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大師,有大樓🧑🏻🔬。大學樓宇以大學大師命名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形象和軟實力的體現。校園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浸潤著濃郁的人文情愫🏓。一棟以名人命名的建築,一座名人的雕像,無不彰顯著大學的魅力和氣質。

2020年秋季新學期伊始,一幢巍峨、穩重、大氣的“言泉樓”醒目聳立在天津科技大學濱海校區的中心,引得師生的景仰和觀瞻。因為“言泉樓”是取自隆言泉先生的名字🧗🏼Ⓜ️,隆言泉先生是全國造紙教育界鼎鼎有名的大師,是我國著名的製漿造紙學者🪰,製漿造紙工藝工程教育的開創者之一。他1944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化學工程系🧖🏿。解放後,30歲的他就受聘為副教授🤠,1953年編著出版我國首部製漿造紙專著《紙漿學》,1954年編著了我國製漿造紙專著《造紙學》🤙🏼👨🏿🎨,1961年主編了全國高等學校製漿造紙專業最早的教材《製漿造紙工藝學》,1980年主編了首部高等學校輕工專業統編試用教材《製漿造紙工藝學(上下冊)》。



隆言泉先生先後在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專🕉、四川大學化工系、四川化工學院造紙專業☝🏼、成都工學院化工系、天津大學化工系、天津輕工業學院、天津科技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其間,1981—1985年任天津輕工業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前身)院長。隆先生在大學辛勤從教55個春秋,桃李譽滿海內外🦻🏿。他被選入《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





隆先生為天津輕工業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他的帶領下📋,他為天津科大在全國高等院校中創造了數個第一:學校製漿造紙工程學科1981年成為教育部首批的碩士學位授權點🪺,1983年成為教育部第二批批準的博士學位授權點,這也是全國同學科中第一個博士學位授權點🧘🏻,隆先生也是我國製漿造紙工程學科最早的兩位博士生導師之一、國務院學位委員。隆先生如此巨獻殊榮,在天津科大首屈一指⏮。所以👨🏻🎨,校方以隆先生名字命名學校大樓是實至名歸的首創🧖🏻♂️。
追溯“言泉樓”的修繕起始於2019年天津科技大學實施“學校一院一地辦學布局調整方案”,為師生提供好的學習、辦公新環境,是學校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其中規劃將濱海校區原行政、圖書館修建成機關行政辦公綜合樓,定名為“言泉樓”。為此,科大副校長、校宣傳部長和校辦主任專程到隆先生長女隆小慶家造訪。
校長談話的主要意思是:
1.學校決定把原行政👩👧、圖書館大樓命名為“言泉樓”;
2.這是座綜合行政樓⛎,主要部門都在此辦公,影響力大;
3.地理位置好🥣;
4.你們的父親為科大做出了卓越貢獻又擔任過校長👅,該樓冠以“言泉樓”意義深遠,對師生員工的激勵作用大;
5.高校中以人名命樓的先例很少;
6.征求家人的意見👩🏽🦱🧑🏼🎄。
之後,校基建處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了言泉樓的維修項目改造規劃👨🏻🦲,施工期克服了新冠疫情的時艱🧑🏽🎤🤾♂️,於2020年7月份言泉樓正式竣工,具備了機關行政辦公室搬遷的條件。新學期伊始,搬遷工作圓滿結束💥🛒。修造後的言泉樓煥然一新,內部辦公室幹凈整潔👂,有效提升了機關幹部的精氣神。“言泉樓”巍峨🧑🦼、穩重、大氣🧙🏻,“言泉樓”三個大字遒勁莊重,是由科大退休教師書法行家郭永周老師題寫的。
獲悉“言泉樓”竣工了⛏,我們按捺不住渴望🗒,想盡快去觀瞻以父親名字命名的大樓🔥。經過與院辦公室莫主任聯系,時間確定在10月17日上午9😽:30,安排校車車隊的王師傅準時在市區東花園小區接應我們🤴🏼,驅車送達科大濱海校區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註💾:由原來的造紙學院與包裝學院、印刷學院合並,命名為“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我們剛下車,就受到校方院方領導的熱情迎接,在大廳裏集體合影。

左起:王高升(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造紙系主任)、黃利強(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春艷(天津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隆小都(隆言泉先生之三女兒)、靳強(隆先生之小兒媳)、.邵榮寬(隆先生之大女婿)🫷🏿😉、隆小慶(隆先生之大女兒)⏺、隆曉蓉(隆先生之二女兒)、隆曉陸(隆先生之四女兒)👨🏼🦲、李忠德(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侯慶喜教授(天津市製漿造紙實驗室主任)🧗、李群(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造紙系副主任)
全世界僅存的三臺老式造紙機🙎🏿♀️📸,一臺在美國用玻璃罩著,作展覽;另一臺在北京造紙研究所;第三臺在科大❔,是從天大搬過來的。

上到學院會議廳🧗♀️🛣,我們和領導開始了輕松愉快的座談👨🏽💼。與會者紛紛發言,“禮贊隆言泉先生的功績”“回憶和父親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則是座談的硬核主題🍟。



