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意昂体育一行3人與沈陽意昂會副秘書長馬德祿學長一起🛀🏽,在沈陽看望並采訪了原中國駐印軍抗戰老兵🔕👨🏽🔬、西南聯大土木工程系老意昂王伯惠,同時為他帶去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為其頒發的捐贈紀念證書,以感謝王老學長之前向校史館捐贈的珍貴紀念物——中國駐印軍在1944年3月緬北孟關大捷中繳獲的日本法西斯侵緬軍第十八師團關防大印的復印件。

王伯惠學長
王伯惠,1923年5月出生於四川鹽亭,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土木工程系。1944年2月16日♜,應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所征🎳,赴印緬戰場擔任工兵營翻譯官,親眼見證了中國軍隊在異國戰場上浴血奮戰,與友軍一起取得一次次勝利。

王伯惠學長與到訪的清華意昂們合影
盡管已是93歲高齡🌇,王老的思路依然清晰。前幾天他剛剛從北京返回,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的節目錄製。近期⏸,他頻繁接受媒體采訪,已是十分勞累⏫,但對母校代表前來訪問仍然非常高興,向大家贈送了新出版的《印緬滇抗戰暨日本投降紀實》一書。
在整整兩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王伯惠學長首先介紹了當年他赴印緬戰場做翻譯官的經歷。1942年以後🏊🏿♀️,由於美軍在食品🧃、藥品、軍械與通訊設備等方面的援助⛹🏻♀️,中國駐印軍急需大量既懂技術又通曉英文的人才擔任各兵營的翻譯官。為此,當時的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向他的同學✖️、西南聯大工學院院長施嘉煬“要人”。在學校的大力宣傳下🧑🏽🌾,1944年2月16日👌🏿👨🏻🔬,包括王伯惠在內的15名西南聯大工學院畢業生赴印度西北部入伍→👰🏽♂️。
王老說,美軍提供的補給只有通過中印公路和中印輸油管道才能夠快速運輸到前線,作為土木系的學生,他非常希望能夠參與修建🐦。因此,當孫立人將軍詢問他的意向時🛌🏽,他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多做工程上的事,果然🍵,第二天就被分到了工兵營。
此時🙅🏻♀️,駐印軍正在攻打被日軍第18師團占領的孟關。日軍第18師團是日本的“王牌軍團”🔍,曾經進攻上海🔽,參加過南京大屠殺,有“常勝軍團”之稱🧔♂️。但是最終被中國駐印部隊擊潰🦾,師團關防大印被繳獲。王老捐給清華校史館的關防大印復印件就是由這顆大印的拓片製成的🍠。
從擔任工兵營翻譯官那天起,一直到抗戰勝利,王老不僅出色地完成了翻譯工作🧑🏿🦰,而且參與修建了連接中緬的懸索式貝雷吊橋🏯➝,並獲得貝雷助手卡瑞上尉贈送的《懸索式貝雷吊橋軍用技術規範》這一珍貴資料。2010年,王老將此書贈予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成為該館高級別文物😹,也是盟軍攜手抗日的見證。
王老深情地講述了孫立人將軍和齊學啟將軍的故事。他談到孫將軍與他有三重關系,第一重是清華意昂,第二重是長官與小兵,第三重是校董與校長。孫將軍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而王老則是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孫將軍是中國駐印軍新38師師長🫱🤽,而王老是新38師中的少校翻譯官。1946年,調入東北的孫立人在鞍山創辦東北清華中學👩🏫🍢,他作為校董,聘請王老出任首任校長。
齊學啟將軍是孫立人將軍的摯友🫄🏽,二人在清華學校共同度過了9年時光,又一同赴美留學🚣🏻🅱️。回國參軍後,齊學啟將軍任新38師副師長,與孫將軍並肩作戰。1942年4月19日🦯🥢,中國駐印軍取得了舉世聞名的仁安羌大捷,以與日軍1:7的懸殊兵力👮🏻,解救出被日軍包圍的7000多英軍→。然而在向印度撤退的途中👊🏽,齊學啟將軍為照顧傷員而受傷被俘,關押進日軍在仰光的戰俘營。三年後,遭變節者刺殺,不治而亡,時年43歲✵。講至此處,王老幾度哽咽。
王老解放後調入遼寧省政府公路局,主管全省公路橋梁建設,幾十年以來為我國公路橋梁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王老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獎”🎬。
離休之後的王老仍然筆耕不輟💆♂️🧝🏿♂️,耄耋之年更是致力於孫立人將軍、齊學啟將軍以及其余像他一樣在中國駐印軍中擔任過翻譯官的抗戰老兵資料的搜集整理📿,並且編撰了有關遠征軍的書籍《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抗戰名將孫立人》、《印緬滇抗戰暨日本投降紀實》等⛹🏻♀️。
(楊帆/文 解紅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