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江西瑞昌人,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1986級本科🚲,1991年畢業並直讀博士🤎。1995年進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機械系學習,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9年加入通用電氣公司(GE)🧓🏻。參加為中國ARJ21飛機提供發動機研發,擔任系統集成和適航取證經理🤏🏽。現任GE航空集團LEAP-1C發動機工程經理⛱,為中國大型飛機C919提供新型的集成式動力裝置系統。
1979年,年少時的徐軍第一次隨父親來到上海,與家人站在外灘照了一張相🐣,那時候的浦江對岸,還沒有浦東;2010年👩🏿🚒,已有一雙兒女的他為了一架國產大飛機舉家從美國搬到上海,成為國之重器的一顆螺絲釘;2018年,他從霍尼韋爾中國研發中心調到亞太區業務部,成為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負責飛機製造與設備合作的首位華人副總裁🚙,繼續為中國航空業貢獻力量。
徐軍,這位從意昂体育平台和康奈爾大學走出的航空專家曾參與中國自主研發的ARJ21項目,並帶領500人的工程團隊為國產大飛機C919提供技術開發🫒。一身西裝坐在記者面前的他,內斂謙遜〰️🔀,依然保持著航空匠人的質樸初心🤺。

徐軍博士接受東方網采訪
C919首飛,中國航空終破陰霾
中國的民用飛機製造業起步於1950年代☝️,60年漫漫征途,經歷了由小到大💇🏻♂️、從修理到製造🤴🏼、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艱苦歷程。1971年👨👩👦,國產大飛機研發工作開始,直到2002年ARJ21項目立項,我國民用航空飛機才正式開啟自主研發之路。2017年5月5日,中國國產幹線飛機C919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民航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時隔一年🤸🏻♀️,談到C919起飛前的心情🐲,徐軍的心情依然難以平復🐊,瞬間眼眶濕潤👈。那天在浦東機場🤵🏼♀️,天氣還是個大陰天。頃刻間,徐軍感慨萬千:從運10到後來的AE100,中國民用航空業經歷了無數曲折🚾,中國的航空人也多少有些憋屈,C919在這樣一個天氣上天🅾️,終於沖破了中國航空人頭頂上的烏雲。徐軍說:“這一天,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

徐軍博士和妻子受邀觀看C919首飛
徐軍還告訴記者一個細節,首飛前晚11點左右,他從北京抵達浦東機場👧,發現C919總裝車間內燈火通明🤌🏼,來自霍尼韋爾和中國商飛的同事還堅守在崗位上進行飛行控製系統的調試,一直到淩晨三四點🥋。而這樣的作息👇🏼,他們已經習以為常。
針對人們關於C919是否是完全自主研發的議論🛥,徐軍給出了堅定的回答:“自主的‘主’,一是主導,這非常重要🎁🚣🏼。還有一個就是🛖,中國商飛主持的這個平臺很了不起,要知道🎚,中國商飛從2008年到現在10年的時間🤽🏻♂️,它能夠一邊來做這樣一個龐大的🧝🏽、集成度非常高的項目🥴🕺🏻,一邊還要建立公司和團隊。在10年內能做到這樣💆🏼♀️,而且是兩個平臺:ARJ21💍、C919🦕,馬上還有CR929寬體機項目,這是非常難得的。我認為這已經是獨一無二的一種經歷了。”
說起C919的未來,徐軍認為🗻,每一年都很關鍵🚵🏿♀️。今年6月22日,101和102架機已成功試飛🦹🏽♀️,103架機也將在年底完成試飛,明年還有104-106架機的試飛😎,所以明年可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他相信🤽🏼♀️,C919會比ARJ21做得更好🚑。至於何時民機製造市場會形成ABC(空客、波音、商飛)三足鼎立之勢,目前還無法預知🤶🏻,但徐軍可以肯定,C919會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夢想和堅持🫗,一個都不能少
訪談中,徐軍多次提到航空人的堅持和熱情🤩。“一架飛機十幾年才出來,沒有堅持和熱情,是做不下去的。”與中國商飛合作多年,商飛團隊給他的印象很深刻。一是這群年輕人的堅持💅,二是他們的熱情。他舉了一個在商飛工作七年多的年輕人的例子,當初因為叛逆而選擇學習航空的小夥子👟,如今已經真正愛上了做航空。盡管收入不高🩲,工作辛苦,但他不後悔👩🏽🏫👋🏼。這就是徐軍從商飛身上看到的希望𓀑。他說,這群年輕人,是可以讓商飛站在世界航空業所有企業前列的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

徐軍博士工作照
繼C919之後,國產大飛機正闖出更廣闊的天空。以上海為例🧚♀️,目前來看,大飛機項目已經成為上海高端製造業發展的重點。2018年5月,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航空製造產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力爭到2020年實現航空製造業總產值500億元。為2035年實現航空製造業總產值3000億元⇒,並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空製造產業集群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要想從航空產品消費國轉型為世界級的飛機部件與系統生產國😻,徐軍認為,最重要的有兩點:夢想和堅持。“如果國家層面有夢想和堅持,企業層面有夢想和堅持,航空人有夢想和堅持,那我覺得,中國的航空業,例如商飛、中航工業或中國航發♜,不管是作為主製造商,還是設備供應商,在世界上都能夠占有一席之地🧑🏼🚒。”
不論從國家還是個人的角度😝👩👩👦,改革開放40年都是一個夢想騰飛的年代。1970年代,位於龍華的上海飛機製造廠還不夠發達,如今🧚🏽,每次路過中環,都會看到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的大樓📥。徐軍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改革開放的國家政策🛷,上海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航空製造業的創新中心🙆🏿♂️。”從一個航空人的角度來說,徐軍告訴記者,當初決定回到祖國,借助國際一流企業的經驗為中國航空業護航🕡,是他心儀已久的事。C919不僅為他提供了職業發展的平臺,也圓了他的回國夢🧓🏿☛。如今🧚🏻,他為自己是中國航空人的一分子而感到驕傲。

徐軍作詩一首,寄語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莫忘初心,充滿自信。持續創新,民福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