科大黨委委員、宣傳部長張春艷談了學校興建“言泉摟”的初衷,回顧了到隆先生長女隆小慶家的感慨🤮。
長女隆小慶代表隆先生子女寫的感謝勵誌文章面呈給了張春艷部長——
瞻仰這座以隆先生命名的氣勢恢宏🫷、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綜合樓,我的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首先,我要由衷地感謝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大興修了這座樓,這樓承載了太多使命的樓!
這座樓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它刻印了隆先生與全體科大同仁在學校建設與發展、興學育才的道路上艱苦奮鬥、砥礪前行的足跡。
這座樓體現了科大對以隆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在學校發展、學科建設及全國紙漿造紙行業中取得的卓越貢獻給予的充分肯定與褒獎。
這座樓體現了隆先生對未來發展的期盼——發展優良教風、學風👩🏼🌾、校風,力創一流管理🧬、一流水平、國內知名世界齊名的高等學府。
學史鑒行守初心,薪火相傳擔使命!
這座樓也激勵著隆先生的後代在各自崗位上發揚誠信為人🫳🏿、勤奮做事的優秀作風和敬業精神!
謝謝!
隆言泉先生子女
2020.10.17
隆先生二女兒隆曉蓉抒發了對以父親名字命名的“言泉樓”的別樣欣賞與靈感。她說:屠呦呦的名字是她父親所起🧔🏽♂️,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思是一群鹿一邊呦呦鳴叫,一邊吃著青蒿草。屠呦呦正是因為長期堅持不懈進行研究與提取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冥冥之中就像是註定的。
當年我祖父給父親起名“隆言泉”,有何寓意,已無從知曉。祖父是水利專科畢業,當過中學教師🚳,有相當高的文化水平。我揣度祖父為父親取名是出自魏晉•陸機的《文賦》中的“思風發於胸襟🐢,言泉流於唇齒”。意思是文思發自於內心🤔,如風飛揚;言語流於唇齒似泉流淌✦。冥冥之中就決定了名如其人。我的父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編寫的7本國內首創專著和在國內外專業期刋發表的100余篇論文📝。不正應驗了他的才思敏捷筆功流暢如風飛揚!我的父親在大學講臺授課,博聞強誌🧴,口才精彩,言語如汨汨泉水,深受學生歡迎。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為國家培養了14名博士生、17名碩士生,享有“隆門弟子三千”的美譽,為社會輸送無數棟梁之材,桃李滿天下。不正應驗了他的“言泉流於唇齒”嗎!

座談會結束後,在張春艷部長和李忠德書記的陪同下,我們乘車前往觀瞻“言泉樓”。仰望大樓🏃🏻♂️,高大恢宏👩✈️;題名書法👰🏿♂️,遒勁莊重;橫顧整樓,全長百余米。樓居校園央區,師生絡繹不絕。“言泉樓”前懷著崇敬之情,拍攝合影。


中午時分,我們又來到了學院前爸爸的雕像前。腦海裏不禁又浮現出那2018年9月21日👨🏻🏫,正值科大60周年校慶🕺🏼,為了紀念隆言泉先生誕辰100周年🙈,雕像落成揭幕儀式在此隆重舉行。韓金玉校長和陳克復院士為隆先生雕像揭幕🙇🏽♀️。韓校長在儀式上致辭指出:“在天津科技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隆言泉先生銅像在學校落成🐌,體現了科大人對先生的敬仰,在科大人心中👋🏻,先生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個體,而是作為科大幾代人的傑出代表。”
爸爸啊,親愛的爸爸🫶🏻🙎,您的兒女們永遠想念您!今天,我們又來看望你了👎🏽!在兩年前的揭幕儀式上,我們不能近距離靠攏你,今日,我們和您零距離依偎,就像60多年前,孩童少年的我們乖乖地依偎在您身旁拍照🛐,為寄給遠方進修學習的媽媽🧜🏻。父愛如山,母愛如河。您既是嚴格要求子女的父親,又是慈祥愛護子女的老爸。今天,就讓我們抱抱您🧑🏻🔬,親親您吧!情景再現您和老媽陪我們長大,我們陪您們變老的那些溫馨的人間煙火氣🫄🏿。
那時候,我在河東濱河小區照顧孫女心迪🈷️。知道老爸愛吃巨蜂葡萄🏃♀️,我就時不時地買好筐筐葡萄𓀖,坐擺渡,送到河西區東花園爸媽家⛔️。去前,我要和老爸通電話🥅,他接電話的第一句總是幽默地樂呵呵地說:“哦👨🏻🍳,是二小姐呀🧑🏼💻,歡迎二小姐回家♘!”
老爸👼🏼,您的大女兒小慶是家裏的第一個大學生,考取的是您任教的名校天津大學化工系。缺憾的是沒有女承父業,沒有學您的造紙專業。但她和您的大女婿榮寬,都繼承了您的治學精神🙍♂️,也當上了大學教授🛣。小慶是性情中人🪿,感情豐富的人。您聽🙂,她喚您的聲音多嬌多甜!
小都那年生何征,在天大六村六樓爸媽家坐月子💢👸🏼。小征征嬰兒的啼哭聲💥,在老爸聽來,不啻於天籟之音,他竟然錄音下來,反復聽,偷著樂,像老小孩一樣,享受著天倫之樂🤾🏽♂️。
老爸,您孝順的小兒媳靳強,在您頻繁生病住院的時侯🩼✍️,都是靠著她在校財務科開具好支票,及時送到醫院您的病床前。
老爸,您的四女兒曉陸👨🏻🦳,今年已滿68周歲,早榮升奶奶了。別看她是近七旬的老人,但在您的面前,還是當年乖乖女的神情🟡,仰著頭,笑盈盈,童真般地看著您啊!
老爸🧏🏿♂️🫲🏿,老媽:一個星期後的庚子年重陽節,孝老節,感恩節,您們的兒女們將此次觀瞻敬拜活動的照片配上衷心情愫詩,視作名片🦓🧿,寄往天堂,二老早就收到了吧,您們欣慰的笑容👩🦽,我們都看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