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是把雙刃劍,在非洲國家,一些傳染病防控知識過硬的專家和官員,經驗可能比我們更充足。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受到客觀條件限製,落實好日常疾控工作難度不小。

唐昆,意昂体育平台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學者、世界衛生組織COVID-19全球研究路線圖社會科學工作組成員
對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的傳播和蔓延,國際社會憂心忡忡。中國最新倡議指出,當下國際抗疫合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大對非洲國家的支持。
非洲疾控中心截至5月18日的數據顯示,非洲地區新冠肺炎病例已達84634例,死亡2766例,疫情呈持續擴散態勢。以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衡量,北非地區是非洲大陸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南非是非洲累計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非洲“承擔了全球超過24%的疾病負擔,卻只擁有全球3%的衛生工作人員和不到1%的財政資源”。新冠肺炎疫情一旦在非洲大規模暴發,將大量擠占本就匱乏的醫療和財政資源。
不久前,我曾前往南非、剛果(金)等非洲國家做工作考察,親身體會了非洲抗疫的艱難和無奈。
“完美計劃”如何實施
此次非洲之行,我去了三個國家——埃塞俄比亞、南非和剛果(金)。
從數據上看,目前南非新冠肺炎病例數是最多的。2月20日前後抵達南非時,旅客入境需要回答:有沒有去過中國或韓國。不測體溫,也沒有被要求隔離。即便是衛生體系的人,也會說“我們南非現在很安全,沒有任何問題”。
我在南非待了大概一周,2月底轉至剛果(金),飛機在金沙薩機場降落後,當地兩位工作人員逐一給乘客做體溫檢測,也會問最近是否到過疫情高發地區。在3月上旬我離開剛果(金)之後沒幾天,當地就發現了病例,又過了一個星期,他們關閉了國門。
剛果(金)是非洲衛生狀況最差的國家之一,而整個非洲大多數國家也處於全球發展排行靠後的位置,40%以上的非洲民眾生活在每天兩美元這一極端貧困線(聯合國標準)下。老百姓的健康意識薄弱,缺乏足夠渠道了解疫情,尤其是在早期階段。
此行去剛果(金),我參加了其國家衛生部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個會議。在面臨類似疫情這樣的大災大難時,一些非洲國家出臺的計劃可以說是近乎“完美”的,但如果問相關負責人怎麽執行這些計劃或戰略,他們第一反應往往是“我們需要援助國資助我們做這些事情”。
當然,磨難是把雙刃劍,在非洲國家,一些傳染病防控知識過硬的專家和官員,經驗可能比我們更充足。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受到客觀條件限製,落實好日常疾控工作難度不小。非洲多數國家的衛生體系薄弱,國家對於衛生領域的投入非常少,不少國家主要的醫療資源來源都是靠國際援助。
況且,這樣的專家、官員,在非洲各國也是鳳毛麟角,而普通醫務人員接受的醫學教育和培訓普遍不足。在非洲一些國家的衛生體系中,更多是靠誌願者發力抗疫,尤其是在社區層面、村莊層面。這些誌願者會給民眾做一些基礎的醫療培訓、健康教育。
作為非洲疾控和公共衛生工作的“外力”,我們有時會有一種“無力感”。外力必須要通過內力起作用,但一些非洲國家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外力也就收效有限。因此,需要進一步推動非洲國家的自身能力建設,使其最終能夠擺脫外部援助,如此才能可持續地抵抗疾病侵襲等問題。

進步與挑戰
在剛果(金),我參觀了當地的埃博拉治療中心。
幾年前埃博拉疫情暴發後,世界衛生組織等援助當地建了很多臨時的醫療帳篷等設施,病人從哪裏進來就診,在哪裏住院,病人和醫生的活動區域如何隔離等流程在當地都是全的。剛果(金)衛生部門的想法是,如果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就把病人安置到應對埃博拉的醫療設施中去治療。
這樣看來,非洲一些國家的確在取得循序漸進的改變或進步。
實際上,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如今很多非洲國家也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很好的報告體系、控製體系。
而2017年1月非洲疾控中心的成立,對整個非洲疾病控製而言堪稱裏程碑。當然,這也是多國援助開出的花朵,比如中國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援建大樓、提供人員和技術幫助等。
另外,不少非洲國家也從以往防控烈性傳染病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可行經驗。比如,按照剛果(金)、塞拉利昂等國的喪葬習俗,死者的親朋好友要親吻逝者遺體。考慮到埃博拉患者的遺體有很強的傳染性,國際紅十字會便通過勸說村裏的巫師去規範人們的行為。巫師被說服後,會教導給更多人,效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盡管如此,遇到類似新冠肺炎這種新發傳染病,非洲國家仍沒有足夠的能力完全自主應對。
從健康的決定性因素來說,非洲面臨的一個最根本問題是貧困。健康、教育等是要通過長期投入才能看到成效的,但一些非洲國家因為財力不足等原因,往往更關註短期能得到收益的項目。因此,外界應在幫助非洲國家“自主造血”方面進一步努力。
在政治生態等層面,問題就更復雜了,而這些層面的問題,如貧富差距、貪腐問題和戰亂因素,往往會直接影響到疫情的防控效果。
目前,在剛果(金)仍在持續的武裝沖突,阻礙了衛生防控深入到反政府武裝控製地區,國家疾病控製能力進一步被削弱。
處於戰亂地區的人們所面臨的疾病風險,遠大於那些雖然貧困但生活在和平地區的人群。在戰亂地區,一些居住在鄉村的老百姓,只能靠巫醫、拜神等原始手段去應對疾病。
炎熱天氣和年輕化的人口結構似乎有利於抵禦疫情蔓延的說法,對非洲很多地方而言,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安慰”,但問題並非如表象那麽簡單。科學界目前對新冠病毒本身的了解還不夠,目前很難斷言氣候或者季節更替是否會給新冠肺炎疫情帶來顛覆性改變,人口結構因素也是如此。
另外,非洲部分國家的一些居民還面臨營養不良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新冠病毒侵襲,抵抗力顯然更弱。
有專家認為,在非洲目前的衛生防控條件下,如果疫情繼續擴散升級,致死率相應也可能增加。
未來如何到來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日前表示,非洲今年經濟增速可能從之前預期的3.2%降至2%左右。疫情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可能給南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安哥拉等國帶來財政壓力。今年非洲石油出口國的收入預計將減少650億美元。
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埃及、加納、南非和肯尼亞等多國央行近期密集大幅降息。同時,多國推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包括減稅降費、建立專項信貸、下調部分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和免除部分移動支付交易手續費等。此外,非洲開發銀行還創新融資工具,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
疫情暴發後,非洲經濟過於依賴外部環境的脆弱性凸顯,也讓各方更期待非洲自貿區的建設。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區域一體化和貿易司司長斯蒂芬·卡林吉表示,建設自貿區可幫助非洲降低對外部依賴,在醫藥產品和基本食品方面加強內部供給能力。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應加緊行動,攜手幫助非洲國家補短板、強弱項,盡快提高抗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