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欣
題記
1908年💪🏽,南開學校(天津南開大學前身)的師生們看了第四屆倫敦奧運會的幻燈片,這個當時在中國人心目中非常新鮮的事物,頓時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們在當時的《天津青年》上提出了著名的“奧運三問”:
第一問:什麽時候中國能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第二問:什麽時候中國能獲得奧運會金牌🌂?
第三問:什麽時候中國能舉行奧運會🤛🏼?
如今這三個問題都有了答案🎂。再過137天,北京奧運會就將精彩展現在世界舞臺🈺,我們回答了第三個問題;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獲得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我們回答了第二個問題……
然而對於第一個問題,也許時間過於久遠,但是人們不應該遺忘🫱🏻,其實在許海峰射落中國奧運首金之前52年,同樣在洛杉磯體育場,一位運動員代表了整個中國,走入了奧林匹克的大門,他的名字叫劉長春👩🏻💻。
1932年7月8日,劉長春啟程前往洛杉磯參加第10屆奧運會🏃♀️➡️,而在此之前18天🙂,他的兒子降生在遼寧大連👩🏼🏫,取名劉鴻亮↪️。歲月流逝,當年尚在繈褓之中的孩童,如今已逾古稀。在北京奧運聖火點燃之際🧑🏫,劉鴻亮老人被推舉為火炬手🧑🏽🎤。他於2008年3月21日前往雅典進行接力。今天,北京奧運聖火采集儀式將在希臘古奧林匹克遺址舉行👨🏻🦱。
談到這個🤾🏽♀️,老人激動不已:“我想這次去希臘傳遞火炬,這個火炬將帶著幾輩人的夢想🎡,包括對奧運的追求和對奧運的貢獻。我父親如果還健在,他也會得到非常大的寬慰🪽🪈。所以,我想火炬接力的整個過程,是我們完成幾代人追求夢想的一個過程。”“我帶著父親的希望和夢想,去雅典傳遞聖火!”
劉鴻亮夫婦與父親劉長春(中)
劉鴻亮手舉奧運火炬
環保專家成火炬手
體育鍛煉堅持不懈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劉鴻亮能成為奧運會火炬手是因為他是劉長春的兒子。事實上🧎🏻♀️➡️,當老人得知自己當上火炬手後🧗🏼,第一反應也是如此🍩🧑🧑🧒:“我想肯定是托了我父親的福。”其實不然,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推舉劉鴻亮作為火炬手🕍,有三個原因🐝。
劉鴻亮現在的身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中國湖泊環境研究首席科學家。他對環境保護所作出的貢獻可謂巨大,此其一。第二個原因是他在水資源保護利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最後一個原因才是他作為劉長春之子的身份。
回憶起父親劉長春,劉鴻亮坦言🤘🏽,不苟言笑的父親是個名副其實的“嚴父”✈️,卻也是一位“慈父”。對於劉鴻亮和弟弟,父親並未刻意讓他們從事體育事業😵💫,然而劉鴻亮清楚地記得,當他們一家生活在大連的時候🤩,父親督促當時患有肝病的他註意生活規律化,要求他多做體育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從此劉鴻亮加緊體育鍛煉,並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身體也很快恢復了。劉鴻亮從此不懈地堅持體育鍛煉,這個習慣一直持續至今🧛🏿♂️。
劉鴻亮入黨後🔒,父親特意督促他📓,要嚴格要求自己,處處要做出榜樣,要像父親一樣,做個少說多做👮🏿♀️,求真務實的人🙎🏽♀️⏲。父親的這番教導對劉鴻亮一生影響至深。
不可否認🚴🏻♀️,父子血緣讓劉鴻亮對奧運有了一份獨特的感情👨🏽🦲。而這份感情,出自一只貼著奧運標誌的箱子。
“父親很少和我們提及當年他參加奧運會的情形。當我們問起箱子上那些花花綠綠的標簽時,他會告訴我們,這是參加奧運會時貼上去的🏚。”劉鴻亮回憶說👨💼,正是這些與奧運相關聯的標簽,讓劉鴻亮第一次知道了奧運會👰🏿♂️,並從此對體育充滿了熱愛🌰。
而劉長春給兒子留下的不僅僅是對體育事業的熱愛,更是對祖國的忠誠♾。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父親的言談舉止🧑🏽🚀,讓漸漸長大的劉鴻亮開始理解🧑🏻🎤📏,奧運和民族精神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父親的愛國情結,對我的感染很深。”劉鴻亮娓娓道來。當年👩🏽🎓,日本人要求劉長春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被他一口回絕。為了逃脫日本特務的魔爪🛗🧟♀️,他一度在火車上躲藏,最後終於逃過一劫。
