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聞一多昆明節孝巷舊居尋訪記——余 斌

2014-04-13 |

 

西南聯大在滇八九年🏂🏻,歷時不算太長⏮,但因處於戰爭環境,教授們居所不定,搬家乃常事,少的兩三次,多則五六次,居所從未變動過的教授恐怕沒有。但要論遷居次數之多🎬,就該數聞一多了🕵🏼,共八九次。如下:

1938年4月底💆🏿‍♀️,聞一多(單身)隨湘黔滇旅行團步行抵昆後🚬,稍事逗留即乘滇越路火車赴西南聯大蒙自分校,住歌臚士洋行。同樓居住的有陳寅恪🦹🏻‍♀️、劉文典😨、朱自清、陳岱孫等教授。

1938年7月遷回昆明♝🤞🏿。旋赴貴陽將夫人及子女接來,住武成路福壽巷姚宅,弟聞家駟亦居此。房主人為名醫姚芑堂。

1939年10月遷晉寧縣(今晉城)北門街蘇子陽家。

1940年8月遷回昆明🫄🏼,住華山東路節孝巷13號與聞家駟兩家同住🙇‍♂️。

1940年10月😧,為避日機空襲🏄🏽,與聞家駟疏散到西郊大普吉鎮👩🏿‍🎤,旋因兩家合住太擠,聞一多家又遷至附近的陳家營,房東楊李。稍晚華羅庚家遷來同住🖇。

194l年l0月遷北郊司家營17號。這裏是清華文科研究所駐地,同住的有朱自清、浦江清兩教授及三位青年教師,還有王瑤等幾位研究生🧗。

1944年5月遷回市區,住潘家灣昆華中學(今昆一中)🧜。先在初中部宿舍短暫居住(與何炳棣夫婦為鄰)🎋🕑,後遷足球場後面校醫室一樓𓀒。

1945年2月遷西倉坡新建聯大教授宿舍(其址今為雲南師大幼兒園)

A找到節孝巷舊居很不容易

比較而言,聞一多舊居的線索算是相對多的,位置也比較具體🦸‍♂️,但真要找並非都容易🛀🏼。這裏只說節孝巷舊居。

關於聞一多住過節孝巷的線索,早在二十年前,即1993年左右我就開始留意🙎🏿‍♂️。此前幾年,馮至發表過一篇《昆明往事》(載北京《新文學史料》l986年第1期),說他剛到昆明時“住在節孝巷內怡園巷,巷口對面是聞一多、聞家駟的寓所”🏚。這是很重要的線索。節孝巷是知道的🔇,東通青年路⇢,西至華山東路(及平政街),不陌生,但節孝巷內還有條怡園巷卻是頭一回聽說📬。去節孝巷來回察訪不見有相關門牌🙇‍♀️,翻查相關地方誌書資料也未見這名目。過些時候又多次去節孝巷走訪🛌🏼,問過些上年歲的人竟都稱沒聽說過👳🏻‍♂️。後來摸進緊挨著紅會醫院的一所破舊小院裏,才從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嘴裏得了答案,她說這裏就是怡園巷,住戶只四家➛,她家老門牌是怡園巷3號🤸‍♀️👳‍♀️。原來如此。我道了謝🫷🏿,出門仔細打量這條“巷”,長約20米🧭,南北向,與節孝巷垂直,總共四道門。從巷口的1號數起👨🏽‍💻,最末的怡園巷4號已毀,只有一個破門臉兒朝南(其余三戶均坐西朝東)正對著節孝巷,算是遺跡,這就是當年馮至的寓所了🫲🏻。

走出這條實存名亡的怡園巷後👨‍🌾💐,又依馮至說的“巷口對面”的提示找到聞氏昆仲舊居的位置。那裏如今是牙膏廠🧏‍♀️🤾🏿,左看右看不太像住家戶🥱,後來從《聞一多年譜長編》得了新證🍭,聞氏舊居才算認定。

