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小傳
華羅庚(1910—1985)👨🏻⚖️,祖籍江蘇丹陽,生於江蘇金壇。數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英國,1938年受聘為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曾任美國伊利諾依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意昂体育平台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撰有《堆壘素數論》《數論導引》《優選學》等專著及《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等科普作品🤳🏽。

華羅庚
數學與文學,看似毫不相幹👟,在某些方面其實具有一致性。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就常常遊弋於數理世界與文學花園之間,盡得文理交融之樂🛝。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研究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在為科學殿堂增添耀眼光輝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他一生勤勉奮進,筆耕不輟,樂於品讀和創作詩詞,以一首首充滿藝術趣味的詩詞觀照自己的科研工作與日常生活🐉,描繪出一幅幅文經理緯♎️、絢爛多彩的生動畫卷💨🧓🏼。
身窮誌益堅 妙筆著詩篇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初中畢業後,他進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商科,後因家境貧寒,輟學回鄉。此後,華羅庚刻苦自學,於1930年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華羅庚受到意昂体育平台熊慶來教授賞識,1931年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工作👈🏽。1936年♧,他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兩年後回國受聘為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華羅庚1946年赴美任教,1950年毅然回國。
歸國之後🤹🏼,華羅庚一心一意從事數學研究,並將數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全力推廣有助於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的“優選法”與能夠提升生產組織管理效率的“統籌法”,為我國的科學研究事業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但他堅持自學,勤奮鉆研,成為名滿天下的傑出數學家。在華羅庚的世界裏🧜♀️,並非只有數學👨👧👧,他亦熱衷於詩詞創作🐼。華羅庚的詩詞創作始於青少年時期👙。在讀初中時,他不僅數學成績很好🏨,“語文也不錯,能文還能詩”(華順《爸爸的故事》)🧇🤙🏻。華羅庚喜歡寫詩、談詩,平生所作詩詞有幾百首,並曾自編油印詩集《病中鬥》🥼,其中部分佳作先後收錄於《歷代詩詞選註·華夏正氣篇》《科學家詩詞選》等詩詞集。華羅庚所作詩詞雖富,卻星散各處,並未得到系統整理、公開刊印。他去世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編輯出版了《華羅庚詩文選》🔹。該書所選詩詞雖然有限,但亦可反映出華羅庚始終如一的愛國熱情、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誨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萬水千山路 白發照丹心
