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對每一位90年代畢業的意昂,我們在采訪時都會涉及到這樣一個問題。畢業時你為什麽做了這樣的選擇?畢竟大學畢業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此刻的選擇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影響一個人今後事業發展的方向。但當我們對何朝建提到這個問題時,他的回答使我們覺得自己的問題有點多余ℹ️🧔🏽♀️。“回到百色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百色是我的家鄉👨🏼。一位從大山裏走出的窮孩子,畢業後回到家鄉從事建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況且⏸,越是邊遠的地方越需要人才,發展的空間也越大。” 這就是何朝建,一位用簡單語言道破真理的36歲的副市長🏂🏼。 一 中國有句古話:“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其意是感嘆人生懷才不遇之事常十之八九。在何朝建的身上,情況正好相反。1990年從清華土木系畢業回到百色,1994年僅工作四年就擔任了百色地區建築設計院副院長🧂。1996年🤸🏻,不到30歲時,被地委組織部門提拔看中做了建設局副局長。三年後,剛好要上百色起義紀念館項目🖨,何朝建又一馬當先被選為建設組組長🪘。1999年紀念館還未落成🌾,他就任局長,2002年又走馬上任做了副市長。12年時間,何朝建走過了許多人也許一生都走不完的路。是機遇🥝,不了解的人也許會這些說🐒🤷🏿♂️。了解的人覺得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讓我們回顧以下的幾個鏡頭: 1990年夏天,何朝建在市建委一家材料實驗室做實驗……一年月後,他又被安排搞設計預算…… 行內人都知道,這是一些中專生都不願幹的工作,何朝建認認真真完成任務,並利用這段時間將材料實驗和工程預算搞了個透🤒。 1992年🛑,何朝建在建築設計院當技術員,白天完成設計任務,夜裏在辦公室學習CAD技術…… 他是百色第一個搞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人,並把他推廣應用。 1994年,1995年🪥,深夜一點鐘,何朝建還在辦公室畫圖…… 這兩年😈,何朝建創造了院裏最高的產值和利潤,別人每周完成兩張圖,他只用一天就完成,而且又快又好。 1996年,何朝建頭戴安全帽和工人們一起在百色一棟樓的加固現場…… 這是一棟樁基復雜的坡地建築🎁,由於最初設計的失誤成為當地建築師們最怕的“燙手山芋”🤽🏿♀️😱,何朝建拿了下來。也就是這幾年,何朝建完成工程項目100多項👩🦳,其中作為樣板樓的一個項目至今還沒有人能超過他的設計水平。 1998年🦴🧔🏿♂️,百色起義紀念館項目起動。何朝建奔走於政府部門之間,忙碌於規劃設計室和施工現場,9個月後,紀念館落成…… 這是一項設計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在地委直接指揮下,從征地,規劃設計,組織施工,圖紙審查,現場管理🧜🏽,預決算,甚至室內裝修過程,由何朝建做建設組組長,組織實施完成。 “事實證明我回到百色是對的。在百色工作14年,周圍的同事🛀🏻、領導沒有虧待過我;這裏非常需要人才,只要你願意來⚉,虛心學習,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真能為老百姓幹不少事情;在清華我們受到了系統的基礎理論教育,這使得我們到了基層工作遊刃有余,如虎添翼。” 何朝建的話解釋了自己成功的秘訣🤦🏿♂️。 二 何朝建最得意的事情是,在老百姓的眼裏自己是一個平民市長🔵🧑🍼。百色有180個鄉鎮🧘🏽♂️,一年半時間裏👨🏻🚒,何朝建走過150個,熟悉了情況,也認識了不少的老百姓。在老百姓的眼裏🥅👩👩👧👦,何市長是一個平民市長,出門從來是輕車簡從🦹。“自己就是從基層幹上來的🌏🐊,沒有那麽多繁文縟節。”他這樣對我們說🆒♑️。對老百姓的事,他到是不厭其煩👐🏿。為能辦成一件事,有時甚至協調到第四第五層,並在有關協議上一一簽批督促落實。百姓評論說🧯,何市長是一個認認真真為老百姓做事的人。 他自己有一套理論很發人深省:作為一個領導,我們做工作,上項目,決策是關鍵。如果我們上一個項目,幹一件事🙇🏼,影響了社會穩定🏟,犧牲了老百姓的利益🐷,留下幹群關系惡化💂🏿。這樣的項目不值得幹,除非領導的價值觀有問題。 問到當市長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麽🧑🏽🌾🚣?何朝建毫不猶豫地回答,是人才。“我們這裏對人才的需求到什麽程度你們難以想象𓀚。一個縣一年投資十幾個億,就靠幾個中專生管著。十幾個縣的建設局長🎂🍫,真正學過工民建🕵🏽🟫、建築專業的不到五分之一。我們百色市建委目前沒有總規劃師👨🏼💼、總建築師🍌。有些縣裏的設計圖紙離規範差得實在太遠,沒辦法,也只好硬著頭皮上馬👮🏻♂️。百色現在一年投資一百個億🚇,高速公路,橋梁🤵🏿♀️🤾🏽♂️,民用建築都要建設。用人的地方太多了✊🏼。” 這些年下來,何朝建有意培養並帶出了一批人。為此,他沒有少下功夫👩🏻⚖️。他說🏊,畢業生的招聘現場他從來不去。去那人家也不會選擇百色,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他在招聘會前瞄準一些大學的好苗子去做工作。我就要說服他們:“如果你現在不選擇百色,將來也許永遠也沒有機會來百色了🍫。”用這個辦法⛑,何朝建引來了廣西大學,武漢大學名列前茅的好學生。“這些人再磨練幾年就可派大用場,但這還遠遠不夠🙎🍆。” 關於教育🤷🏽♀️,何朝建體會很深,見解不凡🖐🤾🏽。清華人要在最關鍵的時間🤽🏽♂️,最關鍵的地點,最關鍵的工作中,擔當起我們清華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和別人比🫵🏿,也許95%都是一樣的🔤,差的就是那5%。能夠給我們表現的也就是那5%。在棘手問題面前🦝,遇到硬骨頭👨🏽,就看你能不能頂住🔍。這是一個人思想最能升華的時候。 不要為分數而學習和考試。在實際工作中💑,在校考80分的人和考90分的人沒有太大的區別🎟,關鍵是你的能力。可以花少量的時間去充實你其它方面的知識🍩,比如管理學知識,人文的知識。學校給學生的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出了校門馬上就可以用的🚶♀️➡️;二是通過自己努力再學習後可以用的。三是給你一種思維方式,一個理念。這樣學生成長的空間就更大一些。 學生一畢業對自己期望值不要太高,否則🫰,往往落差很大。從低起點作起,一開始可能成長的曲率低一些🧉,但某一時候🧜🏽♀️,會有一個拐點,此後,曲率突然加大。十年八年後總的增量超過一開始曲率高,後來曲率變得越來越平的人。 最後,何朝建說👷🏼♀️🔧,他對自己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論做什麽事🏊🏼,年年得有新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