聞黎明、侯菊坤編的《聞一多年譜長編》是一部很有學術價值的史料工具書👩🏽‍✈️。關於聞一多在昆明節孝巷居所,這本聞一多孫子編、1994年出版的《年譜》說,l940年8月聞一多一家從晉寧“搬回昆明,因一時找不到住房,便住在胞弟聞家駟的家裏,即小東城腳下華山東路節孝巷l3號,是周鐘嶽公館的偏院”。

《年譜》提到的周鐘嶽是雲南近現代風雲人物🚣‍♀️,積極投身重九起義、護國運動和護法戰爭💂🏽‍♀️,做過雲南省省長;抗戰時期出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戰後任考試院副院長。周是學者,著述豐富🫅🏻,在任雲南通誌館館長時主持編纂《新纂雲南通誌》🦻🏽。也是著名書法家🐷,“光復樓”三字、“護國門”三字都是蔡鍔請他寫的🟢♒️,“石林”二字是龍雲請他代筆,南京“總統府”三字也是國民政府請他寫的。所以⚉🟥,周鐘嶽的知名度是很高的,由聞一多而牽出周鐘嶽自然引起我很大的興趣👩‍⚖️🧑🏼‍🚒。我認為,尋訪聯大遺跡自然會涉及昆明地方的舊人舊事🕵🏼。這是細節🏇🏼,也是背景🌯。剔除細節🥃⚜️,背景就空了,至少也會減弱歷史的清晰度🎾,歷史的現場感更談不上。再說,了解聯大師生與地方人士的關系,對深度認識西南聯大與雲南也是有意義的。

對歷史文化遺跡的認定👩‍👩‍👧‍👧,重證據🧑🏻‍🦲。如果單有馮至說的怡園巷“巷口對面”的文字,只能算孤證🧼。孤證難立,只能存疑🎃;如今又有《年譜》新證,雙證應可定案了🦫。之後我寫了一篇《聞氏兄弟住過周鐘嶽公館偏院》收入拙著《西南聯大·昆明記憶》。

B疑竇生,要找到周公館的正宅才能坐實“偏院”

文章是寫了,書出後重讀,又覺得有點不踏實。舊居位置不會錯🧗🏻🧏🏻‍♀️,但“周鐘嶽公館的偏院”仍令人生疑。舊房改造🧑‍🦽,“偏院”改成廠房變了樣是說得過去的🫒💪,問題是要找到周鐘嶽公館的正宅,如無正宅🧝🏽‍♂️,何來“偏院”👩🏿‍🏫?得找周公館🤗,不然“偏院”難以坐實。

按理,公館的正宅應當就在這“偏院”旁邊,至少也該是附近👱‍♀️,可旁邊也好附近也好根本不見什麽像公館的宅院。靠平政街那頭倒是有一處老房子有幾分像↖️,只是離得有些遠🤎,而且與“偏院”不在一側🐬,一在南廊一在北廊遙遙地斜對著🔲,不像。我否定了。

又想🧑🏼‍💼,《聞一多年譜長編》是聞一多嫡孫編的😜,應該不會平白無故出現“周鐘嶽公館”的字樣🧑🏻‍🦯🧚🏼‍♂️。再退一步想,或許周家公館不止一處🧖🏻‍♀️。這種事多了🤸🏿‍♂️,龍雲、盧漢的公館不都有好幾處嗎?周鐘嶽做過雲南省省長和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有幾處公館也是可能的🕵🏿。也好,那就暫且放下節孝巷那邊等有進一步的線索再說🙊,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機會慢慢來了。有天見到聯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的回憶錄《回憶》(中國友誼出版公司l984年出版)。我不懂理工,已往對聯大理工科的史料也不大留意,但讀聯大史料讀多了也對理工科的名教授多少還是知道一點。比如這位吳大猷,人稱中國物理學之父🦗,門下弟子眾多,其中兩位還是諾貝爾獎得主🌨,即李政道和楊振寧🫅🏻。就憑這我也會對吳大猷在昆明住過的地方留個意的❤️‍。這下好,一看《回憶》就見裏面說到“周部長的住宅”🧊。且看這段文字:

