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亞(資料照片)
繼錢學森之後,我國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於2011年2月26日逝世。今天,中國工程院機關會議室裏,氣氛悲痛而凝重。科學家們在這裏追思緬懷這位傑出的科學家🧘🏼♀️,表達著對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的深切懷念。
師昌緒院士:
今天哀悼朱光亞同誌去世,我感覺到非常沉痛💪🏿。朱光亞在我國原子彈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善於團結大家,充分發揮大家的作用。光亞同誌病了以後,也一直關心我們國家科技的發展☀️。和光亞同誌過去就有很多交往,光亞的為人可以說是沒有挑剔的⛓。我覺得光亞去世是中國科學界、科技界,甚至於對我們國家的整個發展,都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徐匡迪院士👵🏿:
今天我們在這兒悼念朱光亞老院長,追思他在科學界作出的傑出貢獻🧚🏻♀️🦶🏻。光亞同誌是我的長輩,是我的師長之輩,我們專業有所不同,直接交往並不多,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非常愛護年輕人的長者,也是一個非常淡泊名利的科技工作者🔣。
剛到工程院來工作時,我就想到看看朱院長,讓光亞同誌給我一點指點,怎麽做好這個工作。大家都知道他是工程院的奠基人,在他的手裏製訂了各種工程院的規章製度,使得工程院的運作,有既民主又嚴格的工作程序。約好了以後,我就到總裝科技委去了。在他的辦公室。那天我印象很深,陽光明媚,面向北海的一個辦公室。我簡單向他報告了,我來了,應該怎麽工作,給我指點一下⬆️。當時光亞同誌只是微笑著看著我不說話,大概有好幾分鐘,等我站起來要離開他辦公室的時候,他也站起來,堅持要送我到電梯口,就這段路,他跟我講,工程院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院士標準,把好入口關,他講的這句話非常關鍵,可以說語重心長。光亞同誌話不多,但是講的都是非常關鍵的話。
潘雲鶴院士:
朱光亞同誌是我們國家兩彈一星的科學家,也是傑出的科學家。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工程科技領導者。工程科技領導者和一般的領導者有不同的素質,這些素質在朱院長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第一,忠心報國,把科學技術和振興中華密切結合起來🚖。朱光亞院長的履歷上,從美國拿到學位以後,先到北大當教授,然後做英語翻譯,然後到東北人民大學當教授,然後又調到總裝👫。他按照國家的需求,從一個崗位到一個崗位,為國家的事業,為人民的事業奮鬥。工程科技有明確的目標,就是為國家、為人民🎰✖️、為黨的事業進行服務。這方面我們的老院長作出了非常好的榜樣。
第二,他引導我們國家兩彈一星事業向縱深發展🥝。我們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候,第一個和第二個報告都是他起草的,建議國家把原子彈和導彈結合起來,使得我們的原子彈長了腿,能夠飛到指定的目標。做完了又是他起草報告,建議我們國家進行地下核實驗等等。從一系列的工作步驟來看,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還具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其他的科學家一樣,對我們國家“兩彈一星”影響深遠,他還主張把核技術用到核電上,這個也是在他自己的領導下一步一步進行的。
作為工程院的院士,應該學習朱光亞同誌的精神,具有把精深的學術知識和國家需求相結合的戰略眼光,然後一步一步推進,實事求是,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民族服務🥷🏿。
朱高峰院士🧑💻:
今天我們懷著非常沉痛的心情,悼念工程院首任院長朱光亞院士。工程院在1994年成立,成立之前籌備期間朱光亞同誌就參與了籌備領導小組的工作。96位院士產生以後,由全體院士不記名推選院長和副院長,朱光亞同誌眾望所歸,被大家一致推選為院長候選人,在第一次院士大會上正式被選為院長。
朱光亞同誌非常講民主,尊重所有的人,建院初期包括主席團裏面,包括院領導班子裏面,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的意見,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他本人言語不多,但是非常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非常尊重別人的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他讓大家盡量的說💅。在各種場合,包括主席團成員包括院裏面各位領導都可以暢所欲言,有什麽意見都可以放在桌面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他就不輕易做決定。比如說成立學部的時候,當他知道全體院士討論過程,不同意見比較多的時候,就決定這次大會上不定了,不表決了,以後再議。這是比較大的一件事情。這可以作為工程院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事件。
胡思得院士:
