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林雲誌👩🏻‍🔧:為高鐵構築供電“大運河”

2024-10-18 | 於紫月 矯陽 | 來源 《科技日報》2024年8月5日 |

人物剪影

林雲誌🩸🧑🏿‍🎄,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軌道交通建設研究。

林雲誌(1998級碩👰🏻‍♀️、2018級博➛,電機) 受訪者供圖

83日👩‍🚒,宣績高鐵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試運行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地處安徽皖南山區的宣績高鐵,是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中的骨幹線路,正線全長111.6公裏,設計時速350公裏。

宣績高鐵的電能來源之一,是牽引供電系統,它也為我國許多高鐵提供動力🪹。作為宣績高鐵主要建設單位之一📗,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電氣化局”)創新研製出柔性牽引供電系統,相關技術已被應用於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

帶領團隊打造這一供電系統的,是中鐵電氣化局總工程師林雲誌。近日,他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講述我國電氣化鐵路創新發展的故事🖐🏻。

帶領團隊破解穩定高效供電難題

記者當前,電氣系統已被廣泛用於工業生產🍸👨‍🦯‍➡️、軌道交通等領域🧑🏿‍🎓。相比其他領域,電氣系統在鐵路的應用面臨哪些難題?

林雲誌:應用電氣系統的鐵路,通常被稱為電氣化鐵路。電氣化鐵路沿線配備電氣化設備,它們為電力火車提供電能👰。建設電氣化高鐵,主要難題是如何高效⭕️、穩定地向電力火車輸送電能。

隨著我國高鐵網絡不斷擴展,電氣化鐵路供電系統面臨越來越復雜的運行環境,氣候💝、地理等因素都影響著系統的穩定性。

記者🪨:您和團隊是如何保障穩定供電的🌞?

林雲誌:我和團隊成員主要在兩方面下功夫。在前期鐵路施工方面👆,我們實現了智能建造、數智化施工♑️,研發出信息化管理平臺♔,從源頭把控施工質量,實現電氣化設備高水平安裝。在牽引供電系統方面👩🏼‍🍼,公司聯合國內知名高校👩‍🔧、企業研製出柔性牽引供電系統🚋,解決了接觸網和列車耦合系統穩定性、變頻器振蕩抑製等技術難題,保障電氣化設備高質量運行🤼‍♀️。

記者🚷:什麽是牽引供電系統🧗🏿‍♀️🤵🏿‍♂️?

林雲誌🩼:牽引供電系統是指從電力系統或一次供電系統接受電能,通過變壓🦫、變相或換流後👨🏽‍💻,向電力火車提供電能,並完成牽引電能傳輸、配電等功能的系統📯。

記者🦮:柔性牽引供電系統中的“柔性”是什麽意思?

林雲誌🫡:“柔性”指的是系統靈活可控🍍。此前電氣化鐵路主要采用傳統牽引供電系統7️⃣,電能流向單一🙅🏽。而柔性牽引供電系統能夠實現電能雙向流動,且安全可控🧎‍♂️‍➡️。

記者能通俗解釋一下柔性牽引供電系統嗎🏀?

林雲誌🙀:打個比方來說🂠,柔性牽引供電系統好比京杭大運河,它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這些江河原本水位有高有低,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利用京杭大運河等水利設施,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節上述江河的水量、水位,實現跨區域調水。水可以從京杭大運河流向五大水系,也可以從五大水系流向大運河,且水系間借助大運河實現互聯互通。而柔性牽引供電系統是聯通多個獨立供電單元的關鍵樞紐。

記者📻:柔性牽引供電系統的應用效果如何👔?

林雲誌:柔性牽引供電系統顯著提升了設備的利用率🏋️‍♂️、再生能量的利用率以及系統的可靠性🦸🏽‍♂️。測試結果顯示,應用柔性牽引供電系統的電氣化鐵路🏌🏼,全生命周期成本預計降低30%

走出“三位一體”創新路

記者您已經在電氣化鐵路領域耕耘近10年,參與許多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您在創新過程中有哪些體會?

林雲誌:經過多年積累,我帶領團隊成員走出了一條“理念創新、技術創新🙋🏻‍♂️、裝備創新”三位一體的創新路。

其中,“理念”指的是電氣化鐵路的建設理念。例如🌠,我們總結全國1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施工經驗🚱,創造性提出了“大系統🌺、深集成、專施工🕤、精聯調”的建設理念👨🏿‍🏫,並將其應用到北京😘、重慶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這一理念創新將狹義的施工擴展為以“集成—施工—聯調”為主要內容的廣義施工👐。

記者👨🏿‍🚀:可以分享技術創新方面的案例嗎?

