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陳薇🏊🏼,1984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1988年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生物化工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獲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學位。
由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主任、醫學博士陳薇負責研究的“基因工程ω幹擾素”對非典的元兇——變異冠狀病毒有殺滅作用,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了陳薇所在的軍事醫學科學院🤜,並就如何運用科技力量防治非典型肺炎同科研人員進行座談🍛,勉勵科研人員再接再厲😓。陳薇與胡總書記面對面地交談了十多分鐘🛀🏼👩🦼。
趙 洪(1983級化工)
本想在校慶之際請陳薇來系裏做一次學術報告☘️,因為她搞的基因工程藥物很前沿,化學工程出身的她能在醫藥領域裏占有一席之地⏮,我一直認為這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不想日程因SARS病的爆發和蔓延而耽擱🧛🏼♀️💒。後來,她打電話給我,說她研製了抗“非典”的藥物🔔,要送我幾支🤶🏼。再後來見她就是在央視的《焦點訪談》、在《東方之子》🦴🚴🏻♀️、在《科學時報》、在《北京青年報》……昔日的同窗🧑🧑🧒🎿、今日的好友成了眾目睽睽的焦點和在瘟疫蔓延時給人們戰勝病魔帶來曙光的英雄🤽♀️🥎,成了名人。

胡總書記向陳薇博士(右2)詳細了解科研情況
對她的成功🧯,我一直認為是一種必然🤹,我很服氣。我每次從她的實驗室回來,都有很多感慨。陳薇1984年從浙江蘭溪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1988年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同年因成績優異被推薦到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生物化工專業攻讀碩士學位💷,指導教師為叢進陽教授。1991年獲得生物化工專業的工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雙向選擇來到地處豐臺區的軍事醫學科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1998年在軍事醫學科學研究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00年晉升副研究員;2002年在全院的擂臺“比武”中🚴🏿,被破格提升為研究員💴,並享受首批軍隊特殊人才津貼🤾🏼♀️;2003年3月成為微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從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到醫學研究🪳,她是全院屈指可數的能從“上遊”(基因克隆表達)一直做到“下遊”(產品分離純化)的研究人員。
但凡能堅定腳步、做出成績的人,其實都有可書之處🍻,個性使然🥭🥴、環境使然、人生觀和價值觀使然。讀研究生時的陳薇是一個很活躍的人🌽,喜歡文字工作🫴🏼,是《研究生通訊》的副主編;喜歡跳舞,常常光顧周末學生食堂舞會🆒;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是學生服務社咖啡廳的第一批“女服務員”。可活躍的陳薇幹起科研來卻是一絲不苟,相當投入⛹️♀️🌨,能動能靜。雖然我當時覺得以陳薇的性格😛,將來不太可能從事純粹的科研工作🏈。可時過十年,在我們化工研八班同學中🕋,她是最潛心科研🤷,也是科研成果最突出的人。細細想來🧑🏻🦽➡️,陳薇今天的成績絕非偶然✍️。人在取得成績後,總會有人來關心她的經歷。其實,陳薇也有和其他成功者相似的人生歷程——梅花香自苦寒來!