朱光亞同誌在我們工程院工作了很長時間,擔任領導工作。老領導對我們國家核科學事業的突破和發展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關鍵作用。
朱光亞同誌是在非常關鍵時期調到核武器研究院的,前蘇聯停止援助,我們就自力更生。1959年經錢三強同誌的介紹,他就調到核武器研究院,領導我們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在非常簡陋的情況下,開展前期探索工作🫙。在他和他的同事鄧稼先、周光召等專家領導下,我們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理論方案,包含實驗和相應的測試技術,在非常短的時間裏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朱光亞不僅是傑出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戰略科學家。他一直身處決策層,無論是在發展戰略,還是關鍵技術方面,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回首幾十年來,在朱光亞同誌的帶領下,我們倍感榮幸,我們能有今天的發展成績,我們工程院能有這樣的發展氛圍,和朱光亞同誌努力分不開。他的高尚品格始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為我們國家核武器事業建立的功勛,永載史冊。
殷瑞鈺院士🏛:
朱光亞同誌逝世了,今天追思他的品格和他的貢獻,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我是從基層出來的,當年,從報紙上看到朱光亞的名字,知道他是搞尖端科學的,就是這麽一個印象,也沒有機會見面。1994年籌備工程院的時候,朱光亞來了,非常有名,非常崇高的戰略科學家,不太吭聲,以後一直到建院,他當院長,歷次主席團開會,朱院長每次都到,給人的印象非常睿智,有明確的判斷。在風格上他是博大的、謙虛的、民主的。這些品格給人印象很深。
杜祥琬院士🍀:
光亞主任不幸辭世,消息傳來,我深感悲痛,參加工作46年來,我一直在他的領導下工作,深受他的言傳身教,受益匪淺。見證他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國家科技事業和科技隊伍建設嘔心瀝血,奉獻終身,作出了開創性的卓越貢獻🏄🏽♂️。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實施以來,他直接領導我們專家組的工作,給予了系統性的具體指導,使我們領悟到他在幾十年科技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學術思想,他在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是一位作出了重大歷史性貢獻的戰略科學家,光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是一位智慧和品質雙馨的傑出代表,他功底深厚,嚴謹治學,一絲不苟,淡泊名利,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心胸開闊,提攜後人,贏得後輩工作者內心的欽佩,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葛能全(原秘書長)👩🏻🦽:
1996年10月份,光亞得到了核能傑出成就獎100萬港幣,他要把這筆錢捐給中國工程科技基金,我當初聽了以後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我說能不能拿一部分,比如說50萬,你自己留50萬,捐50萬,他家裏的經濟條件不寬裕。他的孩子我都熟悉,很簡樸,就靠他和徐老師的工資收入,沒有任何收入🚶➡️。可他執意要全部捐出,還專門找我談話說,這件事不要宣傳,對內對外都不要講。我知道光亞同誌的為人,我真是沒有講😴。
周濟院士🙋🏿♂️:
今天是中國工程院召開的沉痛悼念朱光亞同誌的追思會,大家在追思會發言當中,都深切的回顧了光亞老院長光輝壯麗的一生,高度評價了他作為一個卓越的科學家,特別是傑出的戰略科學家,傑出的工程技術大師,為我國的科技事業,特別是國防科技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也熱切地稱頌了他作為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所具有的獻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堅定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的創新精神,他作為工程院首任院長,為中國工程院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光亞老院長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不懈奮鬥的一生,他為中國科技事業,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事業建立的卓越功勛永載史冊,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讓我們大家銘記和踐行光亞院長的囑咐,不負國家重托,推動中國工程技術的發展。願光亞院長一路走好。(金振蓉 張蕾)
轉自《光明日報》2011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