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張希:科學因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而進步

2007-12-28 |

——記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張希

新聞中心記者 程曦

  1999年入選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𓀕,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2)🧑‍🦽‍➡️、中國青年科技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新獎、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重要獎項……與長長的獲獎記錄相比,學術合作與教書育人的成績更令42歲的張希院士感到自豪,因為它們都有著思維激蕩的美妙過程。關於這一點,張希特別喜歡物理學家海森堡的名言: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激發最有效的結果。

張希院士

  張希常說自己很幸運🌗,他自己科研之路的啟航正是受惠於一對學術合作者的跨國交流🤷🏻‍♀️。張希曾是著名化學家沈家驄院士和德國H. Ringsdorf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兩位導師從20世紀80年代末合作開展高分子自組裝研究⚗️,攜手活躍在功能超分子體系的國際合作中,從而推動了國內超分子科學的發展和中德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

那時的張希常常帶著樣品穿梭於亞歐大陸間,去德國做一些特別的實驗𓀈。雖是國內條件所限的無奈之舉💂🏼‍♂️,但他的確從中獲益良多🧙🏻‍♂️。張希尊敬地稱兩位導師為“科學之父”🤽‍♂️,他所受教的,不僅是學術知識🤽🏼,更有學術思想👨‍🦯‍➡️。比如沈家驄院士很早就鼓勵的“兩個基地”模式:青年人應建設好國內工作基地和國外合作研究基地,在兩個基地間短期自由地來往,這一思路培養和凝聚了一批優秀人才💫;另一方面,H. Ringsdorf教授則為張希搭建了一個國際平臺➖,引導他進入了一個高層次的國際化學家俱樂部。張希與這些大師們的交流與合作🤛,為他今天的成就打下了基礎。

兩位導師的悉心指點幫助張希在學術上迅速成長起來💆🏽🙎🏻。他很快把觸角伸到化學領域之外,比如與德國明斯特大學H.Fuchs和慕尼黑大學H.E. Gaub兩位物理學家的合作,讓他在聚合物的單分子力譜和界面分子自組裝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這類的交叉合作讓張希心生感慨:化學和物理學家有兩種不同的語言,如果交流合作得好,可以產生很多奇跡。至今,德國仍是張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站點,而且他的交流與合作的軌跡已由德國延伸到其他歐美國家。

現在,這樣的交流當然已不再是單純的西學東漸🚴‍♂️,而是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深入合作⚒。親身受益的張希也致力於為年輕的同輩們創造更好的交流環境,介紹推薦他們加入國際層面的研究合作中🥙🚊,盡管他自己才剛剛步入不惑之年。

  2006年暑假👮‍♀️,張希應邀擔任了在德國召開的第一屆中德化學前沿討論會的中方主席。中國的26人代表團中有19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們的報告水準與德國同行相比毫不遜色,這讓張希感到十分自豪。在國際大舞臺上找到重要問題進行長期合作,推動化學學科的發展,張希樂在其中。

  科研合作是張希的強項,也是他的一大特色。在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院士負責的上一個“973”項目中🧙,他與中科院化學所劉鳴華研究員的緊密聯手就曾為佟院士所欣賞;繼續申請《分子聚集體的化學🕦:分子自組裝與組裝體的功能》項目時💃🏼🐩,大家公推張希擔任首席科學家。張希果然也不負眾望,不僅將中科院的3個組和3所高校牢牢團結在一起👩🏼‍🦲,而且以清晰令人信服的表述說服了業內外評審專家,最終順利獲得立項。

  作為一位年輕的院士🏄🏻,張希鐘情於教學,也擅長教學。十余年來⚡️,張希培養的學生中已有10人成為教授🧑🏽‍🎤、副教授。在中科院化學所工作的大弟子入選百人計劃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另一位高徒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當上了助教授。在清華工作的前三年裏,他連續兩次被研究生評選為良師益友

