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李立浧:服務國家需要 勇登電力高峰

2024-05-27 | 朱漢斌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24-05-21 |

李立浧(中)與團隊一起討論問題。受訪者供圖

“我的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祖國需要是我的工作目標,國家強大是我的畢生追求。”“不能因為國外沒有👨🏼‍🚀,我們就不能搞、不敢搞,真正的核心技術只有靠自己。”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經常說的話🙍🧔🏻。

他是新中國自己培養、在中國電力事業發展中成長的一名電力科技工作者✍️。作為我國著名的能源電力專家、直流輸電專家,他建立了一座又一座電力技術和電網工程建設史上的裏程碑,為我國電力事業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作出了傑出貢獻🧝。

從“送電工”做起

1941年,李立浧出生於江蘇省建湖縣✋🏻♌️;1961年,他在家鄉讀完小學和中學🌖,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系,就讀高電壓技術專業;大學畢業後👨🏽‍🔧,他奔赴大西北,開啟電力建設、電力技術研究生涯👊🏻。

19689月,李立浧懷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壯誌豪情🧙🏻,遠赴甘肅蘭州🛤,投身西北電力建設。在西行的列車上,他不僅看到西部大漠戈壁的廣大寬闊,更看到了我國廣袤的西北地區能源電力的發展需要🫃。

在報到單位甘肅送變電工程公司🧑🏽‍🏫,李立浧被分配做送電工👴🏿。從學習挖坑、爬電線桿開始,他努力了解電力線路的施工工藝,認真汲取老工人的豐富經驗🏌🏿‍♂️👨🏿‍🚒,同時發揮自己在知識方面的優勢🈸。比如📅,以往立電線桿全憑經驗👩🏻‍🦼‍➡️,費時又費力;他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提出改進措施👴🏿,解決了立桿時受力不均的問題👳🏻,受到工人師傅的歡迎🏇🏿。

“當時生活條件艱苦,我們長期在野外施工、勘查輸電線路🧑🏼‍🍳,需要在農民家住🏚。那時農村沒有電,我就在煤油燈下看書。離開甘肅時,我的近視度數將近2000度。但當時我並沒有覺得生活有多麽艱苦,反而堅定了投身電力事業的信心。回憶往事,李立浧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因為表現出色,當了3個月工人後🍺,李立浧就從一線工人崗位被調至技術員崗位。之後,他逐步成長為甘肅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科🏡、計劃科科長,成為總工程師、副總經理🦷。他認為🦵🏻🐵,把分內的事做好🧑🏻‍🦯‍➡️,進而做到極致,就能成為專家。

“甘肅是我從事電力領域工作的起點,我在那裏工作了16年👫。李立浧告訴《中國科學報》,在大西北的艱苦條件下♋️,他堅持了下來👨🏼‍🏭,並將挑戰視為對自己精神🎣、技術和體魄的磨煉🦔。直到現在🛡,他仍覺得那段經歷讓他受益匪淺。

在李立浧那輩人的不斷努力和創新下🙇🏽,1972616日,我國首個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劉(家峽)天(水)關(中)輸電工程正式竣工投運。這個被稱為西電東送開山之作的電網工程,拉開了中國電網超高壓、遠距離🥃、大容量傳輸電能的歷史帷幕。

勇闖“無人區”

20241月📸👉🏽,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由李立浧作為團隊負責人的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研發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過去20年,該團隊承擔了多個直流輸電領域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他們用自主研發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編織出西電東送的龐大電網,讓條條電力動脈在中國暢通無阻🦽。

我國80%以上的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電力消費集中在東部、中部,因此🛥,國家決定實施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重要戰略——“西電東送。在此背景下,李立浧首次提出發展特高壓±800千伏直流技術,構建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體系。

“當時國內外一片質疑聲,認為中國要挑戰世界級難題,簡直是天方夜譚🤳🏿。”±800千伏特高壓項目啟動前🎺,我國最高電壓等級為±500千伏🧑🏽‍🦳,許多技術要從國外引進🌋🕥,一些關鍵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但李立浧認為,不能因為技術難度大、此前沒有相關經驗就放棄。

