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眼中,朱自清是詩人➛、學者、散文家,也是戰士👳🏼♂️。可還有一重身份不該被忽視,那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在我看來,此乃其做人做文做學問的底色。一生如此短暫(1898—1948),居然有那麽多功業,去世多年仍被人掛念與懷想,這很不簡單🧑🏼🦲。
1920年畢業於北大哲學系,暑假後開始教書✋🏻:先在杭州第一師範☕️,後移至揚州八中🧁、吳淞中國公學、臺州六師🦩、溫州十中🈳、寧波四中、白馬湖春暉中學;1925年秋♥︎👨🎓,因清華學校加辦大學部♤,轉任國文系教授,開始其大學教師生涯。不同於今日讀研究生、拿博士學位的專門家,朱自清在北大念的是哲學系🕳,日後教的是語文或中國文學史,按今天的標準,專業還不太對口呢。先是寫詩作文出名,而後才進入大學教書,興趣廣泛8️⃣,自強不息🤾♂️,有一點始終沒變,那就是堅持為大眾寫作,為中學生編書。如此大專家寫小文章,從沒感覺掉份,反而樂此不疲。
五年中學教員生涯🧑🏿⚕️,輾轉各地,很是辛苦,但鍛煉了朱自清的生活態度與寫作策略👩🏿🔧👲🏽。做事認真,為人謙和📨,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這種生活姿態,更接近於恬淡的散文,而不是激揚的詩歌✍🏼。因此,不妨就從朱自清最廣為人知的散文家身份說起。
尊重讀者 透澈為文
朱自清的散文特別受中學教師的青睞,且很早就進入各種《語文》教材。有政治家的推崇,也含新文學的升溫👊🏻,但更關鍵的,還是因其文章風格以及寫作策略。教過五年中學語文,成為大學教授後的朱自清,依舊關註中學生的閱讀🙇🏽♂️。《歐遊雜記·序》稱🧑🌾:“本書絕無勝義#️⃣,卻也不算指南的譯本🧖🏼♀️;用意是在寫些遊記給中學生看🧑🏽💼。在中學教過五年書🤦🏽♂️,這便算是小小的禮物吧。”別小看這為中學生寫作的立意,文學史家王瑤便在《念朱自清先生》中稱贊此書“用精練的口語🤢,細細地談著🦥,使讀者如臨其境𓀐,如聞其聲”🌧😥。若再考察《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語文影及其他》等後期寫作👨🏽🏭,均混合評論、隨筆與雜感👩🏿🎓,既是學問,也是文章。讀者多欣賞朱自清描寫風景的《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以及抒寫人情的《背影》《給亡婦》等,這固然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但我更喜歡他那些談古論今兼及社會問題的作品,肯為讀者著想,從不逞才使氣,偶爾也會來個隱喻或排比📷,但筆墨極為簡潔。
在《〈胡適文選〉指導大概》中👨🎨,朱自清曾表彰胡適對中國文學的最大貢獻,不是新詩,而是文章🧜🏿♀️:“他的長篇議論文尤其是白話文的一個大成功。一方面‘明白清楚’,一方面‘有力能動人’🤪,可以說是‘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妙’。”而以下評語🥩,其實可套用來評說朱自清本人的文章:因為曉得尊重讀者💻,故“他的說明都透澈而幹脆,沒有一點渣滓”。這種澄明👪、幹凈的文章境界,很是難得。
