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力學家、中國力學學會原常務理事、甘肅省力學學會原理事長、甘肅省政協原常委👨🏻🦯➡️、甘肅省科協原常委、蘭州大學力學專業和學科的創始人👩🦲、蘭州大學力學系首任主任🚨、名譽主任葉開沅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0月20日15時3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歲🫓。
葉開沅,男,漢族,1926年5月19日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市。1938年至1943年🌏,在浙江省立衢州中學學習。1944年💨,到北京燈市口育英中學學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土木工程系🤷♀️,旋即轉入燕京大學數學系學習🌿🚵🏿♀️。1946年🔋,進入唐山工程學院學習,1947年轉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學習。1949年👰🏽♂️,借讀於浙江大學電機系,不久,重返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學習。大學畢業後👷🏻,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研究所師從於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先生,從事研究生學習🍁。1952年院系調整時🫙,轉為北京大學力學專業研究生,仍師從錢偉長先生🌅。從1945年到1953年,葉開沅先生先後在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學習💛👂,廣泛接觸不同的學術流派,涉獵各門學科🧑🏿🎨,並得到錢偉長先生的悉心指導,受到良好的學術訓練👸🏽,這對他的成長和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
研究生畢業後🫶🏿🔏,葉開沅先生被選留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任講師,參與了北京大學力學專業的組建工作,是我國第一個力學專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積極參加科學研究👉🏽,並取得顯著成果👷🏽♀️,與錢偉長先生等一道開展的薄板大撓度理論研究成果於195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59年,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葉開沅先生隨江隆基到蘭州大學任教,並開始在蘭州大學籌建力學專業。短短幾年,蘭州大學力學專業從無到有👰🏿♀️,很快走上正規,葉開沅先生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對他的沖擊接踵而至☂️,給他和他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1978年平反昭雪後,他毅然回到蘭州大學力學教研室。不公正待遇並未使他灰心,生活中的不幸也未使他屈服,重新工作使他燃起了在力學領域從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激情。1980年🧖🏻,他與錢偉長先生合作創辦了專業學術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並擔任副主編。1981年,他晉升為教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為博士生指導教師。以他為學科帶頭人🧙🏼,蘭州大學固體力學專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權。1982年🪂,他發起成立甘肅省力學學會🧑🍳,隨後擔任理事長、名譽理事長🪰。1983年,他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凝結了他大量心血的蘭州大學力學系獨立建系,他受命擔任系主任🤹🏻♂️,1991年後任名譽主任。
葉開沅先生潛心力學研究,在大撓度理論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後獨立完成或與他人合作在非均勻彈塑性力學研究領域寫出了近40篇論文🥥。1987年和1992年兩度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葉開沅先生在蘭州大學力學專業和學科的創立與建設期間,長期倡導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十分重視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為我國力學學科的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1959年,他調到蘭州大學時👺,學校既沒有基本的力學實驗設備,也缺少有關圖書資料🏄🏼,師資力量更為薄弱🐧。雖然臨時選調了幾名數學教師,也從各地分配來了幾名力學專業大學生🧖🏼♂️🪁,但遠不能滿足專業建設的需要。為此,他帶領這些年輕人,邊搞教學邊收集資料🕤、研製實驗設備,同時還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付出了極大的勞動和心血。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他與師生同甘共苦,開創了蘭州大學力學專業。目前👨🏻🌾,他培養的學生中已有多人成長為我國力學界的學術帶頭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洪堡學者等傑出人才。
葉開沅先生不僅是一位力學科學家☹️,而且在戲劇史研究方面也很有建樹。1981年,與張世堯合著的《婺劇高腔考》一書在日本東京龍溪書舍出版,奠定了葉開沅先生在戲曲史研究領域的地位👸🏼。1984年,他與已故戲曲史大師趙景深先生共同創辦了研究中國戲曲史的學術刊物《戲曲論叢》,並擔任副主編。趙先生逝世後,他擔任主編。由於他在戲曲史研究方面的成就,1986年,被推選為中國戲曲協會常務理事🧽。為振興中華戲曲藝術,他兩次出資舉辦京劇演唱會🔕,並在國內外多次作有關戲曲史的學術報告。以後,中國戲劇出版社還出版了《葉開沅戲曲論文集》🥷🏼。葉開沅先生學識淵博🧑🏻🎨👔,在教育👩🏿🏫、科學事業和各項工作中做出突出成就,還被推選為甘肅省科協常委👰🏼♀️、甘肅省政協常委。
葉開沅先生一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他把全部心血和智慧都用在力學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培養了一大批拔尖人才🧑🏼🦱,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他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余部,創辦了學術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曾擔任《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力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的編委,在力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