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侯伯宇: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風骨

2011-11-30 |

追記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侯伯宇教授

侯伯宇教授

1992年春天,應侯伯宇(前左一)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右一)前來西北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資料)

  題 記

  當侯伯宇先生離開人間🤾🏼‍♀️,才來報道他勇攀科學高峰🚈、嚴謹治學、 淡泊名利的精神和事跡,我們甚感汗顏!

  先生在世時✮,我們多年多次造訪,先生都一一謝絕,也曾通過 校方行政聯系,先生都予婉拒🤕👴🏻。原因是“他不願意張揚”🧑🏻‍🤝‍🧑🏻。也有人 傳話,先生嫌當下媒體熱炒了不少“假學問”、“偽科學”🧑‍🍼,他害怕與之混為一談📅7️⃣。 雖因應先生之諾未能報道,但先生一生攀登科學高峰,不論事 業🚶‍♀️、功名、生活✉️、命運🚣🏿、境遇順好坎坷,都堅守不輟👸🏽👦🏼,矢誌不渝的 精神,先生科研成果享譽世界的赫赫聲威和嚴謹治學、低調做人的品格🙇🏼,一直啟迪著我們心底的敬佩🕡。

先生離開了我們♨️,而一個高級知識分子風骨折射出的精神,不 僅能夠廓清科學的真偽,能夠厘清學術的正邪🧑🏿‍🏫,而且能夠激活我們每個人熱愛祖國,勇攀高峰,尊重科學🪛,務實創新,淡泊名利👴🏽🌿,默 默奉獻的真心✷。為此💁🏽,我們違願於先生生前之諾🏋️‍♂️,發出了這份遲來 的報道——

  當一個人把信仰作為人生的風標和旗幟,視科學為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以人格的自律和行為的慎獨贏得尊嚴和寧靜時,面對一生的坎坷和生命的重創,面對塵世間追慕的名聲🛀🏽、地位、金錢🪁🏰、誘惑🦹🏽‍♂️,他的內心世界該有著怎樣的不變和堅守📈🧑‍🎤?他的精神空間該有著怎樣的位次和排序🙅?

  黃葉飄飛的季節,我們再次來到西北大學,追憶一位已經過世學者的生活履跡,探究一位令人尊敬的高級知識分子顛撲不破☝️🐱、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風骨。他從熱血青年渴望入黨直至年屆半百方得圓夢的信念打磨,他在當今世界數學物理界享有赫赫聲威的學術成就和他淡泊名利、低調做人的巨大反差,他培養出的燦若星辰的國際理論物理界精英和晚年痛失獨子愛孫的雙重際遇🏌🏼‍♀️,令每一位在他生命軌跡中有過交集的親人😌、同事✨、學生鐫刻在心🪶,沒齒難忘🧛🏻‍♂️。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的驕傲”、創建了“侯氏理論”的世界數學物理界代表人物👵🏿、新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教授——侯伯宇。

  信念的堅守

  1950年🤹🏽,20歲的侯伯宇第一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青春的侯伯宇也如青春的新中國,充滿了積極🏨、向上🏌️、勃發的力量。他選擇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並將它化為一個青年奮鬥的熱望,將個人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用50歲,30年👃🏻👴🏽,為自己的信仰和忠誠畫上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1930911日,侯伯宇出生於天津。他的父親侯鏡如早年投身革命✳️,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東征中經由周恩來等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起©️,侯伯宇就一直深受父親愛國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逐步樹立了科學報國的理想👩‍👧‍👦。他跟隨父親四方輾轉📆,先後就讀過10所小學,3所中學🐈,興趣廣泛🚁☢️,愛好數理🙅🏿。由於受中共地下黨員的影響與鼓勵,為了“科學救國,做出更好的武器”🐣,他決心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學習物理👐🏽,並於1947年和1948年,兩次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但進入清華僅僅4個月🧚🏻‍♀️,平津戰役的炮火又逼迫他中斷學業🧎🏻‍♀️。

