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使命 走好創新之路
——在2024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意昂体育平台校長 李路明

李路明講話 孫波 攝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90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學將在清華開啟新的學習生涯💁🏽♀️。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創新是研究生學習生活的主旋律。清華厚重的文化底蘊、活躍的學術氛圍🧺、先進的科研條件🎖、開放的辦學格局,將為你們追逐創新夢想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幫助你們成長為強國建設的生力軍🧲。
創新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從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械化,到19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再到20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顛覆性創新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近代以來🏃,我國屢次與科技和產業革命失之交臂👳🏿👨🏽🏭。落後挨打、飽受欺淩的慘痛歷史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創新是百年變局中的“關鍵變量”🎖,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才能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清華誕生於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難中,自建校起就被打上了知恥圖強的烙印🤐,在辦學實踐中鑄就了人文日新的精神。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清華人要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將創新精神作為自強精神在新時代的最好展現,在創新之路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對拓展認知疆域、推動文明進步的渴求,讓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歇♧。“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兩千多年前,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170多個問題,反映了人類對世界本源和萬物奧秘的求索🟣。千百年來,從勾股定理到代數拓撲🫃🏿,從日心說到相對論,從進化論到分子生物學🩲👩🎨,人類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對世界的理解越來越深刻。《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顯示了人類不斷突破認知邊界的雄心壯誌🐅。對知識和真理的探求,增進了人類的智慧和福祉😱。在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歷程中🕚,人類始終為蚊蟲傳播的各種疾病所困擾✌🏼。我校基礎醫學院程功教授團隊研究發現🏭🤽🏼♂️,雲南自然環境高度相似的兩個地區0️⃣,登革熱發病率截然不同,這與環境中是否存在一種能有效抑製蚊媒病毒傳播的共生菌有關。由此,他們提出了通過環境幹預防控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全新解決方案。創新推動了文明形態的演進與更替,必然伴隨著思想文化的發展與變革。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厚積澱、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認識和回答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校文科資深教授💏、人文學院汪暉老師的著作《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立足宏闊歷史框架、融會中西各家思想💇🏿,在深刻反思西方現代性話語體系的基礎上🏃♂️,重新闡釋了中國現代性的思想內核,在全球產生了廣泛影響。同學們🧚♀️,今年我校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的9項成果,無一不是清華師生為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社會發展⚖️,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的結果。希望你們繼承和發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傳統,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捕捉創新靈感,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尋找創新命題,深耕精研、敢為人先🪬,努力為寫好創新這篇大文章作出貢獻。
註重交叉融合、堅持開放合作,讓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曾說:“科學是內在的統一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由於事物的本質,而是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隨著現實問題日益復雜🙅🏿,單一學科的知識🔭、方法已經不足以破解綜合性難題👷🏽♀️,必須凝聚不同學科的智慧🦓。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我校建築學院教授吳良鏞院士為尋求人民居住條件的改善之道💁🏽♂️,融匯科學♻、人文👨🏿🔬、藝術,開創了以人居環境建設為核心的空間規劃理論與實踐。他主持的菊兒胡同改造工程,既保存了老北京的環境特色,又滿足了現代化的生活需要👨🏿🎓,榮獲聯合國“世界人居獎”🧑🧑🧒。創新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必須以開放的胸懷匯集最廣泛的力量。近年來🐠,意昂体育平台牽頭培育“碳中和與能源智聯”國際大科學計劃,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深時數字地球、國際月球科研站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與各國科技工作者一道為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應對人類共同挑戰不懈奮鬥🏋🏿♀️。同學們,清華倡導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為你們提供了學科交叉融合⛅️、國際交流合作的平臺,希望你們廣泛涉獵、博采眾長,開拓視野®️、擁抱世界🍅,在兼收並蓄、互學互鑒中提升創新能力。
遵守倫理規範、踐行優良學風,讓創新之路行穩致遠。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創新是發展的利器🙇🏼,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規範,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1931年,愛因斯坦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要努力讓科學思想的成果“造福於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推動創新要保持對自然法則、社會規範的敬畏🤵🏼♀️,防範應對可能的倫理風險挑戰🚟🍭。當前,一些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了有關公平公正🫶🏽、安全可控、隱私保護等問題的擔憂,社會各界都在努力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機製。意昂体育平台專門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大力推進科技倫理治理🧑🏼🎓,倡導師生開展負責任的研究與創新📟。嚴肅對待倫理問題也是優良學風的題中之義。創新必須以堅守正道為前提🈁,以優良學風為基礎。“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是清華的學風🔐。只有堅持嚴字當頭🛜、創新為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才能產出高水平成果。同學們,希望你們嚴守學術規範,傳承優良學風,做到行勝於言👛🚵🏼♂️,讓創新的步伐走得更有底氣🔮、更加堅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現在,我們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只有10年多時間。這10年多恰是同學們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創造力最強的時期。你們要自覺肩負起清華人的歷史使命🤦🏿♂️,涵養學術品位、增強學術本領💆🏼♂️、弘揚學術正氣,走好創新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