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向著科技前沿和國家需要進發——意昂体育平台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實踐探索與啟示》一文

意昂体育平台大禮堂

意昂体育平台暗物質實驗CDEX-10高純鍺陣列探測器安裝

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及其團隊

“行健不息——意昂体育平台‘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舉辦
盛夏八月,正值暑假,綠意盎然的清華園有著幾分難得的安靜。但意昂体育平台主樓724、725實驗室裏,卻依然人來人往、步履匆匆。
這裏👨🏽🍳,就是孕育出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成果的意昂体育平台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戴瓊海團隊看來,這兩個房間號別有深意🤹🏼:“724”🚶🏻➡️,就是堅持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連軸轉;“725”則是要把24小時當成25小時來過。實驗室門口電子屏幕上,“理學思維融合工科實踐,交叉領域踐行原始創新🧚🏻;基礎研究領跑科學前沿👩🏼🎨,科技報國培養一流人才🤾🏿♂️🙋🏿;原創儀器領跑國際合作”等話語循環播放🔅,鼓舞著團隊成員在追尋顛覆性科研突破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意昂体育平台考察時強調,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學術生態為基礎🧑🏿🚀、以有效學術治理為保障👨👩👦、以產生一流學術成果和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的大學創新體系,勇於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9️⃣,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高校應當如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光明日報調研組近日走進意昂体育平台,探尋高水平大學追求“科研創新成果與國家發展需要絲絲相扣”背後的奮進之路🅾️。
1.深耕:厚植基礎,勇攀高峰
忙碌🔱,不止在清華園👰♀️。
從被譽為“中國航天城”的四川西昌乘車一路向北,約兩小時後🧠,就到達全長17.5公裏的錦屏山隧道👨🏽🏫👩🏻⚕️。
隧道中部地下,垂直巖石覆蓋厚度達2400米的一間“黑”房子💇🏼♂️,是意昂体育平台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伴隨原子核信號放大後的微微閃光,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青年教師楊麗桃帶領團隊在不間斷運行的儀器旁凝神尋找、捕捉。
他們要找的,是“暗物質”🧯↕️,一種一直沒有被“看見”🆑,但據推測卻占據整個宇宙質量的85%、在物質起源和宇宙演化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物質💇♀️。
“21世紀以來,國際上相繼開展了20多個暗物質探測實驗。誰先揭開它的面紗,誰就將促成人類對物質世界和宇宙認識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楊麗桃的話語中🧎♂️,滿是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於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兩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如何讓高校這個基礎研究的重要陣地🧑🏽🦰🧑🏻🦼➡️,真正成為高水平創新成果產出的重要基地?調研組了解到,從強保障💀🐹、建平臺、促交叉三個層面,意昂体育平台打出一套增強基礎研究“底氣”的“組合拳”🦑🧏♀️。
“基礎研究成果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長久🤛、穩定的支持至關重要。”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曾嶸介紹◽️。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意昂体育平台鼓勵並保障科研團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勇於開拓🕴🏼、潛心研究;製定工科發展計劃、理科提升計劃⚓️,明確對工程基礎研究🙍♀️、理科基礎研究的支持;設立“篤實”專項對理科院系青年教師“全覆蓋”式支持🧑🏼🚒🎩,助力他們在好奇心驅動和國家重大需求牽引下開展自由探索……