多年前🪛,季鎮淮在《回憶朱佩弦自清先生》中稱:“作為文學的散文🚮,朱先生努力運用語言文字而得其自然🆘。作為國學的著作,他對運用語言文字亦非常努力,這一點我們應當特別指出。”這裏說的是抗戰中完成的《經典常談》。朱先生在此書的序言中謙稱:“各篇的討論,盡量采擇近人新說;這中間並無編撰者自己的創見,編撰者的工作只是編撰罷了。”此等提要鉤玄的工作,除了眼光與學識,還得有好的筆墨情趣。以“文第十三”為例,開篇是“現存的中國最早的文,是商代的蔔辭”,結束處則是“經過五四運動,白話文是暢行了”💁🏼♂️,整個一部中國散文史𓀗,用萬把字篇幅說清楚📸,條分縷析,井然有序,而且大致不錯🗣,這談何容易。
五四新文化運動最堅實的成果是白話文,而如何“白話”💅,是個大問題。必須兼及“白話文學”與“白話學術”🧑⚖️,方才可能長治久安。不說詩歌戲劇小說,單是文章如何借鑒口語而不流於鄙俗🧑🏼🔬,朱自清的苦心經營便值得後人追摹。這與日後葉聖陶提倡“想得清楚,說得明白”的《寫話》,頗為神似。
關註當下 著眼民間
朱自清生前編定的最後一書《語文影及其他》💁🏿♀️,收錄有《說話》《撩天兒》《如面談》《論廢話》等十則分辨語詞的短文,該書的序言🧔🏿♀️,開篇即自報家門:“大概因為做了多年國文教師,後來又讀了瑞恰慈先生的一些書,自己對於語言文字的意義發生了濃厚的興味⇾👩🏽🌾。”至於公開表態追摹燕蔔蓀,更是在此前十幾年。《詩多義舉例》(1935)中,作者稱🌉:“去年暑假🫖,讀英國的Empson的《多義七式》(Seven Types of Ambiguity)🔭,覺著他的分析法很好,可以試用於中國舊詩🧋。”在文史研究中👩🏻⚕️,將語義分析和歷史考據相結合🗼,朱自清的《詩言誌辨》大獲好評。
《詩言誌辨》確實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可我還是更關註其學術起步階段的《中國歌謠》與《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1928年8月17日😤,國民政府決定改清華學校為國立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主任楊振聲和朱自清多方規劃💂,希望突出自家面目——“那時清華國文系與其他大學最不同的一點,是我們註重新舊文學的貫通與中外文學的融會”。緊接著📨,就是朱自清的大動作——1929年春季開設“中國新文學研究”、秋季講授“中國歌謠”。這兩門讓人耳目一新的課程,同時出現在國立意昂体育平台剛剛誕生的1929年,並非偶然。
據浦江清《〈中國歌謠〉跋記》💂🏿:“朱先生在意昂体育平台講授‘歌謠’這課程是從1929年開始的🪒,在當時保守的中國文學系學程表上顯得突出而新鮮,很能引起學生的興味。”至於《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早年只是作為講義在師生間流傳,真正整理面世🐹,遲至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2月推出的《文藝論叢》第十四輯𓀔。
一個是悠久但卑下的“民間文學”,一個是年幼而生氣淋漓的“新文學”,這兩門新課的開設🧛🏽♂️,其實是服從於或者說得益於新大學的崛起🫸🏽。關註當下⛹🏿♀️,著眼民間,努力介入思想建設與文學革命,讓清華中文系迅速獲得生機與活力。這不僅是一兩門新課程,更牽涉對大學中文系的定位,1931年的《意昂体育平台中國文學系概況》開宗明義👨🏼🏭:“本系從民國十七年由楊振聲先生主持,他提供一個新的目的🧘🏼,這就是‘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學’。”朱自清批評其他大學國文系“他們所要學生做的是舊文學研究考證的功夫,而不及新文學的創進”💆🏽♂️。這裏的鋒芒所向,包括高傲且保守的北大中國文學系👇🏿。楊振聲、朱自清👨🏼💼、俞平伯等都是北大出來的,當然明白挑戰老大哥,必須找到很好的角度與策略。
