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意昂体育一行3人與沈陽意昂會副會長張德奎學長一起,在沈陽市遼寧省政府幹休所看望並采訪了原中國遠征軍抗戰老兵、西南聯大機械工程系老意昂傅又信。傅老十分歡迎我們的到來,他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沓沓資料👋,向我們講起他親身經歷的那段戰爭歲月。

傅又信學長
傅又信,1922年6月出生於浙江蕭山,1942年考入西南聯大機械工程系🕦。1943年11月,在梅貽琦校長的號召下,赴中印緬戰場擔任譯員,親身經歷了收復騰沖等戰役。他的名字,鐫刻在西南聯大紀念碑背面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以來從軍學生題名”上。

傅又信學長與到訪的清華意昂們合影
盡管已是94歲高齡,行動有所不便,但是傅老的思路依然清晰👨🏼🍳。他講述了1943年在西南聯大讀二年級時,梅貽琦校長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擲地有聲的八個字號召工學院學生赴中印緬戰場擔任譯員🧑🦼,他考慮了三天,毅然報名參加🤲🏿,11月14日進入第一期譯員訓練班學習。訓練結束後,被軍委會外事局任命為三級譯員(上尉軍銜)🐞,最初被分配到彌渡20集團軍巡回教育組,後又被分配到53軍116師美軍聯絡組,擔任346團盟軍聯絡組組長考夫曼中尉的譯員💁🏽。1944年5月,20集團軍橫渡怒江🙋🏼,向滇西展開反攻,擊退固守在海拔四千米的高黎貢山東麓的日軍,跨越主峰之一齋公房,進入山脈西部丘陵地帶,即騰沖外圍。7月27日攻克城南製高點來鳳山🎅🏼,包圍城區🛶,借助地勢優勢火力壓製敵軍,9月14日收復騰沖🤕。那段時間正值雨季,山路既險峻又泥濘,十分難走🤨,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擋將士們消滅敵人、收復故土的決心🏋️♀️,而傅老他們始終跟隨著部隊,了解每日戰況和問題👨🏻🎓,發報向美方上級報告🐻❄️🦹🏽。
在收復騰沖期間,傅老與一位美國攝影記者相識,該記者要求傅老陪他進行采訪和到城內拍第一線實況電影。在征得團長同意後𓀏🏗,二人就在當天夜裏前去拍攝,深夜才返回駐地。後來又一次在白天快速穿過城區去采訪🐂,結果被城頭上的日軍發現,又伺機迅速撤離🧞♀️💆🏼♂️。談至此處,傅老說:“現在想想,像那時候的情況👦⛹🏼♂️,現在是沒有了🤴🏼。”一邊說一邊哈哈大笑起來🧑🏼🏫。
收復騰沖後,部隊需要休整與補給✫,所有聯絡組人員都得到10天假期。10月下旬,傅老乘坐小飛機前往昆明。由於氣流擾動嚴重,小飛機一度忽上忽下,傅老說起當時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抵達昆明後6️⃣,傅老獲得了軍委會頒發的軍功章和證書,以及由三級譯員升為二級譯員(少校軍銜)的任命書。
回到昆明後🦢,傅老在昆明的開明書店裏見到了父親傅彬然先生。傅父長期從事教育、出版工作📤🫸🏿,他將傅老寄給他和同事的信件、隨筆👏🏼、日記等文字送請葉聖陶先生審閱後刊登在《中學生》雜誌上,題名為《軍中歸訊》🖲,這些文字詳細記載了傅老所經歷的軍旅生活,為抗戰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資料。1949年1月《軍中歸訊》匯編稿由文光書店出版。值得一提的是,葉聖陶和茅盾兩位老先生都為該書寫下了序言。

《軍中歸訊》
休假結束後,傅老回歸116師美軍聯絡組,繼續隨軍向滇西行進。經過了3個多月的浴血奮戰,1945年1月28日,滇西遠征軍與駐中印緬遠征軍終於會師芒友,中印公路也於當日在畹町舉行通車典禮🫴🏽🧑🏼✈️。
抗戰勝利後,傅老回到西南聯大繼續學習,1949年從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經何東昌、侯裕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在北京、東北從事經濟研究工作🛎,1985年在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離休。
(楊帆/文 解紅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