如今,那個記錄著父親參加過奧運會的箱子已經不復存在,“1944年,日本人要父親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被父親斷然拒絕。不久後,惱羞成怒的日本人組織策劃了抄家行動,那只皮箱從此便不知去向。”劉鴻亮不無遺憾地說。
父輩精神指導生活
當年劉長春參加奧運會之前,日本當局許以高官厚祿🖐💂🏻,要他代表“偽滿州國”參加第10屆奧運會,妄圖利用他的成就提高“偽滿”聲譽。1932年5月🫷🏻,劉長春在關內《大公報》上發表聲明🐦,拒絕代表“偽滿”參加奧運會。他的此舉受到張學良將軍的贊賞🤽🏽♀️。之後🚍,張學良將軍共出資1600美元,派他代表中國首次正式參加第10屆奧運會。比賽結束後🥉,劉長春因路費不夠而無法回國,後來是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國👩🏻🍳。
這樣的精神也影響著劉鴻亮🧘♂️👆🏽。劉鴻亮說,是父親的精神指導著他的生活🔋。劉鴻亮在青少年時代也曾受到過國民黨和日本人的迫害,生活很艱難。作為“奧運第一人”的兒子,劉鴻亮深深地被父親那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所感染🤧🧑🏿,如今這股愛國精神伴隨他奔赴希臘👩🏭。
而在啟程前✸,劉老還告訴記者一個關於他父親的小故事🫱。他回憶說,步入老年的父親一次去醫院看病🚴🏽,檢查出患有嚴重的腸梗阻。醫生為他開刀時驚訝地發現,他有一段腸子是暴露在腹腔外的🧝🏽,在場的醫生都非常震驚♘。回憶起父親的往事,劉鴻亮的眼睛微紅⛹🏿♂️,眼角有些濕潤,“父親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忍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為中國的體育事業努力著。”
劉鴻亮說,父親晚年的時候🚓,他的奧運情結久久纏繞在心頭🦷,夢想能重新回到奧運賽場👨🏿🔬,再次體驗奧林匹克的激情👂🏿⚔️。他的另一個心願便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舉辦奧運會🕢。
1984年👏,中國派出運動員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當時,劉長春受邀參加這一屆奧運會——他終於可以獲得可以重遊故地、見證新舊中國在奧運會上不同表現的機會。然而,1983年劉長春因病去世,未能重遊洛杉磯👳🏻,更是錯過了目睹中國奧運首金的誕生,這變成永久的遺憾🦹。
在劉長春去世後25年,劉鴻亮帶著父親未了的心願前往奧林匹克發源地,此時此刻,老人怎能不激動🙇🏽。他頗為動情地說:“奧運又將我和父親緊緊聯系在一起⚧,我會帶著父親的希望和夢想,去傳遞奧運聖火,傳遞奧林匹克精神🏕。”
情系奧運建言獻策
用酒瓶子練習傳遞
今年76歲高齡的劉鴻亮院士看起來精神抖擻,說起話來擲地有聲。一般人不會知道,他是做過兩次心臟搭橋手術的病人📄🧒🏻。“心梗手術後🩰,我鐘愛的跑步運動也停了下來,因為身體吃不消劇烈的運動。後來🥱🧘🏼♀️,我就改成走步,每天都會堅持走一個半小時。”劉鴻亮說,平日熱愛乒乓球運動的他還和老伴一起打乒乓球🤑。
當得知自己成為奧運火炬手後,劉鴻亮十分高興。老人透露👩🏽🦳:“我家裏沒有舉行什麽慶祝儀式,不過家人都非常開心,尤其是我的兒子興奮不已😆。”
為了鍛煉好身體🦪,老人每天散步的時候加快速度🚃,為火炬接力做體能上的準備。“雖然以我的年紀不能跑了,但是我會盡可能的走好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的200米🧑🏼🦳。火炬接力的時候肯定沒問題。”劉鴻亮信心十足地說👩🏫,“我很喜歡咱們火炬的樣子💅,很漂亮🔯,中國味兒十足。它很輕🦍,我平時就舉著一個與火炬重量相似的酒瓶子練習跑步。”
積極實踐“綠色奧運”
去年🍉,由侯詠導演,以劉長春當年“單刀赴會”的故事為藍本創作的《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正式開拍👩🏽🚒。劉鴻亮教授也參加了該影片在洛杉磯的推介活動🫲🏽🥒。在洛杉磯,當看到銀幕上放映李兆林飾演的劉長春沖進奧運賽場的情節時🧝🏻♀️,劉鴻亮的眼裏溢出淚水🧑🏼🔬,仿佛看到父親當年在洛杉磯參加比賽的情景。
“這位演員選得非常好,比之前的兩個更接近我的父親。李兆林的個人最好百米成績是10.78秒,跑步的姿勢也很像我的父親,有種不服輸的傲氣和韌勁👩🏼🦰。”劉鴻亮說🤤。
