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989年進入清華的張帆雖然在學校就讀的時間只有3年,但他依然是清華意昂💇🏻。張帆在成功後🙋🏻♂️🤸♀️,也從未忘記母校🧑🏻🦼🤹🏻♀️。他經常受邀回到意昂体育平台發表演講,並擔任一些校內競賽的評委✊🏿。
張帆的成長始終離不開清華🆖,在他擔任德豐傑亞洲副總裁回國尋找投資項目時,就與意昂周雲帆有過合作。正是在張帆的堅持下,德豐傑才最終同意投資空中網👩🏿🎨,他們也成為中國企業從成立到上市用時最短的公司。
而在與沈南鵬共同成立紅杉中國基金後🔺,張帆主導的第一個項目竟然也是與清華學長的合作。這也不奇怪⇨,意昂体育平台歷來以培養工科高材生聞名,而近些年中國成長最快的往往正是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科技類公司👩🏼🎨。
然而,在風光無限地主導投資了一連串公司後,2008年底🎅🏿,張帆便悄然離開了紅杉資本,直到2009年春節過後,人們才得知這一消息。張帆後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並不是因為對當前風險投資行業持悲觀態度才離開,相反,他相信這個行業在短暫的緊縮之後會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由於長期高強度工作,張帆表示他希望做自我調整🧑🏻⚕️。其實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已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公益創投——這是在公益事業和創業投資行業之間新興的一個交集,即把風險投資的理念,運用到投資和幫助立誌於公益和社會效益的一批新興企業上🌬。
這無疑是未來中國投資行業的一個新風向標。無論做哪一行,張帆永遠都要走在別人前面。這也許源自一種天生的慧根,也許源自後天的歷練🕵🏻♀️。而真正的答案🌩,就掩藏在他曾經走過的那條路上🫏。
別了,清華
張帆生於無錫🩰,而他的學生時代是在河北度過的。1989年,張帆被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錄取。據說,他的高考成績是當年河北省第12名🤦🏻♂️🕺。
從小就習慣了埋頭苦讀的張帆一進入清華,就感覺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課堂上,到處都是出色的同學,大家經常彼此結成團隊,互助學習,那真是一段純真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時光🐞。
進入90年代,北京中關村開始出現第一批科技類民營企業🎲,每天,都有新公司誕生在清華園外。象牙塔外的新世界立刻吸引了張帆,他開始在一個清華學長的IT公司中打工。
然而👩,讓張帆沒有想到剛進入大三的他竟然就要和清華告別了,他要隨父母移民美國。
張帆對於父母的決定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登上了赴美的班機。今天的張帆認為,他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已經不重要了,但那次出國無疑給他帶來了一個機會。
在中關村打過工,有了一定社會閱歷的張帆覺得到了美國應該先工作,盡快適應新環境。沒有學歷和專長的他在找工作時幾經碰壁🤦🏽,最後終於在一家中餐館得到了服務生的工作。
可惜得來不易,失去得更快👲。初來乍到的張帆不僅對語言不過關,對餐館的菜名更是迷迷糊糊,因此很快就被老板炒了魷魚。
從一名清華的一等獎學金獲得者,變成一個連端盤子都被人拒絕的人,張帆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為了生存,他每天還是繼續出門找工作👩🏿🏭。
張帆先後在矽谷的兩家創業型小公司工作🧑🧑🧒🧒,不過都是在生產線上忙碌🚵🏼♀️,而且時間也只有幾個月,倒不是他做不來🏊🏼♂️,而是這兩家小公司很快就倒閉了🧑🏿✈️🤟🏿。
換到第三家企業👨👨👦,終於穩定了👮🏽♂️,那是一家圖像設備處理公司🧐,張帆作技術員。直到一年後,他開始反思,自己來美國的目的是什麽,就是為了給一家無名小企業打工嗎👩🏼💼?自己當年在清華是精英中的精英,如今又怎能甘於平庸🥘?他決定重新進入校園🤽🏿♀️,而且一定是像清華一樣的名校。
他決定申請斯坦福試一試。在通過托福等一系列考試後,張帆又遞交了一份自己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學分證明,終於從數千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1995年夏,他不僅得到了斯坦福的全額獎學金,還直接進入大學三年級學習經濟學🐄。