  新中國成立前夕💡,侯伯宇滿懷一腔熱血,放棄了在臺灣大學的學業,也放棄了出國的機會🪁,輾轉回到北京。剛剛在清華安頓好👯🐽,抗美援朝戰爭又爆發。湧動著愛國熱情的他👨🏻‍🌾,決定放棄學業🧕🏿,投筆從戎👪。他是班裏第一個主動要求參加誌願軍的學生,並將父親給他的四年大學學費🎃、生活費1000美元傾囊捐出。1951年,組織批準他參加軍幹校🚍,被派往東北師大學習俄文,準備跟隨蘇聯軍事顧問入朝參戰。1953年,新中國“一五”計劃工業建設迫切需要既懂外語又有數理基礎的人,侯伯宇放棄了回清華繼續讀書的願望,赴遼寧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翻譯科當了一名俄語翻譯🥷🏼🙍🏽‍♀️。1956年國家提倡“向科學進軍”,為實現科學報國的理想🧛🏻‍♂️🚻,他考取了西北大學物理系📒🤲🏻,並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生活極其困難,他仍潛心研究👨‍🍳,在《物理學報》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就受到唐敖慶等著名科學家的高度評價。後來🤙🏼,他以數學100分、物理9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73年,侯伯宇主動投身西部建設,並最終在西北大學紮根,一幹就是37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其間🤺👩‍✈️,國內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單位以優厚的條件邀請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謝絕🌂,他說,西部更需要我,這裏的學生更需要我。

  “文革”結束,侯伯宇更加信心滿懷地忘我工作。當父親在美國籌備成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時候,他全力協助父親🤽‍♂️🦸‍♂️,為促進海峽兩岸交流與祖國和平統一不懈努力🐰。他力邀臺灣中央研究院袁旗教授來大陸進行學術交流,這是兩岸隔絕30多年後學術界的首次接觸🤰🏿,對於打破“堅冰”🧑🏻‍🎨,意義重大。

信仰是探索者心中的綠洲。從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到閱盡人事的華發壯年🚊,侯伯宇對自己的信仰始終不離不棄。他先後三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但是由於父親曾是國民黨將領,自己還曾在臺灣讀書3個月的“歷史問題”,入黨問題也一再被擱置。在“肅反”中遭批鬥,還差點被打成“右派”;“文革”爆發,導師張宗燧遭抄家批鬥,他也受到牽連。但是這些挫折和打擊始終沒有動搖他對黨的信念。1980年,50歲的侯伯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共產黨人這個光榮的稱號,對黨的事業的不懈追求,伴隨了他的一生👍🏻🍆。他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行動踐行著入黨誓詞和對黨的事業的莊嚴承諾🦺。

價值的取向

  侯伯宇一生經歷各種挫折和苦難,但從未因此中斷學習和科研。他始終秉持科學報國的理想,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和先生相處的十幾年裏,我從來沒有聽他講過奉獻之類高調的字句✧,卻實實在在地感到他把一生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科學事業。”這是他的學生▪️、西北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楊戰營記憶中的侯伯宇。

  侯伯宇一生致力於理論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也獲得了一系列榮譽。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受到楊振寧、李政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Jackiw等著名教授的贊許,許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極大的影響,並被廣泛引用🦸🏽。上世紀50年代後期👏🏼,侯伯宇致力於群論在物理學中應用的研究,解決了國際權威未能完成的重要定理的證明。19835月,53歲的侯伯宇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喬玲麗博士合作,推導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結果𓀉,運用對偶變換找到了給出所有無窮多個守恒流生成元的辦法⟹。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冠以“H-變換”或“侯氏理論”♻。楊振寧等科學家用“非常漂亮”、“強有力的”、“很優美”等詞語🍷,高度稱贊先生“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新華社曾以“中國的驕傲”為名,展示了包括“侯氏理論”在內的20項“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現代科技成果”💇🏽‍♀️。

