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篤正✤🍶,1916年2月出生於天津市。1940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理學學士學位🧏🏻♂️,1943年獲浙江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5月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先後發布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國際編號第27895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葉篤正星”。
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已經喚起越來越多地球人的覺醒。少數先知先覺的科學家預言:如果全球繼續變暖,地球上的許多島嶼將被海水吞沒👍🏼,大洋沿岸的很多城市也將面臨滅頂之患🎒。
95歲高齡的中國大氣科學家葉篤正就是這樣一位先知先覺者。從193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專攻氣象專業,到今天成為中外著名的大氣科學大師🚵🏽♂️,他在氣象科學領域已經耕耘了70多個春秋👨🏿🍼。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說,不管到世界什麽地方,只要一提到芝加哥學派🙎♀️,提到芝加哥學派中的葉篤正,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人們說🧦,在地球環境變幻莫測的今天🧵🎿,葉篤正是守護春天的使者。
果然是“蔫人出豹子”
1916年,中國開始有了第一份氣候記錄。說來也巧♿️,那一年葉篤正也在天津降生。葉篤正的父親葉崇質曾是清朝末年北京清河道道臺,葉篤正在男孩子中排行老七。
葉篤正小時候有個外號👨🦯♻,叫“蔫七”。在兄弟幾個中🔫🔸,葉篤正不太活潑,但成績很好🧑🏼🎤。父親不買新學堂的賬🦃,認為“四書五經”這些傳統的東西,是必須要學習的。為了給孩子們打好中文基礎🫐,父親讓葉篤正兄弟接受私塾教育#️⃣,直到葉篤正14歲考入南開中學👂。後來⌚️,葉家兄弟中出了好幾位科學文化名人,哥哥葉篤義是民盟的主要領導者📎、組織者✂️,哥哥葉篤莊是著名學者、《物種起源》的中文譯者🏇🏻。
葉篤正雖然看起來性格內向,但他的內心卻是一腔熱血🎹。有句俗語📅:蔫人出豹子⚱️。葉篤正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就做出過很多不同凡響的事情。
葉篤正從小很富於同情心和正義感,遇見以強淩弱的事情總要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有一次,17歲的葉篤正路過國民黨省政府門口📛,見到一個國民黨兵買煙不僅不給錢,還一腳把老人的煙攤踢翻了。葉篤正很氣憤,上前質問⬜️👃🏼,結果被國民黨兵帶到省政府扣了起來。
葉篤正讀中學和大學時🧑🏿🏭,中華民族遭遇了戰火紛飛🆘、民生動蕩的厄運👩🦽➡️。1935年,日本侵略者製造華北事件💇🏼♀️,學生們紛紛上街遊行示威。葉篤正所在學校阻止學生出校🎤,面對校方壓力,同學們都退縮了,只有葉篤正一個人走進了校長辦公室。為此◾️,他差點兒被學校開除🚴🏽♂️。事後,葉篤正在談到這件事時說👨🏻🦼➡️:“我知道我有理,為真理而鬥爭就什麽也顧不上了。”
彩雲向著祖國飛
1943年,葉篤正在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史地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我國氣象科學的奠基人竺可楨先生慧眼識珠🧑🏼💼👩🏫,推薦他進入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工作。這一年秋天,他考取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氣象學家🙍🏽♂️🧑🦲、海洋學家羅斯貝,成為芝加哥大學研究大氣環流團隊的成員。1948年葉篤正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研究助理🧘🏿。
由於葉篤正的勤奮和聰穎,留美期間,他發表了十多篇重要的學術論文。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美國《氣象雜誌》上發表的博士論文《大氣中的能量頻散》,這篇論文被譽為動力氣象學的三部經典著作之一,並使葉篤正蜚聲國際氣象界,迅速成為以羅斯貝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葉篤正的這些出色成績🦵🏻,引起了美國氣象局的關註🤙🏽。美國氣象局表示願以優厚待遇請葉篤正到美國氣象局下屬的研究部工作。但是👏🏽,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葉篤正一心要回國參加建設🩺。美國氣象局請羅斯貝教授勸說葉篤正留在美國🌆🙎♀️,葉篤正向羅斯貝訴說了自己的心跡:“教授👫🏼🪠,我要回去建設我的祖國👰🏿🚟。中國在氣象方面非常落後,我回國之後要在中國建立‘芝加哥學派’的北京分學派,讓‘芝加哥學派’在中國發展🀄️⚗️。”看著這位立誌振興中國氣象學的雄心勃勃的年輕人,羅斯貝笑著同意了葉篤正回國的請求👷♂️。
於是,1950年8月27日🫲🏿↘️,葉篤正登上“威爾遜總統號”輪船,橫渡太平洋,繞道香港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