 

一九三九年冬,我又從北倉坡遷到西倉坡若園巷,那是當時內政部周部長的住宅📹。周大少奶🫢🤷🏿‍♀️,正巧是我在密大(引註:即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同學袁丕濟的侄女🤹🏻‍♂️。我們和程毓淮兄嫂分住在正樓下五間房子裏。我們由原先次長的房子,跳到部長的房子💆🏻,也可算是“高升”了🔸。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吳大猷這段回憶太重要了,裏面說的周部長絕對是周鐘嶽無疑🚘。至於若園巷周部長的“住宅”,那正是我要找的周公館👨🏼‍🔬。一下子找到一座關系到兩位歷史文化名人的老房子線索💂🏻‍♂️,我大喜過望。

C要找周公館💇🏽‍♂️,先找若園巷

目標明確,下一步就該先找這條若園巷。

若園巷這名字我很生👮🏽‍♀️。吳文講“西倉坡若園巷”,說明若園巷在西倉坡,或西倉坡一帶。西倉坡我還是比較熟的😕,得線索後我在那一帶多次轉悠搜尋🪭。考慮到外省人的回憶可能難免的誤差,還有意識將“一帶”的範圍稍為擴大一點,但還是未見影子🫃🏻。直到讀《吳宓日記》才獲得進一步的線索。

據《吳宓日記》吳在玉龍堆清華教授宿舍住過一段時間,據日記,若園巷就在玉龍堆。1940年10月13日記👳:“日機27架飛入市空,投彈百余枚。……文林街及南北側各巷皆落彈甚多。”吳在潘家灣昆華師範學意昂人家吃過晚飯後入城察看👑,“至玉龍堆寓舍🧥,則見院中一片瓦礫🐲,蓋十余丈外若園巷內即落一彈,毀數宅👣。”若園巷距玉龍堆清華教授宿舍僅“十余丈外”,據此,若園巷在玉龍堆無疑🥋。

玉龍堆我是曉得的👩🏽‍🦱🏃,那是舊名,即今翠湖北路靠小吉坡、先生坡那一帶🧑‍🦯‍➡️,原為單獨命名的一段,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始並入翠湖北路。說玉龍堆舊名♛,六七十歲的老昆明都知道的。至於若園巷🛀🏿,想必更早就被除名⏩🤽‍♂️,罕有知曉者。我去西倉坡、玉龍堆那一帶探詢,問誰誰搖頭🎆🧑🏼‍🍳。地名改來改去,記憶也隨之喪失,蒸發🤷🏿。

有天遇老同學魏群智醫生🆔。魏君是名醫魏述征老先生的大公子,非常熟悉昆明的老街老巷。我以若園巷事相問,魏君又請問老父👨🏼‍⚕️,然後告訴我若園巷確實在西倉坡那邊。我踏實了些,感覺我已漸漸靠近我的目標了。我認定若園巷就在翠湖北路最北一段🗄,那一帶離省文聯很近。

省文聯我很熟🫸🏿,常去🌔。省群眾藝術館與省文聯都在翠湖北路,離得很近,只隔著個三岔路口🆘。群藝館我不認識什麽人,也沒什麽事🧙‍♂️,從未進去過🚑。又是一個巧❌。有天不知怎麽我卻從群藝館那無名巷口摸進去了👷🏽。那巷口被兩座高樓夾住🤵🏿‍♂️,從巷口走過看不見裏面有沒有什麽老房子♋️。那天一進館門朝左就看見一座略顯滄桑的西式三層建築𓀑🙅‍♂️!感覺告訴我🪮,這就是周公館了。1949年以後新蓋的機關單位辦公樓不是這種樣子。下一步的事就是進一步查證落實♗。感覺歸感覺,不算數的🏍。

