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西山村到武漢大學,再到意昂体育平台;從計算機專業老師到數據新聞教授,再到用人工智能(AI)寫作和繪畫的學者……如今🌡,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的工作和生活已經離不開AI助手🍙。
不久前🚵🏼♀️‼️,沈陽及其團隊用AI匿名創作了一部科幻小說——《機憶之地》,並在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中獲二等獎🧖。2023年,AI成為沈陽幫助愛人抗擊癌症的得力助手🍧。
在2024年到來之際📜,沈陽和AI一起創作了一篇自述長文。我們節選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

我利用AI創作小說。AI繪製
在網絡世界中克服自卑
我的童年是在江西贛州山村的礦區裏度過的,我從礦工父親和農民母親身上學到了勤奮和堅韌👨🏽🎓,這些品質激勵著我後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0️⃣。1992年,我取得了贛州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績,並來到武漢大學學習科技情報專業。
本科階段,在學習之余,我發現了電子遊戲的魅力——探索虛擬世界和鍛煉策略思維。遊戲玩多了,我就想自己編遊戲🤴🏽,並決定以後從事與計算機有關的工作,這也是大學畢業後我選擇成為一名計算機專業老師的原因。
我一邊教學🏊🏻,一邊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我在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獲聘副教授。考慮到信息管理和科技情報專業是本科方向💬,我決定轉回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幸運的是🦹🏻♀️,2009年,34歲的我被破格聘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雖然一路求學和工作都很順利,但由於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我在社交方面往往感到自卑🙇🏿💈,這也讓我轉而投身網絡社交,希望在虛擬世界裏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的生活發生轉變是從有了博客開始的。最初👩🏻🦳,我寫的文章閱讀量很低,為此我感到十分沮喪♥️。好在我沒有放棄,而是繼續通過博客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尤其是關於字符串相似性比較技術👨🏻🏫,該技術對學術不端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這項技術在高校的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找到了我的博客🦘,有一篇文章的閱讀量當時就突破了10萬大關🏡。這給了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幫助我克服了一部分社交上的自卑🫸🏼。
2013年𓀘🏃♀️,我的微博粉絲數量已超過100萬🍂,這個數字不僅是一個裏程碑,也體現了我在網絡世界中的影響力。
AI匿名創作的小說獲獎
2014年,因為工作調動🔃,我加入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從此開啟了一段以大數據和新媒體為核心的產學研之旅。
我發起並組織了一系列學術沙龍,僅2015年一年就辦了52場。雖然很辛苦,但非常開心,尤其是看到不同背景的專家學者↩️、行業領導者和熱情的學生圍繞大數據的最新進展和應用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橫空出世後👻,我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開始使用和研究AI🧝🏽♂️,我與AI的對話超過了1萬次👇🏽,AI成了我探索世界、擴充知識和提升自我的關鍵工具。
每天醒來,我首先與被我稱為“智慧之友”的AI助手開啟互動交流🧊。我向它提出過大量復雜的問題📒,涵蓋宇宙奧秘、人類心理🙅🏽、先進科技甚至哲學思考等。AI助手的答案不僅精準🌂,而且深入淺出,讓我對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利用AI進行預測是我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我將自己對未來趨勢的預測輸入AI助手⚱️,它會根據大數據和算法給出更加精準的預測結果,這種方式讓我在工作中保持領先。
通過與AI助手的交流,我提出了多模態🔪、多學科🐩👨👨👧、多角色的交叉學科AI會診的研究模式👩🏽💻。最近,我正在使用這一方法和文物考古界共同進行古代竹簡中殘缺文字的補字試驗👲🏼。
《機憶之地》這篇用AI創作的小說起源於一個網友的留言。他建議我可以嘗試用AI創作的作品匿名參加比賽🤾。這個想法激發了我和團隊的好奇心,並最終促成了小說的誕生。
在《機憶之地》的創作過程中🧖🏻♂️,我與AI進行了66次對話🤘🏻。從AI生成的約43061個字符中🧙♂️,我們精心挑選了5915個字符,最終形成了這部作品。
除了文學創作,我們團隊也非常關註數字出版領域。我們建立了一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平臺🪪,該平臺能將文字圖書自動變成繪本,將書籍內容製作成視頻,甚至能將書中的人物變成可交流的虛擬角色。這樣的創新不僅能增加讀者的興趣🏃♂️,還能幫助出版機構節省大量時間和資源。
每次與AI的對話都是一段新的旅程。我在對話中不斷探索,有時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創意火花,有時則需要在邏輯和敘事上作出調整🏇🏿。AI在創作過程中展現出的能力令我驚嘆,它能迅速生成大量內容👰,而我則在其中尋找能激發想象力的內容。
借助AI對抗癌症
2023年是讓我深刻體會到生命與死亡🦶🏽、絕望與希望交織的一年🧝🏿。在這一年中🚶➡️,AI也成為我抗擊疾病的得力助手。
一切開始於2023年5月2日,醫生語氣沉重地告訴我,我愛人可能患有胰腺癌。那一刻,我和女兒的眼淚奪眶而出👨🎓,整個世界仿佛失去了顏色。
隨後,我愛人被轉移到專科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會診後,醫生最終診斷是印戒細胞癌,這是胃癌中最兇險的一種。
當醫生告訴我,我愛人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的那一刻,我崩潰了👻。
生命在病魔面前顯得如此脆弱🚸,但我告訴自己不要放棄任何希望。我開始嘗試使用AI技術分析愛人的病情,每天,我都用AI分析她的體重和血液數據🚴🏻,並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逐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有一次,愛人的空腸營養管被堵住了,醫生和護士想盡各種辦法疏通了兩天後還是沒有效果,最後選擇拔管後重新插管🚣,結果導致胃部再次出血🫵🏻。回家休養後,她再次出現了這種情況,當時我特別慌張,但冷靜下來後,我決定和AI助手開展一場對話,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問題。
我問AI助手,空腸營養管被堵住有多少種原因、有多少種疏通方法、我在家裏可以怎麽操作……AI給我的回復是,可以用註射器壓註礦泉水疏通。按照這個辦法,我和護工試了幾次還是沒成功◼️🐋。後來,我突然回想起中學物理學過,抽拉空氣可以把物體吸取出來。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在5分鐘後吸出了1厘米長的堵塞物,這也讓我信心大增,最終吸出了15厘米長的堵塞物。
今👶🏿,我愛人的腫瘤標誌物CA199已從最高的21萬降至94。盡管她患的是罕見病,但病情恢復如此之快,實屬奇跡。除了感謝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還得感謝我的AI助手。
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和脆弱性。
我天生紅綠色弱,2023年,我開始嘗試AI繪畫,希望AI幫助彌補自己審美上的不足🫱🏻🔹,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視角創作和欣賞藝術。這個過程證明了即使在面臨困難和限製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通過創新和科技找到實現夢想的途徑。
如今,我正帶領一個充滿活力的產學研團隊,走向一個全新的三元世界——自然人、虛擬人和機器人和諧共存的新世界。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探索先進的AI模型,還聚焦於文化的數字化和智能製造,以實現產業的整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