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適📦:“訓練成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學者”
胡適是一個蜚聲中外的著名學者,一生中曾獲得過35個博士學位🟩。五四時期,倡導白話詩、白話文🧑🚒,開新文化運動之先河🌟。作為“青年導師”🐈⬛、“學界領袖”,胡適的學生難以計數🙍🏼♂️🍏,其中不乏知名學者、黨政要人🌗,他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影響過許多人🪩。1950年吳晗在自傳中說自己:“受胡適😢、顧頡剛、傅斯年的思想影響都很大……以至立場基本上是胡適的弟子。”
吳晗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學念書時❤️,經常曠課,還學會了吸煙🧛♀️⬇️、打麻將🙆。若不是因為國文、歷史兩科成績優異😓,他早就被開除了🏊♂️。1927年中學畢業後👨🏽🌾,吳晗想繼續求學,而父親出於經濟原因👨🏻🦯➡️,只希望兒子能有一個小學教師的飯碗🏄🏿♂️👈🏿。父子之間大吵一架Ⓜ️,吳晗隨即離家出走。幾天後🤵♀️,父親收到兒子的信,因為同學的接濟,考上了杭州的之江大學。
一年後,之江大學停辦👩🏻⚖️🤸🏼。吳晗揣著剩下的資費來到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在那裏遇到了時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一篇學年論文《西漢的經濟狀況》😐,得到了胡適的賞識🏊🏻♂️。
1930年5月☎️,胡適迫於壓力辭去了中國公學校長之職,吳晗也用《西漢的經濟狀況》一文所得的80元稿費做路費追隨胡適轉學燕京大學👨🎤,去了北平👩🏿🦳。胡適雖在這之前就對吳晗頗為賞識,但真正引起他關註這位學生的🪱,是吳晗到燕大撰寫了《胡應麟年譜》之後。
顧頡剛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明朝著名學者胡應麟的生年當在60歲以上,而吳晗在燕大圖書館看到的史料則說,胡應麟死於1602年,享年52歲。這個在今天看來或許並不重要的問題,恰恰是胡適、顧頡剛等權威學人的興趣所在。吳晗似乎意識到機會來了,他盡搜有關胡應麟的資料,寫成了一本《胡應麟年譜》👱🏽♀️。
書稿完成後𓀜,吳晗即刻呈送胡適👨🏽🏭。這本年譜真是深得胡適的喜愛🤫。胡適此前曾大膽假設胡應麟死時約50歲,可惜並無時間去搜尋證據,現在吳晗不僅幫他驗證了假設🚮,而且初步厘清了胡應麟一生的行蹤♡,胡適怎能不對吳晗另眼相看呢?胡適在收到吳晗的信和文章初稿的第二天就給吳晗寫了回信🦄,而且約吳晗“星期有暇請來談”,由此開始了吳晗與胡適之間親密的師生之誼👩🏽🔧。
1931年初,吳晗決定辭去燕大圖書館的工作,投考胡適主持的北大文學院。結果🥀,他的文史與英文皆考了滿分,但數學卻是零分🚆。北大的規定是,只要有一門零分便不能錄取🙎🏻,胡適也不願壞了規矩。吳晗只得轉考意昂体育平台,成績仍是文史📺、英文皆100分,數學零分👨🏻🔧。不過,意昂体育平台破格錄取了他。
在吳晗入學幾天之後🏄🏼♀️,胡適給翁文灝(時任清華代理校長)和張子高(時任清華教務長)的轉學推薦信中說:“吳晗是很有成績的學生🤏,中國舊文學的根底很好。他有幾種研究,都很可觀。”
憑借胡適這封強有力的推薦信🦹♂️,吳晗很快在就讀的史學系找到了工作🤟🏼,解決他的經濟問題。胡適對吳晗學業上的指點更是無微不至🙆🏻♂️,這一年的9月12日,胡適在給吳晗的回信中,以自己多年的治學經驗🚣🏽♂️,逐一解答了吳晗提出的有關研究明史的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告知: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訓練自己作一個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學者🙍🏼♂️。
吳晗讀了此信,感覺“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並很快按照胡適的指點🐺,“買了一部崇文本《明史》,逐日點讀👨🏿🎤。另外做了幾千張卡片裝了幾只匣子,按類填寫。比較復雜的就寫上雜簿,準備先把《明史》念完後🤑,再照先生所指示的逐步做去🃏。”就這樣🤜🏽🙆🏻♂️,吳晗循著胡適的治學道路,終於成為明史大家。