  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在國際理論物理學界名氣很大,但他卻從不接受新聞媒體對他的采訪和宣傳🏋️‍♀️,社會上知道侯伯宇這個名字的人並不多。對於他來說,科學研究已經融為生命最重要的部分🫂,科研成果能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聲望和利益,並不在他的考慮之中🔸。有一次,他的學生在幫助他整理申報科學院士材料時,發現他居然舍棄了發表在影響因素非常高的學術刊物上的論文👨🏼‍🦰,反而收錄了一些發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論文,非常不解👨‍🔧。他解釋說,有些論文,雖然發表的期刊檔次很高🕵🏿‍♂️,但是實際上的學術價值卻不及另一些論文,我要選擇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侯伯宇就是這樣的人👮‍♂️,他所秉持的標準,不由得讓學生由衷敬仰!楊戰營說☃️:“他的境界促使我們反思:他並不是不知道規則🟪⛪️,只是在他心目中😮‍💨,學術本身超越了一切。”

  侯伯宇對學問的專註是同行中極為著名的。他每次參加會議,只參加學術研討,不參加觀光遊覽,更不會帶夫人同行。他也從來不肯動用科研經費為自己報銷一本和課題“無關”的書,因此🙇🏽‍♀️,圈內人都說侯伯宇是“只知學問不知其他”🔍。正如李政道教授在他去世後發來的唁電中寫道:“他勤奮萬分🤰🏽📜,以研究物理為自己人生理想。”

  上世紀80年代🏄🏽‍♀️,侯伯宇被派往美國開展合作研究🫐,面對與國內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慎獨自守,在給西北大學匯報信中赫然寫道:“獨處放任自流的花花世界。抵禦誘惑與侵蝕,盡力做些工作🫅🏿,不失政治原則👶🏽。”

  1985年,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被國家批準為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先後承擔了國家“八五”👱、“九五”攀登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由於資訊、交通和經濟條件等方面的製約🧦,在西北的科研資源和工作環境是遠落後於發達地區的。但在物理界任何時候談起來,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理論物理有個西北大學,西北大學有個侯伯宇。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巴丁、普裏高津⚅、哈肯、福井謙一、格羅斯🤛🏿、法捷耶夫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國際著名物理學家相繼前來訪問,建立交流合作關系。通過兩代學人的努力⛏,地處西北一隅的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已經成為中國理論物理研究的重鎮𓀘。

  1978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侯伯宇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的接見,他的《群論、角動量及規範場與磁單極的研究》成果同時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多年來,他獲得的榮譽和獎項實在太多了⚪️,但他絕口不提這些。平時除了學問,更不談別的事情。他很少向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世背景🦸🏿🌉,更從來不會為了自己的私事動用父親的關系和權力🖋。他申報院士屢屢未果,很多人既為他感到不公🏋️,也奇怪他為什麽不利用一下父親的影響。弟弟侯伯文是全國政協委員和黃埔一期同學會聯絡員,曾經私下裏問過哥哥要不要“幫忙”👨🏻‍🦱🪨,侯伯宇的回答只有五個字🧏🏽‍♂️:“你不要害我🙈!”面對許多人熱衷的“位子”,侯伯宇不光主動辭去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職務,還多次婉謝了組織上讓他擔任行政職務的提議,他說:“我最適宜的崗位是科研第一線。雖然物理學界到我這個年齡的人多數已不在科研第一線親自動手,但我感到我還有精力在難得的科學春天中繼續與戰友及學生們向國際舞臺沖刺⚠️🤿。”

