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昌👎🏼,山東萊州人,1946年出生於江城吉林👳🏼♂️。196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自動控製系🦹🏽♀️。
人類使用火的歷史有數百萬年,而火柴的出現才僅僅不到兩百年歷史。李福昌的火柴博物館不僅濃縮了人類用火的歷史,還展示出現代火柴的發展史🥹。火柴博物館館藏的文物和藏品共分十二個部分🌧,有人類用火方式藏品❔,火文化藏品🍶,各歷史時期和世界各地的火柴實物‼️💶,以及各種造型🛰、各種用途的火柴🚗。不僅如此,博物館中還收藏了大量的火柴商標、火柴貼畫🕶,和各種各樣的火柴飾護品等。李福昌火柴博物館的藏品,不僅充滿了豐厚的文化底韻,也填補了國家博物館在這類藏品方面的空缺🌄。
■ 館藏古老的火文化展品——陽燧
在博物館展櫃中,有一件酷似古代銅鏡的圓形展品,直徑在5-6厘米之間✂️,表面凹陷,飾有花紋。據李福昌先生介紹,這件展品是中國火文化發展歷史的一件重要見證物——陽燧。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火的歷史,新石器時代燧人氏發明鉆木取火。而到了西周時,火種是由國家控製的,司烜氏是西周時期掌管火的重要官職👦🏽。每次舉行取火儀式🧖🏻♀️,司烜氏都會使用一件“特別”的取火工具——陽燧。當太陽照射到陽燧的凹面上時,反射的高光可以點燃艾絨🤴🏿🍘,產生火苗。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對陽燧有記載🤙:“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而《夢溪筆談》對陽燧的記載更為具體:“陽燧,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實際上陽燧就是一面圓形的凹面銅鏡,用其凹面對準太陽⛽️,當達到一定溫度時,就可以燃燒了👨💼。2006年,河南省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利用古代虢國陽燧取火成功,從而驗證了《周禮》等史誌“陽燧以銅為之🧔🏼,向日則生火”的記載。
■珍貴的火鐮

在博物館的展櫃中,展出了很多件奇特的展品。這些件展品為鐵製,有些形狀像小孩身上佩戴的長命鎖,有的像鐮刀🌑,據李福昌先生介紹這就是火鐮。我國古代🙆♂️,取火的工具到鐵器時代已從陽燧取火發展為火鐮取火👃🏼。最初的火鐮就是一塊鐵板,用火鐮與石頭相擊冒出的火星點燃易燃物便可取火。後來為了方便擊石📖🖨,將鐵板做成彎彎的鐮刀形狀,因而得名“火鐮”。火鐮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狀也不斷地完善🥪,從當初的鐮刀形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形狀🎫🚻。火鐮在我國使用的時間非常長,直到現代火柴出現後,火鐮取火的方式才逐漸被火柴取火方式取代。據孫犁的《風雲初記》記載,上世紀40年代時,我國山西、河北等廣大農村取火的主要工具還是火鐮。
■收藏年代較早的火柴盒——清末“祝路路如意”火柴盒