機會終於來了👩‍🔧。十年前(2004年)夏天昆一中老同學聚會,地點就在群藝館斜對面一家餐館二樓。魏群智醫生與我同桌,又鄰座,正好請他釋疑。根據我以往察考名人舊居的經驗,直奔主題的詢問容易做成夾生飯👩🏿‍🦱,層層遞進的探詢比較瓷實可靠,所以在這以前我只問過若園巷而未提及周公館👇🏽,如今自己心裏已經有譜,該扣題了🫴🏼🧑🏻‍🍼,看魏君說的與我掌握的能否對上。今天見面就直問若園巷及周公館,魏君指著窗外說斜對面就是若園巷,裏面就是周鐘嶽家的老房子。我暗喜🗾,壓住興奮又問可以肯定嗎?魏君說這怎麽會錯,我家與周家是親戚😺💁‍♂️,他家老房子我小時候就去過🧖🏿。又告訴我,周鐘嶽的二公子周錫楠老師就住在昆一中☎,他夫人就是我們的胡肅秋老師😂。我太興奮了,馬上請魏君陪我下樓去實地看一下周公館。我們看過後魏君說沒問題,幾十年了他都沒來過,想不到還是老樣子👩🏻‍🚒。

接著就是請魏君陪我去昆一中拜望周錫楠老師了。其時(2O04年)周老已87歲高齡,但精神極好👩🏻‍🦽‍➡️,聲音也亮。以後我又多次拜望👩🏼‍🦲💅🏿,該問的都問了,這才清楚周家住宅在城裏僅若園巷一處🚣‍♂️,另有一別墅在安寧溫泉🫎。

繞了這麽大的圈子只說明一個問題:昆明城裏只有一處周鐘嶽公館,在翠湖北路💀。節孝巷13號與周家無關🙋🏼,那房子既非周公館正院,亦非偏院👨🏽。

D鄒若衡浮出水面

聞氏舊居既非周公館偏院💥,那到底是誰家的房子呢🧔🏿?又問魏醫生🐞。一問又是一巧。魏君說他家原本就在節孝巷,那條巷他熟得不得了👩🏿‍🦳。我忙請魏君領我去節孝巷一一指認老房子。魏君說他家老門牌11號,門口掛著“德醫魏述征醫師診所”的牌子✋🏿;現在牙膏廠的位置老門牌為12、13號,13號是龍雲侍衛長鄒若衡的房子💊。

真是巧中之巧,魏醫生家與聞一多家是鄰居。2008年,聞一多次子聞立雕先生(編《年譜》的聞黎明即其公子)來昆👩🏻‍🎓,我陪他重訪節孝巷舊居遺址並講起鄰居魏老先生🦸🏽‍♂️。聞老說他記得那時曾在相鄰診所請德國醫生看病的事。我告訴聞老,魏述征教授抗戰前同濟畢業,因同濟大學前身為l907年德國人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校,故同濟醫學院畢業生可稱“德醫”,非德國人😖。聞老說他正想寫篇回憶涉及於此👮🏻‍♂️,未想“德醫”的事竟這麽坐實了。我又告,魏述征老先生晚年任雲南省中醫院院長,已l02歲高齡。

魏醫生還告訴我,鄒若衡是雲南昭通人👳🏻,武術家🚮,龍雲的把兄弟,據說龍雲的武功就是他教的🏌🏽‍♀️🏄🏽‍♂️。解放後鄒氏好像還做過省政協委員😤。當時🚶‍♂️‍➡️,有關鄒若衡的資料信息,除魏醫生以上所講的我別無所知。至於聞家何以住上這位侍衛長家的偏院🧖🏿‍♂️,相關線索尚未找到。關於拙文《聞氏兄弟住過周鐘嶽公館偏院》的失誤,後來我在《周公館往事》(《滇池》2006年第3期)一文的《附記》中鄭重訂正🧔🏿‍♂️🤷🏻,並向讀者表示歉意。