  聽侯伯宇講課,學生們普遍感覺到有點“吃不消”👰🏿‍♂️,從早上八點一口氣上到中午十二點,中間只休息短短十分鐘。這種情形在他的課堂上很常見。每一天,他都第一個出現在物理所,也是最後一個回家🧛‍♀️👦🏽。在他的時間表裏𓀝🫄🏼,沒有公休日,也沒有節假日,每一天都是他的工作日🕝。他從不讓學生給他拜年,即使逢年過節和學生在一起🦫👨‍👦,討論的還是研究工作。他的身上有一股強勁的精神力量,這力量,讓這個看上去有些文弱的老人,卻有著堅實的肩膀。他真如蘇格拉底所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在他的培養下,一大批出自先生侯伯宇門下的學生,都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學術帶頭人。

  從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博士生導師至今,侯伯宇已經指導了7名博士後、20多名博士生和20多名碩士生。在教學過程中,他很重視學生的專業基礎,經常邀請國內外一流的專家授課🆖,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外出交流,雖然地處西部,西北大學現代物理所卻有一流的師資和環境。侯伯宇非常註重創新和提高課程起點💙,他說,即使不能達到世界最新水平,也一定要有所創新。在這樣的理念下,侯伯宇很多弟子在讀博期間,就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已畢業的學生中,有15人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術帶頭人🤹🈂️,6人獲德國洪堡基金🏃‍♀️‍➡️,4人次獲日本學術振興基金,5人次獲國家和省級科技進步獎,3人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其中李衛👃🏼、顧樵的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冠名“侯-李變換”和“顧效應”✍🏻。正如中國科學院戴元本院士和朱重遠教授所說:“侯伯宇為我國理論物理隊伍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特別是對於得到廣泛認可的我國理論物理‘西北軍'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

侯伯宇的弟弟侯伯文曾經和哥哥開玩笑:“你的研究什麽時候能帶來經濟效益📗?”侯伯宇淡淡地回答⛹️‍♂️:“兩百年以後吧↔️🪳。”兩百年以後,無論那時他的研究產生多麽巨大的效益🤷🎣,侯伯宇都不可能享受到了——那是全人類的財富,是一位科學家留給人類文明的最珍貴的禮物👨‍🦽‍➡️。

命運不等式

  2006年🪑🪴,已是76歲高齡的侯伯宇向“數學中的幾何Langlands綱領如何在量子場論和弦理論中實現”進行沖擊,這是物理學中相當於數學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樣的一顆明珠🪪,全世界多少物理學家都把它作為渴望實現的科學夢想。

  然而😵‍💫,多舛的命運不給他以晚景的安寧,一場人生的大難再次重創了這位老科學家🍘。

  20078月,77歲的侯伯宇同往常一樣🤰🏼,正在辦公室專註於課題研究🖕🏻,噩耗從天而降:唯一的兒子和心愛的孫子在加拿大遭遇車禍雙雙遇難!

  “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告訴他這個消息。”回憶起那時的情景🧖‍♀️,西北大學現代物理所石康傑教授的眼睛濕潤了。他至今清楚地記得,侯伯宇聞訊愣了一下,提起包就往回走👊🏻。跟在後面的石康傑註意到,“他的步伐很沉重,明顯沒有以前穩健了🥎。在路上🛜,他又追問了我一句‘傷情到底怎麽樣’,那可是他和夫人一手帶大的心肝寶貝啊🦀!聽我回答‘很嚴重'時🤹🏿‍♀️,就再也沒有一句話了👷🏻➕。”

