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袁復禮👨🏻‍✈️:我國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的先驅

2009-07-08 |

  袁復禮(18931987),地質學家、地貌第四紀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創始會員之一。他自始至終參與並領導了由斯文赫定發起的“中國—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獲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北極星獎章”🧑🏽‍🍼。他在地質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與安特生一起從事過“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在甘肅武威最早發現中國的早石炭世地層🫴🏽;在西北最早發現大批爬行動物化石🦵🏿。他是我國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的先驅🔌。從事地質教育60多年🧑🏽‍✈️,培育了幾代地質人才💆🏼‍♀️。

  袁復禮,河北省徐水縣人,祖輩為官宦人家,父親曾中過秀才。祖母彭氏出身於蘇州名門世家,讀過私塾👆🏽,為供幾個孫子上學,她先後到天津師範學校和奉天師範學校教書⏲。袁復禮1908年到1912年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祖母的教養和期望對他影響很大。1913年考入了清華學堂高等科,1915年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美國深造🙆🏻‍♂️。開始在紐約建築學校辦的暑期學園學習🧑‍🎨,後來他進入布朗大學學習英文、世界歷史、生物學🧑🏻‍🤝‍🧑🏻、植物學等課程👂🏿。一次他聽了有關海濱地貌的講演,由於大自然的奇異現象使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1917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正式學習地質學,1918年獲學士學位。在學習期間🫰🏻,他廣泛汲取各種先進知識。他幫助一位數學老師翻譯了《永樂大典》中的“中國山水地形”(郭璞《葬經》)。他十分註重實踐,在夏夜裏,刻苦地進行天文測量,還到過得克薩斯州進行三角測量,到俄勒崗州學習潮汐觀測,還參加了紐約市地下鐵道的工程地質工作😔。他研究了哈德遜河西岸玄武巖的重力分異,第一個在那裏劃分出了橄欖巖,他於1920年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美國布朗大學教世界史的老師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學家🤵🏻,袁復禮跟他學到了許多考古知識。研究生學習期間,他協助導師整理采自世界各大礦床的巖石和礦石標本👨🏼‍💼。6年豐富的學習生活,為他一生從事地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21年11月因母病提前回國👨🏻‍🦽‍➡️,被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聘為技師🚒。1921年12月應江蘇省實業廳邀請到南京鳳凰山鐵礦指導勘探工作🈸,第二年提交了儲量報告🤽🏼‍♀️。1921年冬🦴,袁復禮同瑞典學者J.G.安特生(Andersson)到河南澠池仰韶村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獲得了重要發現。1923年5月到1924年8月他到甘肅作地質調查,首次確定了我國有早石炭世晚期地層🤽🏻‍♂️。1923年到1926年曾在北京大學兼課👎,192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1925年冬到1926年夏,2次到山西夏縣西陰村作考古工作。1927年5月到1932年5月參加中瑞合作的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任中方代理團長3年👨🏻‍🔧,發掘到各類爬行動物化石72具。1932年到193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教授、系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9月學校南遷到長沙,他在長沙臨時大學任教。1938到1946年👩‍👧‍👦😴,袁復禮一直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地質人才。抗戰勝利後👩‍👧,1946年學校遷回北京,他繼續在意昂体育平台任地質系教授,再次擔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他到北京地質學院教授。此時,他年逾花甲,不再擔任行政領導職務,專心從事教學工作。同時,他在冀東完成了遷安、盧龍、灤縣簡測地形圖,並在遷安鐵礦進行過鐵礦評價及圈定礦體的工作🏋️‍♂️;他參加了長江水利綜合考察和三峽水利樞紐的選址工作📤;參加了黃河中🧙🏼‍♀️、上遊水利考察和三門峽、劉家峽的選址工作;曾為北京地鐵選線獻計獻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雖然已是85歲高齡的老人,還孜孜不倦地培養了多名研究生👩🏻‍🔬🖐🏻,並以深厚的外文功底和廣博的地質知識,參加編譯了《現代科學技術詞典》、《韋氏大辭典》和《英漢辭海》0️⃣;審校了《英漢常用地質詞匯》🦊🧑🏿‍🚀、《英漢地質詞典》等外語工具書;重新回憶整理發表了西北考察回憶錄。