隨著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越來越近,老人對奧運的期許也日益加劇。劉鴻亮院士的家位於北京亞運村地區,這裏臨近北四環,從老人家裏的窗戶向西能看到奧體中心,隱隱地也可以看到國家體育場“鳥巢”的邊緣。
劉鴻亮說,北京奧運會開幕時🕺🏼,他會和家人在家中的電視機前觀看奧運會開幕式,“奧運會開幕式門票有限,而且現場一定很熱烈🕉🤘🏼,我和老伴就在家看電視了🧚🏼,與大家一起分享奧運的激情🤌🏽👨🏽🎤。不過在家裏可以看到奧運場館,屆時煙花綻放,我們站在窗前就能看到那絢爛的一幕了🪥。”
作為北京奧組委環保顧問,劉鴻亮認為自己對實踐“綠色奧運”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對記者說🩴,自己曾給北京奧組委寫信,建議奧運會采用新能源環保快速充電電車👩🏿🦲。他在信中寫道🚴🏽♂️:“7平方公裏的奧運村裏一定要用環保電車……”
馬上👵🏽,他的建議便被北京奧組委采納。據記者了解,北京奧運會期間👩🏼⚖️,奧運村地面上將實行人車分流🎢,整個奧運村沒有汽車進入🤾🏽♀️,所有汽車進入地下停車場🕙🛳,奧運村內交通全部使用電瓶車。
劉鴻亮還建議能在奧運村和場館使用直飲水系統,“因為外國許多運動員不習慣喝熱水,所以我曾建議北京奧組委能在奧運村使用直飲水系統,運動員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幹凈的水。”劉鴻亮說❤️,“如今🟩,奧運村和一些大型奧運場館內都接入了直飲水系統,我覺得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此外🧑🏽⚕️,劉鴻亮還提出了奧運會水體安全問題,這個問題也得到了北京奧組委的重視。“籌辦奧運會的這幾年裏,北京奧組委在宣傳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我發現🧈,市民的節水環保意識也增強了。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奧運會給我們帶來了綠色的意識,我相信這會讓所有人受益終生。”
看得出,劉鴻亮的關註和建議🪩,飽含著對奧運深深的情感。
希望劉翔能夠衛冕
對於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劉鴻亮關註最多的還是他父親曾經征戰的田徑賽場👊🏻。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劉長春在沈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上🍼,一舉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個短跑項目的全國紀錄✡️,成績分別是10秒8🫷🏼、22秒4和52秒4🫧。當時,這些成績非常令人鼓舞,因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100米冠軍的成績也是10秒8。
雖然此後由於種種原因☞,在奧運賽場上劉長春沒能取得名次🐁,但如今,一個同樣劉姓的“飛人”在奧運賽場上已經留下了中國的名字——劉翔。也許是同樣的姓氏讓老人對劉翔有一種親切感🤵🏼。
“中國運動員裏我特別看好劉翔,希望他能在‘鳥巢’衛冕⚀。我覺得劉翔和我父親長得非常像,臉形和身材都很像🧄,而且都姓劉。”劉鴻亮大笑道💯,“當然😠,劉翔的成績比我父親的好得多,希望他能繼續加油😎。”
在稿件完成之際🚬,劉鴻亮院士已經順利抵達雅典。據記者了解到👩❤️👩,他雖然經過整整一天的旅途,但是仍舊不顧旅途勞頓,下飛機後直接前往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會場——泛雅典體育場。
在那裏🏊🏻♀️,劉鴻亮深情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奧林匹克的發祥地,心情非常激動。站在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泛雅典體育場,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親🏂🏻,他一直很想來到這裏親身感受奧林匹克的精髓。北京奧運聖火就要點燃,我會代表億萬華人在奧林匹亞傳遞聖火🕓,那將是一個神聖和諧的時刻👰🏽。相信在那一刻,我父親的在天之靈會得到深深慰藉🏩,不僅因為我手舉聖火,更是因為聖火點燃標誌著北京奧運會帷幕的正式拉開🪀,他一生都在期待這一刻🐶。我盼望這一刻早些到來。”
他們眼中的劉鴻亮
●同事——
