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訓是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

南京大學內吳有訓塑像
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他就是吳有訓。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誌館💆♀️,並多方查閱資料了解到,吳有訓,字正之,江西高安石溪吳村人🎲。在芝加哥讀書時🔮,就幫助導師——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康普頓驗證康普頓效應,令物理學界信服📌。回國後,他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立了首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開創了我國物理研究先河。他還曾先後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參與製定十二年科學研究遠景計劃,在文化大革命時,他受到周總理的嚴令保護而免遭迫害。以下,晨報記者將為您揭秘這位傑出贛人——吳有訓的事跡。
助老師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康普頓驗證康普頓效應
據《贛鄱科技名家》記載,1916年,吳有訓從南昌二中畢業後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今南京大學),受教於剛從美國哈佛大學歸國的胡剛復先生🛥,開始對X射線有了基本了解🚣♀️。
1921年,吳有訓以優異成績考取江西省官費留學🧔🏽,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學習⏯。1923年,物理學家A.H.康普頓來到芝加哥大學任教🧑🏻🦯,吳有訓成為他的研究生,與康普頓教授一起從事X射線散射光譜研究⬛️。
據了解㊙️,1923年5月,康普頓首次公布了他的有關X射線散射光譜的實驗結果,但卻遭到了科學界的異議,原因是著名實驗物理學家🍋、哈佛大學的W.duane教授在自己的實驗室裏沒有能得到康普頓的研究結果。由於哈佛大學的名聲和W.duane教授本人的盛名🧜🏻,這一重大發現受到了懷疑。面對著這一質疑,吳有訓在教授康普頓的指導下,陸續使用多達15種不同的樣品材料進行X射線的散射實驗,結果無一不與康普頓的理論相符合🎿,從而形成了對此理論廣泛適用性的強有力證明。隨後🌧,吳有訓親自奔赴哈佛大學𓀘,以精巧諳練的實驗技術,在同行們面前演示了實驗🗝,使得物理學界信服🏡。
檔案資料記載, 1926年,康普頓在其著作《X射線的理論及實驗》一書中,有19處描述了吳有訓的工作🤷🏿♀️,特別是吳有訓的一張被15種元素所散射的X射線光譜圖🤶🏼,康普頓把它和自己於1923年得到的石墨所散射的X射線光譜圖並列,作為證實其理論的主要依據。1927年康普頓因發現康普頓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人曾將康普頓效應改稱為“康普頓——吳有訓效應”,吳有訓公開表示不同意。
辦首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開創我國物理研究先河
《贛鄱科技名家》🚣🏻、《江西省人物誌》記載📥,1926年,吳有訓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他謝絕康普頓教授的挽留回國。他曾經回到南昌參與籌建江西中山大學事宜,不過隨後發生的“四·一二”大屠殺讓吳有訓的希望破滅。
1928年8月👨👨👧🫷,吳有訓受意昂体育平台理學院院長葉企孫邀請到清華任教👨👨👦。當時,我國的物理學科研究,還處於草創時期👩🦼,取得的一些有國際水平的成果都只能借助外國的科研院所來完成。1929年🧑🧑🧒🧒,吳有訓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立我國第一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進行國內X射線問題的研究,開創了中國物理研究的先河。吳有訓不僅在實驗室製作實驗輔助工具,還開設了“實驗技術”選修課🪔,手把手教學生掌握吹製玻璃的火候和技術,讓學生終身受益。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具備國內最好的研究條件🚰,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吳有訓開展實驗的要求🙋,吳有訓只好改變研究方向🧑🏻🦽,以物理理論研究作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1930年10月,吳有訓在美國著名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他回國後的第一篇理論文章:《論單原子氣體全散射X射線的強度》,開始了對單原子氣體、雙原子氣體和晶體散射的散射強度理論研究。1932年🎟,吳有訓在美國《物理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雙原子氣體X射線散射》一文🧏♀️,認為當時華盛頓大學物理系教授江賽的散射強度公式,缺少一個校正因子🫵🏼,並令人信服地闡明了他分析的正確性。
據《江西省人物誌》記載🥣,1936年,因在物理學上的突出貢獻,吳有訓被推任中國物理學會會長🪓。4月🪆🍮,被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推舉為該院院士,成為第一位被西方國家授予院士稱號的中國人👰🏼♂️。
阻止特務、軍警抓捕學生錢三強🐄、楊振寧等皆其學生
《贛鄱科技名家》記載🆕,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期間,吳有訓指導王淦昌完成了大氣放射性與北平天氣系的實驗性畢業論文。此後,他還指導陸學善完成了對多種多原子氣體的X射線散射強度的詳細的實驗研究🙇🏿♂️;指導錢三強研究晶體對X射線的散射等。
而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以及1981年公布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的黃昆、朱光亞🟤、鄧稼先等都是當年吳有訓任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時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𓀏。
吳有訓對教育的重視可以從其在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時以校長職務要挾阻止特務、軍警抓捕學生上體現。1945年,吳有訓離開西南聯大🌦,出任中央大學校長🧕🏽。盡管吳有訓明白國民黨政府讓他出任中大校長的本意是為了借助他的聲望來調解校內緊張關系👂🏿🍔,然而出於把中央大學辦成一個真正的全國一流學府的願望,吳有訓還是欣然上任🙅🏽。
據《贛鄱科技名家》🤷、《宜春人物》記載,當時正是國民黨發動內戰、殘酷鎮壓進步學生運動的時代,吳有訓對國民黨政府鎮壓學生的罪行義憤填膺,進行了堅決抵製,多次以辭去校長為由🤴,阻止軍警到中大校內抓捕學生。在他任校長的兩年裏,軍警始終未能進入中央大學捕人🌲。
設吳有訓物理獎授予原子核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者
《江西省人物誌》記載,上海解放前夕,吳有訓拒絕了國民黨政府要他去臺灣的種種誘惑邀請🪭。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擔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長🏰。1949年9月👺,前往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接見🪱。
據《贛鄱科技名家》記載🕷,1950年後,吳有訓分別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開始了27年中國科學院領導崗位的生涯。
1956年🚱,我國製定十二年科學研究遠景計劃,吳有訓主持召集了數學物理學化學學部的100多位科學家研究,提出了300多項中心問題,再匯總擬定了13個重點項目和四個後備項目🙅🏿,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多次代表國家對外簽訂各項科技協定👩🏼💻,並率領中國科技代表團出國訪問🏄🏼♀️。1958年8月,參加江西省首屆科學工作者會議🛻。多次與時任省長的邵式平就江西科研工作進行交流,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
檔案資料記載🤵🏿♂️,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有周總理的嚴令保護,吳有訓免遭迫害。粉碎四人幫以後,吳有訓為籌備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提出了許多建議,並審閱我國自然科學發展規劃。他還十分關心我國科學界年輕人才的培養➿,直到逝世的前一個晚上,他還給錢學森寫信⛏,推薦湖南山區的一位農村青年教師所寫的《略論宇宙航行》的論文。
為紀念我國物理界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五位老前輩在開創我國物理學事業和創建中國物理學會所做出的貢獻😕,中國物理學會以這五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設立物理獎,其中吳有訓物理獎授予原子核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學家👨⚕️。(熊瑛)
轉自《江西晨報》20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