  袁復禮參加創立中國地質學會後🪟,從1922年起即為該學會會員🤼,曾任理事🤛🏼、名譽理事。還曾任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冰川及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理事,李四光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曾任燃料工業部顧問(1950年)🧖🏽‍♀️,河北省政府工業廳顧問(1951年),河北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委員(1950年),河北省第一屆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1951年)🍠,河北省第一、第二、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1958年🥁、1963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4年)。

  袁復禮是我國地質學界的一位老前輩,他參加的地質實踐十分豐富,為發展我國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倡議成立中國地質學會,首次發現中國早石炭世地層

1921年11月,袁復禮從美國留學歸來,決心以所學的地質知識報效祖國👩🏽‍🎤。當時正處軍閥混戰時期,開展地質工作十分困難😫,他與1920年從美國學成回國的謝家榮交談認為💁🏿:欲發展地質科學,當務之急應建立一個學術團體🕜,以便進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開闊視野,跟上時代。他們向地質調查所所長丁文江和礦產股長翁文灝提出建議,得到了他們的贊同。丁文江責成他們用英文起草了《中國地質學會章程》👇🏺,經外國學者葛利普修改和審定,最後由翁文灝譯成中文。1922年1月27日🦓,中國地質學會在北京地質調查所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學會之一,為促進中外學術交流和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成立會上,他被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誌》編輯。在中國地質事業的開創時期,袁復禮做了大量基礎地質工作,而最重要的是1925年在甘肅武威(現劃歸天祝)西南35公裏的“臭牛溝”發現了豐富的海相化石,其中有許多新的屬種🤎,如袁氏珊瑚(以袁復禮姓氏命名)、大長身貝等,其時代與西歐的“韋憲期”相當,為此,他第一個確定了我國有早石炭世地層👨‍🌾,為我國南🙍🏼‍♀️、北方石炭紀地層、古生物對比和古地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青年袁復禮

袁復禮應用豐富的野外實踐經驗和幾十年教學科研工作中積累的資料🙅🏽🦹🏼‍♀️,開出了新中國第一門《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學》課程,編出了中國第一本《中國第四紀地質學》教材🧑‍🧒‍🧒,首次提出了中國第四紀地質的特點和分區。他是我國地貌和第四紀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在國內第一次發現大量爬行動物化石

1927年10月,中國和瑞典聯合組成了西北科學考察團,瑞方團長斯文赫定(SvenHedin)博士和中方團長徐炳昶教授📺,將袁復禮在新疆最初發掘到七具完整的三疊紀爬行動物化石的消息向國內外通電後,北京《晨報》、天津《大公報》和國外的一些報紙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條消息🚟,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學術界和文化界的重視🫀。3年前,美國人R.C.安德魯(Andrews)在蒙古發現了恐龍化石,他曾嘲笑中國人無能。袁復禮歷經磨難,不畏艱險🕜,終於不負眾望,在北疆等地共發現和采集了72具爬行動物化石🧔🏿,其中比較完整的新種有:新疆二齒獸(Dicynodonsinkiangensis)P2;布氏水龍獸(Lystrosaurus brooni)T1;赫氏水龍獸(Lystrosaurushedini)T1🈳;魏氏水龍獸(Lystrosaurusweidenreich)T1;袁氏闊口龍(Chasmatosaurus yuani)T🐈;袁氏三臺龍(Santaisaurusyuani)T🚦;奇臺天山龍(Tianshansaurus chi-taiensis)K1;寧夏結節繪龍(Pinaco Saurus ninghsiaensis)K等🉑。發現如此眾多而且完整的爬行動物化石,不僅有中生代白堊紀、侏羅紀和三疊紀的🫃🏿,而且有古生代晚二疊世的,這在當時是轟動中外的重要發現。在古生物進化史上,早期獸形類動物化石的發現和它們的地理分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以前🫲🏻,外國學者在非洲的卡魯群中找到了二疊、三疊紀的水龍獸和二齒獸等化石,後來在烏拉爾山西北坡也找到了𓀓,這次在新疆也發現了同類化石,這對早期獸形類動物的分布和演化中心的研究,對確定當時幾個古大陸的再造👰🏻,以及全球構造的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從此,我國古脊椎動物的研究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袁復禮為中國二疊、三疊紀陸相地層和古脊椎動物的研究,為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後人談到袁復禮在西北考察中的功績時,都十分敬重他的精神🛟。30年代的新疆🧑🏻‍🦽‍➡️,自然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十分嚴酷💬🎛,許多地區盜匪橫行、野獸出沒、渺無人煙、四野荒涼。袁復禮在新疆5年,靠駝運和步行,在“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裏絕人煙”的險惡環境中考察💂。1928年9月下旬到10月末👆🏿,袁復禮帶領的小隊在三臺以南5公裏的大龍口,發掘到了分屬42個爬行動物個體的袁氏闊口龍和袁氏三臺龍等化石🍙👩🏻‍🍼。1930年夏第二次進入大龍口,又采掘到分屬15個個體的赫氏水龍獸等爬行動物化石🗑。12月6日🪩,他們在奇臺縣北70公裏的白骨甸,在晚侏羅世泥質砂巖的一個風蝕殘丘上,又發現了兩架大型恐龍骨骼,當時天寒地凍🂠,朔風呼號,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發掘。後來袁復禮給古生物學家楊鐘健的信中💂🏼‍♂️,追述了他們發掘天山恐龍的過程:

