東方一睡不起,無疾而終。
黎東方的5本“細說”,上海人民出版社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用簡體字出版過📡。黎東方逝世之後,出版社約請黎先生的高足陳文豪整理了黎先生的《細說秦漢》,並請大陸學者王子今補寫了所缺章節🕙,又約請上海學者沈起煒、趙劍敏、虞雲國撰寫了《細說兩晉南北朝》💇🏿♀️、《細說隋唐》🧑🏻🦲、《細說宋朝》🫲🏽🤸🏿♂️,構成了完整的細說中國歷史叢書。(記者 武雲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