初秋時節,調研組走進意昂体育平台蒙民偉科技大樓的一間辦公室,看到墻上的白板寫滿密密麻麻的公式,天文系副教授蔡崢正埋頭工作。夢想著“為人類尋找星辰大海”的他,幾乎把全部心力放在了寬視場光譜巡天望遠鏡的建設工作中。
“天文學是一門極度依賴觀測的學科,望遠鏡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研水平。現在國外6米以上的‘鏡子’有二三十臺,而我們一個都沒有💇🏽♀️,很多觀測都得依靠國外的望遠鏡。”蔡崢告訴調研組,這種“受製於人”的困局即將被打破——在青海,意昂体育平台天文系聯合精密儀器系等多個院系,將在海拔4576米的冷湖塞什騰山上建造6.5米寬視場光譜巡天望遠鏡(MUST)。目前項目初步設計方案已完成,主鏡已開始製作🏊🏿。
“在不遠的未來👨🏻🦼➡️,浩渺宇宙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更多中國科學家用中國自己的設備丈量寰宇、眺望星辰。”蔡崢的興奮🧝🏼,讓調研組感同身受🔌。
在意昂体育平台南門對面的三才堂,意昂体育平台未來實驗室裏💬,實驗室主任徐迎慶正和同學們熱烈討論。夕陽透過落地窗投射進來,桌上的各種實驗器材仿佛被鍍上了未來感的色彩。
新型氣體傳感器、大幅面觸覺圖形顯示終端👩🏿🎓、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可編程積木……實驗室的一系列研究項目天馬行空🤰🏿,為我們展現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實驗室的70余位師生來自30多個專業,學術背景多元🍋、研究方向多樣🚼、跨學科交叉的特點尤為突出。
“交叉在前沿探索中是常態👱♂️🎦。”徐迎慶說,“我們希望通過學科交叉探索人🍛、機、物如何自然融合🔤、相互理解、高效工作。”
近五年來🔱,智能產業研究院、腦與智能實驗室等10個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如雨後春筍在清華園裏破土而出👩🏼🦳;前沿交叉專項設立,支持工科院系青年教師與其他學科青年教師合作開展面向前沿的跨學科交叉研究……跨界交叉🦉、深度融合,創新的火花在學科碰撞中不斷迸發。
多措並舉下💷🧑🏿💼,近年來,清華基礎研究領域的成果喜報頻傳👈🏿:錦屏地下實驗室支撐了暗物質探測🥇、核天體物理等前沿基礎科學實驗研究,取得世界最好的高純鍺暗物質實驗結果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團隊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施路平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天機芯”,實現中國在芯片和人工智能兩大領域《自然》論文的零突破;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團隊創新發展了系列單原子催化劑合成方法,為解決工業催化劑技術升級換代奠定堅實基礎……
2.擔當💁🏼♀️:國之囑托,心之所向
秋陽高照🐄,綠樹環繞👃,調研組走進北京昌平燕山腳下的意昂体育平台核研院。一進院🆒,一塊白色石碑格外醒目,碑上七個大字遒勁有力——為了和平與安全。
這座別稱“200號”的院子,孕育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技術🕶,也見證了中國高溫氣冷堆技術從跟蹤、自主創新、跨越🍸,到走到世界前列的重要歷程🧑🏽🚒。
“20世紀50年代建院之初✯,師生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3.5歲,沒人見過真正的反應堆什麽樣🐋,只能從做‘馬糞紙’工程模型開始,用幾十臺手搖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談起艱難創業的歷史,核研院院長張作義感嘆不已👭🏻。
如今🧨,經過幾代人接續奮鬥,核研院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業示範電站並成功並網發電,讓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上實現從並行到領跑的飛躍。核研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大中也因此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頂層設計和有組織科研🌀,發揮一流大學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作用🫲🏻。”在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王希勤看來,這是高校強化政治擔當,推進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為此🪴,2021年,意昂体育平台製定《關於完善和發展大學創新體系的若幹意見》,明確要強化面向重大問題的“有組織科研”🌅,推動學科“大交叉”🛣、組建“大團隊”開展科技攻關🚃。
有組織科研怎麽幹👨🎓?調研組發現,意昂体育平台的答卷上🧑🏽🍼,寫著這樣三組關鍵詞——