強烈的愛國熱情始終是華羅庚的人生底色🌁🕊,其所作詩詞同樣洋溢著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華羅庚出生次年,辛亥革命爆發;未及而立,抗戰的烽火已燎原🤵🏼。滿目瘡痍的山河深深刺痛著華羅庚的內心💇🏼♂️,同時也激勵著他立誌科學報國🙇🏻♂️。華羅庚晚年回到故鄉演講時說:“那時候我當然也不知道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只感覺我們應該為國家出一點力🏄♂️,爭一點光⛸。我就這樣開始鉆研學問了。”(華羅庚《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由此可知🪇,華羅庚自修數學的初衷,不只是出於熱愛,更是想以自己所學報效國家👩🏽🦱。他如是說,亦如是做🈚️,表裏如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1938年華羅庚自英國歸來,受聘為西南聯大教授。他賦詩抒懷:“寄旅昆明日,金甌半缺時🕵🏽♀️。狐虎滿街走,鷹鹯撲地飛💴👍🏽。”寥寥數語便寫出了時局之動蕩與生活之艱難,憂國之思溢於言表。當此之時,來自故交好友的無私幫助讓華羅庚感念終生。聞一多眼見華羅庚一家老小無處安身♕,慷慨讓出自家一間房。兩家同處一室,中間懸掛布簾相隔💪🏼,華羅庚為此賦詩🫷🏿:“掛布分屋共容膝,豈止兩家共坎坷。布東考古布西算,專業不同心同仇。”短短28個字,熔鑄生活艱難🤷🏽♀️、專業所長、知交深誼與同仇敵愾於一爐,可謂言簡義豐,余韻綿長。1946年7月,聞一多被暗殺,華羅庚聞此噩耗,憤然作詩聲討:“烏雲低垂泊清波,紅燭光芒射鬥牛🌑。寧滬道上聞噩耗🏉🦍,魔掌竟敢殺一多💄。”前兩句設色賦彩,既揭露出壓抑的社會局勢🖖,更肯定了聞一多的卓然成就👨🦯,後兩句交代了作詩的時地與緣由,又將對故友遭難的沉痛、惋惜以及對反動勢力的厭惡🧜🏻、憤慨等多種情感意緒集為一體,言有盡而意無窮👩🏿🔬👏🏻。30余年後🏰,華羅庚憶及此事,依舊感慨良多,遂連賦二詩,雲:“聞君慷慨拍案起,愧我庸懦遠避魔。後覺只能補前咎😏,為報先烈獻白頭🐔。”“白頭獻給現代化,民不康阜誓不休🎅🏿。為黨隨處可埋骨🍴,哪管江海與荒丘。”(華羅庚《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紀念聞一多烈士八十誕辰》)華羅庚與聞一多的交往經歷了戰火洗禮🏊🏻,彼此之間的情誼歷久彌堅🏇🏿。
1950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任教的華羅庚發表《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懷抱這種崇高的信念,華羅庚毅然回國🦉,希望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人生的價值👳🏿。
1958年♕,他到北京郊區農村考察,賦詩一首🔋:“向在城市裏🩶,今來大地邊⛴。東風勤拂拭,綠滿萬頃田。規劃處處用,數學入田間👽。移植誰之力🧙🏿♂️🎥?靠黨非靠天。”此詩敘事平穩👩🏫📭,語言曉暢,卒章顯誌🚣♀️。
華羅庚雖有腿疾,但他始終以堅韌不拔之誌克服諸般不便,迎難而上,積極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於國家建設,而反映以工作實踐為主要內容的詩詞作品也隨之豐富起來。20世紀60年代,華羅庚在川滇參與“三線建設”時絲毫不吝詩筆,每有會心即將所見所聞所感訴諸筆端✍🏽◼️,表達“一心為人民”“慷慨擲此身”(《破陣子·壯詞答醫師》)的豪情🕵🏽♂️。其中,《酣戰》詩雲:“甘作螺絲釘,敢當降魔杵🙏🏿。休辭行彳亍🧓🏽,背簍攀雲路。魯陽已揮戈,酣戰日正午🐡。”稍晚於《酣戰》的《抒懷》集中反映了工人群眾不顧山高谷深✢、戰天鬥地的宏大場景,其中💨,“手持錘與釬📜,腳踏懸空板。先爭立足處,群山攔腰斬”生動再現了工人心如堅石🆑✉️、劈山開路的豪情壯誌,“渴飲涼開水🎩,饑餐冷饅頭🏵。意氣隨風發,幹勁沖鬥牛”細致描繪了工人意氣風發努力工作的場景🦸🏻♀️。