  白發人送黑發人👠🧑‍🧒‍🧒,心碎腸斷。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經歷這番人間至痛的第二天🏋🏼‍♀️,侯伯宇就回到了辦公室🧍🏻,第三天就又一次站在了講臺上🧔🏻‍♂️。學生們發現,老師不但沒有減少課時,反比過去上得更多了👨🏼‍🍼。從星期一到星期五🪒,他每天都要給學生上課。2007年到2008年整整一個學年,侯伯宇承擔的前沿動態研究課🍨,竟然達到了令人吃驚的600個學時之多!他要盡可能地在最短的時間裏,把自己的所學完完全全地傳授給學生們——這是侯伯宇在唯一的兒子和孫子同時罹難後做出的選擇,他硬是用教學研究擠占一切時間和空間,在課堂上、學生面前驅趕令他致命的悲痛👇。但每天下班後,這位課堂上依然神色自若的老教授,卻默默地在回家路上老淚縱橫!他背著書包,失神的雙眼,只顧一一回避著路人的目光,苦苦地走在西北大學家屬區的林陰道上🚴🏽。只有這個時候⛹🏿‍♂️,時空是屬於他的🍔,潛伏在內心深處的悲痛洪水般襲來,再也忍不住,緊緊地攫住了他……

  “先生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在科學園地裏碩果累累;他更是一名優秀的教師,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深刻內涵🦸🏼🥏。他不僅給我們傳授知識,塑造我們的學術品格🧑‍🦽‍➡️,更用自己的善良🧖🏼、寬容、認真和正直,塑造著我們的人格,也影響著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學生這樣滿懷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的恩師。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他用自己的科研獎金給大家的辦公室都裝上了空調🅾️,自己卻一直住在老舊的家屬樓😳,家具一用幾十年也舍不得更換。先生對學生非常好,很多年前🤦🏼‍♀️,家裏經濟實在困難讓我輟學🚮。侯教授得知後找到我說🏃🏻‍➡️🗺:‘我絕不會允許我的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輟學,你安心學業🏋🏻,經濟上的事我會想辦法解決。’先生的幫助🚃,讓我的人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先生經常詢問每個已經畢業學生的情況,問他們去哪了🫣👮🏽‍♂️,生活是不是穩定,最重要的,有沒有堅持做研究……先生病危之際😧,很多學生都回來看他。那個時候🌜,他還在病床上跟大家討論學術問題🧏。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更像是一位慈祥和藹的父親。從確診癌症到離世的一年多裏,很多學生回來看他👃🏻,我們自發日夜值守在他病床前,醫生、護士都誤以為我們是他的兒子……”楊戰營的話,代表了侯伯宇教過的學生共同感念。

  當很多人都為侯伯宇感到命運不公時,他卻沒有抱怨。他的學生回憶道:“從老師的經歷我們知道,原來一個人可以在這樣不平坦的際遇下🕢,依然充滿積極向上的熱情👨🏻‍🦼。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裏🪡,他不止一次向我們提到:‘我很幸運,在一無所有的時候🧞,上天給了我最後的一份禮物。’他所說的這份禮物就是‘數學中的幾何Langlands綱領如何在量子場論和弦理論中實現’。”這是一個多領域交叉的課題,處於當今國際數學物理的前沿領域。他堅信自己帶領下的“西北軍”借由這一契機再一次走到國際理論物理研究的前列。

  然而,侯伯宇患上了膀胱癌。200911月,侯伯宇知道確診結果後🔫,誰也沒有告訴,就先去北京開學術會議了🛼,他說自己承擔的那個科研項目更重要👩‍🎨。不得不住院後➙,他曾問醫生能否為他爭取三五年時間🔲,讓他把課題做出來🎳。然而手術後僅僅一個多月,病情就惡化了。80歲高齡的他,身受病魔的折磨,卻依然放不下科研課題➔。他的學生陪同去做檢查的時候🐽,他還經常拿著最新的論文研讀。他對推輪椅的護士說:“請你推慢一點兒🌭,我要看書。”

……臥床之際,他不能看科研報告了,就讓學生代讀,他記憶思維衰退了,依然孜孜敦促學生不要放棄學術研究。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還滿懷豪情地寫下“以創新湮滅頑疾之痛苦🏄🏽‍♂️,以創新來消滅死👿,以畢生之余力完成科學登頂”!

(杜耀峰 趙巖 王曉陽 王鳴琦)

轉自《陜西日報》20111130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