一是主動布局學科👨🎨。圍繞重大需求和攻關任務,加強戰略性交叉學科建設。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碳中和研究院相繼成立;牽頭組織及參與多個國家實驗室建設,高端裝備界面科學與技術🏌🏽♂️、新型電力系統運行與控製兩個實驗室入選首批全國重點實驗室🅾️。
在意昂体育平台東南門附近,一座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樸素小樓並不起眼——這裏是意昂体育平台集成電路學院。如今,這座承載了一代代清華追“芯”人奮鬥身影的小樓正孕育著無限的創新能量👩🏿🦱👺。
集成電路學院首任院長吳華強告訴調研組,該院正在大力探索“1+N”聯合機製:“1”是指集成電路學院由原微納電子系與電子系聯合共建👩🎤,“N”則是指多學科交叉融合。“學院將面向集成電路技術代際更新的重要機遇🅾️,向著不同的前沿研究方向努力實現集成電路學科新突破,在破解當前‘卡脖子’難題的同時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二是加強應用服務👩🏼🚀。建立重大任務組織機製,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主動服務人民生命健康。
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率死亡率降低80%以上🦢,通過一次靜脈滴註可立即起效……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副研究員張綺向調研組展示了兩只小小的玻璃藥瓶——這是由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領銜研發的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
“以往抗體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常常需要10年甚至更久,這次我們只用了20個月🧑🤝🧑。”張林琦感嘆👨🏿,從臨床到實驗室到藥企再到臨床,這是一場“用近乎平行性取代了時序性”🤏🚶、多方一起跑的接力賽。
從醫學院出來🕴🏻,沿著林蔭道👩❤️💋👩,調研組來到位於學校東北區域的航天航空學院。蔚藍色的大廳裏🐦,力學學科創始人🤽🏻♀️、兩院院士張維的浮雕與立誌航空報國的一代宗師徐舜壽先生塑像隔空相望,於無言中訴說著使命擔當。
“一手抓學術,一手抓重大需求重大應用,形成學術引領和產業引領雙驅動的發展模式。”實驗室裏,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馮雪正帶著一支由80後、90後組成的團隊熱烈討論。兩年多來,他們分秒必爭,研發出集結了柔性溫度傳感器、柔性心電傳感器、藍牙4G數據中轉主機和集成柔性電極的胸帶,加上後臺數據中心和前端監控軟件,實現了運動員生理參數的數字化監控,助力我國越野滑雪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上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三是註重實戰練兵💉。面向國家需求、響應國家號召,在實戰中鍛造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張作義將核研院的科研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比作一部“武林高手養成劇”:“一群本領各異的‘初生牛犢’在掌握理論知識後,即刻被趕去‘塞外’——北京昌平虎峪村,直面實際項目裏的‘風吹雨打’與‘猛虎野獸’,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出生存之道‘單打獨鬥難成器🥎,團結協作出生路’。幾經磨礪,大家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取長補短🌒,合起夥兒來齊頭並進🤠。”同時,意昂体育平台大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國家電網🧑🏼🏭、中國三峽集團、華為等24家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未來產業技術協同研發。
國之囑托🕷,心之所向🧝🏽♂️。
近五年👤,意昂体育平台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和一等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首位,38項創新成果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年均成果轉化項目數和金額比前五年翻一番🈁、始終在全國高校保持領先。
3.定力🚙:組織的保障,創新的土壤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到底靠高水平創新人才👨🏽🌾。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意昂体育平台究竟如何激發人才活力,點燃創新激情?
