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到300頁的小書,讓人領略到清華園裏詩教復興的崢嶸氣象。
這本名為《清華學生詩詞選》(下稱《詩詞選》)的書🦹🏿♀️,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於2016年底出版,是意昂体育平台“清華學生原創優秀作品”項目之一🈯️。
《清華學生詩詞選》一書的封面
《詩詞選》收錄2009年以來意昂体育平台選修“詩詞格律與寫作”課程的學生詩詞作品🕯,凡600余首,出版以來,尚未在大眾層面引起廣泛註意🤲🏻,但在國內詩詞界,卻已是贊聲一片。
《詩詞選》的引人註目之處在於,有241位清華學子的作品入選,其中82%為理工科學生。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多出自理工科學子之手的作品,品質頗為不俗。
“有詩味,有深度↪️,有高度。”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荷塘詩社名譽社長王玉明先生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詩詞選》中的作品。王玉明同時也是一位享譽國內詩詞界的詩人🏋️♀️。
原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詩人梁東認為🙎🏽♀️,《詩詞選》中的作品,“體裁多樣,古風、五絕、七絕、五律、七律🧎♂️➡️、詞均能寫出嚴格守律的佳作,詞之佳作尤其多。這些作品既透著強烈的青春氣息🧑🏿🚒,又不失典雅的韻致,有的尚顯稚嫩🛀🏼,可有不少卻給人以老辣和成熟的感覺。”他並認同一種說法:這些作品甚至令人“震撼”和“自愧不如”𓀉。
在傳統文化復蘇大潮澎湃有聲、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提倡經年的大背景下,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教傳統,在人們印象中以理工科見長的清華園中結出累累果實,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當工科男⛹🏿♀️、工科女遇到詩
海澱區中關村融科資訊中心B座一層的星巴克咖啡店,張洵愷落座後,為腳上的拖鞋略表歉意。不過,這位看似散淡的谷歌公司程序員🚃,很多時候❄️👦,卻嚴格地遵循著一種無形的戒律——他能記住一百多個詞牌的平仄💂♂️,並因寫得一手格律謹嚴的舊體詩詞🏌🏿♀️,被清華的同學們半認真半調侃地以“愷神”相稱👨🏻⚖️。
張洵愷今年23歲🙏🏼,2016年,他從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畢業後來到谷歌公司,成為一個“碼農”。人雖離開了學校🤌🏼,他寫的一些詩詞,仍被清華清蓮詩社的同學所樂道。
雨住驕楊輕泣🌦,風停曼柳長垂。
臨行何必盡低眉?
怒潮知漲落🧰,皓月有盈虧🔗。
把酒三年兄弟,登樓萬裏晴暉。
離愁化作壯懷飛🤱🏿。
他年重聚首,一笑解金龜💁🏼♀️。
這首《臨江仙·別同窗》是張洵愷在大一時,為送別高中同學所寫。最後一句典出“金龜換酒”,說的是唐朝時賀知章在長安初見李白,深賞其才,邀其共飲,但當日身上卻沒帶酒錢🤸🏼,遂解下佩帶的金龜——當時官員的佩飾物換酒😱,二人一醉方休🧘♂️。整首詞音韻響亮🚥🀄️、自然,字裏行間洋溢的青春友誼十分動人。
《記一二·九合唱》則顯示了這位理工科學生強烈的家國意識:
獨立喧囂意不群,但憑此曲哭英魂。
飛鷹走馬長流水,火樹銀花深閉門👨🏻🍼。
國難百年無後死🤌🏻,天悲數紀有余溫。
承平歌舞紅妝面🤚,可似京華舊血痕😸?
