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相繼揭曉,我校4位教師和7位意昂入選。其中,陸建華、李蓬兩位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建平、賀克斌兩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還有7位意昂分別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是:王永良🤙🏼、倪晉仁、李德群、廖湘科、王恩東、楊誌峰🫴🏻、李文沅,其中李文沅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詳細介紹如下。
2015年新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名單

陸建華,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教授、航天航空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IEEE Fellow💌。1963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8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電子學系,1989年獲得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後留校工作,1998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無線傳輸的理論及應用研究🧘🏻♀️👨🦼➡️,為探月與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解決了重要的實際問題🕉。提出一種結構化的信息傳輸方法♐️,建立無線多媒體協同通信模型,發展了無線通信傳輸容量優化理論🚣🏿🚫;發明了一種結構化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編碼方法🐱,可形成規律性的構造設計,有效解決逼近容量極限的低復雜度編碼問題;提出了時、空、頻等多域協同的通信方法,通過高效的資源利用與協同處理,為復雜傳播環境下提升傳輸容量提供新途徑🚵♂️。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1)🍧、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1)等🫃🏻,被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稱號👬🏼。

李蓬🧑🏼⚕️,分子生理學家,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65年10月26日出生於江西省寧都縣,籍貫江西寧都💦。198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199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獲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脂代謝和代謝性疾病研究👎🏻。發現細胞內調節脂代謝的細胞器脂滴可通過特殊的融合方式而生長🙎🏽♂️,在脂代謝調控中起重要作用✨。發現和鑒定了多個與脂滴融合相關的重要蛋白和調控因子🧚🏻♂️,系統闡明了脂滴融合的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機製。運用小鼠模型和臨床樣品等從生理和病理機製上證明脂滴融合是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的細胞生物學基礎🥋。分析鑒定了調控肝臟細胞,乳腺表皮細胞🧎♀️,皮脂細胞中脂肪分泌的重要通路及其調控機製。從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和病理學等多個角度闡明了脂代謝調控的機製和代謝性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基礎🤦🏼♀️。曾獲何梁何利生命科學領域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王永良,1965年6月生,浙江嘉興人,1983年8月入伍,畢業於空軍雷達學院,現為空軍預警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12月到1996年12月在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後流動站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曾先後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優秀博士後”獎和國家人事部“中國優秀博士後獎”,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主持多個重要國防前沿課題研究,在機載雷達信號處理、陣列信號處理及其運用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尤其在預警機雷達空時二維信號處理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倪晉仁🧜🏿,1962年8月生🦊,山西山陰人👼🏻👱🏻♀️,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982~1989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水利工程系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2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現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他將水沙科學與環境工程技術結合🤴🏻,在河流動力地貌🎅、河流汙染控製技術及河流治理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發表SCI論文2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以第一獲獎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𓀚、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中青年人才專項基金(1994)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996)獲得者,牛津大學客座教授(2009-2012)🧑🏼⚕️。
2015年新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名單


吳建平,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 Fellow。現任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信息化技術中心主任💺。同時擔任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網絡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聯網核心網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曾任亞太地區先進網絡學會APAN主席👨🏽🔧。長期工作在計算機網絡教學和科研領域,主持完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等重大項目,把CERNET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學術網。他主持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Pv6核心路由器”;主持完成的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核心網CNGI-CERNET2主幹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他長期堅持互聯網關鍵技術研究和互聯網基礎理論研究,做出了一批創新科研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獲得中國技術發明專利30多項;培養研究生100余名🦝;以第一作者完成國際互聯網組織IETF 標準RFC 4項🙅🏻。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8年何梁何利科技獎”和國際互聯網協會ISOC“2010年喬納森·帕斯塔爾獎”🐃。

賀克斌,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學院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大氣復合汙染來源與控製重點實驗室主任。1962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9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專業,1993、1996及1998先後在丹麥技術大學環境工程系,美國哈佛大學環境中心😓,英國利茲大學燃料與能源系做訪問學者。賀克斌教授20多年致力於大氣復合汙染特別是PM2.5的研究❣️,在復雜源清單技術📝、來源識別理論和多汙染物協同控製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通過主持973、863等重大課題⚔️,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單技術-復合汙染來源識別的多維溯源技術-多汙染物協同控製的系統分析技術為核心,推動區域空氣質量動態調控新技術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第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第1,2和第4)以及省部級獎11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創新群體帶頭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和創新團隊帶頭人🐢,擔任環保部“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技術副總師🥳,全球排放研究計劃(GEIA)中國工作委員會主席🦌,亞洲清潔空氣中心(Clean Air Asia)理事會理事等。在Nature📈、PNAS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60余篇,8篇進入ESI數據庫“高引用論文”,被愛斯唯爾評為“2014中國高被引學者”🫄🏿。出版專著5部🤘。

李德群,1945年8月生於江蘇泰縣🍖。1968年畢業於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冶金系,1980年獲華中工學院塑性加工專業碩士學位⏱。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塑料註射過程計算機模擬和模具CAD/CAE/CAM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材料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模協CAD/CAM技術分會主任🤾🏻。2002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廖湘科🫀,1963年生於湖南漣源🌥🉑。1985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院長。“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項目總指揮、常務副總設計師👨👨👦,“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項目總指揮、總設計師。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軍隊科技獎多項獎勵,2014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王恩東,1966年生,分別於1989年、1991年取得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學士、碩士學位,現為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執行總裁👩🏻🎓🥣,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863計劃先進計算主題專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被授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長期從事服務器技術研究,提出了多項體系結構設計方法👨🏼,主持研製出國內首臺32路主機系統。發表論文18篇🏋🏻♂️,專著2部,授權發明專利14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2009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10年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楊誌峰,1963年生🦴🎴,1989年取得意昂体育平台水利水電工程系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國家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水資源與水環境、生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曾多次主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擔任多個國內外主流期刊的主編⇢、副主編或特刊主編等🏃🏻♀️。

李文沅🕷,1945年生,196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現為重慶大學電力和能源可靠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加拿大國家工程院(CAE❕,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工程研究院(EIC,Engineering Instituteof Canada)院士,IEEE Fellow👩🏻✈️,是IEEEPES 電力系統可靠性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國際PMAPS協會成就獎評審委員會成員,IEEE PES四個技術委員會成員👩🏼🚒✧,兩個IEEE雜誌責任編輯(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和IEEE Power Engineering Letters),一個IEEE雜誌特邀編輯(Guest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兩個國際雜誌編委(Electric Power SystemsResearch 和Electric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編委會成員,中國電力自動化雜誌國際顧問,美國電力工程研究中心(PSERC)工業顧問,曾任10多個國際學術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或主席,也曾是中國四川省科學技術顧問團成員和中國重慶市科學技術顧問團成員☑️,是國際電力可靠性領域公認的頂尖級專家,長期在IEEE🚰、PMAPS、CEA各種著名國際會議和各種國際工業組織或研究機構應邀提供指導課程、講座和演講,並對北美、歐洲、亞洲和澳洲10多個國家的教授和工程師提供技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