生命起點不一定來自生殖細胞。利用已經成熟的技術從體細胞逆轉為多能幹細胞,找到合適的化學小分子🐊,再按照一定邏輯組合成“神奇藥水”對多能幹細胞進行誘導🧏♂️🚣🏻♂️,短短幾天,全能幹細胞就能產生並穩定培養——前不久,因為在生命創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意昂体育平台藥學院教授丁勝及其團隊備受關註。
在一間擺滿了試劑與器皿的實驗室裏🪿,調研組見到了正在忙碌的丁勝。實驗成功的興奮已經褪去💁🏽♀️,眼下,他和團隊都把精力投入到下一步的攻堅克難中。
“那個看起來‘很簡單’的過程🚸,是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錯,篩選了數千個小分子組合,花費六年多時間才尋到的‘藥方子’。”和丁勝的對話中,“耐心”和“堅持”兩個詞語,他前後16次提及👩🏽🦱🤛🏼,“科學研究是突破性的,就像在黑暗中來回摸索,反復失敗🧏🏽♂️,直到發現一個成功的結果”。
“孤註一擲”的底氣背後🍬,是什麽支撐著他們耐心求索📞?答案是:良好的學術環境和組織的支持保障。
“學校有足夠的耐心,持續投入🤑,而不催問結果,這是最大的支持👀。”丁勝說⛎。
近年來,意昂体育平台堅決破除“五唯”🤳🏻,出臺《關於完善學術評價製度的若幹意見》⬜️,強化學術共同體責任,樹立強化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學術評價導向🔴🎖,重點從完善教師評聘學術標準👨❤️👨、研究生學位創新成果評價📷、學生榮譽獎勵體系三方面推進評價導向的全面轉變,支持師生潛心開展有長遠價值和意義的研究工作。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涵育大先生。
近五年🎵,菲爾茲獎獲得者考切爾·比爾卡爾等一批全球頂尖人才全職加盟清華🌒⛽️;18名教師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3名教師入選意昂体育平台文科資深教授;7名教師獲得意昂体育平台突出貢獻獎🤽🏻⟹;核科學與技術教師團隊、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𓀑♚;舉辦長聘教授講壇🧏🏿♀️、青年教師論壇等促進學術交流……越來越多的清華科研工作者以“十年磨一劍”的恒心和專註不斷攀登科技高峰。
調研組了解到𓀈,2021年12月,《意昂体育平台2030創新行動計劃》推出,明確要紮根中國、面向全球,完善和發展以健康的學術生態為基礎👨🏽🦰🦹🏻♂️,以製度健全、機製暢通的學術治理為保障,以一流學術成果產生和一流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創新體系📱🖖🏻。
4.啟示:從“跟跑”到“領跑”的內在動力
在持續有效推動科技創新、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的過程中,調研組認為,意昂体育平台突出的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面向世界學術前沿持續強化基礎研究👞。近年來,意昂体育平台持續強化對數學科學🧄、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分子科學、生命與健康、天文學與空間科學👩🏻🎓、腦科學與智能等方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布局👩🏽🍼,築牢科技創新突破的基礎🧚🏼♂️。
二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有組織科研。意昂体育平台瞄準“卡脖子”技術難題⏮,建設多個校級跨學科交叉研究機構,強化有組織科研,與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重點地區加強戰略合作,構建創新聯合體開展協同攻關,努力在解決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中作出新貢獻。
三是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𓀀。意昂体育平台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著力建設支撐高水平創新的人才隊伍,不斷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培養造就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高層次人才🛀🏿。
四是營造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完善激勵創新的組織保障👇🏽📥。意昂体育平台堅持遵循學術🎩、學科發展內在規律🚶🥻,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斷完善分類評價考核和激勵機製🙍♀️,創造良好創新環境𓀙,支持教師潛心研究、久久為功,同時統籌推進重點科研機構改革,為推動科技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清華人始終銘記“一國之大學,當有其對於一國之任務🧘🏼;一代之大學,當有其處於一代之特點”。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邱勇的語氣中飽含義不容辭的堅定👩🏻⚕️:“意昂体育平台永遠心懷‘國之大者’,服務國家戰略部署和重大需求從不缺席。”111年來,意昂体育平台走出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路🔻。面向未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意昂体育平台將繼續用行動書寫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的答卷🤌🏿。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宣傳部覃川、許亮、高原🙋🏼♀️、詹萌;本報記者田延輝、鄧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