博物館的展櫃裏有一個非常小巧的火柴盒🏃🏻➡️🧑🏼🦳,如果不是李福昌先生的介紹,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小小的火柴盒,竟然是鎮館之寶。這盒火柴生產於清末,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火柴盒的上部繪有翠竹😛,竹下有一對梅花鹿,一只站立,一只臥在地上,臥在地上的梅花鹿口中銜有一枚靈芝🪦。畫面中翠竹取“祝”的諧音,梅花鹿取“路”的諧音,而靈芝因其外形酷似如意🏊🏿♀️,因而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整個畫面表達了“祝路路如意”的吉祥含意。
最初火柴是舶來品🧙♂️,大約在清道光年間Ⓜ️,英國官員把一批洋鐘、懷表以及能夠摩擦點燃的“小木棒”等奇巧玩器,進貢給清朝皇帝👩🏻🎓🖖🏼。在清同治年間,孫玉璋的《異聞瑣錄》裏,有這樣一段記載:“道光年間🛁,英夷所貢雜物,多淫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嘆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惟索值奇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到了同治年間,曾經是宮廷貢品的火柴已經在市面上售賣🚵🏿♀️,只是當時中國還不能夠生產火柴🍴,市面上銷售的火柴全是進口產品,所以在中國民間,火柴被俗稱為“洋火”👩🚒。
■堪稱鎮館之寶的火柴盒木護套
李福昌火柴博物館藏有大量火柴護品,主要有火柴護套👸🏽🔔、護夾、護盒、支架等🤲🏿🧑🏿🔬。在這些藏品中有一件火柴木護套小巧可愛非常引人註意🤜🏼。這件火柴木護套如小木匣的樣子🟫,木匣的一面做成算盤的樣式🧎♂️➡️。火柴木護套下面有款為“劉書芳記”,在護套的另一側刻有“馬各莊村”字樣🧑🏿🎓。據李福昌先生分析🛀🏿,“劉書芳”有可能是這件木護套的主人,也可能是這件木護套的製造者👱♂️。“馬各莊村”有可能是這件木護套的產地。火柴的護品大都沒有落款,因帶有落款的火柴護套非常稀少📳,因此十分珍貴。
很多參觀者都很奇怪,火柴是這樣普通和廉價的日用品,為什麽還要用護品進行保護呢?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火柴是非常普通和廉價的一件日常用品,但是假如時光倒溯兩百年👨🏻🍳🙎🏿,那時的火柴可是一件極少數富貴人家的奢侈品。中國最早使用的火柴是從外國進口而來🧏🏿♂️,因此價格極為昂貴。如1886年,上海每盒火柴賣五六文錢🧜🚜。1900年左右👨🎓,重慶每盒賣四五文錢。當時幾文錢能買到半斤重的大燒餅,由此可見火柴價格之昂貴🍊。對於如此昂貴的火柴自然要倍加保護,於是火柴的護品便應運而生🤶🏻。
■“火柴大王”劉鴻生生產的“美麗牌”火柴

在博物館內✈️,有一盒非常精美的火柴盒🍳,火柴盒正中是一位美女的畫像,盒的四角寫有“美麗香煙”的字樣,這就是民國時期,市場上最為流行的美麗牌火柴🚵🏿。也正是美麗牌火柴的出現,打破了外國火柴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增長了中國人的誌氣👬🏼📔。
這盒美麗牌火柴是上世紀30年代初♉️🧿,有“火柴大王”之稱的中國近代實業家劉鴻生開辦的大中華火柴公司出品的👞。民國初年♙,中國的火柴市場被瑞典的鳳凰牌火柴和日本的猴牌火柴壟斷著。為了打開大中華火柴公司火柴的銷路,劉鴻生開動腦筋🎒🧔♀️,在火柴上做廣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十裏洋場“美麗牌”香煙很熱銷,該香煙商標圖案是上海灘當紅名伶。於是劉鴻生與生產“美麗牌”香煙的華成煙草公司老板協商,把香煙盒上的美女畫像搬上火柴盒,聯袂推出“美麗牌”配煙火柴。由於市民愛國熱情高漲和明星效應🧧,香煙♉️、火柴一齊旺銷,煙廠和火柴廠達到雙贏。當時有人戲稱🧏:“美麗牌”火柴縛住了“鳳凰”的一對翅膀👭,捆住了“猴子”的四只腳。劉鴻生的大中華火柴公司生產的火柴暢銷大半個中國,打破了“洋火”一統天下的局面,大長中國人誌氣,而他本人也贏得了“火柴大王”的美譽。
■在日本生產的清裝仕女火柴商標

