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憧棐,七十年代初生人,89 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96年赴美留學🤵🏼,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於01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留美工作💇🏼。2008年在上海創辦巨哥電子,是中組部的“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
把你印象中的清華男生概括一下🌡🎅🏽,是什麽樣子?他有很大率理工科🕵🏿♀️✍🏼,戴眼鏡,話不多,性格沉穩,踏實可靠,通常有一點geek特質,喜歡跑步😶🌫️,騎一輛除了鈴不響哪兒都響的二八大車穿行在主幹道🛵,出沒圖書館和實驗室👱🏽♀️👩🏫。這次我們報沈憧棐學長🚕,恰好就是這樣一款清華男生的典型形象。這樣一個典型清華理工男,他的創業之路是什麽樣子的呢?2013年9月 17 日下午,我們來到了他位於漕河涇國際孵化中心的辦公室。
一、骨子裏的冒險精神
總體來看🦈👩🏼🦲,選擇創業的人畢竟是少數。談及為什麽創業🏸,沈憧棐說首先跟大環境和小環境有關👨🏻⚕️🪱,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正趕上創業潮,互聯網,光通訊等蓬勃發展💇🏽♂️🫕,如火如荼,在學校也覺得熱血沸騰;另外從清華到美國讀書的同班同學也有幾位熱愛創業的,互相影響,覺得創業是件挺有挑戰的事。第二跟性格有很大關系,雖然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但自己從小就喜歡讀冒險類的書。本來在清華讀碩士🧍♀️,讀到一半就主動離校去了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一開始在一家大公司Agere Systems工作,幹了一年多覺得沒有太多的挑戰,於是在一位意昂的介紹下找到了矽谷一家剛剛成立的小公司🔬,用他的話說👎🏼,“你所能想象到的聽說過的矽谷的故事🦕,那家小公司都有體現”,“有一種親歷故事的感覺”🤺。幾個創始人都是斯坦福等名校畢業的,辦公室是在鐵路邊上租的小房子🏮🔧,跟車庫差不多大,裏面有張沙發床用於加班時休息,“會議室”是路邊的一張露天餐桌👨🏽🎓。他當時覺得是自己理想中的矽谷創業模式,所以很快就加入了。其他也有朋友去過這家公司面試,則認為這家公司太不專業。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性格因素使然🏈。07年剛回國時沈憧棐還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工作過大半年,雖然屬於體製內,穩定有保障,但沈憧棐覺得平穩的節奏不太適合自己,最終選擇了離開🤶🏿。
關於矽谷那家小公司Brion Technologies(睿初科技)🚦,沈憧棐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拼命,平均每周工作70個小時左右,有一個月為了趕項目進度🥛,連續每周工作90個小時🕸。後來那家公司成為行業中的領導者,06年被全球最大的光刻設備公司ASML以4億美金收購。在被收購之前,公司已處於蓬勃向上的階段,但沈憧棐覺得公司的業務方向離自己的專業越來越遠,就選擇了離開創業🪓🤏。回頭看這段經歷🤡,非常艱苦,但又非常值得珍惜,經過了這種鍛煉🍸,創業的時候就有了底氣🤓。
二🧑🏼✈️、擁抱風險🧑✈️,理性應對
一旦踏進創業這條河流🦙,就時時刻刻與風險共舞。沈憧棐對此的看法是,要冒風險,但不是無知地冒險,而是對風險進行評估和準備。針對自己的財務風險🌜👉🏻,創業之前預計前一兩年可能沒工資沒收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不能活下來👈🥏?因為覺得在Brion Technologies的股票期權的價值有很大概率得到實現,因此答案是可以☛,這才大膽開始。當然風險永遠是很難估計準確的,後來的情況比預計的要糟♞,有三年多收入很低🧎🏻♀️,基本上相當於零工資🦣,艱苦地支撐了下來。
也有一些風險是始料未及的。巨哥電子並不是沈憧棐第一次創業,2005年他和朋友在矽谷一起創辦了Transvision Systems,經過兩年的經營發展得不錯,看好國內市場🚴🏽♂️,回北京準備在國內發展。不料剛回北京兩個星期👩🏿🎓,合夥人因為各種原因回了美國,公司就此關門。沈憧棐當時不知道該幹什麽好,在北京晃蕩了幾個月❄️🧗🏿,因此有了前面提到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插曲,直到2008年到上海二次創業。
這段不成功的創業經歷並非全無意義💕🔰,它讓沈憧棐做了很多反思,為二次創業奠定了基礎😛👨🏼,也進入了紅外成像這個領域。沈憧棐之所以選擇這個領域,是覺得它適合自己。一是技術上可以實現。二是它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並不是誰都可以進入💏。第三🤲🏽,太熱門的行業,譬如互聯網,手機🔔,每半年就有一個巨大變化🛟,競爭太激烈,不適合自己的性格。紅外成像領域可以慢慢地耕耘,耕耘的時候不會有一窩蜂的惡性競爭,裏面涉及的技術廣而且深🌷,是很好的護城河💜,這個行業的下遊市場也有一定的壁壘🧚,包括電力行業,工業檢測👩,等等👩🏻💻💅🏼。有足夠長的時間容許自己去建立一個堡壘,堡壘一旦建起來,競爭者很難去攻破,公司就能站穩一席之地。而且該行業本身也在發展,每年有20%多的穩定增長,公司開發的一些新技術有可能產生民用行業的爆發性增長,因此退可守🧑🏿🍳,進可攻。