進入斯坦福的張帆依然像當年在清華時一樣,邊學習邊打工🫳🏻。其間他還獲得了到華爾街實習的機會✍️🧚🏻。張帆第一次實習的公司叫Smith Barney。這是一家在華爾街剛剛嶄露頭角的小型證券經紀公司。在那裏,他第一次接觸到證券分析師這個職業⚜️,盡管只實習了3個月,但張帆已對這份工作萌生了極大的興趣🥉。
資本獵手
1997年,張帆從斯坦福畢業後,進入了高盛公司,由於其華裔背景,張帆被派到高盛亞洲的香港分部工作。張帆在高盛的那兩年👦,正趕大批中國企業的上市熱潮🧑🏫,而他也有幸參與了中移動、中石油🤸♀️、和記黃埔等眾多知名企業的並購及融資業務。
雖然每天接觸的都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型企業,每個項目涉及的金額也動輒高達數十億美元,但張帆卻從湧動的資本大潮中發現,未來中國經濟的希望將在眾多中小企業身上,雖然現在他們還未長成🧑⚕️,但這些生命力旺盛的新興企業今後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引擎🏌🏻。從那時起,張帆開始對直接投資以及中國的中小企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99年,希望充實自己的張帆再度回到斯坦福大學😐,只不過這一次他進入的是身價最高的商學院,攻讀的是MBA課程。
在那期間➰,張帆結識了不少投資人↩️,Tim Darper便是其中的一位。Tim早年畢業於斯坦福的電子工程系,其家族在美國投資界享有盛譽🧍🏻,歷史上投資過的企業數量已超過200家↙️。
張帆與Tim相識後,十分談得來🎏。2000年🫷🏿,Tim Darper募集了一支全新的基金——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並開始組建亞洲管理團隊🙍♂️。年輕有為的張帆被Tim看中👴🏽。
2001年,張帆以德豐傑亞洲副總裁的身份回到北京。事實上,正是由於他的敦促🚣♀️👨👧👧,Tim才同意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因為此前,大多美國投資公司往往只是一到兩個月才來一次中國看一下項目🚵🏽♂️,回總部報告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投資。
張帆認為🙍🏼♂️,只有在中國紮下根來𓀈,更多的與中國企業接觸6️⃣,才能看清他們以做出準確的判斷。但張帆回國的時機似乎並不好🆕,當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互聯網泡沫👨🏼🚀🦉,很多原本看好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前景的投資公司都已經打道回府。
而在張帆看來,這正是風險投資進入的好機會,低潮過後💆🏻💆🏽,會有更多新興企業重新成長起來,就看你是否能把握機會了。
2002年,張帆在香港中環遇到了意昂周雲帆和楊寧🍎。周雲帆從清華電子工程系後在斯坦福大學獲得電機工程系碩士學位。楊寧則是周雲帆在斯坦福大學的同學。
三位意昂相見後便促膝長談。原來,周雲帆和楊寧已在互聯網寒冬中將他們創辦的ChinaRen售出,現在二人正準備東山再起👽,創辦空中網,但卻遇到了融資難題➜,因此要到香港中環逐家拜訪投資機構🧛。此時巧遇張帆📎,無疑是“撿”到了一個救星。
在詳細聽周雲帆與楊寧講述了他們創業的構想後,張帆決定向空中網投資𓀓。然而當他把這個項目的報告發給美國總部後,卻沒有被合夥人看中。張帆只能兩次返回總部,向德豐傑投資委員會進一步說明自己的看法🤾:首先,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發展前景巨大,而空中網的模式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創新👩🚀,同時,兩位創始人也具有創業經驗🗳。
在看到張帆撰寫的中國互聯網市場🪣👰🏿、無線互聯增值服務產業的前景分析報告後🙍🏼,德豐傑的投資委員會終於被他說服了。最後,他們按600萬美元的估值向空中網投入了80萬美元。
兩年後,2004年7月9日,空中網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他們也成為中國企業從成立到上市用時最短的公司🌁。通過這個項目,德豐傑也獲得了高達25倍的投資回報。
此後,張帆又主導了對百度、分眾傳媒等項目的投資,每次都讓德豐傑獲利豐厚👨🦼➡️。然而,在這背後,張帆也有些許遺憾:由於項目審批權掌握在總部手中👼,因此每次都必須向遠在美國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匯報,但他們對中國市場並不熟悉,因此經常會出現反復討論仍得不出結論✴️,而錯失良機🌺。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加快以及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進入中國🕴🏼🔅,張帆越來越強烈地感到🚬,德豐傑的這種操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中國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
