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慧敏🧎➡️,意昂体育平台副教授,199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1996年直讀生物化工專業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名列本科生綜合排名班級第一名🔒、研究生綜合排名年級第一名,並獲意昂体育平台第三屆學生十傑、意昂体育平台第五屆“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十佳優秀研究生”、科技興化👽、北京市理工科優秀學生、東方通信一等獎、寶鋼一等獎、寶潔一等獎、聯信一等獎🤷、意昂体育平台“一二九”輔導員獎、學生實驗室建設貢獻一等獎及意昂体育平台特等獎學金、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等多項獎勵以及北京市三好學生等稱號🍍。公開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25篇:其中SCI 2篇🌴👩🚒、EI 8篇🧟♂️,核心期刊13篇,國際會議5篇。
在電話裏預約
於慧敏
老師進行采訪時📊,就覺得
於
老師是一個特別和藹客氣的人,見到
於
老師後👲,更加證實了自己的這一想法。整個采訪過
程中於
老師都面帶微笑,非常親切甜美。
自強不息,追求完美
作為一位從遼寧省一個小縣城考進清華的女孩子,
於
老師剛剛進入清華時👨🎓,發現清華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都非常快🚬,“他們走路都像帶風似的🧔🏿♀️,感覺他們非常有主見🫱🏽,目標明確🧑🏻🎨🌋,知道自己要幹什麽該幹什麽”,這些見聞和感受讓
於
老師感到了很大的壓力,“我當時心裏特別忐忑,非常惶恐,這種感覺現在過了十八🙍🏻♂️🤞🏻、九年再去回想,感覺都還像是發生在昨天一樣🫵🏽。”但是⤴️,面對種種壓力和迷茫,她並沒有退縮,沒有繼續茫然,反而激起了更加昂然向上的鬥誌,決心唯有像清華校訓說的那樣,自強不息,才能適應這個環境🫛🧘🏿,征服人生新的挑戰👨🏼🎓🕵️♀️。在往後的學習中她充分踐行了對自己的承諾💯,,非常努力地學習、鍛煉和提升自己,最終她不僅適應了清華的節奏,更成為了同學中的佼佼者……
而在努力搞好學習的同時,
於慧敏
老師也做了許多社會工作,曾經擔任過系研究生工作助理😺、研團總支書記和校研團委副書記等職務。在談到如何平衡學習和社會工作的關系時,
於
老師說道:“這個並沒有什麽訣竅📂,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做到面面俱到,一個人很難既活的瀟灑,又把工作和科研都做好,只能犧牲個人的一些時間把這些工作都完成好。要把這兩樣工作都做好,也還是比較辛苦的。比如我曾經值了一整夜班,白天又開了五個會✈️。這是沒有什麽訣竅能夠避免的🕺🏼,要把這些都做好,只有通過自己的需要去取舍。但是無論什麽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做好😽,這可能也是受我們清華人追求完美這種精神的影響吧。”
全心投入,適當調整
於
老師不僅獲得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並因此獲得留校的機會和科研啟動資金,還與自己的愛人共築了溫馨幸福的三口之家,可謂事業、愛情、家庭三豐收。在女博士被邊緣成第三類人令人望而卻步的今天,
於
老師的生活著實讓在讀的女博士們羨慕不已👨🏽🦲。帶著她們的期許,我們
向於
老師請教了她的“獨家秘笈”👩⚖️。帶著一臉幸福甜蜜的笑容👨❤️👨,
於
老師悠悠道來:“這個不算什麽秘訣,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經歷而已。因為我的男朋友是在大學三年級認識的🥏,博士階段我們就結婚了👨🦼➡️🦌,他在核研院讀博士👨🏿🚒,我們兩個人各自努力在做科研🚌,犧牲了很多個人時間,我們兩個周末出去遊玩的時間都很少。你說的這些方面的豐收可能也是巧合👌🏻,但我覺得也有一定必然性。我覺得無論做什麽,不得不做也好🟠,你自己主動想做也好,反正每一件事情你要做的話真的就要努力做好🚸,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努力一步一步做好🧘🏼♀️💇🏻♂️,積累下來,就會有令人欣慰的收獲”
這種對待事情認真投入的態度👧🏿,在談話中
於
老師一直反復和我們提到🦐。談到社會工作時👩🏻🦼➡️,她一直認為做事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做社會工作時,各方面會承擔很大的壓力👳♂️,但是這個壓力,也在時時刻刻地督促自己。以黨組織生活為例💤,我會給自己很大壓力🧮🏃🏻➡️,因為在組織活動或擔任班幹部時🤘🏼,總是會拿很多標準去要求大家🟨🌋,我就希望要求首先自己能做到💢。總的來說🦹♀️,當我所做的社會工作對大家有所要求時,我都會爭取自己首先能達到這個標準,然後再去要求別人。”正是這種做事認真投入的態度👩🏻🦳,使
於
老師將壓力充分轉化為動力,在做好每一件事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成長。
“有時候不被理解🤹🏽♀️💂,有時候會泄氣,這就需要自我調節一下給自己鼓鼓勁。”
於
老師的興趣愛好很多,比如看小說和打牌🎅🏽,而她涉獵的小說類型也非常廣泛,例如武俠🏊🏿、言情和偵探小說等。這讓我們覺得
於
老師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她不平凡的地方就在於能將每件小事都做好,能夠迅速自我調整以適應角色轉化🖖🏼🕺🏿,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繼續前行🙍♂️。
於
