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傑出的國防科技工作者🤹🏻♀️、著名核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駐疆某基地研究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達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7月22日8時09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0歲。
陳達院士1937年7月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57年至1963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學習,1963年9月到研究所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駐疆某基地技術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等職🫏,博士研究生導師,文職特級。2001年3月退休。2001年受聘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響應號召再次入伍🧑🍳,擔任研究所研究員。
陳達院士是中共十七大代表,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曾任中國科學院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常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在蘇院士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物理學會醫學物理專業委員會顧問委員,江蘇省醫學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達院士長期從事放化診斷🚪🤷🏿♂️、放射性測試分析👨🦽💀、放射性計量學和射線譜學等核技術應用研究工作,解決了裂變燃耗測試的技術難題🧏🏿♀️。研究核材料燃耗隨時間變化規律以及快速放化分離技術,創建了“增長法”診斷技術和中子劑量的放化診斷方法;研究解決了本底幹擾嚴重👨👨👧👦、反應體系復雜的放射化學診斷學的取樣系數難題;領導完成鈾氫鋯脈沖反應堆工程建設工作,為我國放化診斷學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貢獻👆🏽。先後承擔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1項。1990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𓀙,1997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1937年,正值中華民族陷入深深災難的年代,陳達出生在江蘇南通縣東社鎮一個貧困的家庭。日本侵略者的燒殺搶掠讓這個本來就窮困不堪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在老師、組織的幫助下,陳達才得以完成小學和中學學習,1957年脫穎而出考取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63年如期完成大學學業👨👩👦。為報答黨和國家的培養,陳達同誌毅然放棄留校工作機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地處戈壁荒漠的中國核試驗基地一員,決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奉獻給生他養他的祖國,也從此開啟了投身“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漫漫人生征途🕛。
大學畢業翌年,恰逢我國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就在核試驗煙雲還在翻騰之際,在放化研究室工作的陳達和他的戰友們便穿上厚重的防化服登上卡車,不顧個人安危,依然奮不顧身沖向爆心取樣。為了攻克燃耗測試技術🦠,陳達同誌接受了上級交給的這個曾有兩個單位試圖攻關均告失敗的艱難任務🧑🏻🌾,連續半年夜以繼日地研究實驗,提出一套主方案和四個旁證方案🦜,並經過一輪試驗實踐檢驗後,最終成功創建“增長法”診斷技術方法,為我國核武器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改進用放射化學測定核爆威力的精度,1976年陳達和同事們提出了一種校正分凝影響的數據處理方法🧛🏿♂️,並被成功應用於多次地下核爆威力測量,提高了測量的準確度,並經過多次試驗檢驗和完善,最終形成了分凝研究成果。後來,陳達和同事們又攻克了中子劑量測試威力的難題🧎🏻♀️➡️,創立了中子劑量放化測試方法,為我國相關武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1993年開始,陳達同誌負責起我國第一座軍用鈾氫鋯脈沖反應堆工程設計建設,提出軍用堆模擬設備規模和設計規格書🪥,確定物理方案,組織各項技術審定及評審🙌🏽,並完成全部帶核調試任務,直到1999年10月反應堆投入運行。2004年自脈沖堆核安全專家委員會成立以來一直擔任委員會委員👰🏿♂️,在脈沖堆實驗系統技術改造、反應堆安全評審✏️🧖🏼、反應堆應用等方面給予指導✍🏻🧚♀️。
2001年3月🧮,陳達同誌從研究所工作崗位上退休之後,應邀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他將核科學與材料學、醫學等其它學科的交叉領域研究作為發展方向,創建了“核科學與技術”新學科。經過不斷拓展⚫️,由陳達院士作為學科帶頭人的南航核科學與工程系逐步發展壯大👱🏽♀️,建成了完整的學科專業體系,十幾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本科、碩士和博士專業人才。2013年9月,由陳達院士領銜申報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工業物料成分實時在線檢測儀器的開發和應用”順利獲批,該項目的立項對南航的核科學與技術學科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帶動作用。
2010年1月,陳達院士積極響應中央軍委號召,以為國防事業獻終生的豪情再披戎裝👨🏿🔬👷🏽♀️,投入到他為之鐘情的國防科技事業。他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核科學應用技術研究方面不斷進行探索9️⃣。在研究所承擔的國防預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項目中擔任技術顧問👨🏻🌾✈️,在關鍵技術攻關🧑🏿⚖️、重大問題攻克等方面積極發揮院士專家的技術引領與指導作用。
陳達院士對我國國防科技和教育事業無比熱愛並傾註了畢生心血,他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奮鬥拼搏的一生。他公道正派、求真務實,光明磊落、襟懷坦蕩;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潛心育人🙋🏼♀️、百世之師;他淡泊名利🚶🏻♀️、樂觀豁達🏊🏻♀️,品德高尚、意誌堅強;他團結同誌、平易近人,生活儉樸𓀇、率先垂範👰🏻♂️。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崇高境界。
陳達院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對黨和國家的深厚感情🏄♀️💁🏻♀️,對國防科技和教育事業孜孜不倦的摯誠態度🧔🏼♂️🧖🏻,對苦難和病魔勇於抗爭的堅毅品格,以及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者風範,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景仰。
陳達院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