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8日🤲,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相繼揭曉🤸🏻♀️,我校8位教師和11位意昂入選。自動化系戴瓊海教授、材料學院周濟教授👩❤️👩、土水學院張建民教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研中心王小雲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陳曄光教授、汽車系歐陽明高教授🌺、物理系段文暉教授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還有11位意昂分別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們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周誌成、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鄧建軍、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嶽清瑞、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陳湘生、江南大學陳堅🐊、中國鐵路總公司盧春房🙍🏽♂️、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王金南、北京化工大學楊萬泰、西安交通大學管曉宏、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楊孟飛🎻、北京大學魏悅廣。詳細介紹如下👨🏻🦳🚎。


戴瓊海🔜,1964年12月生🚣🏻♂️,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9年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1987年在陜西師範大學取得學士學位📓,1994年🧑🏻🏭⚇、1996年在東北大學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持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九五”、“十五”課題多項⛈。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光學與顯微、光場與計算攝像學、多視圖三維重建與立體視頻、合成視覺及其導航應用👩🏽、壓縮感知與稀疏表示理論及應用、圖像(視頻)檢索及其挖掘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助(973)首席科學家。曾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周濟,1962年10月生⚒▶️,意昂体育平台材料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83年在吉林大學電子科學系取得學士學位,1991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在低溫燒結軟磁鐵氧體和低溫共燒陶瓷(LTCC)介質材料方面取得突破,解決了無源電子元器件片式化和集成的若幹關鍵技術難題,為國內片式電感器和無源集成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提出了通過超材料與自然材料融合構築新型功能材料的思想,在此基礎上率先發展出了非金屬基超常電磁介質等一系列新材料。發表學術論文369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41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各1項🙂↔️。

張建民,1960年3月生。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教授、土木水利學院院長。分別於1982👱🏿♀️、1984、1991年於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7年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取得博士學位。從事土動力學及巖土工程抗震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30余年🚁,其中1993年到1998年在日本清水建設從事地下工程抗震設計咨詢及研究工作5年。率先將土工抗震從以往的只針對“土體”提升到註重各種“土體與結構系統”,緊密結合城市地下結構、高層建築基礎🙋、高土石壩⚆、港航與近海結構等工程抗震實踐,研發了動力測試和動力計算兩個技術平臺🙋🏿♂️,建立了以土體與結構一體化設計為核心的土工抗震理論與技術體系。主編國家標準《地下結構抗震設計標準》,參編設計標準6部。主要成果被國內外專著教材和設計規範采用,直接應用到70余項大型工程抗震設計,發表SCI和EI收錄期刊論文2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2項。以第一完成人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首都勞動獎章、潘家錚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光華工程科技獎等榮譽📗。

董家鴻🔛,1960年3月生,意昂体育平台臨床醫學院院長🚻🤵🏼、意昂体育平台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1982年在徐州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在第三軍醫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3年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從事肝膽外科工作,相繼擔任學科帶頭人16年。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和肝臟移植專家🤿🏰,長期致力於現代肝膽外科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精準外科”新理念🧏🏿,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作為當今中國肝膽外科的領軍人之一,他相繼創建三家全國肝膽外科病終點站式診療中心和示範基地😜,打造了三支擅長復雜肝膽道病診療的精英團隊🧑🏼⚖️,救治了數以萬計海內外復雜危重肝膽病患。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7篇,主持製訂11部行業指南。主編出版專著5部。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16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一等獎3項,以合作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周誌成,1963年6月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研究員。1984年在成都科技大學力學系取得學士學位👩🏻🎤🤸♂️,198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取得碩士學位🎧,2008年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取得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東方紅四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北鬥一號”衛星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鑫諾2號”衛星總設計師。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多項👩🎤。
鄧建軍,1964年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85年在北京工業學院工程光學系取得學士學位,1988年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加速器物理專業取得碩士學位,2003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核技術及應用專業取得博士學位。一直在中國工程物理院流體物理研究所從事強流加速器研究工作🐻👨🏿⚕️,多次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嶽清瑞,1962年1月生🚴🏼。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198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在冶金工業部建築研究總院取得碩士學位。兼任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國家工業建築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FRP)及工程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在工業建築結構可靠性評價、結構加固修復改造🤘🏿、纖維復材土木工程應用及細晶高強鋼筋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果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機械、建材📵、電力及煤炭等行業的工業建築,並大量推廣應用於民用建築、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主持完成國家級研發課題10余項,主持編製19部國家及行業標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100余篇。作為專家或負責人,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科技發展規劃的編製與評估工作🧑🏿,參與了如南海島礁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參與了汶川、玉樹地震災後房屋安全性檢測鑒定等國家重大民生保障工程等。