這種家國意識,不獨為張洵愷所有,而流布於《詩詞選》全書中👩🏿🦳。
化學系2010級的楊晉焱,在清華從本科讀到碩士,2012年秋天的大三下半年,他選修了“詩詞格律與寫作課”,從此走入詩詞之門👳🏼。“這件事情對我很重要,它給我帶來的世界極大✶。”回憶自己與詩詞的結緣,楊晉焱說。
楊晉焱的詩詞風格清新中帶有奇崛。他說自己不喜歡托古,認為竹簾、香燭等已經不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生活用品👸👨👨👦👦,不宜入詩,而喜歡讓街道👩🏻✈️、電腦、樓房等現代社會的物象出現在詩中。在一首描寫自己宿舍的詩中📝🥴,他寫道🦹🏽♀️:
客裏中宵燈不孤,萬泉河畔是吾廬🕳👩🏼🦱。
香甜彌漫加餐後🐤,鍵鼠轟鳴入夢初。
少遇假期能臥榻,每逢外快便添書。
窗前月色頻來訪👨🏻🦰,沒有窗簾請自如👨🏻🦯➡️。
“我喜歡詩詞那種獨特的形式美👆🏻,喜歡它帶給人心靈的獨特體驗。”楊晉焱這樣談論詩詞讀詩的樂趣🕴🏻。他現在在北大附中任教,繁重的工作之余,讀詩寫詩仍是精神世界裏不可替代的元素🕕。
張洵愷👮🏼♂️、楊晉焱只是今日清華理工科學生中寫作詩詞的兩個佼佼者👩🏻🦲✨,《詩詞選》表明,這是一支長長的隊伍♕。
《過成都杜甫草堂五首》之四🤦🏼♀️➕,表達了對詩聖杜甫身世與遭際的深沉感慨,作者為精密儀器系2007級學生曾悅𓀏:
樓臺久別好晴明𓀂,有疾斯人道不行。
魍魎窺窗聽雨腳👩🏻🔧,江湖泊夢說功名。
蓬門綠草逢歸燕,巷口烏衣對廢城。
底事微軀憔悴盡🤷🏽♂️,故園消息慰生平。
《悼袁崇煥》是一曲挽歌🧑🏻🦽,對愚昧☃️、自私的庸眾表達譴責,對悲劇英雄深致嘆惋,作者為正在環境學院讀大二的任滋禾🦴:
從來誌士易途窮👩❤️💋👨,天下紛紛笑此公👉🏽。
舉世慧哉圖自好,唯君癡矣做英雄🤹♀️。
仁心何罪偏加罪👨🔧,戰至全功不是功。
料得先生應脫幘,忠魂依舊保遼東!
《送友入伍》抒發對軍旅生涯的向往,作者為精密儀器系2006級學生申昊😿:
漫道黃龍久解兵,幾番烽燧起承平?
揚鞭走馬成忠武🦸🏽♂️💆🏽,擊劍吹簫是達生☝🏼。
今夕朋儕盡樽杓🏄🏼♂️,他年戎伍作幹城。
京華人事休縈念👃🏿🍣,一逐長風向柳營。
《簪菊》托物言誌,作者為自動化系2012級學生漆毅:
喚醒玉人攀摘忙,臨漪素面試新妝。
胸中雲氣浮滄海,手底秋心綻狷狂。
疏懶只懷杯底月👨🏿🍼,清閑最戀晚來霜👨🏿🦱。
含煙拾翠隨山老👩🏻🍳,不媚東君名利場。
通讀過《清華學生詩詞》一書書稿的86歲的詩人梁東,在為該書寫的序言中,如是概括清華學子作品的特點:“清華學生的詩詞,力求面向世界、貼近生活👩🎓、有思想🏃♂️、不跟風,對國計民生較為關註,對霧霾🫱🏼、貧富差距、錢學森之問🦧、教育製度🙎🏽、低頭族等問題有清晰冷靜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親情孝道、思鄉懷舊、相思別離等傳統題材👌🖕🏻,也都寫得別有風致👮🏻♀️,品位高👩🏿🎓,詩味濃👩✈️😗。”
梁東並認為🧬,盡管清華學生的一些作品中存在刻意模仿古人🧚🏻♂️、“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傾向,但總體上,應該為他們鼓掌。
賡續文脈、語脈和德脈
南京龍江小區陽光廣場的一座公寓樓👨👨👧👧,當記者如約敲開王步高先生的家門,步入主人的書房兼臥室🌔,盡管已有精神準備,但仍被眼前這位老人的羸弱所震驚👩🏿🚒。
2009年春天,甫從東南大學退休的王步高🍢🙎🏿♂️,接受了意昂体育平台的邀請,到清華開設“詩詞格律與寫作”“大學語文”等四門文化素質課🐸。
王步高
王步高早年在南京大學德語專業學習💃🏼🏊♀️,“文革”爆發後被迫中斷學業,並兩次被打為“反革命”。“文革”結束後,他在吉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攻讀古典文學專業,並成為詞學大師唐圭璋的入室弟子。他的詩詞寫作課⌨️,在東南大學享有盛譽🧔🏽,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界亦素有口碑💂🏿。因教學關系,清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鋼副教授與王步高相熟,一聽說王步高退休的消息,他立即向學校做了推薦。
