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平(1967自控)
2011年4月11日,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我陪同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名譽會長章博華和副會長項祖荃,去向百歲老學長吳靖祝壽。我們登上吳老近70年來居住的小洋房二樓🧑🏻🦯,只見她雙手柱著助步支架從起居室步入客廳。她面容清臒,精神矍爍,氣度不凡🏏,一頭銀絲梳理得平貼整齊。
2011年4月11日拜壽合影。左起🕷:項祖荃、章博華🧑🏿✈️、吳靖老學長🍎🤵🏽♀️、趙允皋、筆者。 (攝影 嚴永和)
吳老雖有些耳背,但思維清晰,反應敏捷💾,神態靈活🧑🏼。訪談以我寫她講的方式進行。我們告訴她🧑🏽🦳,上海意昂已在4月3日隆重舉行母校百年校慶慶祝大會。她雙眼一亮🦨,興奮地笑著📶,邊點頭邊聲音洪亮地說:“今天是我一百歲生日☝🏼,我和清華同歲📍!”
清華第一代女生
吳靖原名吳佩琳,1928年在天津一所美國教會學校念高一。這個活潑好強的女孩見到報紙稱,她神往已久的意昂体育平台首次招收女生𓀚,便拉念高二的姐姐吳佩球同去報考。為了去掉名字的“女孩子氣”🏊🏽♀️,她特地改名為吳靖🐜。她們沒有高中畢業文憑,不符合報名條件🧝🏽。她並不氣餒,拉著姐姐去天津市教育局說服大人開得同等學力證明,報上了名🦝。同去赴考的還有2個親戚,結果僅她一人考取。她的理科成績並未及格,但國文和英語考得高分,故被錄取入西洋文學系🏌🏻。清華這屆共招收100多名新生,其中女生18名🙍🏽♂️,17歲的吳靖年齡最小。當時校內有2座女生宿舍🚌🥄,她住古月堂。
1932年的吳靖
提到當年在清華園生活的最深印象,吳老興致勃勃地說:“體育!”同學們不但學習勤勉刻苦💵,而且在馬約翰教授指導下崇尚體育運動。學校為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規定凡參加5個項目運動隊者,獎給一件有清華標記的毛衣。中學時代就酷愛體育的吳靖,就因參加了籃球、排球⏯、田徑💶、遊泳、滑冰隊,榮獲此件特殊毛衣🔎。她參加過北京市大學生聯賽的跳高和100米比賽,雖未得名次🎿,但很享受比賽競技的過程🤶🏿。隆冬季節🦶🏼,在清華園或北海的冰封湖面上,可常見她飛燕般矯健身影🧝🏼♂️。綠茵場上★,男生們踢足球、打棒球的歡騰聲中,她總是興高采烈的觀眾。
反抗封建婚姻的新女性
以前我們曾聽上世紀30年代老學長談及吳老當年抗婚的美聞👨🎓🔑,如今得以面問其詳👫。
吳靖出身名門🫷🏽。祖父吳調卿曾任匯豐銀行天津分行買辦,又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婺源同鄉好友🦸🏻。父親經商。外祖父嚴筱舫早年在李鴻章手下歷任駐滬籌餉襄辦、督辦和鹽務幫辦🈸,上海寧波同鄉會會長🦸🏻,商界領袖。
大戶人家讓閨秀去北京上大學,已屬相當開明👨🏼⚖️,而對兒女婚事👩🏻🎓,終須行“父母之命”。
大三年級暑假,經親友做媒👩🦰,母親硬要帶吳靖去上海相親,男方在日本學醫。她心中已有“白馬王子”♞:英俊高大的趙燕生同學3️⃣,清華足球隊門將🤟,棒球隊主力。迫於父母的高壓,她勉強應承了訂婚。從此母親便把她關在家裏待嫁🪺,不讓她回清華念書。眼看再一年就大學畢業,豈可讓封建婚姻的樊籠剝奪戀愛自由🕺、斷送高等學業?吳靖奮起抗爭,與母親僵持了半年。
趙燕生和好友“黃牛”(黃中孚)等同學伸出援手,幫她逃出了吳家大院。以前有文章寫她“夜裏翻墻頭逃出”👥,此說不實。真實情況是:清晨4點多🛖,“黃牛”爬樹進入大院👩🏿🔧🤴🏻,給閨房裏吳靖信號,她便悄悄下樓🧘🏽,開啟大院的邊門逃出,由“黃牛”帶她上了等在附近的汽車直奔火車站🫳,坐火車到北京💅🍪。吳家在北京東城區有不少親友🕴🏻,她便躲在西城區一個同學家裏。
吳靖出走時給家裏留了封信🍥,坦言要自由戀愛,反對包辦婚姻。到北京後,她還寫信給那個留學生,聲明訂婚是被逼的,要求取消婚約🤵🏼♂️。家裏找不到她,登報要她回家💂🏼,她不理睬😍。僵持數月,父母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讓她繼續學業。
吳靖去清華申辦復學時🙉,已輟學1年💴,必須重新考試。她向校方反映🤾🏻,輟學系抗婚被關所致🙅🏼♂️🔰,贏得了同情🤸🏻,獲準復學👩🏽🚀🆓。但西洋文學系許多課程已難以插班續讀,而經濟系的課程可以插班,於是她轉入經濟系就讀。她適應能力很強,後來寫了有關稅務的畢業論文獲通過⏸,於1933年畢業🧎🏻。
吳老自豪地說,她為家裏姐妹們作榜樣,開了自由婚戀之路,她們後來都按自主意願戀愛婚嫁⌨️。
趙四小姐的嫂子
