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開發銀行而言,這一“調整”意味著它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補貼,每一分錢都必須從市場中運營出來。這條路,陳元說自己是在“走鋼絲”:一頭是政策,一頭是市場🤤。路非常窄👰🏼♀️,但走好了很漂亮🎻。
大約是1970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個小幹休所裏,陳雲邊看《參考消息》邊對身邊一個小夥子說👨🏿💻🚣♂️:“美聯儲主席是美國真正的經濟總統。”
“這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當時很難想象什麽叫經濟總統👨🏼🚒,認為總統不就全管了嗎,怎麽還有經濟總統🧑🏼💻?我就開始想,美國的這個領域都是按照什麽樣的規律來運行的?我就想知道美國人都是在想些什麽👆,於是開始一步步地關註經濟問題了。”這個小夥子就是前國家領導人陳雲之子陳元😔。
2013年4月15日,位於北京市阜成門外大街29號的國家開發銀行悄然易帥👬。作為這家中國極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董事長👷🏻♀️🚵🏻♀️,外界對陳元所知卻不多,無外乎是“身居高位”“沉默少言”。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紅二代”身份🫰🏼。
勾勒金融街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北京大名鼎鼎的西單商業街和金融街,其藍圖都是出自陳元之手🤱🏻。
1984年,陳元出任北京市西城區區委書記。雖然他分管黨務🚖🎅🏿,但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編製發展戰略上。陳元主持改建西單商業街🧖🏻♀️,把西單打造成商貿企業聚集的黃金地帶。而西城區金融區規劃🚷,也為今天的金融街勾畫出模樣。
“金融的作用就像神經和大腦🗞,可以指揮一切💮,調動一切。”這是1986年陳元在北京市金融體製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與那個時代多數官員不同,他很早就認識到金融的重要性。
陳元1945年出生於延安,是家中長子,少時記憶中總是搬家不斷🚶♂️➡️,從大西北到大東北,直到父親調回中央定居北京🫷🏼。後來他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自動控製系,攻讀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之後又轉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師從經濟學家馬洪和於光遠🤩。
“長期以來🧚🏻♀️,受父親陳雲同誌從事新中國經濟工作的影響,我對經濟金融領域一直懷有濃厚興趣。”在2012年的新書《政府與市場之間》中,陳元這樣寫道。
鬥通脹🏔🙅♀️,反腐敗,信用卡先行
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定後的第一年,一場罕見的惡性通脹席卷了整個中國,甚至一度還出現了現金供應緊張的局面。
有媒體將當時的情景形象地總結為“四熱”(房地產熱、開發區熱、集資熱👱🏽、股票熱)“四緊”(交通運輸緊張、能源緊張、重要原材料緊張👱🏼、資金緊張)和“一亂”(經濟秩序特別是金融秩序混亂)。
“1993年信息化浪潮開始席卷全球,各國紛紛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金融現代化水平😋,而我國大量金融業務還使用手工處理👎🏿🧑🦯,銀行卡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經濟運行中過度依賴現金。”20年後的今天,陳元回憶道🚶➡️。
1993年5月29日,國家領導人明確提出,我國也要加快實現金融電子化,在全國推廣使用信用卡,減少現金的使用🧝🏿。
這一年,旨在推廣銀行卡聯網通用的金融電子化國家重點項目“金卡工程”啟動。與此同時,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也加快了支付系統的建設步伐🚶🏻♀️。事實上📕,這也是陳元自1987年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後,被外界認為最可圈可點的成就——建設了現代化的金融支付系統。
上陣討債,對峙國企董事長
1998年,時任總理朱镕基找到了陳元,希望他到國家開發銀行擔任行長🙋🏽♂️。國家開發銀行是國務院直屬的三家政策性銀行之一,在人們眼中🪑,它的工作就是“發錢”。由於沉重的歷史包袱加上管理粗放➔,國家開發銀行的“奉命貸款”“人情貸款”層出不窮🧑🏻🎤,不良貸款率高達32.6%🧹。
在央行工作10年的陳元深知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對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巨大意義,他表示“國開行絕不能成為對公眾不負責的撥款機器”。