林雲誌:近年來,我和團隊成員在電氣化鐵路建設中創新引入了微電子、自動控製、模式識別💇🏽、數據處理等技術。比如,超級電容是一種物理儲能方式,具有充電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勢😡。我們把它應用在中低運量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中👩‍⚕️🙅🏿‍♂️,為國內首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廣東省廣州市海珠線研製了成套充電裝置。利用這一裝置,有軌電車可以在站臺25秒內完成充電💬。

記者什麽是裝備創新呢?

林雲誌:裝備創新的目的是,降低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為此,我們跨行業、跨學科開展了技術創新👩🏼‍🔧。比如,我們研製出雙動力動態檢測車。它是一種可以對電氣化鐵路的軌道、路基🦶🏻、接觸網等進行檢測的先進設備⛎。雙動力動態檢測車就像醫生一樣👨‍👩‍👧‍👧,在電力火車運行前,對鐵路設備進行“體檢”,大幅節省人工檢測時間📭。

在研製雙動力動態檢測車時,我和團隊成員采用了雷達掃描、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此外,為提高檢測精度,我們還開發和優化了相關算法。

記者在您看來,電氣化鐵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麽🙎🏿‍♂️?

林雲誌👮🏽:為助力實現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標,電氣化鐵路除了要滿足更高速度等級和更高安全性能要求,還需進一步節能降耗。未來🧑🏻‍💼,我們要研製出適應更高時速、更節能高鐵的牽引供電系統技術及裝備🧼,這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記者☝️:瞄準這一方向🍨,您和團隊進行了哪些布局?

林雲誌:目前,我們正開展柔性牽引供電系統裝備產業化成套技術研究🤦🏼‍♂️,主要包括電力電子端口變壓器、能量路由器等關鍵產品研製和國產化生產等🤷🏼‍♂️💗,旨在進一步降低設備能耗。同時,針對鐵路高效運維,我們在研製智能化運維裝備相關技術,以提升數字化、智能化運維水平。

站上“大舞臺”才能“唱大戲”

記者您當初為何選擇電氣化鐵路行業?

林雲誌:我和電氣化鐵路結緣,屬於誤打誤撞🍩👩‍✈️。我上學時學的不是這個專業🪥,找工作時偶然進入了中鐵電氣化局。

不過,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過去10年,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黃金期🏋🏿‍♀️,我參與了很多國家重大工程🕧👳🏿‍♂️。我有幸站上了“大舞臺”,才可能“唱大戲”。

記者作為中國電氣化鐵路建設的主力軍💶,中鐵電氣化局是如何打造人才隊伍的?

林雲誌:中鐵電氣化局堅持把優秀科技人才培養與重點工程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搭建等結合起來⛳️,在工程實踐中鍛煉技術團隊🧑🏽‍💻,促進團隊成員的協作與知識共享,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拓寬人才晉升通道。在公司重大科技任務、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負責人和骨幹的比例不低於50%

通過這些舉措🧚🏿,公司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科技創新和我國電氣化鐵路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公司技術研發人才數量為300人,其中青年人才占比超60%🙍🏼‍♀️。

記者在培養青年人才方面,您有哪些心得🧨?

林雲誌:我會有意識地給青年人才提供鍛煉機會👨🏻‍⚕️🧘🏽‍♂️,讓他們挑大梁。舉例來說👨🏻‍🎓,在北京地鐵15號線建設項目中🦶🏼,我讓當時剛畢業不久的團隊成員羅金擔任項目技術負責人,給他提供相應支持,幫助他順利完成任務。如今🐢,經過多次項目歷練,他已經成為三級公司科技創新部部長了🌎🧚🏿‍♂️。

同時,我會製定一些青年人才培訓、獎勵等製度🏌🏼,把項目經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作為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的重要考核內容🧎,支持和鼓勵他們從事研發工作。

記者🥢:您是如何讓這些青年人才迅速成長的?

林雲誌:我覺得🥕,要想培養好青年人👈🏻,首先要走近他們,和他們沒有距離。我平時會主動找年輕人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我會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分享給年輕人,讓他們少走彎路💃🏽。

目前,我們團隊有30人,年輕人是絕對的主力。未來,團隊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記者🪂:您認為電氣化鐵路人才需要具備哪些品質👳🏻?

