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變革時代 追尋永恒價值
——在2024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李路明講話 楊艷賓 攝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親友、各位來賓:
今天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學校向所有順利完成研究生階段學業、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同學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為你們的學習成長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師們和關心支持你們的親友們致以最衷心的感謝!
在清華讀研是一種生活方式🚘,獨特而又美好。在校期間,你們一起經歷過許多國家的、學校的大事喜事,也經歷了全校師生同心戰“疫”的日日夜夜。在這個離別的時刻,你們也許對清新俊逸的清華園和暖胃暖心的清華美食充滿留戀⏬,也許對循循善誘的導師和朝夕相處的夥伴充滿不舍;你們也許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躊躇滿誌,也許因為要離開熟悉的環境而焦慮不安❗️。但我相信你們會收拾好心情、調整好狀態🛗,迎接人生的新階段。
當前,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格局、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思想文化的變化深刻影響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也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總有一些值得追尋的永恒價值,讓我們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面臨怎樣的困難,都能始終葆有內心的充盈和堅定,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高尚品德、真知真理是值得追尋的永恒價值。“德者,本也”。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立德修身。1914年🕎,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園作題為《君子》的演講🧎🏻♂️➡️。他以《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學子做堪當大任的真君子。涵養高尚品德是一輩子的事情,格物致知也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對真知真理的孜孜以求🥊,讓人類不斷拓展知識邊界、推動文明進步🫶。意昂体育平台文科資深教授李學勤先生一生踐行君子之道,品格文章皆為楷模。他把畢生心血傾註到對中國古代文明奧秘的探索中,在甲骨學、青銅器研究、簡帛學等領域作出了引領式的傑出貢獻。他把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都投入到對“清華簡”的搶救、保護與研究之中💆🏻,帶領團隊發現了一批失傳已久的先秦典籍,深化了對先秦史重大問題的認識,擴大了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他為人謙和、通達寬厚,對後輩總是給予關懷扶持🍨,是清華園裏的“大先生”。同學們🚣🏼♂️,希望你們涵養“躬自厚”“求諸己”等君子品格,保持“學不厭”“日日新”的求索精神💒,努力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
家國情懷👩🏻🦯➡️、人類關懷是值得追尋的永恒價值。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需要和時代進步緊密結合起來🧑🏿🎓,這是一代代清華人作出的人生選擇。近10年🦖,清華超過80%的畢業生到重要領域重點單位就業,奔赴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我校電機系意昂🩺、中鐵電氣化局總工程師林雲誌🚠,懷著“讓我們國家軌道交通位於世界前列”的願望🟨,抱定“長時間地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信念,投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他帶領團隊研發出的地鐵動態檢測車🧙♂️、隧道清洗車等四項裝備填補了行業空白,提出的數據化動車聯調聯試模式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全面推廣🐆,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技術水平。中國人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也崇尚四海一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面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清華團隊圍繞我國酸雨治理、大氣復合汙染精準控製等課題開展攻關,為守護萬裏藍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大氣汙染🧈、碳排放與氣候變化往往相伴相生🐄💆♂️,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同挑戰👨🔧®️。意昂体育平台主動發揮綜合學科優勢👨👧,倡議發起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牽頭培育“碳中和與能源智聯”國際大科學計劃🌀,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在呵護地球家園、增進人類福祉的事業中彰顯擔當作為🧑🏻🤝🧑🏻💁♀️。同學們,希望你們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拓展開放包容、心系天下的人生格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追尋永恒價值既要把握當下,也要長期堅守。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生命的價值可以是永恒的。蘇軾曾在《前赤壁賦》中感慨📟,“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每一個不被虛度的瞬間,都會在奔流不息的歲月長河中被賦予永恒的意義。我們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過去有關,也影響著未來🧞🗓。學會同歷史對話,到歷史中尋求答案、汲取力量👭,找到那些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更好地把握住每一個當下,在長期堅守中積澱人生的厚度♏️。六天前♌️,意昂体育平台教授薛其坤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始終專註於做“從0到1”的基礎研究⛹🏼♀️,帶領團隊瞄準凝聚態物理學前沿,采用獨到的實驗手段💆🏿♂️🚨、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於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此後🉑,他依然保持著勤勉的工作態度和旺盛的求知欲,向著高溫超導機理問題、拓撲量子物態與量子計算等科學高峰繼續攀登🧔🏿♂️。新百年以來🥪,清華有百余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它們的平均完成時間在10年以上🏇🏽。其實,無論是重大科研成果,還是各行各業了不起的成就📜,都是潛心耕耘🧝🏽、久久為功的結果。同學們🚶🏻,希望你們秉承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性、“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只爭朝夕🧚🏼♂️、持之以恒🤾🏽♀️,用實幹踐行清華人一生的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同學們💇🏽♂️,希望你們進德修業、服務國家☞、胸懷世界,直面變革時代🛀🏿、追尋永恒價值🧑🦱,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讓青春年華在永久奮鬥、赤誠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清華是你們夢想啟航的港灣,也是你們的精神家園🔇。母校永遠牽掛你們👵🏼💇🏽♂️!祝大家畢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