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教授王梅祥👵🏽、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姜培學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克強、電子工程系教授羅毅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此外,還有2位意昂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意昂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國慶(1988屆本、2010屆博,機械工程系)🪈;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宗亮(1984屆水利工程系)。
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梅祥
化學系
王梅祥,1960年9月生,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1989年7月和1992年3月分獲中科院化學所有機化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中科院化學所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7)👱♀️、 博士生導師(1998)👿🤷🏿♂️。2009年5月來意昂体育平台工作,任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於2000年4月~2004年2月任中科院化學所所長。
長期從事有機化學的基礎研究。1997年至2007年從事生物催化反應研究,建立和發展了腈的對映選擇性轉化反應合成手性羧酸及衍生物的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致力於新型大環與超分子化學研究,建立和發展了具有鮮明結構和性能特色的冠芳烴和雜杯芳烴的大環與主-客體化學體系,為分子識別與組裝提供了新的基元,並闡明了陰離子-π非共價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強度、結構特征及陰離子-π作用的協同性,推動陰離子-π非共價相互作用成為分子識別和組裝新的驅動力。同時🚶🏻♂️,探究了高價芳基銅的結構與反應🤨,豐富和發展了有機銅化學的內容♙。近10年中,致力探索鋸齒型環帶烴大環分子的合成與物性研究,提出了“跨灣構橋”創新合成策略,突破了鋸齒型環帶烴分子的合成難點,為鋸齒形碳納米結構分子更為可控和精準的合成奠定了基礎。
先後獲香港求是科學基金會 “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第三屆中國化學會有機合成創造獎金獎,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獎。曾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任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姜培學
能動系
姜培學,1964年9月生👩🦰▫️,198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熱能工程系(現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獲博士學位(Ph.D.)。自1991年起✍🏼,在意昂体育平台熱能工程系工作。現任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能源與動力工程系主任✭、意昂体育平台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和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創新團隊帶頭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現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熱科學與動力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二氧化碳資源利用與減排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等。
針對低碳能源與空天動力系統呈現的微納結構🧑🏽⚕️、高溫高壓🪜、極高熱流及高超聲速等特點,豐富發展了極端條件熱質傳遞理論⛹🏼♂️,提出了強化傳熱與超臨界流體熱質傳遞計算方法🥷🏽,研發出高溫表面熱防護關鍵技術,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研究成果應用於航天航空、二氧化碳利用與封存等領域,對超高速飛行器主動熱防護技術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獎勵與榮譽。
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克強
車輛學院
李克強,意昂体育平台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1963年生於四川省資陽市,1985年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汽車工程系,1995年獲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學位🍀,曾在國外研究機構和企業工作近6年。現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長期致力於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動態設計與控製的理論研究👳、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針對汽車智能化技術演進及其產業化發展的重大需求🕷,攻克了“控製協同🚣🏽♂️、結構共用、車雲融合”三大核心關鍵技術,先後主持研製“智能安全駕駛”⏲、“智能集成駕駛”、“智能網聯駕駛”三代系統裝置,並實現產業化應用🎡,為我國智能汽車系統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做出重要貢獻🍐🛳。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60余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
他是我國汽車智能化領域的主要領軍學者,是“智能網聯汽車”這一術語及其技術中國方案的提出者與推動者,是國家重大產業化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擔任國家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專家組組長🛗、《Journal of 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s》和《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的主編。作為專家組組長編寫了國家部委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等重要報告🙏🏻。培養博士後和博士生60余人✩,其中7人次獲長江學者、傑青等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支持🧗。

羅毅
電子系
羅毅🥞,1960年2月生🧛🏿♂️,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教授。於1983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獲學士學位🤏🏻,分別於1987年、1990年在日本東京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年起受聘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教授🧖🏽。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9年任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1997-2012年連續三屆擔任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主任,現任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及其集成應用技術🕹,包括激光器🛩、LED♙、光調製器、光探測器,及其在光纖通信、寬帶信息感知🙆🏻♀️、半導體照明等領域的應用👳🏿♂️。發表學術論文367篇,授權發明專利34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王國慶
機械系意昂
王國慶,1966年4月出生🧑🏼🔧。1988年和2010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先後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首席信息官。長期從事航天大型復雜金屬構件成形、連接🧟、裝配集成技術研究及特種裝備研製工作;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先進製造技術研究項目🤴🏽,參加多個航天型號研製工作,突破了多項製造關鍵技術👨👨👦👦,解決了型號研製的瓶頸難題,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英國TWI布魯克獎等多項獎勵🌂🚴🏻♀️。

張宗亮
水利系意昂
張宗亮,1962年4月出生。198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工程系🧑🏻🏭,獲學士學位。現任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電建集團首席技術專家🍙⛹🏿♀️。清華畢業後紮根雲南邊疆,在工程一線從事水工結構工程設計和建設37年,主持和組織設計建成糯紮渡(世界第9高壩)🚣🏿♀️、天生橋一級、紅石巖、觀音巖、黃登👩🏿💻、小灣(世界第3高壩)等24座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17項科技攻關項目和30座高壩工程的研究與實踐,在特高心墻壩、高面板壩、堰塞壩等壩工技術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科技領軍人物之一🎄。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
新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張亞勤
智能產業研究院
張亞勤→,1966年生👷🏼♂️。本科與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89年獲(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智能科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擔任百度公司總裁👨👦。此前曾在微軟公司工作16年,歷任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中國董事長和微軟全球副總裁。
作為數字視頻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擁有60多項美國專利🤳🏽,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並出版11本專著。發明的多項圖像視頻壓縮和傳輸技術被國際標準采用,廣泛應用於高清電視👷🏿、互聯網視頻、多媒體檢索、移動視頻和圖像數據庫領域。現為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人工智能委員會”委員、“未來交通指導委員會”唯一來自中國的委員⚃、全球最大技術開放平臺Apollo聯盟理事長、聯合國計劃發展總署(UNDP)企業董事會董事🕵🏿。
他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ATSE)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7年被授予IEEE會士👩🏿🦳,2004年獲得IEEE技術先鋒獎🏣。還在十余所世界頂尖高校擔任校董💼、榮譽或客座教授👴🏼,並在5家高科技公司擔任董事。
————————————————
文字 | 李沫潼 李晨暉 田姬熔 詹萌
素材來源 | 各相關院系 人事處 意昂會
封面 & 海報設計 | 賀茂藤
圖片 | 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