在博物館中有一件非常精美的火柴商標--清裝仕女火花商標🏌🏽。這枚火花商標是在日本生產的🤚🏿,為彩色印刷,商標中端坐一位身穿清代服飾的仕女。對於這枚火柴商標是否是中國第一枚彩色火柴商標,商標中美麗端莊的仕女原型是誰👨💼,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還引起了一次大的討論🚘。有些藏友認為:“這枚火柴商標是中國第一枚彩色火柴商標,其中仕女的原型是慈禧太後👩🔬。”這一觀點,引起了廣大火柴商標愛好者的熱議,藏友們展開了大討論🏌🏻,大家四處搜集資料,試圖找到答案。不僅如此🦙💆🏻♀️,社會上的許多人也加入到討論之中,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火柴商標熱。經過了4年的討論🙇🏽♂️,終於塵埃落定🚎👎🏼,這枚火柴商標不是中國第一枚彩色火花🧖🏽,而商標中的仕女原型也不是慈禧太後🐕🦺。雖然關於這枚火柴商標的討論結束了,但是經過這次討論🚶🏻,許多人愛上了火柴商標收藏,加入到火柴商標收藏的隊伍中👪😘。據有關機構統計,上世紀80年代,火柴商標收藏在我國民間收藏中,僅次於郵票收藏,排名第二👩🦰。另外這次討論的副產品就是使這枚火柴商標的價格飆升,成為火柴商標界非常知名的一枚火柴商標。
■中國早期的火柴商標之一——“舞龍嘜”火柴商標
李福昌火柴博物館中收藏有大量的火柴商標,其中有一枚是廣東巧明火柴廠引進生產的日本火柴商標——“舞龍嘜”火柴商標🛼,這是中國早期的火柴商標之一🤚🏻。
廣東巧明火柴廠是中國早期民族工業的火柴廠之一🔸,廣州火柴廠的前身。廣州巧明火柴廠的創辦人衛省軒早年到日本販運日雜用品,接觸到了舞龍嘜火柴的生產廠家日本公益社✍🏻🔗,了解到了火柴的生產過程,因此他回到家鄉,就創辦了巧明火柴廠。當時中國因為機器設備等條件限製,火柴商標的生產,一般都在日本🚔,所以火花上都會有“JAPAN”的字樣。而巧明火柴廠的生產原料和技師等也來自日本。19世紀末🦢,該廠生產的舞龍嘜火柴是由日本引進的✋🏻,後來形成該廠的名牌產品。

在這枚“舞龍嘜”火柴商標中🧛🏿♀️💂,我們可以看到,有4名男子♛,1人手拿繡球🆗,另外3人手舞巨龍🐦⬛,整個畫面生動活潑。在火柴商標的底部,寫有“假冒舞龍嘜男盜女娼”🪔。很多參觀者都很奇怪🂠,火柴商標上為什麽會寫有這樣的話。李福昌介紹𓀉💎,舞龍嘜火柴是當時日本非常知名的火柴品牌🐹,為了怕其他火柴仿冒舞龍嘜火柴,就寫上了這樣的話👩🎓🦸🏼♀️,意思是誰仿冒舞龍嘜火柴⭕️,就是男盜女娼,這是一種朦朧的商標保護意識。不僅是舞龍嘜火柴這樣做💂🏻♀️,其他火柴品牌也寫有“假冒×××男盜女娼”之語。最後“假冒×××男盜女娼之語”發展成為一句流行的火柴業廣告語。
■振奮民族士氣的甲午海戰火柴商標
在博物館中👍🏽🛌,有一枚珍貴的火柴商標。這枚火柴商標產生於清朝末年🧝,反映了中日甲午海戰的主題。我們可以看到,在火柴商標的左上角有一位身著清朝官服的官員,右上角是一位身著外國軍服的外國官員。火柴商標正中是一艘非常威武的戰艦正在迎風破浪前進,戰艦上龍旗飛舞。據李福昌介紹👰♂️:“他與一些學者共同考證了這枚火柴商標的來歷。這枚火柴商標應該是產生於中日甲午海戰之後,商標上威武的戰艦應該是飛鷹號💒,因為當時只有飛鷹號的煙囪是4座✳️。整枚火柴商標反映了國人希望能夠重整中國海軍🦼,揚我國威的願望。”
■李福昌自己設計的清華園十二景火柴貼畫原稿