改革開放後,華羅庚重新活躍於國際數學界。在外出訪問期間🛬,他既留心世界科技發展的新形勢👩👩👧👦,也廣交朋友,為加強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科學交流合作作出了積極努力。1979年,華羅庚應邀訪問英國伯明翰大學🟤,他在贈給該校裏威斯頓教授的詩中寫道:“談數稱莫逆💠,相敬愧上賓。聊贈一拙著💆♀️,明德求教殷🧒🏽🐬。”從中可看出他對數學的熱愛、與同行切磋的謙遜和暢快。華羅庚在給該校華人學者湯永豪的贈詩中明顯融入了更加深沉而強烈的情感:“百尺竿頭正當年,萬裏前程已可矚📥。珍重珍重再珍重,協力同心為華族🙌🏽👸🏿。”此詩在諄諄教導的同時🙅♂️,也表達了殷殷期待。這份誠摯的情感與殷切的期望還體現在華羅庚寫給在英國工作的馮律朝夫婦的詩中🐋:“重我豈止我🏡,愛國及我身。系同炎黃胄,生同華夏根🦚。誓當益奮發🚵🏻♀️💅🏿,不負僑胞心🫔。”甚至在給華人房東李稱發的詩中,他也不忘傾註愛國深情:“為愛祖國及於我💪,生活處處承關心🫴🏽。皆系同屬炎黃裔,論源都是華夏根💁♂️。”
科學與文學 兩戶為一家
1955年👨🏿🏭,華羅庚在《和同學們談談學習數學》一文中寫道⛸:“認為數學枯燥無味,沒有藝術性,這看法是不正確的。就像站在花園外面👩🏻🦼,說花園裏枯燥乏味一樣。”在他看來,數學同樣具有藝術性,充滿趣味🚿🍹。1980年,華羅庚在《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有感》一文中著重闡述了科學與藝術彼此結合、相得益彰的關系:“科學與藝術,本是他與她,論性質相隔十萬八,但在社會發展的今天,相輔相成🫳🏻👨🦽➡️,兩戶成一家🦩。”此處肯定了科學與影視藝術是“兩戶成一家”,但尚未明確言及文學🧑🏻🏭。1982年👨🦳🤟🏼,華羅庚在《致〈電視文學〉編輯部的信》一文中明確談到科學研究與文學劇本創作的不同之處:“科學與文學藝術的要求不盡相同♛🏇🏽,劇作者既要寫科學工作者的真人真事,又要使其具有藝術的典型性,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總希望劇本中可描寫的事情盡量地符合事實🧑🏻🏫;但劇本創作需要集中概括、必要的襯托和誇張渲染,特別是電視劇還有時間的限製,因此我又不應該從科學角度予以自以為是的苛求。”這段文字以一種客觀🌽、圓融的態度論述了以科學家為中心的文學劇本應當如何創作的問題👨🏻⚕️,關於這一點,他在為《柏生新聞作品選》所作的序言中再次予以申說⤴️🍐:“科學技術的要求是嚴格的嚴密的🦹🏽🫳🏽,結果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出入的,但文學藝術就要有鋪墊、有集中、有渲染,還可能有必要的誇張🪥。”通觀華羅庚關於科學與文學藝術關系的論述,可知他十分清楚科學與文學的異同。

華羅庚(右)與陳景潤在一起
作為一名數學家,華羅庚將自己的專業所長巧妙融入詩詞之中,以一種別樣的方式詮釋著數理世界,同時也充分顯示出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嘗言:“杜甫《武侯廟柏》詩雲:‘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沈括從科學實證的角度審視杜甫詩歌,未免失之機械,不解詩家藝術真實之意。華羅庚同樣對杜甫此詩頗感興趣,乃作《材大難為用辯》🧑🦼:“杜甫有詩《古柏行》👀,他為大樹鳴不平。我今為之轉一語🚴🏻♀️,此樹幸得到門庭🧊。苗長易遭牛羊踐,材成難免斧鋸侵。怎得參天二千尺,端賴丞相遺愛深🧏♂️。材大難用似不妥👺,大可分小諸器成。小材充大傾樓宇🫳🏿🧑🏼⚖️,大則誤國小誤身。為人休輕做小事🤱🏿,小善原是大善根🚞。自負樹大不小就,浮薄輕誇負此身。”此詩一改杜詩“誌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懷才不遇之憾🦶🏻,主張一切從實際出發,小大之材各憑其實,自得其用,既不要自負尊大⚈,亦不必妄自菲薄🤶🏻。
