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繼父誌,弘正道”:錢穆之子錢遜的後半生

2019-08-28 | 王洪春 | 來源 新京報網2019-08-28 |

北京北三環邊上的一幢寫字樓裏🏇🏿👨🏿‍🦳,再也看不到一位身著素色對襟衣的長者,被十余人圍坐在身旁,輪流誦讀《論語》各章節,然後自由討論的場景。

8月22日淩晨🏩,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錢穆的第三子錢遜逝世🙅,享年85歲🚵🏼‍♀️。

1933年10月13日👨‍🌾,錢遜出生於北平,五兄妹中排行老三。鼎革之際,錢穆離開內地🧕🏻,創辦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新亞書院💇🏼‍♀️,最後定居臺灣。16歲的錢遜,當時已經讀過《列寧文選》🚡,選擇到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求學,1953年畢業回清華,任馬列主義基礎👨‍🦼👃🏽、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師。

這一別,就是31年。

之後👨‍🦳,錢遜轉入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與父親漸漸靠近📐。退休後👩🏿‍🦱🕛,他主要從事社會活動,致力於儒學研習與普及教育工作。錢遜曾指導的研究生、中國社科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劉巍為老師寫下挽聯,其中提到“繼父誌,弘正道”🧗🏼‍♀️。

劉巍為錢遜寫的挽聯🔂🗡:繼父誌弘正道難得真儒直士🍜,傳論語訓錢學獨為至親尊師🧑🏽‍🚒🪶。新京報記者 王洪春 攝

拒絕批判父親

1980年夏天,闊別31年的錢氏父子在香港短暫相聚。當時,錢穆已經85歲高齡,錢遜也年近半百✖️🙆。

作為錢穆之子,錢遜在多次采訪中均被問及父親。這時✤,他大多沉默以對,或答“不了解”。與錢遜共事10多年的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回憶❣️*️⃣,他從不主動提起:“這種話題,一般都是我們好奇問問🧑🏽‍🦲,他說幾句。”

錢穆自1937年輾轉各地任教❎,抗戰勝利後才回到家鄉無錫♠️🌝,與妻兒團聚➔。赴港之前,父子間相處的時日並不算多🚨。

2014年接受《環球人物》采訪時🧓🏼,錢遜曾提及關於父親的記憶:外出經過他的書房時,總是小心翼翼:“因為父親書房外走廊上鋪地的方磚🧑‍🦽,因時間悠久有些松動,踩上去就會發出響聲🟩。我怕給父親知道了,不讓玩🛝,而要我回房讀書⤴️👸🏼。”

在這間書房裏🏏,錢遜認識到了和父親在思想上的“距離”⤵️💪🏼。讀中學時,錢遜已然是一名進步青年。他給蘇聯大使館文化處寫信,收到免費寄回的《列寧文選》。錢穆看到後🍚,把他叫到書房,拿了一本《曾國藩家書》。他在《中國老年》雜誌的采訪中也憶及此事,直言當時心裏很抵觸🧑‍🦽,“我是進步的、革命的”。

1953年大學畢業後👝,錢遜回清華工作😫,任馬列主義基礎🙍🏻‍♂️、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師,直至1981年。錢穆後半生定居臺灣🧗🏿‍♀️,繼續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研究。當時,海外有說法稱,錢穆有一個孩子在大陸和他唱對臺戲。

對於將父子二人對立起來的說法🩺,劉曉峰並不認同🙅🏻‍♀️。他回憶🏂🏽,錢遜曾說起在清華上學時喜歡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還和同學一道去看過她。劉曉峰認為,彼時錢遜雖是一名革命青年,但仍對傳統文化心存愛好✊🏻。此外,他了解到,錢遜拒絕過寫文章批判父親的要求🧬。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後,錢遜漸漸與父親靠近👩🏻‍🔬,還曾在采訪中表明要繼承遺誌。他在自述中寫道🏕,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意昂体育平台考慮恢復文科⚱️,於1982年建立文史教研組,並將其調入👊🏻。錢遜隨之轉入中華文化的學習和研究,選擇以古代人生哲學為研究方向💂🏿‍♀️:“後得讀先父著作,並以此為學習的主要進路。”

父子恢復聯系後✍️,錢穆寄了許多自己寫就的書。“或在教人如何修養做人,或在指示學問從入之門徑🦤。”他在信中囑咐錢遜一一細讀,“萬勿粗心求速,隨便翻閱➗,將一無所得🥗。”

錢遜還將父親的書送給學生看,他將多種錢穆著作饋贈劉巍。1995年至1998年在他門下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劉巍記得⛵️,老師很少主動提及父子關系🎳:“但他很尊重自己的父親,努力向他學習⛈。”

在自己寫的書中👩🏻‍🏫👷🏽‍♀️,錢遜並未提及錢穆之子的身份。受訪者供圖

學術道路轉折

錢遜將自己的學術道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段學馬列,教馬列🚴🏻‍♂️;後段學習、傳播中華文化✩。