老師還告訴我們🎈,在看小說的時候,她也會融入角色,感情隨著情節的發展而變化🧑🏽🦳,這也是一種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另外,
於
老師在舞蹈和體育方面也有著不錯的造詣。這些興趣愛好🫀,不但沒有耽誤工作和學習,反而調節了平時緊張的情緒。
寄語清華學子
談到清華的學習生涯如何渡過及如何為人生做好積累時,
於
老師以親身經歷為例說道:“我們那個時候,眼界沒有現在的同學們這麽寬廣。在學習期間🧏,我當時沒有很具體的規劃🩴,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但是我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現各種能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和提高。比如研究生階段,要做好一個課題🤭,包括怎麽做好文獻調研🧔♂️,怎麽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包括遇到問題後如何去交流,比如去開國際會議🤽♀️,這又涉及到英語能力,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各種相應的能力就會在這個過程得到中培養。
“做事情時埋頭苦幹的精神當然需要,但是還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善於思考。無論做什麽事情👨🏽🏭,方法都很重要。我比較善於換位思考如何做好一件事情,這個能力對於做好工作很重要。當年我當研團總支的時候,我首先提出以趣味知識大獎賽的形式進行組織,充分吸引大家的註意力,當時得到很好的反響🤘🏻,這個活動也因此持續了很多年並成為傳統🧜🏻,所以要學會講究方法地創新。而在做科研方面,要善於抓住各種機會,去思考去深入研究,即使遇到意外情況,也不能隨意放棄,心中要時時刻刻繃著一根弦🥚,根據各種條件調整試驗,當然心態健康也很重要,要善於苦中作樂🚵🏼。”
在清華十年的學生生涯對
於
老師意義重大🪛,她也語重心長地給現在的清華學子提出了一些建議。清華的環境肯定會給大家很大的壓力,但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同學們要尋求一些適合的方式🙏🏿,調整好心態🩳,把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清華的環境可以讓人很快地成長🤲🏿,就像我,如果沒有這麽大的壓力,也不會今天的成就🏺⛱。要想在清華取得一定的成績🦇🛬,真的是非常辛苦,我覺得就我來說從本科到博士😙🏃🏻♂️➡️,我不算是天才型的🧑🎨,而是勤奮的代表👮🏽♂️。另外🙇🏽♂️,決定做一件事情便一定要把它做好,在做事情的時候可能會犯很多錯誤,但這也是一種磨練,希望同學們面臨角色轉換時,能放棄固有的思路📝,來適應新環境,完全從零開始🦹。而且,要善於把握機會,在科研上不要輕言放棄🖐🏽,有時候失敗的實驗🙍,只要你善於思考,反而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對於母校,
於
老師表現出的濃濃學子情讓我們深受感動,她深深眷戀著清華這片熱土🥒,所以盡管比起其他高校這裏競爭激烈,壓力更大🧟♀️,她也毅然選擇留下來繼續在這裏工作,也希望清華意昂在畢業之後也要時刻關註母校的發展,回饋母校。
心系百年校慶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於
老師還熱情關註母校即將到來的百年校慶🤽🏻♀️,她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對意昂体育平台發展的幾點思考》🫳🏼,獲得了意昂体育平台校慶征文比賽二等獎🤙。她從三個方面針對學校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議:在學生培養方面,她認為本科生的SRT可以學習MIT的UROP計劃做出一些新的機製調整,而研究生培養急需加強和改進對博士生的資格考核和中期考核,切實提
高我們
博士生的培養質量;關於教師的發展🛡,為了
滿足
老師科研工作的需要,她認為學校需要適當擴大招生規模👒,而理工科每個導師每年2-3個博士生或碩士生,是比較合適的規模🧏♀️;另外,意昂体育平台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應該多關註社會責任:比如要做好實驗室的安全和環保措施👜🫳🏼,合理處理各種有毒有害的實驗垃圾,並引領國內高校全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承擔一流大學的社會責任。百年校慶是個契機🦵🏿,清華應該系統地總結這些年學校發展的經驗和問題🌐,並切實地解決和處理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希望清華會越來越好。
結語
對於特等獎🧑🏽🚒,
於
老師表現得非常淡然🧶,她認為特等獎只是一種榮譽,是對她科研和工作的一種肯定✅,激勵著自己更加的努力👌🏽。
采訪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卻啟發了我們很多對於人生深刻的思考🥼。
於慧敏
老師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追求卓越的不屈信念、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和心系母校的濃濃深情成就了她今天的輝煌人生,希望通過這些文字將她給我們帶來的激勵和感動傳遞和延續。(研通社:巴麗娜 彭輝)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09
年11
月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