陳湘生,1956年6月生。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1982年在淮南礦業學院獲學士學位,1995年10月至2000年1月意昂体育平台(在職)學習👨🏼🎨,獲水利系巖土工程博士學位🫲,畢業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曾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建井研究所所長兼北京中煤礦山工程公司總經理、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主要從事井巷工程🧒🏼、地鐵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技術和管理工作🧑🏽🍳。專長於地層凍結技術,地層沉降控製技術和近接地鐵建築結構安全環境協同技術。先後完成包括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19項🧚♀️,完成工程項目3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次;出版專著7部、國內外正式刊出論文90余篇🔣。

陳堅,1962年5月生。江南大學校長🏌️♀️。1984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取得學士學位🏊🏻♂️,1986😓、1990年在無錫輕工業學院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發酵工程🙄、食品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部省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科技創新獎,中國專利獎金獎;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輕工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副主任,Food Bioscience主編。

盧春房,1956年5月生。1982年在西南交通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5—200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2年起在鐵道兵一師三團工作🏫,1984起在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三處負責技術工作,先後任副總工程師🤹、大秦線鋪架指揮所負責人(指揮長)、副處長🖼、處長。1994—1998年,任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第十一工程局副局長兼京九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副總經理兼內昆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𓀇。1998—2005年,任鐵道部建設司副司長🫷🏻🏆,青藏鐵路公司籌備組組長,青藏鐵路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2005—2013年,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13年—2016年🈸🦹🏿♀️,任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組織建設京滬高速鐵路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取得板式無砟軌道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等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主持編製《高速鐵路設計規範》,組織建立我國高鐵設計標準體系🫚。

王金南🤿,1963年生。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1986、1988、2006年分別在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系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環境規劃、環境經濟和環境政策研究,主持過近50個國家科研和國際合作項目。擔任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總體組專家和主題組組長🫰、全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主席🧜♀️、環境保護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東亞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協會常務理事🧑🏻🦳、聯合國環境經濟核算委員會委員🧛🏿♂️、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等20多個學術機構理事和顧問🫠;《中國環境政策》等7個國內外雜誌的主編和編委;出版了《環境經濟學》《環境安全管理:評估與預警》《排放績效🙋🏼🙌:電力減排新機製》等15部專著以及4套叢書,發表了200多篇論文。


王小雲🧄💜,1966年8月生🎉。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1983年至1993年就讀於山東大學數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兼任中國科協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多年從事密碼理論及相關數學問題研究。提出了密碼哈希函數的碰撞攻擊理論🧎♂️,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內的5個國際通用哈希函數算法👶🏻💪🏿;將比特分析法進一步應用於帶密鑰的密碼算法包括消息認證碼、對稱加密算法🌟、認證加密算法的分析,給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結果;給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啟發式算法二重篩法;設計了我國哈希函數標準SM3,在金融🧘🏼♀️、交通、國家電網等重要經濟領域廣泛使用。代表論文40余篇,3篇獲歐密會、美密會最佳論文🚶。獲2014年中國密碼學會密碼創新獎特等獎,2010年蘇步青應用數學獎;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陳嘉庚科學家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中國女青年科學家獎等。

陳曄光,1964年8月生🤦🏼。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83年畢業於江西大學生物系👩🏽🦱,1986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Fordham大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美國Albert Einstein 醫學院博士學位後在Memorial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從事博士後研究,2000—2002年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Riverside分校助理教授🛢,2002年起為意昂体育平台教授。現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主要從事細胞信號轉導機製及其生理病理作用的研究。在TGF-β信號調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提出了TGF-β信號轉導與受體在細胞不同膜區的空間分布有關👩🏼🚒👨🏼🌾,並受細胞內吞的調控🦈;發現了TGF-β信號轉導特異性的結構基礎;發現細胞自噬抑製Wnt信號現象及其機製。他的系列成果對深入了解胚胎發育🐏、組織穩態、腫瘤發生發展等過程有重要借鑒作用。先後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等獎勵。