“該地無人無水👨🏼‍🔧,弟在冬季11月28日抵該處,見化石層即停止(該處最宜秋季開采,夏季大風,炎熱🚵🏿,溫度37℃,無水)。次日大雪,弟等取雪煮水,作飲食之用👈🏼。後3日大風,將地雪融化,只得令駝夫每2日至煤窯取水4駝筒🏌🏿‍♂️。12月中旬.雪又綿延,水無問題,而發掘則成問題。因此次大雪以後,地面巖石將凍堅固👷🏼,無法使用錐斧及其它細小工具🏄‍♀️,只有采左近瑣瑣柴,在一個帳房內煉木炭並煮水,及做大鍋面糊,在一個帳內采天山龍,無帳房🧟‍♂️,飛大雪🕴🏼,柴不燃🔒🟩,水亦不熱。采掘方法系將木炭燒紅🦙,布滿地上,在地上已融化之石渣中♡👨🏻‍⚖️,遇骨骼🐠,即將開水註入,使骨與沙分離,並加小鑿鑿出,立刻用熱面糊及麻紙白布裹好⚗️,常常不幹即凍🚘。3月中旬回迪(即烏魯木齊),運到迪化後,將凍包放日光下🏒,布紙漿糊一起解凍,石沙亦有墮落❗️。如此,所采恐龍四五大包🥌👷‍♂️,曬了1個多月,布又洗過再重新包好。”

斯文·赫定與袁復禮🚶‍♀️、徐旭生

  為了發掘一個大型的恐龍骨架,他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連續工作了約4個月。恐龍發掘出來了,而袁復禮的腳卻凍傷了,回到烏魯木齊後🧿,經過手術和休養3個月才痊愈🧟。實為青年探考家之楷模。

  新疆考察結束𓀂,各團員都取道西伯利亞乘火車東歸🚒。袁復禮則選一條新路線,於1931年11月離開烏魯木齊,繼續考察東歸。他為了尋找1927年西行時發現但沒有來得及做工作的紅沙層↩️,自己帶一小隊人繞道往南追索。1932年3月4日,在人煙稀少的沙丘中👩🏽‍🚀,又發現了一具大型恐龍“寧夏結節繪龍”🏢💲。

發現如此眾多而且完整的爬行動物化石,當時在世界上實屬少見,斯文赫定(SvenHedin)在世界各地演講,談到西北科學考察團的功績時,總是把袁復禮的發現放在第一位。袁復禮為此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北極星獎章”。