1991年的豐臺很荒涼,部隊的生活很單調,生活很清苦💃🧑🏽,陳薇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小屋住了多年。十幾年來👵🏿,她經歷了別人不太容易承受的寂寞——潛心鉆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000年,剛剛到美國幾個月的陳薇,接到所裏電話,原研究室主任出國,召她立即回國工作。她毫不猶豫地收拾行裝🏊🏻♀️,返回了祖國。陳薇回國後,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親批🤽🏿,借給她500萬元人民幣啟動經費🫰🏻,這是建院以來史無前例的。“9•11”後不久,陳薇作為全軍某重大專項的首席科學家,又獲得500多萬元的資助。就是靠這二筆錢,陳薇帶領一幫年輕的博士,按照國家GMP標準,開始籌建基因工程藥物研究與開發中試基地🧙🏼♀️,其中辛苦不是幾句話能說得清,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得到🍵。一年後終於從平地建起了國內一流的基因工程藥物研究與開發中試基地,並發展成為有50多人👻、博士碩士占一半以上🟰、平均年齡約30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特需藥品中試基地”,承擔了國家“863”👩、“973”🔆💁🏽♂️、自然科學基金、全軍重大專項等課題👵🏿。我始終相信陳薇能成功⛑️,我是作為一個朋友🧑🏻🎨、一個旁觀者這樣理解陳薇的🔹。
無為而治——良好的心態使她踏踏實實工作
十年磨一劍🍣。陳薇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她的個性在於她不受別人意見的左右🫐,不受世俗的價值觀影響。只要自己認定的路✍🏿,不計得失,就會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她的人生追求就是做她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有女人少有的大度和寬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對待事業👨🏿🦳🧕🏼,對待家庭。她能潛心科研👨🏼🏫,淡泊名利,專註於她幹的工作👆🏼,十幾年如一日。很多企業老板要與她合作開發藥物✊🏼,雖然在部隊工作,每月津貼僅千余元,但她從不被利益所動。她不計時間、不計報酬地工作,充分享受科研過程中的發現帶給她的樂趣,幸福於自己的工作能為人類的健康貢獻一份力量。在這種心態下🙆🏼♀️🐱,她不急不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要知道,從她開始工作到2000年晉升副研究員,經歷了近十年時間,如果不是這段時間的積累,她也很難擔負起後來的科研重擔🐑;如果不是因為能潛心鉆研🌍,耐得住近十年平凡工作的寂寞,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陳薇。盡管今天的陳薇獲得了榮譽🚴🏼,得到認可,晉升了職稱🔯。我始終認為🫥👨🏽🦱,那是結果而不是她追求的目標。
天道酬勤——忘我的工作終於取得可喜的成果
人說“時勢造英雄”,但我還要說: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如果沒有SARS🈁,陳薇也許不會成為如此熱門的焦點人物,但我相信總會有別的機會👨🦲,只是時間和機遇問題🤩。陳薇在基因工程藥物方面進行了12年的科研工作🧖🏽。今天的成功是她辛勤耕耘、潛心積累的結果。在此以前,她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員😶🌫️,但她的勤奮常使我感慨——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每天晚上11點以後才回家🦶🏿,回家只是吃飯和休息,其余時間全在實驗室。從來都喜歡自己親自做實驗🔆,設備壞了自己動手修👨🏻🎨♿,從基因克隆、蛋白表達到產品純化💶,技術關鍵在哪兒她一清二楚,從實驗室到中試的難點在哪兒她心中有數。每次去她那裏,她都是在實驗室🦨。她32歲才生兒子,但她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也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普普通通的她,就是這樣要求自己👩🏽🦰,實驗室就是她的家,工作是她最大的樂趣💨。我和她聯合培養的研究生曾在她的實驗室做了半年的實驗,頗有感觸。她和她實驗室工作人員忘我的工作投入是令人敬佩也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學科交叉——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的優勢