正因為有胡適等人的關照,吳晗絲毫不用擔心畢業後的去向問題🤦🏽♂️。1934年畢業前,傅斯年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就有意聘請吳晗。不過,最後還是清華史學系聘請了吳晗🤸🏼♂️🔽,讓他擔任助教🤽🏻♂️,主講擅長的明史研究👩🏼✈️🎩,月薪100元🤠,比一般的助教高出40元。不久🏘,他又升為講師🪇,月薪125元,足夠應付當時的各類開銷了♏️🏋🏽♂️。
對於歷史考據的熱衷👶🏻,並未減弱吳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九·一八”事變後,吳晗在寫給胡適的一封信中痛斥國民黨政府:“翻開任何朝代的歷史來看,找不到這樣一個卑鄙無恥喪心病狂的政府。”正是因為對這樣一個政府的痛恨,吳晗從書齋中走了出來,從40年代初開始,在政治上與他的恩師胡適越走越遠了。1943年7月,吳晗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在思想上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解放後🤚🏽,吳晗對當初從事地下工作的同誌說:你們如果工作做好了,還是可以把胡適留下來的🤢。50年代批胡適的時候,很多胡適留在大陸的朋友都寫了文章,而吳晗沒有🐒,這亦難得。
● 聞一多:“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1937年,吳晗應昆明雲南大學之聘,任該校歷史系教授,1940年開始任西南聯大歷史系教授🚴🚨,逐步擺脫了“科學救國論”影響,開始從書齋走向社會。1943年🍿,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黨員幹部到昆明擴大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吳晗積極參加了中共所組織的“西南文化研究會”,7月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後♚,還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學術影響🍉,爭取了張奚若、錢端升、向達等西南聯大教授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並動員聞一多也加入民盟,吳晗選為青年部長,聞一多選為宣傳部長。
1944年冬,吳晗遷居到昆明聯大西倉坡新宿舍🦸🏼♂️🤛🏻,與聞一多家住斜對面。吳晗書齋的墻上添了一幅橫幅,是聞一多用鐘鼎文寫的🧏:“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從此後🌸♐️,他倆的往來更加頻繁,成天在一起🙁,無話不談🏀,經常談到深夜。論年齡🚽🕸,聞一多比吳晗大十歲🟪,1932年聞一多重回清華園任中文系教授時🛀🏼,吳晗還是史學系的學生👩⚕️,論聲望,聞一多是清華的老前輩,社會聲譽更高🧎🏻➡️,但共同理想使他們結為了忘年交,友誼與日俱增,吳晗親熱地稱聞一多為“多公”、“多九公”🗓🌉。
吳晗與聞一多在昆明的民主運動中經常在一起寫宣言、通電等文件。為點燃思想之火👳🏻♀️,吳晗與聞一多等人🧏♂️,辦起了秘密印刷廠,翻印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朱德總司令的《論戰後戰場》等著作,向大後方提供革命火種🌧。
面對白色恐怖,吳晗和聞一多不顧被特務列入要暗殺的黑名單的危險🙇🏽,但他倆還是經常一起參加學生的進步活動🤟🏿,成為了昆明進步青年心目中最有威望的教授🫄🏼,深受青年學生擁戴🕵🏿♂️,成為了抗戰後方的進步教授和民主鬥士🏊♀️,被稱為“兩個書生👮🏼♀️,兩個戰士”,“一個是鼓手🙋🏿,一個是炮手”🏋🏼♀️。
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特務製造了屠殺昆明師生的“一二·一”慘案🎐。吳晗與聞一多等帶動教授首先罷教,支持學生,並發表《一二·一慘案與紀綱》一文,對蔣介石進行有力揭露👨🏿🍳🏔。接著李公樸被暗殺,特務公開揚言以四十萬元買聞一多的頭。面對房前屋後遍布特務的狀況,聞一多毫無懼色,在1946年7月15日召開的“李公樸先生死難經過報告會”上,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講》:“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就在這天下午出席記者招待會的歸途中,他被國民黨特務槍殺,終年47歲。