對於葉篤正的回國🏋🏽♀️,他的老師趙九章⚒、塗長望喜出望外👨🏿🦰,對他今後的工作作了精心的安排。葉篤正擔任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員以及該所北京工作站站長。
當時🧖🏻,我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很低。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李澤椿院士說:“很多人都知道現在天氣預報越來越準確了,但並不知道這是我國建立起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的功勞🚵🏻♂️💗,更不知道中國數值天氣預報系統是在葉篤正先生的支持和指導下建立的👱🏽。中國氣象預報業務系統的逐步完善浸透了葉先生的很多心血。”
1957年,葉篤正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東亞大氣環流》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了東亞環流的季節變化,描述了影響東亞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以及西藏高原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就西藏高原是熱源還是冷源的問題作了深入探討。這篇論文發表後,在國際氣象學界引起極大關註。50年過去了✡︎,它所闡述的基本理論大都得到了實踐的檢驗。
葉篤正的另一個學術成就是創立了青藏高原氣象學。20世紀50年代,在兩次科考數據的基礎上,葉篤正開創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一個熱源、在冬季是一個冷源的學說。青藏高原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是葉篤正的最大發現之一。1959年葉篤正與他人合著出版的《西藏高原氣象學》和1979年與他人合著出版的《青藏高原氣象學》📣🍒,以及他的學生和同事們在青藏高原所作的艱苦卓絕的數十年考察研究,終於使青藏高原氣象學這門學科系統地建立起來💲。如今國際氣象學界在研究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都接受並運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1985年,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成立,葉篤正任主席🤦🏼📌。
2003年《世界氣象組織通報》載文指出💆♀️,葉篤正是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他最早指出大氣化學研究的必要性,為全球變化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如全球變化的可預報性氣候和生態敏感地帶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等🎎。
同年,世界氣象組織向葉篤正頒發了世界氣象組織獎👮🏽♀️👩🏼🚀,表彰葉篤正在基礎和應用兩個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此殊榮。
學術界對葉篤正的評價是✬🧹,他使中國的氣象研究變成了一個系統工程👩🏼🏭;最難能可貴的是,由於他的努力,中國的氣象科研始終與世界保持了同步⏸。由於在大氣科學和全球變化科學上的諸多貢獻,葉篤正榮獲了2003年度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最高獎“IMO獎”。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法羅曾用“廣受尊敬🐃、世界聞名”來贊譽葉篤正的傑出貢獻。
“葉篤正氛圍”與“舞臺學說”
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葉篤正尊稱為葉老。
葉篤正的秘書崔桂雲說:“幾百個人的研究所,很多研究人員都是葉篤正的學生👞,還有不少是葉先生學生的學生🫱。譬如,黃榮輝院士和黃剛研究員父子倆都是葉篤正的學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在研究所裏被傳為佳話。作為晚輩🕘👨🏻🦱,我們跟葉老在一起,從來不用擔心相處問題,他不會因為誰資歷淺而不重視誰,也不會因為誰聲望高而輕信誰🧛🏽。你可以輕松地跟他開玩笑,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可以直接跟他爭辯⚃。”
葉篤正從不認為自己是權威👨👧,在談到他的學術成就時總是要強調🏌🏿,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就,榮譽應該屬於集體🧔♂️🧖🏿♂️。他說👩🏿🍼:“個人離不開群眾,榮譽歸於大家,要感謝舞臺,因為舞臺是大家給的⇨;要感謝大家👨🏿🦱,因為單人唱不成戲🎳,配角甚至更光彩……”學生延曉冬給老師的這段話起了個名字,叫“舞臺學說”。
2005年在慶祝他90壽辰的大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科學家和他的學生爭相發言♑️,贊揚葉篤正是大氣科學和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一代宗師。葉篤正卻說👩🏿💼:“今天大家為我講了很多好話,對我來說👼🏼,值嗎?配嗎🚣♀️?我不敢說。我希望在走完這一段之後🙇🏿,能夠配得上大家的誇獎。”