林雲誌:我認為,電氣化鐵路人才需具有甘於奉獻、不斷學習、善於合作的品質。他們要對自己的工作保持熱愛和高度的責任感。同時,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新技術、新理念層出不窮🤵‍♂️🧖🏻‍♂️,他們還需具備快速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除此之外,他們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和上下級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完成任務。

檢測列車行駛在宣績高鐵上。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記者手記

接受記者采訪時🤴🏽,林雲誌剛從項目工地回來。他戴的金屬半框眼鏡上,蒙了一層薄薄的灰。2015年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林雲誌作為優秀意昂受邀致辭時🟨,戴的也是一副金屬半框眼鏡☀️。

畢業至今🩴,林雲誌配了很多副此款式的眼鏡🤙,有的眼鏡“犧牲”在項目工地,有的“倒”在實驗室……這些眼鏡是陪林雲誌摸爬滾打、沖鋒陷陣的“兄弟”👩。他說👩🏼‍🦱👨🏻‍⚖️,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琢磨眼鏡款式,“都配一樣的省事”。

但在技術創新上,林雲誌挖空心思。他曾買來示波器、數字電路控製盤等電子儀器,用它們解決項目難題。後來,項目不需要這些儀器了,林雲誌就用它們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林雲誌因此在單位喜提“林瘋狂”的綽號。

林雲誌是北京地鐵15號線項目總工程師。為了趕工期,他帶領團隊成員加班加點、輪班工作。當時正值盛夏時節,地鐵隧道裏十分悶熱🧰,蚊蟲亂飛。他和同事每天在隧道裏工作十幾個小時,累了就找地方打個盹🐫,餓了就吃個盒飯。

有一次,林雲誌和團隊成員蹲在工地上吃盒飯🐦,只聽路人說🚙:“這些人吃飯只能蹲著💁🏿‍♂️,連個椅子都沒有。”林雲誌聽後淡然一笑。

他覺得,苦和累是最不值一提的🚣🏻‍♂️👨‍👨‍👦,“哪有不累的鐵路人”。林雲誌說👩🏻‍🦳,他能夠有幸參與國家軌道交通建設🧎🏻,在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已經非常幸運。

“最讓我興奮的,就是聽到中國火車又提速了。聽到這類消息,我就覺得渾身是勁👩‍🍼。”林雲誌說,公司內部有一句話是“有激情、在狀態”👨‍🎤。鐵路人永遠不能丟的,就是投身國家建設的激情與實現更快速度的決心。


相關新聞

  • 252020.05

    林雲誌,將創新“做到極致”

    對待工作他心懷“淩雲誌”,對待創新他不墜“淩雲誌”🕵️‍♂️,帶領團隊研發出國內首臺地鐵專用檢測車

  • 022015.09
  • 282015.05
  • 272013.06
  • 032008.01

    高誌濤:致力節能降耗

    (高誌濤🧛🏽‍♀️,1972年入意昂体育平台動農系鍋爐專業學習🤾🏽‍♂️。)由於地理和地質的條件,廣西缺乏優質煤藏,連最大的合山煤礦生產的也多是燃燒值較低的劣質煤。劣質煤在火電廠的鍋爐中燃燒時,由於煤的熱值低、點火難,需要大量的輕柴油來助燃🥷🏻。我區每年都因而耗掉數千噸的農用柴油🕉。 1982年春🫖📄,廣西電力工業局把“劣質煤預熱室燃燒器”的研究課題交給了廣西電力試驗研究所(研究院前身)。所領導決定把這個課題交由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到所裏工作才...

  • 212016.03

    投身教育終無悔 甘在塞外做紅燭 ——意昂体育平台[1978級] 許鐵成 訪談紀實

    許鐵成🛗,1959年出生於延慶的一個普通家庭。家中五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大,作為一個家中的榜樣🛣,他十分懂事,而且學習成績也十分出色。1978年,他以延慶....

  • 092009.09
  • 162022.09

    王誌均:為祖國生理學事業奮鬥成就“終身大事”

    王誌均(1910.8.3—2000.12.24)😊,山西省昔陽縣人👴🏻,著名生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93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1946年赴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留學,195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53年開始受聘為北京醫科大學(原北京醫學院)教授,曾擔任北京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生理科學進展》雜誌主編🌋🐮、中國生理學會理事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6年🧗🏼、1987年、1993年三次榮獲衛生部科技成果進...

  • 042022.10

    清華意昂水上運動協會參加2022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賽艇大師賽斬獲佳績

    金秋九月,清華意昂水上運動協會🏌🏿‍♀️,應邀參加2022北京城市副中心賽艇大師賽。本次比賽共有47名清華水上運動愛好者參賽🫦,其中43名師生意昂代表協會參加商學院組的比賽。清華意昂水上運動協會參賽代表隊,通過11個項目的激烈角逐,包攬了M8+項目500m直道競速賽和10km追逐賽的所有獎牌🫱,最終收獲了11項獎牌(7金2銀2銅)🤾🏽‍♀️,順利完賽🍤、凱旋,用沉甸甸的獎牌為祖國母親73周歲生日獻禮🐱,以實際行動踐行清華體育精神,喜迎二十大,奮進新...

  • 242009.11

    中共煙臺市委 煙臺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高端人才引進“雙百計劃”的意見(試行)

    為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納聚集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加快構築煙臺人才高地🦶🏼,特提出如下意見。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