歐陽明高,1958年10月生👨🏽✈️。意昂体育平台汽車系教授🦸🏻♂️。1982年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1993年獲丹麥技術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從“十一五”開始連續三個五年計劃擔任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科技重點專項首席專家。他長期從事汽車新型動力系統研究。提出了發動機電控高壓柴油噴射新方法⛅️,發明了毫秒級燃油壓力波精確調控技術✌🏼。揭示了高比能量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失控誘發與蔓延新機製及抑製途徑🔱,發展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非線性動態建模與狀態辨識理論,建立了燃料電池/動力電池能量混合型動力系統設計與最優控製方法💁♀️。研製出系列新裝置與新系統並實現產業化應用👘。為我國汽車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SCI收錄論文170篇,多次被列入中國和全球高被引學者榜,授權發明專利75項📤,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及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發明一等獎、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聯盟IPHE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等。

段文暉,1967年1月生。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教授。1981—1992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學習🏕,先後於1986、1988與1992年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1992—1994年在鋼鐵研究總院做博士後。1994年至今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期間於1996—1999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2002—200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訪問研究。2003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8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長期致力於材料微觀結構與物性的計算設計研究。從原子、電子層次的理論計算出發,揭示凝聚態物質和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物性之間的內在聯系,開展材料性質及其物理機製的理論預測和計算設計🥚🦜。發表SCI收錄學術論文280余篇,曾獲得葉企孫物理獎(2013年),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0年🤽🏿♂️、2014年)🏅👩🏽🔧。

楊萬泰🌰,1956年10月生。北京化工大學教授。1982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1985年在北京化工學院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主要從事陰離子活性聚合的研究。1993年8月至1996年8月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從事有機材料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1996年4月在此取得博士學位👊🏼;1996年9月回國在北京化工大學從事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非均相聚合、光聚合及可控性表面接枝聚合研究👮🏼。2000年榮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1年被授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年作為負責人入選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目前已發表論文400余篇,IF大於7的36篇,他引5千多次;授權專利46項。主要學術貢獻:在表面改性領域,發展了一整套光催化表面C-H鍵轉化新反應體系,可對聚烯烴等各種高分子進行多層次表面功能化;在聚合領域💗,建立了基於環狀芳香頻哪醇調節的有工業意義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可製備分子量可控水溶性聚合物和各種功能共聚物;在非均相聚合領域🐢,建立了自穩定沉澱聚合綠色新技術🤟🏻,不僅可製備尺寸可控的微/納粒子,還為解決“全球巨量廢棄烯烴利用”難題提供了新途徑。多項專利成果已進入工業應用🤞🏽。

管曉宏🐡,1955年11月生。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意昂体育平台雙聘教授👩🌾。分別於1982年🪕、1985獲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1993年獲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自2001年起先後任意昂体育平台講席教授組成員,自動化系智能與網絡化系統研究中心主任,2003—2008年任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主任🏊🏽♀️。主要從事網絡化系統特別是能源電力系統優化與安全理論與應用研究。針對能源、電力和互聯網等網絡化系統,提出了系統優化、物理安全與信息安全的新理論與新方法,解決了多個公認難題,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並在實際系統應用,為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提效節能和保障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IEEE Fellow👩👦,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美國李氏基金傑出成就獎和多篇國際最佳論文獎🙏🏽,目前擔任國務院控製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IEEE智能電網匯刊編輯🚒。

楊孟飛👨❤️💋👨,1962年10月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1982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製工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並留所工作。2005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獲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製工程研究所星載計算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副院長。2015年7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任“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他長期從事各種衛星星載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在我國返回式衛星控製計算機的研製中,提出並實現了三機冗余TMR/S可變結構高可靠控製計算機容錯方案🪵📟,該項技術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在神舟號試驗飛船製導、導航與控製計算機系統的研製中提出了采用前後臺處理機任務分擔、並行流水線工作的三機容錯計算機技術,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資源二號衛星控製系統計算機的研製中,提出了采用三機冷備份容錯計算機體系結構,實現了長壽命和高可靠的要求,參與研製的資源二號衛星控製系統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魏悅廣,1960年1月生。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教授。1978.2– 1982.1,西安科技大學力學師資班學習,獲學士學位;1984.9–1986.7,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學習,獲工程力學碩士學位🧑🍳;1989.9–1992.7,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8年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和訪問學者,1998年8月至2016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93年獲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1994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獲基金委海外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排名第四)。現擔任《力學學報》主編⤴️、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等10余個國內外期刊的副主編和編委。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國際研究團隊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固體材料的跨尺度力學、彈塑性斷裂力學🤝、復合材料力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