張希是一位和藹細致👨🏽‍🚀、註重教學方法的好老師,更是一位善於引導學生發現興趣、培育理想、恰當選擇的好“導師”。一位跟他做基礎性題目的碩士研究生,後來發現自己的誌向是加入工業界,在其研究課題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後,張希就送他到了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小組學習。正是這7個月的訓練,使得這位同學順利地加入美國杜邦公司。如果學生們選擇出國深造,張希也很支持,他會把他們推薦給國外的名校名師,並用心地寫一封長長的推薦信🦢,因為在他看來,中西合璧的教育更有利於學生成長🧑🏿‍🦳。學生跟了我這麽多年,甚至連說話的口氣都和我差不多了👷🏻‍♀️,還能再學到什麽呢?他們需要在青年時代接受不同化學理論的熏陶,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對將來的發展很重要😤。”

對教學與科研的時間平衡🧙🏼‍♂️,張希從來不用刻意維系。“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做個稱職的教授,我最開心的時候是和學生一起討論和工作。”他並不刻意偏重那些給他帶來一項項榮譽的研究,他的邏輯很簡單:做研究可以發表很多現在看來很重要的工作,但有多少能夠永恒呢👨‍👦‍👦?需要時間的檢驗,也需要一點運氣🔰,否則也許20年後就毫無意義。相較而言,培養人雖是慢功夫,但是值得。

(轉自清華新聞網)

相關新聞

  • 242016.10

    施一公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張希鄭緯民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0月21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獎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頒獎。

  • 152023.05

    類的思維與比的智慧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32022.06

    鄧小鐵👩🏻‍⚖️:用博弈的思維看世界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是使用嚴謹的數學模型研究現實世界中沖突對抗條件下最優決策問題的理論🗓。兩千多年前,孫臏利用博弈論原理幫助田忌賽馬取勝⛪️,就是早期博弈論的萌芽💄。如今,博弈論不僅作為現代經濟學的前沿領域成為主流的基本分析工具,而且它幾乎覆蓋了人類交互研究的方方面面❤️👩🏼‍🔬,對政策科學與國際關系、人工智能👨🏼‍🍼、計算機與通信、生物演化等學科均有重大影響👨🏼‍🦱。在過去的近1個世紀中🫷🏼,博弈論深深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對於世界...

  • 302019.01

    資本與並購交流會圓滿舉行 資本思維助力科技創新

    1月11日,資本與並購交流會成功舉辦。交流會由清華意昂TMT協會💂🏻‍♀️、意昂体育AI大數據專委會🧑🏻‍🚀、清華意昂投資協會、意昂体育平台互聯網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

  • 032022.11

    李樂飛主講“清華意昂學習日”第38講:系統思維與系統工程

    10月29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工業工程系長聘副教授、副系主任李樂飛應邀出席“清華意昂終身學習支持計劃·學習日”第38場活動,為意昂帶來“系統思維與系統工程”主題講座。意昂体育平台意昂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意昂体育副秘書長楊柳出席本次活動✒️。近2000名意昂、師生參與線上學習🎬。

  • 242020.12

    蘭春:文創思維激發可持續能量

    由意昂体育平台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 於12月21日在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召開。發布會以“中國節日新文創”為主題🧛🏿‍♂️,發布了“春節共創行動”和“中國節日大賽主競賽單元”系列活動,邀請到意昂体育平台校方領導代表🪽、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代表及關註🧿🧈、支持和參與文創產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共同探討文創發展的新趨勢與新路徑🦩。論壇上🙆,意昂体育理事、意昂体育平台文創院 C-LAB 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執行...

  • 112006.01

    4位意昂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與進步獎

    4位意昂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與進步獎 4位意昂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與進步獎 ...

  • 292022.09

    設計思維——從造物到謀事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62018.05

    劉寶珺院士:做個思維活躍的“多面手”

    在談到個人成長問題時,87歲高齡的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強調:“我們應該涉獵廣泛🦹🏼‍♀️,把各方面的東西聯系起來👰🏿,一專多能。”

  • 092017.11

    脈脈CEO林凡ℹ️,“內斂思維”杠上職場社交

    近日,脈脈創始人林凡登上了人民日報旗下《環球人物》雜誌,成為了“財經創業”版面的專題人物。此次專訪,展現出林凡這位資深學霸🧜🏼‍♀️、清華理工男的個人風采和情懷....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ℹ️、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