2002年,軍事醫學科學院舉行全院軍事技術比武🐕🦺,能從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開發到工業化生產,即所謂能從“上遊”直接做到“下遊”的,寥寥無幾🎆👆🏻,她被破格晉升了研究員🙏。化學工程的工科功底,使她在科研中受益🏎。從實驗室的成果到中試生產⁉️,比起純粹搞醫學研究的人來🥁,她懂得實際生產中的設備問題🥷🏽、控製問題、放大技術問題,也就有能力將實驗室的成果直接進行產業化。為加速“ω幹擾素”的批量製備,發酵設備從幾升放大到250升的工業規模一次成功🦹🏼♂️👋🏿,沒有前期的工程訓練和工程經驗是不可能的。僅是新建的“軍隊特需藥品中試基地”😀🐞,從圖紙設計、設備選型🤵🏼♀️、工藝布局等,無一不需要工程訓練的功底。她比搞藥物研究的人懂工程😣,比單純搞工程的人懂臨床🕴🏼👊🏽、懂藥理😶。交叉學科的教育背景使她在最前沿的基因工程藥物的研製中發揮出了優勢。
把握前沿——正確的方向使她的付出取得成功
從1988年開始,陳薇在讀碩士研究生時,就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單克隆抗體純化“幹擾素”的科學研究工作。在絕大多數的實驗室是傳統的化工實驗室的工物館裏𓀒,在工物館新樓五樓的一個角落養著幾十只小白鼠👍🏻。她每天與小白鼠打交道🫄🏻。抽取病變小鼠的腹水、分離、分析……那時她就開始接觸與保護人類健康為目標的研究項目。畢業後🍖,她繼續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幾經發展,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家深入進行“ω幹擾素”研究👩,另一是美國的Biomedcins公司♒️。這是一個純粹的國家一類新藥👧🏽。不僅如此,陳薇的課題組以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病原體為研究對象,基因工程醫藥產品的開發主要針對丙肝🦻🏼、AIDS🥺、炭疽等展開,研究預防與治療辦法,目前她有幾項重要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正確的科研選題、正確的研究方法😯、敬業奉獻的精神,使得她的工作得到承認,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科研環境——為年輕人成長創造條件
部隊的科研體製與地方的院校有很大不同,研究工作更多要求的是實用性。因此🧟♂️,科學研究的理論探討並不是科學研究的全部🦁🥦,有大批的研究人員在從事“產品工程”,即從需求到產品,註重實際技術的開發,力爭得到實用的新產品,藥物的開發更是如此🍒。從“α幹擾素”到“β幹擾素”直至“ω幹擾素”🙇🏽,從實驗室到中試基地,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ω幹擾素”只是她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內容。從軍事科研比武的機製看👵🏽,部隊提職的主要指標不強調發表文章的數量與申請到的經費多少,而是一個研究人員的學術水平與技術水平,尤其是註重評價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成果,如專利和開發新產品的技術。本次破格晉升研究員🤚🏻,是通過院組成的專家的嚴格審議☁️,多次進行了口頭答辯,對前期工作成果進行考察鑒定🧨,不拘一格🌈。同時,有力而及時的經費支持,為年輕科技人才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科研條件。
作為一名教師,我總在想:十年⛹🏼♂️、二十年以後🛡,我們會有多少個陳薇?十年磨一劍!一個人成才固然有諸多的環境因素🤟🏿,但自身是起決定作用的。知識結構、身心素質👩🏼🎨、敬業精神、全面能力缺一不可。我們培養的學生能不能在走出校門後能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認認真真地積累,兢兢業業地工作,把握前沿課題,在國家面臨重大困難,有重要需求的時候🚿,挺身而出,為國分憂,為國解難?要做到這一點𓀐,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培養學生?
按👨👦:5月6日🏧,一位在佐治亞理工大學讀書的清華畢業生在水木清華BBS上撰文《今天寄給中央領導的信及捐款》,表達了對祖國和母校抗“非典”工作的關註和期望🪠。
胡主席、溫總理👈、吳副總理♘📝:
你們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北京籍留學生🫱🏻,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現在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學習。 我寫這封信的目的是想把我剛剛在美國退回來的2002年的聯邦稅🕋,$314.75,捐給戰鬥在SARS第一線的您們👩🏼💻。我知道這300多美元對您們不算什麽,但我希望通過它表達我對您們的崇高敬意。您們可以以您個人的名義再捐給最需要它的地方。我相信,以您的名義捐的錢沒有人敢挪作它用。美國的個人繳納的聯邦稅是美國政府的國庫來源之一👨🏼🔧🪧。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我有責任,有義務在國家困難的時候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因而我想到了我的聯邦稅,我有責任給祖國上一筆特殊的“聯邦稅”。