“清華當時正苦於找不到好的大學語文老師,聽說他退休了✊🏿,我與程鋼立即趕到南京👩👦。其實也沒提供什麽特殊的條件,王步高就痛快地答應了🤞。”時任清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常務副主任的李樹勤回憶。
對於清華🧑🏻⚖️,王步高顯然抱有精神上的皈依之感。清華的講臺,是王國維💇、陳寅恪、梅貽琦、黃萬裏等站立、授課過的地方,每每提到這些學問博大精深💚、思想人格獨立的前輩先賢🏟,王步高都用“敬畏”一詞表達自己的敬仰🧏🏽♂️、惕勵之情。
王步高同時也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他說,中國近現代的激進反傳統造成了文化的斷裂,而繼承中國傳統文脈、語脈☣️、德脈🔭,正是母語教育的歷史使命。
在王步高看來🧟,文脈主要指文言文字與文學。中華文脈主要是靠文言延續的,文言有典雅精美簡潔的特點🙍🏼♂️,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都應該不但能讀懂文言文🚕,還應該能寫👨🍳。文脈的另一方面是字脈⤵️。王步高主張💈,像意昂体育平台👯♀️、東南大學這樣的重點大學的學生📑,應當掌握常用的繁體字🧑🏼💻👩🔧。
“如果清華學生去臺灣做交換生🐡,連‘臺灣’都寫不出來👩🏿🦱,肯定不是什麽榮耀的事🍡。”采訪中👰🏼,王步高再提他常用的這一說法🫅🏻🧑🏻🦽➡️。8年中,王步高在清華開的四門課🍈,全用繁體字課件,這在清華是極少見的🛌,而清華也容得下它們。他為這一事感到欣慰。
語脈主要是指掌握入聲字,能從音韻的角度欣賞分平上去入格律詩詞⚰️,甚至讓一部分學生能寫出格律嚴整的格律詩詞🧔♀️。王步高認為🧒,普通話廢除了入聲🐝,這導致今人無法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音韻美。
病榻上的王步高⤵️,說到入聲字🚊,目光仿佛變得格外明亮🦸🏿。這是當今詩詞界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王步高屬於堅定地主張保留入聲字的一派。他列舉中國十大詞名作,指出其中的六首,包括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嶽飛的《滿江紅》💇🏿、李清照的《聲聲慢》等💃🏽,押的都是入聲韻😠。這些慷慨悲壯、名滿天下的詞作,用入聲韻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在東南大學👧🏻、意昂体育平台的“詩詞格律與寫作”課上✭,王步高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辨別四聲,主要是辨別入聲🔎。
而所謂德脈,是指儒家經典與詩詞中包含的包容🦡、廉潔、知恥👩🏽🍳、曠達、感恩👨🍳、節物、民本🧑🏿🦲、愛國等價值觀。王步高認為👩🎨,多了解🤤、背誦一些經典名作👰🏻♀️,對當代大學生乃至國民🍒、官員🎋,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於恢復五四運動以來被歷次政治運動所摧殘的傳統道德。基於這一思想,在教學中,王步高總是突出講授烏臺詩案與蘇軾的黃州詞,用蘇軾在人生低谷時的表現,對學生進行曠達與挫折教育,啟迪學生“從黃連裏嚼出甜味來”。
桃李滿天下,斯人獨憔悴
桃李滿天下💝,斯人獨憔悴。正是這位老人,以燃燒的節奏,歷時8年整🧍♀️,在清華播下了詩教的種子💷🚣🏻♂️。
