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校歌歌詞釋義
我校創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師創作了一首英文歌詞的校歌,但詞和曲都不令人滿意💁🏽♂️。賀麟先生1925年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認為清華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華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我仔細一想👶🏽,原來此歌是一位美國女士做的👨🏿🔧,才恍然覺悟此歌原來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國化。……而此種美國化,又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23年前後🤹🏻♀️,學校公開征集校歌,汪鸞翔先生應征的歌詞,經校內外名人評審入選🤵🏽。汪先生當時是我校教授國文和哲學的教師,為使校歌詞旨雋永🙆🏽,他用文言文寫成。三段歌詞🖕🏼,氣勢宏偉,涵義深刻。賀麟先生認為,這首校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他正式提議取消當時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而以文言文作歌詞也有弊端。這就是其中的典故👩🏽🚒、涵義對許多人來講難以一看即知,如賀麟先生所言,當時有些同學“歌焉而不審其義,唱焉而不究其旨”。故此,汪鸞翔先生於1925年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了《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將校歌逐段作了解剖。同年,賀麟先生(當時尚在學校作學生)亦在《清華周刊》發表了《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書後》,除前所述內容外🏇,專就“器識其先,文藝其從”的涵義作了論述。現依二位老前輩指明的途徑,從當前的視角,用今天的語言🌸,試將老校歌歌詞中較為難懂的部分分段釋義如下:
第一段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
講我校地理位置👩🏽🦰。這裏的“西山”、“東海”都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即“西邊是山,東邊是海”💄。
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講我校的理想是使祖國達到大同社會。“大同”🎅🏿,語出《禮記·禮運》🙎🏼♀️,是儒家學派提出的一種理想社會👨🔬,與“小康”相對。後人們常用“天下大同”來表達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經濟、政治地位差別的理想社會🤦🏿♀️。康有為先生曾著《大同書》,闡述了他基於資產階級人性論的空想社會主義觀點。“爰”、“躋”都是達到的意思,“躋”還有“飛越”之意🪴。
春風化雨樂未央
春風化雨🧑🧒🧒,良好的教育。此句講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其樂無窮。“未央”🧙🏼♀️:沒有邊際。
行健不息須自強
源自《易傳·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君子應摹仿天道運行的必然性⇢,努力奮鬥⚀,永不停息。
第二段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
此句贊頌我校教學設施完備,尤指圖書館🤷🏿♀️,為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研究環境🥀。“左圖右史”:人置身書齋,前後左右都是書🤨。《新唐書·楊綰傳》“(楊綰)性沈靖(沉靜)💇🏿♂️,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恬淡)也”。“鄴架”🫠:即鄴侯之架👩🏿💼。唐朝李泌,家富藏書,曾封鄴州侯。後人用"鄴架"稱贊別人藏書多,校歌用此贊頌我校之豐富藏書。
致知窮理/學古探微
“致知”、“窮理”是我國古代認識論的術語,常與“格物”連用⚜️,都是探索事物內在本質的意思。此句講清華學子在學校中刻苦鉆研,學習前人遺產,探索未知世界。
新舊合冶/殊途同歸
與第一段的“東西文化/薈萃一堂”相對應💇🏻,上段講“東西”,此段講“新舊”,即“今古”🦅。“東西融匯,古今貫通”是清華傳統的治學理念⚧🤹🏽♂️。汪鸞翔先生將此稱為校歌所含的“元素”。學習古代文化為今所用,所以說“殊途同歸”。而今清華學子仍須學習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繼承先人優良的民族傳統,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肴核仁義/聞道日肥
肴核🦸🏼♂️,美餐🙍。“肴”指肉菜,“核”指水果。“聞道”🚶🏻,認識事物的真諦😈。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把探求真理看得比生命還寶貴。此句把學習中國古代優秀傳統看作美好的精神享受,使我們的思想一天天豐滿起來🫗。