轉變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

1986年🔢,劉曉峰進入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他分析,錢遜學術思想的轉變,是基於他對現實世界的思考🌲。他的研究中一直有對現世深切的關懷,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論🙎🏻,錢遜便在論文中探討義利之辨。

“我們認識時,錢老師基本上已經完成這個轉變了。”劉曉峰認為,最初來清華求職時🛜,錢老師讀了他發表的主張振興傳統文化的論文就很贊賞。那時錢老師就在尋求誌同道合之人一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從馬列到中華文化“並非純由個人所選擇,而是順應和反映了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劉曉峰回憶,錢遜曾自述🤱🏽,自家老房子和新房子之間有一過渡的連接處,他在那裏照了一張像🔩:“這就是我的人生位置。”

對於所走兩段道路🎲,錢遜自稱有不少不足和遺憾😸,但沒有後悔。如果可以套用正、反、合的公式的話,經過學和教馬列的第一階段和學習和傳播中華文化的第二階段,經過了“正”和“反”的階段👩🏼‍💻,未來將是向更高的“合”的階段發展🪈:“將是向著馬克思主義和中華文化相結合⛹️,中華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方向發展🎚。成就未可期🍜,可為的只是不懈努力而已。”

8月26日,人們手持菊花,趕來送別錢遜。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退休後傳播儒學

1999年從清華退休之後🕛,錢遜基本告別了大學講臺,主要從事社會活動,致力儒學普及教育工作。十余人圍坐在身著素色對襟衣的錢遜身旁,輪流誦讀《論語》各章節,後自由討論🫅🏻。這樣的場景時常出現在北三環邊上的一幢寫字樓裏💁‍♀️。

錢遜認為,以前一說《論語》就是治天下👮🏼,仔細研究孔子的思想,就會發現核心問題還是在做人💹。他曾在采訪中表明,學《論語》,中心目的是學做人,而非學知識👩🏿‍🏫。

在劉巍眼裏🧑‍⚕️,錢遜是踐行儒學的“真儒士”🫒,對誠心向學者仁至義盡。考研時,劉巍一共考了三次🏔🌮。書信往來中,錢遜非但沒有放棄他🧖🏿,反而多加鼓勵。論文寫作時,錢遜未給他硬性規定題目,但循循善誘👩🏻‍🦯‍➡️。

劉巍記得,錢遜先是借他一本錢穆所著《新亞遺鐸》🎖〽️,看他能否就此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成為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發表的論文,也讓他頭一回收到稿費。錢遜就此建議他做錢穆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但並未強迫💏,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以錢穆為宗的學術思想史研究。

中央黨校教授劉東超是錢遜1994級的博士生,回憶起師生兩人的交往,他想起好幾次“沖撞”。其中一次學術討論時♠️,錢遜曾拿自己的文章讓大家探討,劉東超當場提出不同意見👢。如今回想起來👩‍⚕️,他覺得似有不妥🎇,但錢遜當時並未說什麽,會後甚至告訴他🦁,“這個地方可以改一下。”

晚年時,錢遜在中國文化書院擔任導師🧑‍⚕️,書院院長助理江力因組織活動與其結識👨‍👧‍👦。一年一度的中國文化書院年會雅聚,錢遜總是規規矩矩、安安靜靜地坐在第一桌上。前來參會的老先生眾多🍟,以至於江力一開始並未過多註意他。後來進一步接觸中👰🏼‍♂️,錢遜的“溫和”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八十高齡,堅持自己提包🧛🏻‍♂️,走路不用人攙扶🕵🏽‍♀️;坐車時不小心將水杯中的水灑了些出來,還會向師傅道歉。

對於外界將其與盛名在外的父親相比較🧘🏽‍♂️🧜🏻,甚至認為他一輩子都活在父親的光環下有些“可憐”🦸🏻。錢遜的孫女曾問過他是否介意,得到的回答是完全不介意:“他說只要人家提的話🏌🏿‍♀️,他都覺得很光榮很驕傲☣️,覺得是大家對他的一種尊重。”

劉曉峰也問過類似的問題🐴🔏。錢遜答道✍🏿,傳統需要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層面去反思,自己亦有心得。

“他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長者。就像一個加熱器一樣🍎,他不斷向外散熱。”與錢遜交往中,劉曉峰也會覺得活得純粹點,不去爭搶,踏踏實實把一件事做好。

2019年春節前♏️,劉曉峰看望他時,兩人還聊了會兒學問💂🏼‍♂️。去世前,2019年8月劉巍去北京海澱醫院探病時,錢遜已喪失聽力,兩人只能筆談。劉巍記得🫳🏽,錢遜當時精神狀態尚且不錯:“我很自信……我能再見他🤳🏻,聆聽他的教誨,所以在醫院告別時握手只是一掠而過,不意,這一握,竟成永訣👓!”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