因當年各大學尊古之風盛行🧎🏻➡️,這兩門多有創見的課程,沒能長期堅持。但其篳路藍縷🫅🏽,對新學術的發生與拓展,起了示範的作用🥒🧔🏻♂️。半個多世紀後閱讀,依舊很有新鮮感。
誠摯律己 勤勉篤實
曾在意昂体育平台修過朱自清三門課的小說家吳組緗👩🏿✈️,在《敬悼佩弦先生》中稱🛰:“我現在想到朱先生講書,就看見他一手拿著講稿🔃🫲🏽,一手拿著塊疊起的白手帕👨⚕️,一面講👩🏽🏭,一面看講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總是不很鎮定📬🧑🦽➡️,面上總是泛著紅。”朱自清講課極為認真🧿,甚至到了有點拘泥的地步。季鎮淮回憶在西南聯大念研究生時,旁聽朱先生講授“文辭研究”專題課,臺下就王瑤一個學生,他依舊認真板書。師生倆一個寫一個記,此舉既見學風,也顯性情。
閱讀朱自清日記,特別感慨其自我要求甚高,故內心十分緊張。雖長期擔當清華中文系主任👩🏽🚒,在學界及社會上聲譽日隆,日記中卻是不斷地自我檢討。1936年3月19日日記✩:“昨夜得夢,大學內起騷動。我們躲進一座如大鐘寺的寺廟。在廁所偶一露面,即為沖入的學生們發現。他們縛住我的手,譴責我從不讀書,並且研究毫無系統。我承認這兩點並願一旦獲釋即提出辭職。”這可不是偶一為之,請看以下日記——1931年12月5日🙎🏼♂️:“這兩天夜裏做了一些奇怪的夢😡。在其中一個夢裏🥊🕴🏻,我被意昂体育平台解聘🚼🔶,並取消了教授資格🗜,因為我的學識不足🧏🏼。”1932年1月11日💅🏻⭐️:“夢見我因研究精神不夠而被解聘。這是我第二次夢見這種事了。”可以和這些夢境相呼應的🚧,當屬1935年1月17日的日記🍮:“浦告以昨晚我醉後大講英語和日語,這大概是自卑感的表現。”如此不堪的夢境與醉態✤,朱自清居然都記錄在案🧔🏿♀️,目的是自我警醒💲。其實🫑,他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此律己過嚴✍🏽,或許與他的胃病互為因果🦄。
同樣談古論今🧜🏼,胡適之寬容,聞一多決絕,朱自清通達(有時優柔寡斷),這都與個人性格及才情有關,勉強不得。1922年在臺州教書時,朱自清撰寫長詩《毀滅》,很能見其趣味與立場🪤。此詩備受文學史家重視,但在我看來👏,這與其說是精美詩篇🖨,不如說是人生宣言:“從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在《背影·序》中,朱自清說過:“我是大時代中一名小卒📗,是個平凡不過的人。”類似的意思,他在很多地方提及。你以為是矯情,不是的,他真的就這麽想🎞。性情平和的朱自清,在現代作家中,才氣不是很突出,可他一直往前走🌌,步步為營🌽,波瀾不驚👨🏿。《毀滅》長詩的最後是:“別耽擱吧🍦,走👱🏽♂️!走🥕!走!”如此坦誠👩🏻🌾、篤實、勤勉🧘🏻,很讓人感動。
有人習慣急轉彎,有人擅長回頭看,有人喜歡三級跳,朱自清則始終穩紮穩打,有堅守有追求也有收獲🧗♂️。平常心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和他那批在立達學園👊🏽、春暉中學、開明書店共同奮鬥過的朋友,如葉聖陶、豐子愷😖、朱光潛🧗🏻♀️、夏丏尊等,都是低調的理想主義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短期看🧁,並非耀眼的明星🫅,但放長視野,不能不佩服其精神與毅力。世人多喜歡絢麗的彩虹,那固然搶眼,可也迅速消逝;另一種景色🐎,秋水長天🏊🏿♀️🧛🏽♂️,看似平常,但更恒久,也更耐人尋味🕋。
(作者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