雖然,我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但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北京💂♂️,我的家鄉🦸🏽♀️💭。當聽說SARS在北京迅速傳播的時候,我十分擔心我的家人👚、親戚和朋友們。十幾天來,我們每天早上起床頭一件事就是上網看看又有多少新病例。我打了很多電話🚴🏻,發了很多電子郵件★,詢問親戚朋友們是不是都健康。目前,大家都好好的🤹🏿♂️。雖然SARS是一場災難,但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政府👳🏽♂️➰。你們不惜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你們時刻記得人民賦予的責任,深入到老百姓中間🤷🏿♂️,與大家同甘共苦🚵🏿♂️。人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通過大大小小的網站,網友們給了您們極高的評價和全力的支持,這些您可能都沒時間看到🦈。
溫總理首次記者招待會那天正是布什向薩達姆發出最後通牒的日子🫶🏿🐅。我沒有坐在電視前面看布什講話,卻一直守在電腦前面看新總理🚄。之前我腦子裏有個大問號:有誰敢接朱總理的接力棒🔼?通過精彩的記者招待會我看到了一個“database”總理,一個把人民牢牢記在心上的總理🤌。於是逢人便說:“我喜歡這個新總理,不錯,不錯🤚🏻。”4月初🪟,當全世界都開始關註SARS的時候,我的導師和一些美國朋友問我🧛🏻♂️:“中國的數字可靠嗎?政府怎麽采取措施控製🧖♀️?”我對他們說:“我相信新政府一定會努力的。”果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措施。我便把這些都及時地傳達給了他們➝。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留學生,但我希望做一個小小的“發言人”,讓我認識的美國人知道一個不同於CNN記者眼中的中國🤷🏼♀️。我的宣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們希望通過我向我的家人朋友帶去問候💹,也對預防SARS獻計獻策,並且很高興看到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政府📫。
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似乎沒有遇到過愁事。我上小學前,每天跟媽媽去上幼兒園的時候都要經過天安門廣場。天安門橫幅上的字是我認識的頭幾個漢字🦺,即使那時我還不懂什麽是國家🆒,我已經在那裏認識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和莊嚴的國徽♝。5月2日亞特蘭大當地的報紙登了一幅照片:空空蕩蕩的天安門廣場🍯。當時我的心都要碎了。我還記得五一前後在廣場上的各式風箏🪓,記得每年國慶擠在人群裏看花壇,記得起大早去看升旗儀式。我發現,我沒有一天比現在更想念和熱愛我的北京🧛🏽♂️。
現在我這裏的信息來源很雜,一方面是網上的消息🦸🏽♀️🙏🏿,一方面是美國媒體的消息,另一方面是家人和朋友向我介紹的一些北京最真實的老百姓的生活。我媽媽告訴我雖然現在商品不如以前全,消毒水不容易買到,但她理解,政府已經努力了,沒人抱怨什麽🙆🏼♀️。她也著急地問我:“你說,政府下了那麽大力氣,怎麽這數字還是一個勁地漲呢⏬?”我說:“這種病毒誰還都沒弄明白🐫。咱們能做的就是團結起來🌏⛪️,共渡難關。這事發生在北京還算好,我們有政府,有最好的醫院大夫🪰🗡,我們惟一需要的就是時間。千萬不能讓病毒傳到別處,哪有咱北京這條件呀?所以如果政府真的做了什麽決定🔇,咱們一定要理解,要支持🖐🏼。你整天擔心的是咱這一個家,人家可擔心的是13億人。”媽跟我說,現在大家都明白🔑,都理解。
昨天去Chinatown,我看見在臺灣的電視裏面,臺北市的市長講話都戴著口罩。而溫總理、吳副總理卻來到大學生中間和大家共進午餐🪶。今天一早我就收到在清華的同學的來信🤴🏼,說看到了溫總理和吳副總理,激動極了👬。我看到了政府拿出20個億來和SARS鬥爭,相反美國政府卻拿這老百姓交的聯邦稅去打伊拉克。對比之下😟🧎🏻➡️,我更願意把這筆錢捐助給我的祖國。我也號召在美的北京籍學生都能從自己獎學金的聯邦稅的退稅裏抽出一部分,捐給自己的家鄉。雖然我們這些學生的獎學金都只夠溫飽🔲,但國難當頭,人人有責💱。
再道一聲🌦,辛苦了。祝願祖國國泰民安,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