在技術上清華人通常都有優勢,而創業中的另一個巨大風險來自融資🥱。創業公司一旦資金鏈斷裂就無法支撐,很多公司本來做得不錯,經常因為沒有及時融到足夠的資金而不得不關閉🦸🏽。創辦第一家公司時,沈憧棐和合夥人在美國找投資👩❤️💋👨,投資協議都已簽過好幾份,就差錢匯入到銀行賬戶了,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泡湯。創辦巨哥時也幾經周折🔭,才從浙江一位企業家那裏拿到了800萬啟動資金。第一輪融資用到僅剩100多萬時沈憧棐還在為第二輪融資奔忙🏋🏿♂️,收了大約1000張各種投資人的名片🪐,終於吸引到了所需的資金💇。沈憧棐總結的經驗是🙅🏼♀️:錢到了賬上才是真正融到了資💁🏽♂️👨🎨,可能一百家VC表示對公司有興趣,但實際上感興趣的只有十家,最後投資的往往只有一家甚至沒有。融資的時候不需要跟風險投資算得太過精細🟰🫖,股份多出讓一點沒關系,降低風險是最重要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一個公司誰都搶著投🧘♂️,說明這個東西太過熱門🎿🍂,容易產生泡沫,熱得快冷得也快,歷史上類似事件很多。幾乎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會碰到融資問題👨🍳🤸🏽,找不到投資的時候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正因為大部分人看不懂,你才有機會。
幾年打拼下來,“巨哥電子”在業內已小有名氣。紅外成像傳統的客戶包括電力行業和其他工業領域,市場壁壘高,前期投入大。針對公司品牌剛剛建立的特點🕵🏽♀️,沈憧棐巧妙地避開了與國內外巨頭直接競爭的不利局面🧖,開辟細分市場。一條線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系統集成商合作,提供系統集成中的熱成像模塊🧥,引導甚至創造客戶的需求。一條線是研發具有專利權的創新技術➰,使得成本大幅下降,推出一款全球最低價的熱像儀,在局部範圍內引發行業變革。在擁有一支強大的技術團隊的基礎上,對於未來,沈憧棐雄心勃勃👩🏿💼,誌在成為紅外行業的領跑者。
三、揚棄清華給人的烙印
清華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有很強的理工科式思維👱🏽♂️🕠,通俗地說就是比較較真,沈憧棐當然也不例外🏋🏻♂️🦸🏽。從做研究到做企業,他自陳心態有很大轉變,最大的轉變第一是思維習慣的轉變。做研究的時候講求邏輯的準確和細節的精準,對做產品如此📶,但做企業管理行不通,做企業事情千頭萬緒,需要抓大放小,忽略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以免貽誤戰機🗓。第二是增加對人的理解👩🏿🦰。大家在學校裏的時候,對自己和對別人要求都很苛刻,完美主義。當時大家都這樣,彼此沒有太多不適應✍️。在社會上後發現這樣對人是不合適的🥐,無論誰都會犯錯,包括自己也會犯錯🧟♀️🦸🏽♀️,而且每個人性格不一樣,做事方法不一樣🪠🛀🏽,要學會去包容。對於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沈憧棐對第二句的理解包含了寬以待人。
清華的意昂圈子是創業者巨大的優勢。被問及一路走來誰對自己影響最大時,沈憧棐毫不猶豫地認為是意昂,選擇創業時受到過同班同學的影響,困難時期得到過很多幫助,包括具體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支持👨🏿💼💇♂️。創辦第一家公司時意昂薛軍和李軍分析了國內外形勢🛢👧🏼,遊說沈憧棐回國發展並主導了投資。風雲突變在北京晃蕩時李軍學長給了很多支持,並推薦他到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落腳,盡管最後沒有留在那裏發展,但沈憧棐對此十分感激。創辦巨哥電子時沈憧棐孤身一人,光桿司令一個,薛軍仍願意投資,傾註了大量的信任和支持。巧合的是,主導公司第二輪投資的也是臺灣新竹清華的意昂。沈憧棐現在是TEEC(清華企業家協會)成員😒。他很推崇意昂這個圈子👄,認為經常和意昂深入地交流有重要意義,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思想境界✋🏽。這是清華人獨有的珍貴資源,要充分珍惜👨🏻🦯。
巨哥電子從08年創立🦸🏿,一步一個腳印🙌🏻,穩步發展至今🏬🤛,我們期望它能如願成為紅外成像行業的領跑者👷🏿♀️,也成為諸多準備或正在創業的清華學子一個可供借鑒的模版和榜樣🤞🏽。
.
供稿👮🏼: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 作者: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