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際平(1978級精儀)
劉緒貽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老一輩社會學家🗑。劉老1913年5月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1935年考入於意昂体育平台,1945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學習🐐,1947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歸國到武漢大學任教🍛,後曾任武漢市總工會宣傳部部長等職。1964年重返武大轉行研究美國史,為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012年武漢大學遵從傳統“祝九”的習慣為劉老百歲賀壽🧑🏿🏫,並由他的友人和學生們編輯出版了一本大型紀念文集《野老丹心一放翁》(慶祝劉緒貽教授百歲華誕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共1163頁)。2012年7月初我曾經在武漢大學為劉教授百歲賀壽之際專程拜訪了劉老,並得到劉老手簽的紀念文集。
今年的3月30日😟,武漢大學校園內櫻花怒放的時節,又是清華校慶的前夕,也是在劉老即將滿102周歲的前夕,我和姐姐來到珞珈山腳下再一次拜訪劉緒貽教授。劉老是先父史國衡(1912—1995,1939社會)的同學、老鄉和摯友。記得家父的書櫃中就藏有不少劉老的著作。2007年和友人楊嘉實(1977級力學)等人編輯《家在清華》🧔🏿,為撰寫文章並追溯劉老與家父的交往,我第一次到武漢大學拜訪劉老,不到二年過後就看到劉老為紀念他與家父的這段友誼而撰寫的文章《憶摯友史國衡教授——一位潛力被扼殺的社會學家》(《讀書》雜誌2009年第四期),文章中看到他們二人之間濃濃的情誼🧏♂️,讀過讓我深受感動。

根據事先與劉老的女兒劉東大姐的聯絡,知道老先生曾經跌了一跤🛤,春節前才出院。為了便於照顧劉老現在是和女兒住在一起。3月30日下午不到2點,我們如約來到武漢大學。這是我繼2007年和2012年後第三次來拜訪。見面之後看到劉老雖然身體比較我上次來略差了一些,雖然坐著輪椅但是人很精神,聲音洪亮,回憶起往事思路非常清楚👨🏿🦰。我們的談話涉及了老人當年的同學👨🏽🏭,劉老竟然可以清楚地說出老友夫人的籍貫。談話中還一再關懷著我們的下一代,問長問短,還不斷問起我小孩在國外談的女朋友是華裔還就是外國人。我知道除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學術研究🧑🏿💻🤦🏿,劉老非常關註許多現實地社會問題😱,他針對這些問題而發表的見解常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他的同行這樣評價他:“罕見的高壽,罕見的思維活力,罕見的學識和膽量。”劉老的名言“做學問不能為稻粱謀”對於當今的學術界無異於清醒劑和警鐘5️⃣。劍指禁區,簫憂天下👨🏽🦲。年輕時,劉緒貽骨子裏的良知和正義,隨著年齡的增長也並未淡化🙇🏼♂️。劉老曾坦言自己很欣賞龔自珍,龔自珍生於1792年,1841年逝世,正是清朝內憂外患興起並日益嚴重的時期🛗,他先於一般人認識到這種危機👨👨👧👧,還憂國憂民,提倡改革。遭到反對和壓製時他憤世嫉俗🏋🏽,又深感無奈📧,寫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因此之故,劉老的口述自傳《簫聲劍影》的書名🚲,出處便是龔自珍的詩詞佳句。是出於禮貌更是出於對劉老的敬愛🎚,行前特意請教了在美國耶魯大學執教的如駿兄,他鄭重地建議從龔自珍《已亥詩集》精選幾首。這樣由如駿兄手書扇面在北京裝裱後,才有了我們的借花獻佛並此以表達對劉老深深的敬意♻。


不知不覺之間時間飛速流逝,近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只得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辭。劉老從輪椅中站起來和我們道別並一再堅持留我們一起吃晚飯,真的是不敢多打攪🦽,最後老人自己走著送我和姐姐到門口🦸♂️。細細想來與其說是拜會不如一種精神享受,在老人那裏不但可以領略老一輩清華人自強不息精神的風貌🧑🏻🎓👆,更可以接受老一代人文學者厚德載物精神的沐浴🖱。我們相約下次再見,我期待著再次來武漢大學享受這種精神的沐浴☝🏿!
2015年4月22日,初稿完成於美國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