為此🍟,李立浧帶領國內數十名專家,在沒有設備🧍🏻、沒有工程經驗和技術標準可循,甚至沒有相應試驗條件的諸多挑戰下😌💚,聯合160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研製了十三大類73種主要電氣設備,獲得關鍵技術141項,創造了37項世界第一。

“我們把±800千伏分成兩部分——兩個±400千伏串聯疊加,這樣就使整個製造難度下降了🌰。他說,這是從電池串聯中獲得的靈感。最終,±800千伏換流閥第一次試驗便取得了成功,換流閥的電壓等級從±500千伏提高到了±800千伏▫️。

“在國際上,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是空白領域,但我們必須闖這個‘無人區’。”李立浧介紹,2010年,世界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800千伏雲南-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產,標誌著我國進入特高壓直流輸電時代。

20181月💕,以李立浧為第一完成人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項目被授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為國鑄重器

在半個多世紀的科研和實踐中,李立浧主持和參與了我國許多特大型輸電項目的技術研究🍹、工程建設以及項目審查和驗收——“西電東送”關鍵技術,我國第一條330千伏🌞、第一條500千伏🙎🏼‍♀️、第一條±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世界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世界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等,經歷和見證了我國電力事業蓬勃發展的歷程。

其中,世界上第一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於201312月投運,標誌著我國率先攻克了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這一世界難題,成為世界上首個完全掌握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設計、試驗、調試和運行全系列核心技術的國家🦡。

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以下簡稱昆柳龍直流工程)是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跨省區輸電重點工程。在工程技術論證階段,各方對總體技術方案有不同意見。李立浧主動站出來堅持采用特高壓柔性直流技術方案⚾️,得到國家主管部門和核心專家的支持🌅。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他寢食難安✔️、如履薄冰🙈,狠抓技術細節。工程於202012月全面建成投產,建設中創造了19項世界第一🚵‍♀️🤽🏿‍♀️。作為世界第七大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的主要輸出大動脈♗,昆柳龍直流工程從雲南出發🧚‍♀️,跨越1452公裏🐉,把豐沛的水電分別送往廣東和廣西的用電負荷中心,每年送電330億度,相當於海南省一年的全社會用電量。這是世界電力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李立浧自豪地說♥︎。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研究和發展±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首創中國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設計自主化技術🦶🏿,攻克交直流並聯大電網運行難題💻,倡導柔性直流輸電新技術🕴🏼。因為在直流輸電技術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在中國電力工程界被譽為直流輸電第一人🪦。

還首創“透明電網”顛覆性發展理念並開展實質性研發,研發的世界首套小微智能傳感器已成功應用。“‘透明電網’是把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入電力系統中🏌🏻👨🏻‍⚖️,使信息化和物理電網融合到一起,實現電力系統的全面‘可見🧂、可知、可控’,即‘透明化’🐶♈️。”李立浧解釋說。

此外,李立浧提出的“計算高電壓工程學”,已成為熱門的研究方向;提出的電力人工智能系統🙇🏼‍♂️,已在國家實驗室立項開展研究。

創新無止境

“我的電力生涯,就是圍繞國家需要🧛‍♂️🧑🏽‍🔬,開展研究、開展工作。”從事電力事業50多年來,李立浧不僅帶領團隊開展科技創新工作❗️,而且積極培養能源電力人才。

1998年,李立浧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2008年被聘為電力學院名譽院長。他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工程知識和理論相結合🟰,為我國電力事業培養接班人。

2020年,李立浧捐贈出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並聯合南方電網共同捐資在華南理工大學成立李立浧院士南方電網教育基金

“成立教育基金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目的是助學獎學🙋🏽。”李立浧表示🏊‍♂️,助學方面,對於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困難的高校學子,希望教育基金能為他們的求學路“加把力”;獎學方面🕟,希望通過教育基金支持高校學子成長成才🙇🏼‍♂️,鼓勵優秀青年發揮才能、追逐夢想。