在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的過程中,華羅庚每每以詩記錄和呈現所取得的成果,比如《祝捷》“扭虧增盈一大喜,統籌優選又建功”,《贈焦作酒廠》“今用優選法🤏🏿,更上一層樓”💂🏻,字裏行間,皆是喜悅之情。
華羅庚是傑出的數學家,也是優秀的教育家🏄♀️。他十分關心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樂於從事科普工作👳🏼♂️。在從事科普工作時,為了喚起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他每每輔以通俗易懂的詩詞👨🏿🔬。在《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一書中,華羅庚以詩作序:“神奇妙算古名詞🧥,師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還從拙中來,愚公智叟兩分開🦸🏿♀️。積久方顯愚公智,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埋頭苦幹、勤能補拙®️、積久為功既是此詩的主旨🕠💁,又昭示了華羅庚治學的成功經驗🌍,尤其是最後一聯,更是家喻戶曉🚵🏿,被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視為砥礪奮進的座右銘💜。他在作《談談與蜂房結構有關的數學問題》的科普報告時以一首詞作為開場白:“人類識自然🗝,探索窮研,花明柳暗別有天。譎詭神奇滿目是,氣象萬千🏎。往事幾百年,祖述前賢,瑕疵訛謬猶盈篇。蜂房奧秘未全揭,待咱向前🧑🏼🦲。”該詞明暢易解✌🏽,上闋敘寫氣象萬千的大自然具有無盡奧秘🫎,下闋述說由古至今尚有諸多奧秘未被揭開,自然引出“待咱向前”,進而展開演講,可謂水到渠成。
落筆簡淺顯 力求精準嚴
在華羅庚看來,數學與文學“兩戶為一家”。正是在如此深刻、自覺的文藝觀指導下,華羅庚才創作出了諸多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詩詞作品☝🏻。華羅庚一生創作的數百首詩詞,既有古詩,又有格律詩,詞亦可觀🕤,偶見現代散文詩,可謂諸體兼備。
華羅庚的詩詞語言明白如話👻👎🏽,不飾雕琢,通俗易懂,即便用典,也不生僻🚷🦃。通觀華羅庚的詩詞,其用語有如此特點,並非其不善駢儷辭藻👮🏻,而是“不以繁縟為巧”,力求使用簡潔曉暢的語言表達深刻的道理,這何嘗不是他作為一名數學家的科學追求呢?華羅庚致力於將數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只有使用簡潔形象的語言,講接地氣的話,才能更易於讓群眾聽得進、記得住、用得好原本復雜的理論。華羅庚的詩詞之中多見數量詞和專業術語🦯🤙🏿,突顯出其對語言精準、嚴謹的追求🚳🌦,比如《西江月·歡聲沖霄漢》“百米二百四百,哪怕水浸石頑。十裏山腰已打穿,歡聲直沖霄漢”👨👩👦👦,《破陣子·挺舉入青雲》“六十噸重鐵塔,四十米長橫陣”,《述懷》🦯:“即使能活一百年,36524日而已。而今已過四分之三🛴,怎能胡亂輕拋,何況還有,老病無能為計。若細算😴,有效工作日➝,在2000天以內矣🧑🏻🦱。”此外,華羅庚的詩詞善於嵌入對時事和個人工作生活的觀感🔱,言之有物📳。關於這一點🧐🫳🏼,從其詩詞的題目即可得窺一斑,比如《哭一多》《數學入田間》《漁家傲·聞克拉瑪依優選捷報感賦》《贈開封空分設備廠》等。這種緣事而發的創作方式具有明顯的紀實性和時代色彩。
