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夏沈白(1980建工)
30年👕,在歲月的長河中只是一朵稍縱即逝的浪花🔛,但定格在1978年至2008年的中國歷史上🛰,則是一段無法抹去的記憶☃️🪄。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和在基建營房戰線上奮戰了30年的“營房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帶給我們華北軍營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的今天,23歲的我正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工程系。那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春天🧝♀️,改革開放🐰、撥亂反正成為那個年代最高亢的宣言。古老的清華園內春潮湧動,生機盎然。和著春天的腳步👨🏽,我如饑似渴地學習,渴望學業有成,報效國家。1980年11月🧑,我以優良的成績畢業💁🏿♀️,分配到北京軍區後勤部營房勘察設計所搞營房設計。從此,我與華北軍營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見證了華北軍營日新月異的變遷。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石頭的史書🧜🏽♀️。我們打造的軍營,也與歷史澆灌在一起,表現著歷史。30年來華北軍營的發展史,是改革開放豐碩成果在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中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詮釋。由於工作需要,我經常下部隊調研營房建設情況,對軍區部隊營房現狀有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當時軍區部隊多🛣,營房有接收的敵偽房產🧕🏽,有上世紀50年代按蘇軍模式設計建設的正規營房,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靠近防禦陣地的山🚹、散📩🧷、洞營房🙅♀️,有低成本的軍工自建營房,有的甚至借住民房和簡易房。受當時建軍方略、建設理念🏄🏼♂️、歷史條件、經濟水平、科技因素等條件的製約🩰,這些營房大多布局分散✍️、質量較差🍃、功能單一、設施不全🧑🏻💼。
我感觸最深的一次是到駐山西某部調研,部隊營區依山而建,營房是清一色靠山邊構築的簡易房⟹。時值隆冬,室外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室內暖氣不熱、哈氣成霜👍。晚上睡覺🤞🏼,20多名官兵擠在一個土製的大通鋪上,冬天夜裏常常凍得縮成一團,相互戲稱為“團長”。連隊吃水要走上十幾裏山路到村子裏去挑,一些剛配發到部隊的高炮由於沒有棲身之所,只好孤立在寒風中。看到這些👇🏿,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身上的責任,什麽時候能讓我們的官兵和裝備有一個像樣的家👊!
軍委、總部情系官兵冷暖,1985年提出了“軍營再建”的工作思路🙅🏼,把為部隊建設穩定營區作為新時期營房建設的主要目標🪫。“軍營再建”的長遠規劃從1986年起步⚂,延續到上世紀末,用“三大步”改變了軍營面貌🤸🏼♀️👨🏻🍼。第一步是會同作戰部門確定部隊營房的總體布局🥨,確定營區建設的長遠規劃。並提出建設永久式軍營的具體要求💇🏻♂️:營區布置合理,營房堅固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第二步是在批準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營房建設和安裝供水🙌🏿❣️、供電、供暖等配套設施🙋🏼♂️,以及營區綠化美化和道路建設。第三步是集中財力、物力首先解決營以下部隊住房問題🚵。
我清楚地記得,軍區按照“提前下計劃™️、提前墊撥款、提前下撥材料、提前開工建設”的方式🧘🏽♂️,在全區範圍內打響了一場營房治理戰役😘。作為“營房人”🪠,我親眼目睹並積極參與指導了這次偉大的變革👨🏭,也見證了這次戰役的豐碩成果:全區官兵的住用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住用質量有了新的躍升。借用北京軍區營房建設大事記中的一組數字來說明這個問題👩🏿🎤。自1987年以來,全區共整治營以下部隊住房210萬平方米,其中缺房新建16萬平方米😜,危房翻建88萬平方米,舊房整修106萬平方米🧑🏽🎄。全區有89%的基層部隊住進了經過合理整治的新營房,52%的團以上單位達到園林式營院的標準……
如果說改善官兵的住用條件是以人為本,那麽讓武器裝備有一個棲身之處🚈📵,則是以戰為本。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武器存放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變💼,越來越顯得緊迫而重要。僅我們北京軍區當時就有成千上萬的在編大型武器裝備長時間露天存放🥀,有的光學儀器破損,有的機械部位銹蝕,僅隱型損耗1年就達到數千萬元👩🏿🔧。解決大型武器裝備入庫問題成為當務之急↘️。當時,我任軍區基建營房部副部長,負責主抓這項工作,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近500多個日夜🤾🏽♀️,我和戰友們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去協調組織各部門打好這場特殊的合成戰役。在各級的共同努力下⁉️,軍區部隊現有在編武器裝備提前1年入庫存放,實現了3年任務🩷、提前兩年完成的目標🙇🏻♀️,質量合格率達到100%🤵🏽♂️👨🏻。1998年10月👶🏿,軍區召開了大型武器裝備庫房建設總結表彰大會,我榮立了軍旅生涯中的第一個個人3等功。
進入新世紀,隨著部隊轉型👩🏻🚒🫗、編製體製的較大調整和部隊部署的多次變動,營房保障方面舊的矛盾化解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部隊營區布局分散🍲、功能欠缺♜、設施陳舊、不便保障等問題日益凸顯,新一輪營區改造勢在必行。2005年,按照“適應、適用🐼🌲、適度🤷🏻♂️、適量”的指導思想和“集中住用、集約建設🥲、集成配套”的建設模式,開始實施軍區師以下作戰部隊營區改造3年規劃。全區規劃改造營房200多萬平方米,100多個營區納入改造範圍,10余萬官兵受益。
歷史又一次把我推到了前臺。3年多來🧑🏻🦼➡️,從立項報批、規劃設計、方案審定🧛🏻♂️、施工管理到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我和部裏的同誌苦幹實幹,從嚴把關🪠,從嚴管理🤸🏽♂️。改造後的營區,進出道路、室內通道🅿️、集結場地等滿足了部隊機動要求👳🏿♀️;大開間宿舍、大跨度裝備庫房,適應了部隊體製編製調整變化的住用需求。改造後的營區♒️🪥,營連宿舍🍉、食堂體量大🙎🏻♀️,功能全🚣🏽♀️,人性化、舒適化程度大大提高♣︎;新建的多功能用房,集訓練、集會、學習、娛樂於一體🕵🏽♂️,實用性好🕵🏼;新建的生活服務中心,開辦了儲蓄👨👨👧、郵局😆、超市、洗衣等項目,實行了社會化保障。改造後的營區,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的跨越,達到了“住用製式、設施配套👯♂️、環境優美𓀜、管理規範”的要求,成為華北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軍委首長在視察北京軍區部隊時,都對軍區部隊營區規劃改造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30年彈指一揮間👉,追溯歷史,觸摸現實,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我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輝煌,同時我也堅定地相信,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和軍隊一定會乘風破浪🕞🧛、闊步前行,華北軍營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