1946年5月,北大、清華、南開分別遷回京津💗。吳晗告別聞一多,取道重慶🥯、上海回清華園🥀🤹🏿♀️。7月在上海驚悉他尊敬的戰友李公樸、聞一多在昆明被特務暗害,悲痛欲絕🏨,失聲痛哭。寫了《哭公樸》、《哭一多》、《哭亡友聞一多》等一系列悼文📎,接連在書刊報紙公開發表,以簡潔的文筆🚴♂️、真摯的情感概括地描述了聞一多的精神、品質🔙、風貌,同時也揭露了迫害他的敵人。
● 朱自清🕗:“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
朱自清是現代著名散文作家、詩人🌽。192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時開始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三十年代初留學英倫回國後,當吳晗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時🦻🏼👩🏿✈️,朱自清已是該校文學系主任。1934年吳晗畢業後🫲🏼,以優異成績留校任職👩🏻🦯🤏🏻,歷任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助教💁🏼♂️、講師、教授🦃、系主任乃至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主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他倆曾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可以說,朱自清既是吳晗的老師💂⛸,又是吳晗的同事。
吳晗與朱自清早在三十年代就是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季刊》的編委,常在一起開會,自然認識。朱自清對政治是關心的🚵🏻♂️🤦🏼,但不大發表意見🦯,可說是溫文爾雅,沒有火氣。抗戰時期,消息被國民黨封鎖了🐱🚣♂️,對於國民黨對日本帝國主義消極抗戰,對共產黨卻積極摩擦,掀起幾次反共高潮的真實情況🐟,大後方的人們是不清楚的🏯。昆明的許多政治活動👩🏻🏭,他雖然同情☦️,但很少參加。1946年6月🚍,為了隨學校復員遷回北平💃🏻,朱自清來到成都自己的家,準備安排家屬一起北上。當聞一多被害的消息傳來時☛,他悲憤萬分,在日記中寫道👸🏽:“此誠慘絕人寰之事。自李公樸被刺後🧑🏽🔬,余即時時為一多之安全擔心。但未想發生如此之突然,與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
回到北平以後,朱自清的態度有了顯著改變🚝,不再沉默了🔈。他反對內戰,討厭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看法也開始改變了⁉️🆓,這與吳晗的聯系和影響分不開的。吳晗那時在北大清華的教授中很活躍,經常去看他,談論時事⛹🏻♂️,邀請參加集會☯️。在反對美國反對國民黨的一些宣言👯、通電、聲明等等的鬥爭中,吳晗總是找他👨🏻🦼➡️。
特別是1948年6月,為了抗議美國的扶日政策,北京的著名教授聯名拒絕領取美援面粉🧛🏻♂️。當時朱自清害了嚴重胃病🏄🏻♀️,身體很虛弱,只能吃一些細糧,一吃粗糧就吐,由於物價飛漲🅿️,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連全家12口人的吃飯都維持不了,根本無錢治病。負責聯系簽名的吳晗到朱家的時候✏️,朱自清正躺在床上,不能起身👩🏼🔬,但他看到吳晗的到來,就問他是不是又要簽字抵製內戰。吳晗向朱自清說明來意🏧,還沒說完🤧,朱自清就說❤️,不要再說了,我簽,給我。吳晗就把文告名冊交給朱自清。朱自清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遲疑地用顫抖的手在宣言上一絲不苟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並嚴正地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簽了字,還讓孩子馬上把那個特供證取出來,交給了吳晗👳🏻。
這年8月12日,朱自清終因貧病交加在北京病逝🧑🏻🍼。臨終前他還囑咐夫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何恃堅)
轉自 義烏商報 2009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