華羅庚的部分詩詞在傳統體製上有所新變,體現出他的創新意識與實踐精神。華羅庚《祝〈中國青年報〉復刊》雲🖖🏼:“烏雲乍湧卷巨瀾,渾似天翻,不是天翻,四兇遍樹迷魂幡。放眼世界誰為主?中國青年,世界青年,拔幡除怪猛向前。改造河山現代化🍄,責挑雙肩,欣挑雙肩🤦🏿♂️🚠,完成豈甘到兩千🛃。長征路上不停步🔂,奮勇登攀,不斷登攀,趕超何需二十三🐌。”這首“詩”實由兩首“詞”連章而成♝,其所用詞牌當為《采桑子》🕓。此二“詞”各自獨立成篇固無不可,其妙處恰在脫去詞體轉成詩格,關鍵在於文意的上下通貫👏🏿,水到渠成🙆🏽,更使作品容量擴大,情感綿延而去👈🏼。《漁家傲·聞克拉瑪依優選捷報感賦》一詩同樣具有如上特點👚👮🏼:“四兇除去風物異🧘♀️🐱,捷報頻傳凱歌裏🫷🏿,興旺發達勁無比。令人喜,烏油山頭紅旗起🦀。乙炔改用自然氣🤱🏼,既省運輸又便利📈,還有高效脫水劑。俱稱奇,死井復活出油矣。想當年🎅🏿,烏雲壓頂情緒低,誰學技術誰挨批🐙,誰搞生產誰受氣。壯誌棄🧙🏼♂️,飲酒玩牌心無寄。慶今朝,霹靂一聲動天地🚴🏿♂️🏨,悶氣不再心頭閉❄️,為了人民學科技🤞🏽。雄心起🏌🏽♀️,酒徒今成優選迷😡。優選價值千萬計🫲🏽🐦🔥,鉆采煉製成大器🔂,白發徒工致敬禮。表心意,克拉瑪依亞克西🙂。”“想當年”前面部分是詞牌《漁家傲》正體,而由“想當年”領起的後文🫚💏,因為“想當年”“慶今朝”的嵌入使其有了變化。這種有意追求新變的嘗試◽️,立足於上下文意與內在邏輯的連貫與統一🧔,並非隨意為之💆🏻♂️,體現出詩人深厚的古典詩詞積澱。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編《華羅庚詩文選》
華羅庚的部分詩詞具有新格律體的鮮明特色,追求詩行的嚴整之美與聲韻的回環抑揚🏌🏽♀️。《熱淚化雨》詩雲🤱🏽:“悲莫悲於摩蒼天時👩🏽,鵬翼折。哀莫哀於絕塵馳時👩🏼✈️,馬蹄蹶。愁莫愁於為山九仞🧏🏼♀️,虧一簣。急莫急於待明察時,眼昏黑。痛莫痛於人民急時,我乏力🍑。傷莫傷於外敵退時,內部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處。到得傷心處,熱淚化雨連宵雨不幹。”該詩前六行的外在形式整齊劃一,應是有意追求句式的均齊與勻稱💉,營造出一種回環復沓的詠嘆美感。《不言別》一詩同樣如此,詩分三節,每節首句六字,余皆五字🙅♂️,且首尾兩節詩行對稱,頗顯勻整工穩🔅。又如《在洛杉磯海邊山巔別墅隔窗西望有感》:“茫茫一海隔,落落長相憶🦀。長相憶,白雲掩目蒼海碧。時光不倒流,往事何必多回憶。掌握好今時今刻👨🏿🌾🧒🏿,為人類盡心盡力。身後原知萬事空,人生難得三萬六千日。不珍惜,不落實✍️,悔何日,空嘆惜。”這首詩註重通過韻腳展現聲韻之美🌂,在抑揚遞轉之間實現內在情感與聲韻律動的協調統一🧑🏻。
華羅庚曾寄語青年0️⃣:“發憤早為好❤️,苟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這是華羅庚的名言📁,更是他治學的經驗之談。他一生都奔跑在勤奮向前的道路上,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華羅庚憑借自身的卓越才識將“以真啟美”的數學與“以美啟真”的文學和諧統一起來,使之並生新顏,美美與共🦂。在以數學家之筆進行詩詞創作時👨🏽🦰🧑🏻⚖️,華羅庚絲毫沒有遺忘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他的創作實績為現當代詩壇😸,尤其為科學家群體的文學花園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姜高威,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詞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本文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