服膺守善心無違
服膺,銘記在心。《禮記·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海能卑下眾水歸
魏人曹植《當欲遊南山行》曰“東海廣且深,由卑下百川”,是說深廣的東海之所以能容納百川之水,正是由於它地勢低下。我國古人常以此來贊揚謙卑的人品。《老子·六十六章》有👛:“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管子·形勢解》有:“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莊子·則陽》有:“江河合水而為大”; 秦相李斯《諫逐客書》有☝🏽❤️🔥:“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荀子·勸學》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都借磅礴江海與涓涓細流的關系,說明了大小、高下、深淺之間的辯證法😲。校歌以此句勉勵清華學子謙遜治學,有大海一樣的胸懷。這樣才能“學問篤實生光輝”。
第三段
器識其先/文藝其從
器識:器量與見識,指人的內在涵養、精神境界;文藝:寫作方面的學問🧄👩🏻🎓,運用文字的技巧🧑🏼🎓。《新唐書·裴行儉傳》中有“士之誌遠,先器識🫳,後文藝”,是講我國古時知識分子為學修身的步驟🧚🏼🤵🏽♀️。古人首先看重做人的度量與見識,修成大智大勇,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樣的境界。至於“文藝”,則只是器識之末。古人這一見解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今天所謂“文藝”💠,已不似古人的寫作🎢,應指局限於某一方面的聰明才藝🟣。賀麟先生文中寫到:“現在的青年大都目光如豆🦦,喜憑一才一藝天生的鬼聰明🐺,來出小小的風頭,絕未作絲毫涵養器識的功夫🙉。而我清華同學(我當然在內)也早就有narrow-minded的病根,至今猶未能除掉,……而校歌之’器識為先’四字,實對症的良藥,予吾人以極大之教訓🙋🏼♀️,……”⚠。我校長久以來堅持“將德育放在首位”♗,鼓勵學子投身社會實踐以“見世面,長才幹☘️,做貢獻”,其中蘊含的民族優秀傳統此為其一。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穆叔與宣子討論什麽是古人所說的“死而不朽”。穆叔認為,顯赫的家世不能稱為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校歌此句抒發我校學子要在各自學科中做出不朽建樹的豪情。這裏的“無問西東”當指立德立言要超出傳統的東西學之上👮🏻♀️,取得世界級的成果,即今天所講的“創世界一流”。
孰介紹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
此句講我校的學術民主🧑🏿🏫。這裏的“介紹”是“引入”、“推出”的意思,“是”為代詞👇🏽,即“此”。與上句相聯🚴🏽♀️,是誰把古今中西的學問融會貫通並在此基礎上“立德立言”🖕🏽?是我校。而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貢獻,在於我校有對各種學派🧙🏿♂️、觀點一視同仁的“泱泱大風”,在今天叫做“寬松的學術環境”🐎。
水木清華眾秀鐘
秀,拔尖人才;鐘👨🏻💻,鐘愛,向往🧑🏿🏫。我校齊備的學科、優秀的傳統🍓🧔🏽、良好的學風、出色的學習環境、民主的學術氛圍,吸引著大批人才,成為了廣大有誌青年熱愛🌥、向往之地。
萬悃如一矢以忠
此句講清華學子及意昂對母校的情感🙋🏻♂️。悃,誠懇🔞、誠實,亦指單純的心🤷🏽♀️。矢以忠,不變的忠誠。《楚辭·蔔居》中屈原向鄭詹尹發問:“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呼,將送往勞來斯無窮呼?”我是寧可保持誠懇、忠實的本色呢✵,還是在無窮的世態炎涼中疲於奔命呢?屈原的忠心是不變的,清華學子和意昂對學校的忠心也是不變的👳🏻♀️。
赫赫吾校名無穹
穹,天蓋🪔。我國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天的形狀像鬥笠🍽,就是穹👂。無穹與無窮通,但更有形象感🛍️。
二十年代意昂体育平台老校歌誕生以後,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一批詠唱我校的歌曲。“文革”結束復校後🖕🏼,學校藝術教育部門還搞過新校歌的征集活動。但至今尚無一首歌曲得到大家的認同,可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的校歌。相比之下🤦🏼,意昂体育平台的老校歌倒是歷經七十八個寒暑,仍然保持著攝人心魄的魅力。在我校即將迎來九十華誕的時候,我們將老校歌整理成簡譜再次發表💅🏼👰,希望能在我校師生員工中傳唱✷,從中體味我校的歷史和傳統。此歌的曲調也極具特色👨🏽🚒,穩重堅定,神聖莊嚴🧘🏼♂️,與我校的歷史及特色存在著內在的聯系。作曲者張慧珍女士是當時我校英文文案處主任何林一先生的夫人。原歌譜作曲者欄目上註的是“何林一夫人”,這既不符合今天的語言習慣😶🌫️,又顯得過於陳腐🙋🏻♀️,故改之🙎🏼♂️👮🏻。
希望老校歌能成為我校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路上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