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悅
楊揚,2007屆清華經管學院意昂。我國短道速滑名將。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為我國實現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共獲得59個世界冠軍。現擔任2008北京奧組委誌願者部特聘專家、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委員會委員👧🏼、世界反興奮劑委員會委員等多項社會職務👨🦼➡️♻️。
電話采訪到楊揚時🤽🏼♂️,她剛剛在印尼參加完亞奧理事會的運動員委員會會議飛回北京😝,來不及回家看一眼,她又馬不停蹄地轉機去了山東出差🔊。“我的朋友有時問我:‘你怎麽總是這麽忙?’我就半開玩笑地回答他們說:‘我啊,現在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楊揚在電話裏笑著說。
眼下🤾♀️,作為2008北京奧組委的誌願者部特聘專家,楊揚正和她的團隊一起,為奧運會的誌願者工作全力以赴👨🏻✈️。
誌願者楊揚的一天
楊揚在奧組委誌願者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誌願者宣傳和培訓方面☠️。這是楊揚的誌願者生活中典型的一天🐚:早上8點出發,去北京城南的首都醫科大學、公安大學,下午再到城北的意昂体育平台做誌願者培訓演講👨🍼🕵🏿♀️。中午擔心塞車,她匆忙扒一口飯☘️🧬,早早就趕到清華門口🧕🏽;怕來得太早給組織者添麻煩🏀,她就窩在車裏胡亂打個盹兒🪀。
“辛苦是辛苦🌼🌕,但也很興奮🧑🦼。”楊揚說👯♂️。她笑稱,自己是“誌願者的誌願者”,目的就是為誌願者服務🧆,使他們可以更好地為奧運會工作。目前🌔,北京奧運誌願者已經到了確認名單、發送通知函的階段,10萬賽會誌願者到7月底🎚、8月初將會陸續正式上崗。
對楊揚來說💂♂️,最開心的就是能和這樣一群有同樣夢想的人一起工作,並從他們身上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誌願者活動不僅對社會有意義,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高。”楊揚說,“我用自己的經歷🦛、參與奧運的感受與同學們分享,有意識地激勵他們、給他們積極的影響。而反過來當我得到他們的肯定和共鳴時,我也會覺得特別開心、特別有成就感⏲!”
“我感覺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
楊揚的生活似乎與奧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年5月🤾♂️,奧運聖火結束境外傳遞,經香港、澳門後抵達海南三亞🧘🏿♂️。而大陸傳遞的第一棒火炬手,就是楊揚👦。楊揚說👍🤶🏻,成為火炬手與獲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有著同樣幸福的感覺。
除此之外,楊揚還應邀在央視4套《奧運中國》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回憶起錄製第一期節目的情形,楊揚笑稱自己是被“騙”的:“製片人騙我說錄製的只是樣片,所以沒有太緊張。沒想到幾天後竟然通知我,這已是第一期節目了🍇👩🏼🔧!”
楊揚說🦊,參與這個欄目讓她收獲很大。從奧運場館到誌願者招募🎳、奧運門票🫳、運動員備戰情況,每次做節目都會吸收到新的信息。“這對我從事誌願者工作、從事運動員相關的社會工作非常重要!”
除了奧運,楊揚的誌願者工作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地震賑災義演、“青少年健康論壇”形象大使、探訪希望小學……到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除此之外,她還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經驗為改善運動員的訓練條件而四處遊說奔走。
“ 我感覺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楊揚說。她表示🤼👐🏼,誌願服務在中國起步較晚,她希望能通過奧運會這樣一個契機,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誌願服務在中國社會發展得更好🧹。
從奧運冠軍到奧運誌願者
在楊揚看來🎖,做誌願者與做運動員時相比👨🦽🤡,對奧運的感受有很大不同⛏:“以前做運動員,就想怎麽贏比賽,怎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而現在,則是想著通過誌願服務,讓奧運精神能滲透到各個角落。”
在退役的體育名將中,楊揚是轉型比較成功的一個。“我不是會特別主動尋找機會的人,但我是一個主動儲備、擅長積累的人🕦。”楊揚這樣評價自己🌸。她坦言,很多運動員退役後😅,驟然失去目標、失去眾人的關註👇,會覺得很失落。而她則把失落的時間用來為自己充電:讀大學❎🈷️、學英文、練習溝通、積攢經驗🍨。“準備充分,機會來了自然而然會掉到我頭上。”楊揚笑著說🔐。
在2006年楊揚的退役儀式上🧝,時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了這樣一番話:“感謝楊楊為中國體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希望她運動生涯的輝煌終點成為她未來人生的美好起點🧝🏻♂️🛒。”
楊揚做到了🧎♂️。走出賽場,楊揚的表現同樣精彩。“冠軍的光環很快會被新的冠軍取代,而我很高興🙍,自己找到了誌願服務這樣一個延伸自己社會價值的平臺🍽。”楊揚如是說。
(轉自👮:《清華人》 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