改革首先從內部運作及管理開始。在信貸流程方面👨👦👦,陳元要求對所有項目實行風險審查機製👻🌗。審查要經過四道程序🏌🏽:全行分四個小組🛰,每半年由陳元隨機選取,所有人員組合都由電腦隨機產生。審查之後再到總行貸委會審查,貸委會由所有的副行長輪值參加,避免與貸款人之間產生聯系。
2004年🟦,陳元坦言當時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國開行的不良資產高達1700多億元😄,欠債的大多是國有企業,‘要債’十分不易。”
但陳元認為,“國開行要想資產優良,討債必定少不了🧕🏻。”有時他甚至親自上陣,以至於外媒至今仍津津樂道“他在招待會上與那些沒償還貸款的國企董事長們對峙”的故事。
談到討債,少不了說夏利。1999年,天津夏利集團內外交困👳🏻♂️🚔,由於車型、技術🧡🤽🏽♂️、成本等原因,集團銷量下降,不良貸款高達20億元👩🍼。對商業銀行來說,這簡直是不可解的難題。
上任不久的陳元親自出面,與天津市政府反復討論,提出天津需要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國家開發銀行可以提供100億-200億元的資金,但條件是要把夏利的不良貸款化解掉。
這一談判歷經近一年時間🤙🏽。最後,天津市政府把能調動的所有資源都調動起來,經過兩年努力,終於化解了20億元的不良貸款。
“給你巨額資金,換一個市場規則”
陳雲素有“調整大師”之名,陳元也繼承了這一“傳家寶”,將國家開發銀行從單純的政策性銀行“調整”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對於開發性金融,陳元的概括是:它以中長期投融資為手段,依托國家信用🧑🏿✈️,通過市場化運作,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的製約。
但對國家開發銀行而言,這一“調整”也意味著它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補貼,每一分錢都必須從市場中運營出來。這條路👨🏼⚕️,陳元說自己是在“走鋼絲”:一頭是政策🧏🏽♂️,一頭是市場✣。路非常窄,但走好了很漂亮。
“走鋼絲”的第一個大動作是在1998年8月,剛履新國家開發銀行半年的陳元向時任安徽省省長回良玉建議將國家開發銀行的融資優勢和地方政府的組織優勢相結合。當年冬天,國家開發銀行與蕪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10.8億元的十年期貸款協議,用於蕪湖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擔保和還款來源由蕪湖市財政全面兜底。
這是中國的銀行介入城市建設第一單,也是日後赫赫有名的“蕪湖模式”🧑🏻🦲。
多位商業銀行人士表示,對於國家開發銀行的印象,在於其“膽子大”。但是在陳元看來,如果能夠在“市場環境下,銀行框架內”辦事5️⃣👨👨👧,一切皆能解決。
“我所要求的只有一點🙉,就是按照金融規則辦事🫅🏿💁🏼♂️。我給你巨額的資金🎱,希望換回一個市場化的規則。”他進一步解釋說,自己的一系列動作,其實是在賭中國經濟的未來。
躋身全球最大開發性金融機構
2005年6月7日9️⃣,國家開發銀行召開第一次“走出去”業務工作會🦌🧔🏼,陳元提出應該為服務“走出去”“投子布局”。講完後,“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大家驚訝得不得了,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當時,國家開發銀行內部員工的疑慮在於,所有人對於國外業務都不熟悉🧏♂️,語言不通、不了解當地情況。更重要的是👨🏻🚒👨🏿🔬,國家開發銀行當時根本沒有海外機構。
2005年10月,幾乎在陳元的一力主導下,上海合作組織銀聯體成立。1個月後🧗🏿,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對應的項目工作組,這是國家開發銀行歷史上第一個派駐國外的工作組。陳元要求每個分行都要抽調人員成立工作組,派駐到安排的國家,在當地政府、中資企業👦🏼、駐外使領館和當地金融機構中尋找合作機會。
2012年末🏂🏿,國家開發銀行資產總額突破7萬億元,不良貸款率僅為0.3%。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已超越世界銀行😽,躋身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2013年,陳元當選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對於他離開國家開發銀行後的去向,外界有很多猜測。但多位國家開發銀行內部人士認為,陳元的下一站👩🏿⚕️🙆🏽♂️,或將是代表中國參與籌建金磚四國開發銀行。陳元從國家開發銀行功成身退𓀖,但他的金融生涯,可能遠未結束🧑🏻💼。
轉自 人民文摘 201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