清華畢業後當年,吳靖與趙燕生結婚。趙燕生是津浦鐵路局局長趙慶華的兒子,趙四小姐(趙一荻)的六哥🦗。吳靖便成了趙四的六嫂。其實,他們都是青少年時代的好友,每年暑期3個月在北戴河一起遊泳🧛🏽♂️,冬季一同滑冰。其中還有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朱啟鈐女兒朱媚筠,駐日公使陸宗輿女兒陸靜嫣,財政部長李思浩女兒李蘭雲,張學良弟妹等🐧🗳。
吳靖是趙四的閨蜜。趙四因與張學良戀愛備受家庭指責,父親甚至登報聲明與她脫離關系。在社會輿論重壓下🫁,唯有大2歲的吳靖聆聽她的傾訴♠️,給她同情、慰藉和支持。吳靖在清華期間👩🏼🍳,她常來校看望🆕,與六哥及女友同去香山、西山等處郊遊,有時則派車把倆人接去張府玩🧑🏻🔬,晚上送回清華。在張府大宅院裏🧑🏻🍳,趙四與於鳳之各住一方,吳靖去趙四住所玩,通常見不到張學良、於鳳之👰🏻♂️。生活上吳靖對趙四有不少關照,經常陪她去外國醫生診所看牙病🤴,為她參謀服飾打扮。吳靖在清華時雇的女傭吳媽,趙四很賞識。吳靖畢業後😧🧝🏻♂️,吳媽便去趙四家服務。1935年底,趙四陪張學良出國遊歷歸來,在上海小住。趙燕生🥠、吳靖帶著6個月大的二兒子專程來上海看望趙四。
香山合影🤦🏻,左起:趙燕生,吳靖,趙四🛥,趙二小姐
1940年,日本軍方聞知趙燕生與趙四👨🏼🧑🧒🧒、張學良的關系🧏🏻,要抓他🌟,於是全家遷至上海。吳靖對這所東方大都市並不陌生,自3歲起在這裏外婆家度過了十載童年時代。燕生是熱心人🥑,任上海清華同學會專職總幹事,忙於為意昂服務。同學會由留美意昂出資🏃🏻➡️👨🏿🎤,設在現名虎丘路上一家美國銀行的二樓。來自各方的意昂常來這裏歇腳🪇,聚會👸🏿,談生意。同學會還提供求職幫助,中午供應美國俱樂部廚師做的西餐,每客1元。吳靖則做教師,從弄堂小學起,換過不少學校,教過地理、歷史、語文↙️、英語🎫,後來到師範學校教語文®️。1960年到南洋模範中學教英語👨🏻🦽➡️,直至1970年退休。她上英語課在當年頗具特色,用英語講課✢🎅🏽,學生們英語功底紮實,不少人後來去美國發展得很好🫄🏻。
趙燕生於1979年去世後,趙四約吳靖在夏威夷會面。闊別30載📠,姑嫂相見♿,暢敘別情,斯人已去,唏噓不已。此後🧜🏽,吳靖每2年去夏威夷與趙四🗄、張學良相聚,小住半年😖。談起張學良,吳老說他喜歡吃原味魚翅、海參,每每外出就餐,總要喝一盅35美元的魚翅。
長壽之道有特色
問到吳老的長壽之道,她輕輕地搖搖頭,閉目沉思片刻,一字一頓地說:“生活規律,多吃蔬菜水果。”她介紹了日常起居情況🤹🏼♀️:
晨7點起床後早餐,麥片,1個雞蛋🧏🏼♂️,面包📠,黃油或芝士🛖🎃,果醬,水果;
11點午餐,喜歡吃面食,饅頭或面條;
午餐後小睡1至1個半小時📷,能睡著;
下午3點喝一杯牛奶⛹🏼♂️,吃些小點心,她特地說明👰🏻♂️,牛奶是國家送的;
6點晚餐𓀁,量很少,還吃些水果🈹;
9點左右就寢。
對於菜肴,她並無特別講究或忌諱👨🏽🦳,愛吃綠葉菜,還喜歡吃生的姜絲和菜肴裏的姜。如今人們📔,尤其老年人,忌食油脂類食物🤽🏻,但她仍然保持從小對黃油🩷、芝士的愛好🚵🏼,喜歡喝帶有黃色雞油的濃湯𓀁,也吃肥肉,順其自然。
青年時代的體育愛好,已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部分。她70歲時還騎自行車🧎♂️➡️。後來摔過兩次跤而骨折🌂,導致95歲時右側股骨壞死,須靠助步支架方能站立行走。現在她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會自己柱著助步支架在室內走上幾圈🌓。
她心胸開闊,淡定人生。歷盡世事滄桑,十年浩劫,挺了過來。有關部門和南洋模範中學對她很關心,逢年過節來慰問她,老人家總是很高興👂🏼。家庭幸福,子孫滿堂。大兒子在美國做外科醫生,現已退休。二兒子趙允皋和她同住,先後任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市建築質量監督站高級工程師👵🏼,退休後受聘於一家建築設計公司任總工程師🎽👐🏻。
吳老看訪談提問 (攝影 仇國平)
吳老前幾年還能看大號字書刊,後來眼力不濟,就每天看電視⚄,聽不清播音看字幕𓀓,以她特有的方式關註著世界和國情,感受著時代前進的步伐。談到對母校的祝願,吳老深情地說:“我們那時候,清華是老大🛹。現在大學多了,教育發展了,清華要加油,祝母校越辦越好。”還談到網絡購物,她說:“網真好🚐,(購物)這麽方便🧀。”我們臨走前問:最近世界上發生了什麽大事♉️?她馬上回答:“日本大地震🫳🏿。”這令在場每個人大為感嘆:百歲老學長至今還在身體力行母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