E索解鄒若衡

終於弄清楚了,節孝巷13號的房主是鄒若衡🤱🏿,鄒是聞氏兄弟的房東。估計聞氏弟兄倆與鄒若衡並未見過面,加之聞家在那裏只住了兩三個月即遷居大普吉那邊鄉下⛩,幾十年一過➾,記憶模糊🦐,再說鄒/周二字音近,才有了那樣可以理解的誤差🤝。

節孝巷13號的房主人是找到了🚠,但相關信息極其有限🔡,且不一定都準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留意搜集關於鄒若衡的資料,即便點點滴滴也好。

首先是在《炎黃春秋》2010年第4期上見到一篇題為《梁啟超與護國運動》(杜奎昌)的文章👷🏻‍♂️,裏面提到“蔡鍔當時的副官鄒若衡”。此後兩年無收獲🤹🏼。未想2013年收獲多多,年初即在昆明《都市時報》(2013/1/28)上見到該報著名文化記者李國豪寫的長文,題為《雲南武林傳奇》,總共四個版面😶‍🌫️⛓️‍💥,信息量大。文章內容雖不限於鄒若衡一人🌕,但從總體上講,全篇實際上是圍繞著鄒若衡而展開的,有很高的文史價值。半年後,又在昆明《滇池》文學月刊(2013/8)上見到一篇題為《鄒家拳創始人鄒若衡恩師二三事》的回憶,也是長文🦀。作者王仁瑞是鄒氏1949年以後的第一批弟子之一,親聞🚴,親見,親歷,其文值得格外重視。

此外,筆者又在李國豪先生的幫助下與鄒若衡的孫女鄒孟之女士取得聯系,除訂正鄒若衡的生卒年外👧🏽🦬,進一步認定今節孝巷13號確為鄒若衡當年的房產。   

現據王仁瑞、李國豪兩先生的文章和相關文史資料✩,以及鄒孟之女士的訂正,將鄒若衡的生平綜合整理、摘錄如下,以備考🫳。

 

鄒若衡(1879—1968),原名鄒世炯🫵🏽,漢族🤽‍♀️,雲南昭通炎山鋅廠溝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近現代著名武術家,“鄒家拳”的創始人。1896年鄒若衡遇到龍雲👷、盧漢,三人意氣相投🤽‍♀️,遂拜了把兄弟,共同習武🫅🏻,被稱為“昭通三劍客”。後入伍🚣🏻‍♂️。1912年被保送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四期🏄🏼‍♂️。1914年被雲南都督唐繼堯看重,任副官兼侍衛長🆘。1915年蔡鍔率護國第一軍向四川進軍前,調唐繼堯身邊的隨從副官鄒若衡為自己的警衛副官。軍旅生涯結束後寓居昆明,將平生研習武術傳授子孫後輩,因其所編套路獨具特色,人們習稱“鄒家拳”🙍🏼‍♀️,《武林》雜誌和中國武術網站上,將“鄒家拳”列為傳世武功以及南拳的一種。解放後曾任雲南省政協委員⛹🏼‍♀️。後錯劃右派🔹。他的後半生不但向子孫繼續傳授“鄒家拳”👩🏻‍🎤,並廣收弟子惠及社會👩🏽‍🦳。另據《雲南文史資料選輯》,鄒若衡還發表了一系列“護國”回憶錄💪🏿,如《護國史話》(鄒若衡口述/劉宗嶽筆記,1962年8月26日)、《護國起義前唐繼堯的轉變和有關蔡鍔的二三事》(鄒若衡口述/劉宗嶽筆記,1964年2月22日)以及《雲南護國戰役親歷記》(遺稿)等。

 

