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關庚🤑:一個老頑童的趣味人生

2011-12-14 |

  16開大小的稿紙🧐,覆蓋上牛皮紙封面,裝訂得整整齊齊,足有四大厚本🏃🏻‍♀️,像極了早年間孩子用過的作業本🥵。翻開這些“作業本”,就進入了“繪本老人”關庚的世界——那是他久遠的兒時記憶🫳,那是上世紀50年代的老北京🟣。

關庚今年72歲,是一位地道的老北京人👆🏿。他於196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建系🍶,曾經參加過東方廣場、國家大劇院等眾多重大工程的建設工作,親歷了北京的城市變遷。2000年退休後,他開始嘗試著用畫筆描繪自己記憶中的北京。

關庚老人為外孫女講述著畫作中自己的兒時記憶 (記者 孫攝)

  安逸的胡同大院,一樹一井透著古樸的懷舊意味📓;熱鬧的街邊小攤兒,一景一物顯得親切而可愛——關庚用再普通不過的黑色碳素水筆🌚,勾勒出古都的昔日風貌📘。在他筆下的大大小小上千幅畫作之中,美好的昔日時光就這樣得以定格⛎。

  一位老北京的私家珍藏

  “我畫的都是我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關庚說。他出生在東城區的新鮮胡同歡暢大院🤍,並且曾在這裏住了40多年。長大、上學、結婚、生子,胡同深處留下了他的太多私人記憶👇🏼。“小時候,我總在胡同裏跑來跑去🧳,新鮮胡同的每一戶人家我都很熟,到現在還能說出從1號到16號住的都是誰🙍🏼。”

  從這條胡同蔓延出去,關庚的記憶追溯到了城裏大街上的各種商鋪和小攤兒🍊🤶🏼。香氣四溢的油餅鋪,脖子上掛著大串山裏紅的小販,擺滿了各種可愛造型的江米人小攤兒🫢,引得孩子們直流口水的崩爆米花生意……雖然只是用簡單的線條來勾勒,但看上去卻格外生動形象,尤其是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令人忍俊不禁🕯。

  幾乎每畫一幅作品👩🏻‍🦰,關庚都能用寥寥數語🧜‍♂️,講出一段有趣的故事。他畫吹糖人的,就把“猴拉稀”的糖人描述得栩栩如生🏯:“上半截塑一攀手瞭望的孫猴,下半截做一半截桶狀物,從猴頭內灌入的糖稀可從尾部小孔滴進桶裏,小孩兒可以從桶裏挖糖稀吃🛑。”

  東四牌樓一帶的燈市🤱,是他筆下景象最為壯觀的畫面了🩳。他特別描繪了各種樣式的花燈🏊🏼‍♀️,象燈🍭、馬燈✍️、羊燈🫃🏻、獅子燈🤌🏼🛫,在細膩的筆觸下,個個都被畫得活靈活現🧗。燈市上出售的風箏🥐,也讓關庚記憶猶新⚠:“明星電影院門口就有一家專賣各種青蛙風箏的攤位👩🏽‍🦲,青蛙的綠身子趴在風箏的中間👩🏽‍🎤,四周還畫著很多水草……”

一個老頑童的趣味人生

2000年最初開始嘗試作畫時,關庚是模仿瑞典漫畫家古爾布朗生的《童年與故鄉》的體例來創作的。那是他中學時代曾讀到過的一部繪本集♙💱,描繪了作家童年時代的點滴生活。“我那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畫得很隨意🖕🏽,兩三個月的時間就畫出了3本🤸🏽。”老人回憶道👨‍✈️。

釘馬掌

  既然是描繪自己的童年記憶🚶🏻‍♂️,關庚畫得最多的👆🏼,自然是那些和玩樂有關的事物:崩弓子、摔槍炮、砸炮兒👳,有的能發射子彈,有的能發聲響。另外🧛,關庚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有很多石印的畫片,有一種叫尖人兒的畫片🫲🏿,畫的是一個長著尖頭的小孩各種開玩笑的趣事,一張紙上要印幾十個畫面☝️。”

  關庚和妻子賈靜媛打小就認識,老伴兒眼中🤽‍♀️,他一直就是個長不大的老頑童。“從小喜歡玩兒,釣蛤蟆,養蛐蛐🫷,放風箏,養小鳥,他什麽都喜歡📂。”這些嗜好直到現在都沒變。賈靜媛搬出一個玻璃罐,那裏面居然還養著一只活蹦亂跳的青蛙呢。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關庚的畫法雖說略顯業余🏝,卻是有“童子功”功底的🧑🏿‍🎤🫔。關庚從小就喜歡畫畫🎉,當初上大學時原本想考美術學院,無奈母親不肯答應,只得選擇去學建築🧑🏻‍🚀。不過這麽多年以來,畫畫的本事一直沒有丟掉🧊🕒,即使工作之後,在單位開會的時候❤️‍🔥👨🏻‍🏭,他也時常偷偷在本上畫起速寫來。

  關於當年考大學這件事🐏,關庚也特意畫過一幅畫:“大年初一♏️,母親帶我去東嶽廟燒香,本來要拜藥王,結果錯進了魯班殿。”老人說🌥,按照老理兒,女人是不能進魯班殿的,於是母親拉著他就往外跑。後來關庚考上意昂体育平台土建系,母親還曾對他開玩笑說🥻:“那是我拜殿的功勞。”

