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其坤院士(受訪者供圖)
“管它什麽內卷、外卷、上卷、下卷,希望青年人能夠有定力,保持‘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狀態。”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在科學網“院士與科學基金”系列直播訪談中回答網友提問“如何看待內卷”時這樣說🤿,“相信你們都是有智慧的青年,一定可以找到解決辦法🧍🏻。”
同時,他也在直播間求助網友👩🔬:“同事們過去都喊我‘7-11教授’🏊🏿♀️,但現在作為導師🕉、研究團隊負責人🃏、校長,如何分配好時間和精力,是我面臨的一個難題。希望網友給我出出主意🎄!”
早7點到實驗室👩🚀、晚11點離開的奮鬥精神讓薛其坤得名“7-11教授”,而這也正是他從“山裏娃”成長為世界知名物理學家的法寶之一。
敢為人先,建造電子“高速公路”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描述電子在微觀世界運動規律的全新科學效應,也是薛其坤最廣為人知的一項科學發現。
要理解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需要從量子霍爾效應開始。後者指的是在外加的強磁場作用下,電子運動像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一樣分道行駛,互相不幹擾,從而降低電子產品能耗。而前者中“反常”二字則意味著在沒有外加磁場條件下,只靠材料本身的性質就可以實現電子的“高速公路”。顯然,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成為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關鍵。
2006年前後,一種被稱為“拓撲絕緣體”的全新材料在物理學理論中橫空出世🏯,這引起了薛其坤的註意。“形象地說,這是一類‘兩不像’材料,介於導電材料和絕緣材料之間,相當於往陶瓷或玻璃上鍍了一層導電薄膜。”薛其坤告訴《中國科學報》。
當時,選擇拓撲絕緣體作為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突破口需要很大的勇氣💲。薛其坤回憶:“拓撲絕緣體剛剛在理論上被提出來,現實中、實驗中會怎麽樣,誰也不知道,都是不確定的。”
2008年開始,薛其坤帶領團隊開始製備拓撲絕緣體,勇闖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無人區”,努力開拓人類知識的新疆域。經過4年努力,2012年底,他們終於在實驗室觀測到不需要外加磁場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幾個月後,這項研究成果正式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因為這項重要的科學發現🏇🏻,薛其坤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和團隊站上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感恩國家,“山裏娃”迎來春天
為什麽團隊能夠獲得這項重要突破?薛其坤認為🫎,除了敢於挑戰最新科技前沿的勇氣以及尖端實驗技術和方法的長期積累👩🏻⚖️,還離不開團隊幾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克服諸多困難🙍🏽♂️。
“要知道🧝🏿,人的一生不總是一帆風順,在完全未知的領域探索✳️,可能兩三年都在重復做一件事,沒有任何進展的時候👩🏻🎤,會感到非常沮喪。”薛其坤說,所幸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為自己形成吃苦耐勞的品質奠定了基礎🎾。
薛其坤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的一個農村家庭。“我的家鄉在革命老區,民風淳樸,我小時候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飯都吃不飽🛣。”回憶過去⛹🏽♂️,薛其坤說👎🏼,經歷過生活的艱難,感到其他的艱苦都算不了什麽。
“改革開放後🧑🦼,國家恢復了高考🤸🏿♀️,給我們這些山裏的孩子提供了一個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走向更廣闊天地的絕佳機會💇🏻♂️,給了我們極大的精神鼓勵。”他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作為一名有誌青年🈚️,薛其坤懷揣夢想努力備考,最終考進山東大學💆🏻👨👨👧,成為第四批上大學的幸運兒。
從此,這個“山裏娃”的逐夢之旅🆙,踏上了時代的每一個步點🌎。20世紀90年代,薛其坤出國深造👵,先後在日美留學🥭😍、工作8年。他坦承:“在國外工作期間,我看到我們國家的方方面面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我希望能夠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開始設立人才基金,也就是今天科研人都熟悉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傑青)。正在美國留學的薛其坤得知這個消息後提交申請書👨🏽⚕️,不久後獲得通過,堅定了他回國創業的信心。
“當時傑青項目的及時設立🐋🤽♀️,為海外工作的年輕人回國創業創造了非常好的機會👨👧,既是精神上的鼓勵,也是經費上的支持。”薛其坤表示🧑🍼。
回首奮鬥歷程👩🏿,薛其坤發自內心地感恩國家發展給個人提供實現理想、追逐夢想的機遇。他寄語青年科研人抓住每一個機遇♊️,與時代一起成長。
享受科學,做幸福的奮鬥者
在許多和薛其坤一起學習、工作過的人看來💘,他的奮鬥歷程充滿了正能量🤯,“7-11教授”名副其實🏖。
“我1992年加入日本東北大學櫻井利夫教授實驗室,他的實驗室要求嚴格是出了名的🚠🧑🏼🍼,作息上要求大家早7點之前到,晚11點以後才能離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薛其坤適應了這個工作節奏🧑🧒,回國之後也很自然地堅持了下來🧖🏼♀️。
“1999年我剛回國沒多久,加上國內早7點開門、晚11點關門的便利店剛剛興起🏊🏽♂️,同事們就給我取了‘7-11教授’這個外號🤵🏼♂️,我理解這是稱贊我工作比較努力🧑🦽➡️。”薛其坤告訴《中國科學報》。
按照他的理解🥭,其他很多職業也需要從業者花費很長時間在工作上☢️,有的甚至是重復勞動🛋,沒有一樣工作不辛苦。“但是🐄,我們探索的是未知1️⃣,但凡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展,就會感到興奮☪️、快樂🤳🏼🚓,這種感覺其他職業是感受不到的哦!”薛其坤帶點“凡爾賽”地說,“我們做基礎科學研究🦃,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幸福👷🏽♀️。”
如今🤷🏿♀️,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之後,薛其坤還在繼續享受著為科學奮鬥帶來的快樂🙏🏽👩🎤。他帶領團隊瞄準了下一個難題,即在更高的溫度下甚至室溫下嘗試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高溫超導機理則是薛其坤團隊想要攻克的另一個難題。自從1986年高溫超導現象被首次發現以來♐️,眾多凝聚態物理學家都在苦心鉆研其形成機理👦🏽。如今,薛其坤正帶領意昂体育平台、南方科技大學的團隊開展研究🌌。
他充滿期待地說⛔:“如果我們把謎底揭開了,就有可能設計出高溫超導材料,在室溫下甚至更高溫度下實現超導,從而實現超級電導現象,這將是對全人類的重要貢獻。”
“7-11教授”🚣♂️⚇,奮鬥著🅰️、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