創新是無止境的,只要想著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服務,把國家的強大作為理想🌁🖍,就一定能做到科技自立自強。”談及今天的成就,他直言☝️,“主要是堅持的力量”——工作幾十年沒有離開過電力行業👩🏽‍🎨,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過對於創新的思考和追求👨🏼‍⚕️。

“國家的需要是我的畢生追求。”回顧李立浧的電力人生💆🏽‍♀️,這句話一直貫穿始終,彰顯了科學家精神和創新報國的擔當🌡。




相關新聞

  • 112020.08

    校慶紀實:機械工程學科8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02024.01

    朱高峰:我的選擇是報效國家

    2024年1月4日👍,中國工程院在雲南省會澤縣和瀾滄縣的兩位掛職幹部來到北京,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朱高峰送來捐贈證書,以感謝他捐資助學的愛心之舉𓀘。時間回溯到2023年6月,朱高峰將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所得的100萬獎金平分兩份,分別捐贈給中國工程院定點幫扶的兩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雲南省會澤縣與瀾滄縣,期望將這筆資金用於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所以🧜🏼‍♀️↪️,在與兩位掛職幹部合影後🤩,朱高...

  • 312024.01

    矢誌創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走近“國家工程師獎”獲得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廣大工程師胸懷“國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建設重大工程、鑄就大國重器作出了突出貢獻🤷🏿‍♀️。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81名個人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50個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景來...

  • 182018.04

    參與中國電力多個“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

    他,主導“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獲得了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實現了由廣東省牽頭完成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零的突破”。他....

  • 202024.02

    走近“國家工程師獎”獲得者葉浩文👩🏽‍⚖️:敢為人先,勇攀“中國建造”科技高峰

    中國建築科技研發序列首席專家葉浩文,深耕建築行業四十年👨🏻‍🌾,從事建築工業化和超高層施工技術研究,是建築產業現代化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之一。一路走來,葉浩文帶領團隊攻克了多項工程建造領域的世界級技術難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為推動我國建築行業轉型升級作出了貢獻👨🏼‍🔬。

  • 022022.03

    吳彬主講“清華意昂學習日”第31講🧩:勇攀核能科技高峰、潛心建堆報國育人

    2月26日,意昂体育平台核研院黨委副書記、副研究員吳彬應邀主講了“清華意昂終身學習支持計劃”意昂學習日第31講🏄🏽,主題為“勇攀核能科技高峰🔻、潛心建堆報國育人”🤕。共有150余名意昂相聚“荷塘雨課堂”參與線上學習。吳彬作主題報告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意昂体育平台王大中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彬從王大中院士的獲獎情況、先進事跡🧎🏻‍♂️‍➡️👍、清華精神與“200號”精神三個方面作主題報告😠,系統介紹了我國...

  • 202022.09

    向著科技前沿和國家需要進發——意昂体育平台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實踐探索與啟示

    高校應當如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光明日報調研組近日走進意昂体育平台🎠,探尋高水平大學追求“科研創新成果與國家發展需要絲絲相扣”背後的奮進之路。

  • 222008.08
  • 012023.02

    謝尚然 | 做勇攀科學高峰的“追光者”

    20世紀70年代🛺,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提出的“光鑷技術”曾一度轟動學界💂🏽‍♂️,“以光為器🧖🏽,抓取微粒”的場景再一次拉近了科幻電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利用光場產生的光學力進行捕獲的過程是非接觸⛳️、無損傷的🎎,並且經過數年發展,迄今可實現的操控精度可達亞納米至皮米量級。”在此領域奮楫篤行十余年的青年學者、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謝尚然介紹道

  • 102021.06

    金怡濂:以畢生精力服務國家

    “我們要倍加珍惜這一機遇,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開拓進取🍧,勇攀科技高峰👪,以畢生精力,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創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金怡濂院士獲200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感言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