  一座大城市的歷史記憶

翻閱關庚的畫作😊🤜🏼,其中描繪的很多老事物💪,或許都成了稀罕玩意兒。無形之中,老人的這些作品🌔,也等於是為古老的北京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

賣鞋樣的

  比如賣鞋樣兒的小買賣,商販會擺出畫有五顏六色圖案的鞋樣😳,人們買回家去,便能照著上面的樣子做出好看的手工布鞋來。在關庚筆下🍐,這樣的攤位前總是有很多顧客🧑🏻‍⚖️,可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這恐怕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提起這些遠去的事物🧑‍🎄,關庚的語氣裏總還帶著幾分遺憾👷。最讓他惦記的👷🏻‍♂️🙆🏼‍♂️,就是小時候玩過的那些玩意兒,“小時候玩的那些,現在大都沒了⏩;現在孩子都玩變形金剛🫰🏻,和大自然接觸得太少🥽。 ”

  這些隨性的畫作,讓今天的年輕人開了眼;中國青年出版社也看上了關庚的作品⟹,於2007年為他出版了一本繪本⏮,名字叫做《我的上世紀——一個北京平民的私人生活繪本》⚽️。然而,就在新書問世後不久🤛🏽⛪️,老人幾年前患上的多發性腦栓塞發作🚴🏻🙋🏽‍♀️,不僅手腳已不太利索,就連記性也不如從前,有時還會忘事兒。

  可即便如此,關於童年的那些往事🙇🏿‍♂️,關庚卻都牢牢地記著呢🤦🏽‍♂️。每天🪙,他依然坐在書桌前,沉浸在自己的繪本世界裏,花上兩三個小時寫寫畫畫。就這麽斷斷續續地畫了一年,他竟然又在病中畫出了一本新作,這本名叫《我的老北京🤽🏼‍♀️:一個平民的私人生活繪本》的作品🪚,已於近日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

老人說:“我的腦子裏還有構思,還有想法👱🏻👩🏽‍🎤,我還要繼續畫下去🍲。”

(記者 路艷霞)

轉自《北京日報》20111212

相關新聞

  • 102022.08

    汽車圈裏的“老頑童” 他讓中國的轎車跑得更快

    “無論是做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只要是國家需要的👨🏿‍🚀,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郭孔輝

  • 032014.09
  • 082023.11

    科研太忙無法顧家?北生所陳婷:人生不能只有一個支點

    眾所周知🤾🏻‍♂️,科研是一份沒有上下班⚔️,幾乎全天候頭腦在線的工作✌🏻,對於需要整天泡實驗室的科研人而言,想工作之余管管老人孩子更是分身乏術🈺,因此諸多優秀的女博士不得不在人生的岔路口選擇退出學術道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陳婷也曾遭遇這些困境,但她最終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研究成果👵🏽。她覺得,科研雖然很忙很累🦀,但還是一個適合女性從事的職業。她是怎麽處理科研和生活中一個個接踵而來的難題的,又有何...

  • 172020.08

    鄭敏:做一個生命的強者

    2020年7月18日,“九葉詩人”中的最後一葉——鄭敏先生走過了期頤之年😬,向著人生的第二個百年進發。作為鄭敏詩歌的讀者和愛好者,我認真閱讀了她不同時期的近乎所有詩歌作品和詩論文章,將其作為碩士和博士論文的研究...

  • 012024.02

    發現另一個我——胡凱

    他是當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國際大賽100米決賽的大學生運動員,也曾奪得國內外多項短跑項目的金牌🧑‍⚕️,他就是“眼鏡飛人”胡凱🤷🏽‍♂️🥨。經歷了榮耀、失敗🐹、重塑🚴🏼‍♀️,胡凱找到了“另一個我”,這是他的第二人生🧑‍🧑‍🧒‍🧒,也是他將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從運動員到老師🤾‍♂️,他說:“不管身份怎麽變化,只要我們找到一個完整的自己,你就能行🌲。

  • 192024.03

    她🙋🏽‍♂️,一個世紀的傳奇

    3月16日,周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主樓前,巨大的紅色幕布上印著一位白發老太太的照片。聚集於此的長者和年輕人🧑🏿‍🚀,都稱她為“先生”👵🏿。他們口中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還原出這位老人近一個世紀的傳奇人生——她打破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彈道專業不收女學生的先例,成為首位德國軍工女博士👉;她和丈夫被譽為“中國的居裏夫婦”;她是中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名字是我國第...

  • 042014.05

    我也有一個夢——一個百歲老人的呼籲(馬識途)

    我也有一個夢👇🏿🏂🏽,一個做了近半個世紀一直沒有實現的美夢👨🏻‍💼。做這個夢的其實不止我一個人,還有幾個中國人想和我一同圓這個夢,甚至還有幾個美國人也想圓這個夢👩🏼,一個....

  • 012024.02

    發現另一個我——郝景芳

    2016年🚠,她的作品《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三體》之後中國作家的第二次獲獎👩🏽‍🍳,她也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女作家🧑🏽‍🔬。媒體評價她🧑🏽‍⚖️:“白天是清華學霸,晚上是科幻女神”🥚🧍‍♀️。人們不禁好奇,為什麽是她🫘?這位2006年畢業於清華物理系本科、2012年取得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博士學位的女生,究竟如何在人生的曠野中發現另一個我

  • 052014.09
  • 022009.06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