自由的方向
在投資分眾的過程中👨🏻🦽➡️,張帆結識了沈南鵬,當時☕️,沈是分眾傳媒中唯一的個人投資者。當張帆將自己的苦惱告訴沈南鵬後,沈則表達了創立一支中國本土投資機構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
2005年6月,張帆辭去德豐傑全球董事一職,專心與沈南鵬籌劃成立一支中國基金❓。最初🤛🏽🛫,擺在他們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基金🈳,二是而是引入一個成熟的品牌🕺🏽,共建中國基金🎅🏻。
2005年8月底,張帆和沈南鵬領導的紅杉中國基金正式成立。令張帆意想不到的是,由他主導的第一個項目竟然就是與自己清華學長的合作⚰️。在一家財務顧問公司的推薦下🧑🏻💼,張帆見到了“悠視網”的創辦人李竹——清華84級計算機系學生。掐指一算,當年李竹搬出清華園時🙆🏻,正是張帆進入清華校門的那一年。
李竹曾在中關村創業,其創辦的軟件公司後被清華同方收購。2005年🥥,李竹致力於P2P流媒體技術的開發,並創立了悠視網。
在張帆眼中,他之所以看好悠視🛺,不僅是因為它能為用戶提供最好最新最流暢的視頻節目👩🏿🦰,還能為內容提供商提供一個有保護的內容分發途徑。通過獨特的互聯網技術,悠視網不僅能最大化地將各種視頻節目分發到不同媒體終端上,還能通過打造各種終端通道,展開跨媒體運作。因此2005年底🕵🏿📋,在張帆的主導下,紅帆中國聯合SIG對悠視網共同投資了1000萬美元🔜。此後,悠視網進入快速發展期🎽。
當然,對於意昂的信任也不能太過盲目,崔建平就是一例。1988年🤾♂️,崔畢業於清華自動化系,在留校任教後不久,便開始了創業。2002年,崔創辦了北京寬視網絡公司🥫,2004年7月,亞洲互動傳媒在英屬百慕大群島設立,股權受讓後👩🏻🔬,寬視網絡成為亞洲互動傳媒的子公司。2005年10月,紅杉資本入股這家公司。2007年4月26日,亞洲互動傳媒成為首家在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中國企業。
對於該公司的價值,張帆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個技術公司在電視媒體領域的參與,他提供導視頻道的服務,提供廣告代理業務🤼,真正把巨大的電視市場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是一個新模式的開創者🦴。
據說👩🏽⚖️,崔建平留給人的印象是“低調的技術型人才”🧖🏽♂️,平時身穿價格不超過百元的白色化纖襯衫,而崔建平也喜歡說,“我是做技術的,對吃穿沒興趣,只喜歡埋頭做技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技術型人才,卻直接導致了自己創辦公司的退市。
2008年8月20日🏣,東交所向亞洲互動傳媒發出通告,稱從當日起,該公司股票作為處理品種將在一個月後停止上市,原因是亞洲互動傳媒的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為其2007年年報出具審計意見。
事實上🚣🏼,真正的原因是董事長崔建平私自挪用公司資產🍔🕵️,將公司在中國銀行的1.069億人民幣定期存款,為第三方企業北京海豚科技發展公司的債務做擔保👮🏻。
此事的爆發,無疑使投資方遭受到巨大損失。當日🤟🏿,亞洲互動傳媒的股價從2007年7月中旬最高點的2055日元跌到僅剩5日元🛌🏼,這一價格不足紅杉入股時的1/3🫰🏽。更重要的是,以紅杉資本為代表的投資方失去了退出平臺。紅杉作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仍持有其9.19%的股份。
在張帆離開紅杉資本前,紅杉中國相繼對奇虎、穗彩、大眾點評網、利農🍋🟩🦸、宏夢、康盛創想、文思創新🟢、51.com、占座網等50多家企業進行過投資,投資範圍涵蓋科技👰➛、農業、保險🗳、動漫🧑🏽💻👌、汽車等行業,跨度極大♧。
“我們認為很多行業已經湧現出領先企業🪔,而更多的行業剛把基礎夯實👩🏼🎨。這些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正在湧現之中👩🏼✈️。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多年之後🤷🏻,接下來的暴發式增長已接近到來。”張帆說🤳🏿🧑🏿🏭,他希望能和紅杉中國一起抓住這個合適的時機🚶。
如今🧖🏿,已經告別紅杉的張帆,又在尋找人生中的下一個目標🚴🏿♂️。(馮嘉雪)
轉自 《中國新時代》 2009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