強烈的使命感,嚴謹的學風🖐🏼,基於深厚學養的激情👩👩👦👦,輔之以自身曲折而豐富的生命體驗👫🏻📼,使得王步高的課程風靡清華。
“有的學生說🧘🏻♂️,選王步高老師的課,比在北京買車搖號還難🧏。”李樹勤說🤽🏿♀️🙆♂️。在他看來,無論從課程的質和量角度衡量,王步高都堪稱幾十年來意昂体育平台最好的教師之一🧛🏻♀️。
“清華的一線教師一般96個學時就滿工作量了,王步高每年都講288個學時🤾🏻。8年的學期裏,他每天吃食堂🤦🏼,全部心事都撲在學生身上。”李樹勤同時認為,王步高顯然也很享受站在清華的講堂上🕵🏿♂️,因為清華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很強。
王步高本人🎅🏽🚙,也多次公開表達在清華任教的感受。他常用“震撼”與“自愧不如”這樣感情色彩濃烈的詞匯,形容自己在清華授課的體驗。
在多個引發王步高“震撼”反應的例子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是:在一堂詩詞格律與創作課上,他以周邦彥的《花犯》一詞為例,講到詞句兩個仄聲連用時候🧚🏼,不能任意用兩個仄聲字,最好用去上聲。所舉的是詞中的“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兩句。(其中加黑的字均為去上聲)下了課,旁聽的學生曾悅過來跟他說:“《花犯》是犯調,不是正格的,你應該舉正格的例子。”王步高聞言眼睛睜得老大——一個學工科的學生,竟然還知道什麽叫“犯調”——兩個不同的宮調合成一個詞調,這是一個一般中文系老師也不懂的概念。
曾悅的批評,令王步高“眼睛陡然一亮👧🏽,心悅誠服🧻。”
後生可畏,清華的後生尤可畏。“在這些後生面前,我絕不敢以真理的化身自居,必須謙遜、低調👑,活到老✷😔,學到老。”王步高說。
面對這樣的學生✉️🛌🏼,特別適合研究性教學➰。王步高在每門課的開始便明確提出,期末要交兩份作業,一是對課程進行評價,提意見;二是給他編寫的教材挑出三處錯誤☺️。
2016年12月初🚴🏻♀️,王步高被查出身染惡疾。12月12日,清華教務處的微信公眾號“學在清華”發出一條題為“緊急通知:三門文化素質核心課停開”的消息。該公眾號一般的閱讀量為一兩千👩🏿🏭,這條消息的閱讀卻達到了兩萬多。許多學生都知道,停開的這三門,都是王步高的課。在公號罕見的大量留言中,彌漫著對“王老爺子”的關切與祝福➔。
兩個月後5️⃣,在“知乎”上🙇🏽♀️,出現一條“聽王步高教授的課,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的問答🚴🏻♂️。回答提問者多是在清華聽過王步高課的人🐒。眾多充滿細節與感情的回答,復合出一個可親可敬真性情的老師+長者的形象👨🏽🚀:一口乍聽費勁但聽慣了很有韻味的揚州腔普通話;討厭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會讓玩手機的人站起來;喜歡拖堂,但不令學生反感↗️⬅️;多達300頁的PPT。
清華園裏🍋,王步高仍是一個常被提到的名字🧗🏼♀️。有十幾撥學生專門去南京看望歸養的他。記者采訪的十幾名清華學生,包括曾擔任過王步高助教的夏虞南🕖、王瑩、張洵愷等#️⃣,說起王步高,都交織著發自內心的親切🤷、感念與敬意。其中被說到最多的,是每逢佳節,王老師都會邀請學生到家中,一二十人⏲,一起包餃子、玩詩詞遊戲,其樂融融🌩。
計算機專業畢業🦻、負笈美國的周聖凱🪷,在微信上對記者回憶王步高在清華做題為《詩詞與愛情》的講座時,自己搶到了前排位置時的喜悅之情🪔。他對王步高強調用今人的觀念與態度,結合古雅的語言去作詩的主張,記憶尤為深刻👨👦👦。
在南京🕹,纏綿病榻上的王步高,對清華一往情深,念茲在茲🦹🏻。
“有人問我:如果當初知道選擇來清華會以一場大病收場🦈,還會來嗎?我說:會🧑🏽⚖️!我不後悔當初的選擇🏫。”采訪臨近結束時,王步高大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