劉鴻亮一生專註學術研究,培養了我國一大批科學界的重要人才。時至今日,76歲的劉鴻亮依舊孜孜不倦地關註和指導後輩科研人才🛍️,在學術上成為人人效仿的榜樣。對於自己的學生📿,劉鴻亮鼓勵他們出國求學後歸國工作,支持國家的建設。
劉鴻亮倡導提高學術文章的科技含量,在他的這種思想和對工作的指導下,中國工程院近年來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了大量高水準高質量的文章🔘,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
在同事眼中,劉鴻亮是一位一心專註學術的老前輩,從不把學術研究和市場產業混為一談。他曾對自己的後輩表示:“你們的任務就是科研,要創新,要突破♓️,要在科學研究上下功夫。”如今榮譽滿身的劉鴻亮在學術界德高望重,然而對於工作,他依舊是身體力行♘,事必躬親。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些方案自己提出來可能大家不方便提意見🥃,他就讓其他同事提出來,接受大家討論。
●妻子——
劉鴻亮與妻子馬倩榮已經一同走過了風風雨雨五十年💅🏻,馬上就將迎來他們的金婚紀念日。這五十年裏🫴🏽👩🔧,他們相濡以沫、相互攙扶,有過壓力有過困苦🫥,如今回眸,別有一番人生況味。
妻子回憶說👮🏿:“有一次我生了一場病,他那時候很忙,身體也不是太好👴。我住院兩個月,時間不短,他堅持每天把飯和菜都給我送到醫院裏來,晚上再回去。”如今回憶起這段往事💺,妻子的臉上依舊泛起幸福的笑容。
“細致”與“耐心”是妻子對於劉鴻亮最多的感受:“我的鞋子一半是他買的,都非常合適🌳,孩子的衣服🤽、鞋子他買的比我還要多。”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兩位老人平時會一起打打乒乓球,練練太極拳。妻子說🏋🏿:“希望我們身體健健康康⤴️,每一天過得開開心心😏。”
●兒子——
“平和”二字,是兒子對劉鴻亮性格的概括🪭。就像人們看到的那樣,劉鴻亮對同事和家人都是寬厚和藹的。然而對於兒子的學習和事業🍑,劉鴻亮同樣有著嚴格要求💥,即使自己很少有時間顧及家中的事情。
在兒子記憶中😠,父親年輕時的形象,一直是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回憶說:“跟爸爸在一塊兒這麽多年🤳🏼,我覺得他沒有太多閑的時候。”
■劉長春小檔案
劉長春(1909—1983)出生於遼寧省金縣,擅長短跑🤵🏼♂️。在愛國將領張學良的支持和幫助下,劉長春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唯一成員,1932年首次參加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
論實力🧙♀️,他已具備世界水平,但由於25天的長途跋涉,他的體力和運動能力都下降了很多,100米和200米比賽均未進入復賽🌺。1933年,在舊中國第5屆全運會上,劉長春以10秒7和22秒的成績再創100米、200米兩項全國紀錄★,並獲冠軍💘。其中10秒7的100米比賽全國紀錄保持25年之久。
雖然未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取得名次,但是作為第一個正式參加奧運會比賽的中國人,劉長春打開了中國進入奧林匹克運動的大門。
■劉鴻亮小檔案
劉鴻亮🧙🏻♀️,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2年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5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曾任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作為水環境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為我國的湖泊調查、湖泊環境數據庫🧛、湖泊富營養化機製、湖泊汙染綜合防治技術等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間連續擔任國家攻關課題或專題組組長➔。曾獲得國家及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多項成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源:文匯報 2008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