我國考古事業的先驅之一

  過去,世界和我國一些學者🤾🏽‍♂️,不承認中國存在石器時代。1920年秋天,在北洋政府農商部任礦政顧問的瑞典學者J.G.安特生(Andersson)🦻,派人到河南采集古生物化石時🤛,在澠池縣仰韶村向村民買到了許多石器,引起了他的註意🧗🏼‍♀️。經中國政府批準,袁復禮和安特生於1921年10至12月到仰韶村開展考古發掘工作。袁復禮在參加發掘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袁復禮回憶😫,他和同事們在仰韶村對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進行發掘🧛‍♂️,收集到帶土的實物十余箱,其中有許多石器、骨器和陶器。陶器中多是粗陶,但也有一種素陶🧚🏼‍♂️,內外都磨得很光滑🙆‍♂️🏚,外部紋飾十分精美,上有人👩‍❤️‍👩💆🏿‍♂️、獸形的蓋紐。1923年安特生將發掘的成果🫨,以《中國的早期文化》(AnEarlyChinese Culture)為題發表。袁復禮把其節要譯成中文,取名《中國遠古文化》。1924年他應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之請🫴,為學生作了《石器時代》的報告👵🏼。此項發掘,揭開了我國史前社會研究的序幕及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第一頁🙋🏿‍♂️,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進而推動了國內的考古工作👨🏿‍💻,在黃河流域也陸續發現了同樣性質的村落遺址一千余處。人們為紀念最初的發現🐜,都以“仰韶文化”來命名同一時代的文化。“仰韶文化”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

1925年冬和1926年深秋🫁,一支由李濟和袁復禮兩位青年學者組織的小型田野考古隊第二次前往山西省南部夏縣的西陰村進行考古,挖掘一個他們上次調查到的名叫灰土嶺的遺址。2個月內,他們采集了76箱出土文物,帶回北京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研究。在發掘中,采用的工具雖然簡陋🍴,但操作十分精心🧑🏻‍🦯,采集到的陶片沒有工具摩擦的痕跡。對出土文物,采取“三點記載法”和“層疊法”等方法登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自己主持進行的用現代考古學方法所作的遺址發掘。以後學術文化界充分肯定了這次發掘在中國考古學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認為它是考古學上中國傳統文化和近代科學方法結合較好的一個實例,推動了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發展。

從事地質教育60余年,培育了幾代地質學家

  早在1922年9月🧛🏼‍♂️,袁復禮就在北京大學兼課,講授地質學。從1932年起🛅,袁復禮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擔任地學系系主任,當時圖書設備較缺📅,他四處奔走籌集經費,添置標本🫰🏻、圖書和儀器;師資力量缺乏🕶,他多方聘請優秀人才來校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被迫南遷。1938年2月🎯🚇,他和聞一多👬🏻、黃子堅、李繼侗等10多位教師組成“湘黔滇旅行團”,爬山涉水抵達昆明💱👰‍♀️。一路上,他不顧旅途勞累,指導學生采集各種標本、觀察地質現象和測製路線地質圖。學校遷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合大學👩🏿‍⚖️,此時辦學條件極為困難,他以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傳授廣博的知識來加以彌補🫳🏿。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從西康、四川和雲南等省承攬一些地質調查或勘查礦產的任務,讓學生增長實際知識和學會野外工作方法。他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十分關心學生的生活和畢業後的出路。當時🎠,昆明開展了反饑餓反內戰的學生運動👨‍❤️‍👨,袁復禮堅持站在進步學生一邊。有一次,他出校門時,特務認出他是聯大教授🧜‍♀️,要他表明對罷課的態度,他表示堅決支持學生罷課👌,遭到了特務們的毒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濟建設急需地質人才🖱,他領導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與北京大學地質系合作培養了200名新型地質人才(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留下的地質人員的總數)。並給海外的留學生寫信,號召他們回來報效祖國🚵‍♀️🎗,邀請分散到各地的優秀畢業生來校任教👨🏿‍🚒。袁復禮知識廣博🚶🏻‍♂️👨🏼‍🌾,講授過地文學、地理學🧜‍♂️、地貌學、地形測量學、地質製圖學👩🏻‍🎓、普通地質學🤵🏿、礦床學😢、巖石學和地史學等課程。他培養的許多學生,已成為知名的地質學家、教授和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的74名學部委員中,就有29位是他的學生。袁復禮的學識、品德和學風,教育和影響了幾代學子⛺️。原中國地質學會理事、學部委員程裕淇說🔙:“50年前受老師的教誨👨🏻‍⚖️,對我這50年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把老師的工作精神帶到實踐中🎚。”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郝詒純回顧說:“1940年聽老師講述新疆考察的情況,就立誌要到新疆工作,1974年才實現了這個願望⛹️,繼承了老師的事業”,她把在新疆發現的一個古生物新屬定為袁氏屬,獻給了她的老師。北京市地質局總工程師董新菊說:“我就是遵照老師要我們重視野外實踐的教導🤷🏿‍♂️,一直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工作👦🏼。”