提攜年輕科技人員,為他們脫穎而出開道,是葉篤正的一貫作風。吳國雄院士現在只要一談到葉先生對他的培養👈🏿,總有說不完的感激。他於1977年考取葉篤正的研究生,在讀期間🐳,大氣物理研究所推薦他參加到國外學習的考試🦁,結果成績合格。吳國雄犯愁了,去還是不去?他舍不得離開恩師🧔🏻。考慮再三🧛🏽,他決定留在葉篤正身邊繼續學習👨👨👧,並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葉先生。沒有想到👉🏿,葉先生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們國家封閉了很多年,國外在大氣科學領域前進的速度非常快,你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到國外好好學習先進的科學,學成之後再回來做研究工作🦹🏿🏃🏻♀️。”談起這件事🐙✵,吳國雄深有感觸地說:“葉先生的高尚就在這裏,當時他非常需要人🎏🥝,但還是堅持讓我去國外學習。”
1980年🚶,吳國雄在英國獲博士學位,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希望他留在那裏工作,他立即給葉先生寫信征求他的意見🐏。葉篤正在回信中說:“‘歐洲中心’是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人家削尖腦袋都進不去,你不應該放棄這個學習的機會✍️。”吳國雄銘記著恩師的囑托,在該中心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於1984年回到祖國🏄🏼♂️。吳國雄回國後,在大氣科學領域為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些年輕的科研人員有時擔心自己的選題被別人搶去,影響自己出成果。葉篤正就批評他們:“我說一句很苛刻的話♧♚,是沒出息!應當從你成功這個角度看問題👨🦽➡️,不應該怕人家搶了你的飯碗。”
黃榮輝院士是深受葉老影響的學生之一,他說:“有的學生在發表文章時🛀🏽,為了讓自己的研究成果顯得更重要,會用到一些‘高調’的字眼,葉老毫不客氣地指了出來👨🏻🦽:你‘發現’什麽了👳🏼♀️?改成 ‘指出’就行了。”
無悔人生
葉篤正的夫人馮慧對葉篤正的人生軌跡產生過重要影響。
馮慧出身於書香門第🏋🏼♂️,兩個弟弟馮康和馮端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馮慧也曾就讀於浙江大學,於1943年與葉篤正結為伉儷🧑🏼⚖️,1947年赴美國留學🔝,1950年和葉篤正一起返回祖國,後來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做研究員。66個春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馮慧總是堅定地陪伴在丈夫身邊👴🏻,他們互相照顧🧚🏻♂️、互相扶持🤹🏿🙇🏻♂️,一起分享快樂、共同分擔痛苦。葉篤正遇到過很多次險境🦖,馮慧總是以外向開朗的態度與丈夫一起面對,渡過難關。
“文化大革命”中👨🏽🦱,葉篤正被扣上“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美國特務”等莫須有的罪名,受盡批鬥之苦🙆🏽♂️。專案組把葉篤正和夫人馮慧從家裏趕了出來,關進了專政隊✡︎。葉篤正先是被關進了牛棚,後來又進了“特務學習班”。專案組要他交代特務問題,並問他在國外生活條件那麽優越💅🏽,為什麽還要回國,是不是領有特殊任務。許多人還對葉篤正拳腳相加。夫人馮慧回憶說,那時葉篤正確實很傷心。馮慧一有機會見到丈夫就勸他說:“一定要想開,要堅持活下去🫄。”對於“文革”帶給他的種種傷害🏄♂️,葉篤正沒有過多的抱怨😁,他堅信報效祖國的選擇是正確的。
葉篤正夫婦育有二子一女🤸♂️↖️,當孩子們長大出國留學時♣︎,葉篤正送給每個孩子兩幅自己親筆寫的書法。一幅是“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另一幅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囑咐孩子們身在國外,心向祖國。
在日常生活的標準上,葉篤正是最沒有要求的☸️。葉篤正夫婦的生活非常簡樸,他們衣著樸素↕️,一日三餐也很簡單,保姆做什麽飯就吃什麽飯🕵🏻♀️。有的時候,保姆請假,同事們就看見葉篤正在街邊小販跟前買一塊錢兩個的大包子帶回家當午飯吃🥰。有時,到離家不遠的小點心鋪裏買幾塊出爐不久的糕點,對於葉篤正夫婦來說,就是很享受的事情了。
現在👐🏼,年事已高且與病魔頑強搏鬥的葉篤正🏌🏿,仍然沒有停止自己鐘愛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他最關心的問題有三個:第一是研究如何保持祁連山冰川厚度🤾🏼,積蓄冰川固體水庫🙌🏼。第二個問題是水循環,對於中國來說,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水循環會怎樣✵?可能出現的問題會在什麽地方💇♂️🦹♀️,怎麽預防?第三個問題是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中國要特別註意的一些關鍵點,譬如三江源👩🦯。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的源頭,這些地方如果出了問題則是關系到全國的大問題。
顯然,他盼望後輩能夠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將他鐘愛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鄭培明)
轉自 中國科學報 2012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