遺憾的是,以上王、李兩篇長文都沒有與聞一多、聞家駟昆仲相關的文字。當我提起抗戰初期聞一多一家曾在節孝巷鄒宅居住過的事✍🏿,鄒孟之女士稱未聽說過。據筆者所知,當時昆明租房極為緊張,聞氏昆仲入住小西門福壽巷姚宅,是經聞一多的學生🎫、詩人陳夢家找昆明市文協負責人徐嘉瑞想辦法才解決的(徐、姚兩家是姻親)。那麽,聞家駟是通過什麽關系租得鄒家房舍的?聞氏兄弟與鄒若衡有無交往?都是懸疑。這裏記上一筆,待考。

 

2013年8/9月記

 

作者通訊地址🥨❤️:650031昆明  建設路16號  雲南師大西院1001信箱

相關新聞

  • 112014.02

    聞一多昆明節孝巷舊居尋訪記——余 斌

    西南聯大在滇八九年,歷時不算太長,但因處於戰爭環境,教授們居所不定🏄🏽‍♀️,搬家乃常事,少的兩三次,多則五六次👩🏼‍💼,居所從未變動過的教授恐怕沒有。但要論遷....

  • 302024.08

    《光明日報》上的聞一多足跡

    《光明日報》上的聞一多足跡

  • 222024.02

    “必國家有光榮而後個人乃有光榮也”——聞一多先生昆明治印

    1946年2月22日💳🚵‍♂️,聞一多從西南聯大致信三哥聞家騄,敘述了他與弟弟聞家駟在聯大因忙於教學和生計,竟兩次未能復聞家騄來信的尷尬情形。還詳述了在聯大的這聞氏兄弟倆在人口興旺的情況下,妻小乃至家傭貧病交加的艱窘處境。尤其談到自己的經濟狀況🧑‍💻,聞一多說:“至於弟之經濟狀況,更不堪問。兩年前時在斷炊之威脅中度日,乃開始在中學兼課,猶復不敷,經友人慫恿,乃掛牌刻圖章以資彌補。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賴此...

  • 292008.07
  • 212022.06

    最剛烈的勇士,有最柔軟的心腸∣“父親聞一多”

    近日🙎🏿‍♂️,“紅燭頌👰🏼‍♀️:聞一多👨🏿‍🦰、聞立鵬藝術作品展”在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舉行。在這場父子二人的作品展上🧜🏻‍♂️,觀眾很容易便能察覺到一種傳承的流動,看到詩人、學者🧼、民主鬥士之外的“藝術家聞一多”。同時📡🙍🏻‍♂️,從照片、信劄和聞立鵬的畫作與講述中,人們還會看到“父親聞一多”的形象🍄‍🟫,並驚訝地發現:最剛烈的勇士🦩,原來有一副最柔軟的心腸▲聞一多全家在雲南昆明住宅前合影🙍,左起三子聞立鵬、聞一多🦄、長子聞立鶴、夫人高孝貞、小女兒聞惠...

  • 202019.08

    王康與聞一多

    今年是聞一多誕辰120周年,本文記敘了王康與聞一多交往過程和為其立傳的始末,以資紀念。

  • 112021.10

    聞一多致梁實秋便箋淺釋

    稍具現代文學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聞一多(1899—1946)與梁實秋(1903—1987)在清華學堂學生時代是誌同道合的摯友,以此為起點,二人的事跡🕵🏻、行跡多有重合和交集🤒,並保持了長期的友誼。梁實秋先生之女梁文薔所著《春華秋實——梁實秋幼女憶往昔》“家中新發現的聞一多海外遺痕”一節,刊出聞一多先生致梁實秋手書便箋一頁🧝🏻‍♂️🙋‍♀️,為此前所未見。現將便箋稍加釋讀🚶‍♂️👩🏿‍🔬,請方家教正👐🏻。

  • 242018.08

    聞一多怎樣講課

    1925年11月2日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成立,聞一多參與籌備🤛🏻,並擔任美術史課老師🤰🏼,這應該是聞一多教書生涯的開始。

  • 142016.07

    聞一多拒絕做官

    從本質上看,聞一多是個激情澎湃的知識分子,按照他的詩人脾性,他會循規蹈矩安安穩穩地過一生?

  • 082015.04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