1956年袁復禮(前右2)與參加長江三峽工程地質考察和鑒定的中蘇專家合影

  “誨人常恨少,九十何曾老?桃李沐春風,新花勝火紅。”這是袁老30年代到50年代的幾十位學生祝賀袁老從事地質教育工作60年的獻詞🔒📎,表達了他的幾代學生對老師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作者:楊光榮)

簡歷

  1893年12月31日 生於北京市。

  1912年 畢業於天津南開中學𓀓⛷。

  1913—1915年 清華學堂高等科學習➖𓀓。

  1915—1917年 美國布朗大學學習🤕。

  1917—1920年 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

  1921 年回國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技師。

  1927—1932年 參加西北科學考察團。

  1932—1937年 任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教授、系主任。

  1938—1946年 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教授🙋🏼‍♀️。

  1946—1952年 任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教授、系主任。

  1952—1969年 任北京地質學院教授。

  1964年 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8—1987年 任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

  1987年5月22日 在北京逝世🦶🏼。

轉自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相關新聞

  • 052014.09
  • 112020.08
  • 222020.05

    袁復禮的北庭考古

    袁復禮的北庭考察🖖🏿,是北庭現代考古的第一次。一個重要的檢驗品,就是第一張1∶10000的《北庭故城遺址測繪圖》在1928年7月經由袁復禮測繪完成。今天👩🏼‍🦱,....

  • 262018.06

    中國地質學奠基者翁文灝和他的時代

    翁文灝這個名字,今天的人很難想象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曾經代表了一個學術的高峰,在中國地質學,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

  • 292019.05

    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誕辰一百周年

    今年是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院士誕辰100周年👩🏼‍🏭。為緬懷先生科學愛國、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地大主辦的《地球科學》雜誌精心策劃和....

  • 282024.03

    池際尚:地質學與巖石學界的奠基石

    池際尚(1917.6.25—1994.1.1),湖北省安陸縣人,巖石學家、地質教育家。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系。1946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布倫茂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系助教,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副教授,北京地質學院教授,武漢地質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

  • 212016.04

    錢學森:我國工程哲學的先驅和開拓者

    錢學森被譽為“世界一流工程大師”,他關於工程和工程科學的一系列富有遠見卓識和真知灼見的論述,是工程哲學寶貴的思想資源和精神財富🚠。

  • 142022.10

    “祖國需要我”,他是榮獲世界地質學最高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裏氣氛熱烈🛀🏻。被譽為國際地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國際地質大會首次在我國舉辦💁🏼🚣🏿‍♂️,來自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位地質科學家齊聚一堂。此次大會還評選出了國際地學最高獎“斯潘迪亞羅夫獎”,而獲獎者正是我國沉積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1950-1952地質)👨🏽‍⚖️。他也是百年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劉寶珺(1931.9-)🧖🏿‍♀️,沉積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實,這既不是...

  • 052023.06

    為山河號脈的“大先生”——追記中國石油地質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馮增昭

    2022年7月16日☝🏼,一位96歲的老教授站在講臺上,鏗鏘有力地介紹起一個嶄新的地質學領域國際性學術組織——國際古地理學會。聆聽他演講的地質學專家來自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的15個國家👩‍🎤。為了推動中國古地理學走向世界,這位老教授奮鬥了十年👧🏿,念想了一生。2023年1月5日🧑🏻‍🤝‍🧑🏻🚶🏻,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他,駕鶴西行。他就是為地質事業和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的、國際古地理學會的發起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馮...

  • 112022.10

    鄭劍東:回憶五十年代我在北京地質學院的學習和教學工作

    我是195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學習的。建國初期國家急切需要地質專業人才🐂,1952年決定分別在北京和長春成立北京地質學院和東北地質學院。北京地質學院是由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合並而成😩,其後西北大學地質系的部分教師也合並過來。1955年我從北京地質學院礦產地質勘探系畢業留校到普地教硏室任教,今將經歷和參加了母校建校過程以及學校老師們對我們教育和培養的珍貴資料和真實情景作一介紹👿,以慶祝中國地質大學成立70周年🚲。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