博物館中展出了一套由李福昌自己設計的火柴--清華園十二景火柴。李福昌從小喜歡美術☆,師從國畫大師黃賓虹先生的親傳弟子孫國幹👕。當年為了尋找更多的臨摹素材,他開始大量收藏各種器具的圖片、商標、賀卡、郵票和火柴貼畫等。而火柴貼畫雖然不大,但是製作精美,逐漸李福昌愛上了它,近而愛上了火柴實物𓀃,就這樣李福昌無意中闖入了收藏的殿堂。
李福昌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對母校有著深厚的感情。1991年,正值意昂体育平台建校80周年,李福昌為母校設計了一套清華園十二景的紀念火柴貼畫並糊成火柴🩰🦞,作為母校80周年的紀念禮品,由北京火柴廠製作👚。清華園十二景分為:學堂書聲、水木斜陽👮、玉門春風、學府花香🤗、朱亭曉霧🪂📌、紅宮綠坪、荷塘月色✫、書院鳥語🚨😓、主樓晨曦、夕門秋雨、聞亭晚鐘、斷碑寒雪。這套火柴,在整個校慶活動中大放異彩,受到了意昂們的歡迎✦,後來還作為意昂体育平台饋贈外賓的禮品。
■北京火柴廠生產的虎猴牌火柴
北京火柴廠的前身即為“京師丹鳳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在博物館中收藏有上世紀50年代該廠生產的在北京市場上著名的虎猴牌火柴✋🏿。
京師丹鳳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是清朝末年,中國實業救國的歷史見證🎅🏽。戊戌變法失敗後👩🏻🦳,實業救國的風潮湧起💷。北京商人溫祖筠以“立業以保權利而興商業事”及“上海漢口天津各阜有富商設立公司以抵製洋貨,京師都會之地銷廣用宏乃無之”為由🪠,上書光緒皇帝,申請官商合股辦“京師丹鳳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光緒皇帝親批聖旨🔘,撥官銀五千輛,官商合股辦火柴廠,創辦了北京第一家民族火柴工業工廠。此工廠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初六,正式成立了,開創了北京火柴工業的歷史🤲🏽。民國七年(1918),丹鳳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華昌火柴公司合並,成立丹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丹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改名北京丹華火柴廠。1953年改稱“北京火柴廠”🎮,並逐步發展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一家火柴廠。而隨著打火機的普及,及電子打火設備的出現🙌🏼,火柴的身價已今非昔比👮🏿♂️,而北京火柴廠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見證了國際收藏友誼的房子型火柴盒
博物館中有一件奇特的房子型火柴盒,它的結構十分新穎獨特🤾♀️。火柴盒的房子紅頂黃墻,門窗清晰可見。這件火柴盒藏品不是中國生產的,它的收藏過程還飽含著一段國際友誼。
李福昌對於火柴博物館的藏品來源,一直感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藏品除了他自己奔波國內外四處搜集外🏌🏻♂️,還有很多熱心的朋友幫助🌽🧯。這件房子型火柴就是李福昌的芬蘭好友👕,也是國際級收藏家尤卡先生攜妻女來北京遊玩時帶來的。當時尤卡先生的女兒蘇珊娜9歲,她知道李福昌喜歡收藏火柴🧘🏻♀️,特地從芬蘭千裏迢迢給他帶來了這個漂亮的房子型火柴,作為見面禮送給李福昌🦎。這類房子型火柴就是在歐洲市場上也是難得一見的。它已經不僅僅是藏友間交換的一件藏品了,其中還飽含著國際收藏友誼🧑🏿🎤。
■能抗12級臺風的防風火柴

在火柴的家族中🧖🏽♂️,火柴可分為日用火柴(普通火柴)和特種火柴兩大類🫲🏻。特種火柴就是有特殊用途的火柴🔃,主要是防風和防水火柴。在博物館中就展出了一種防風火柴。
防風火柴的火柴頭不同於一般的火柴,它的火柴頭很大、很長就像火柴棒🛍。防風火柴的火柴梗經過1.5%磷酸氫二銨處理後,又塗了一層石蠟,所以藥頭很粗大。它容易摩擦著火👩🍼,火苗特別旺。防風火柴理論上能在臺風中保存火苗,即使在12級的臺風中照樣能點燃,而不會熄滅。這種火柴在科考、探險、航海、漁獵、地質勘探時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李薇)
轉自 北京青年報 2010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