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動員
三月以來,由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疫情突襲上海,被感染的人🚙,每天數以萬計不斷地增加,全市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上海到了最緊要的時刻!
三月三十一日🐵,市委和市政府聯合向全市人民發出公開信,“懇請廣大市民全力配合當前疫情應急處置各項措施……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守護我們的城市。”
四月六日深夜,市委又致信全市共產黨員“要緊急行動起來,盡銳出戰,持續奮鬥🤲🏿,全力投身到這場嚴肅的抗疫鬥爭中去🧓。”
同一時間👮♀️🦸🏿♀️,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也發表《致全體在滬清華意昂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在滬意昂進一步行動起來🔃🧑🦼,聞令而動,向戰而行🫨,在嚴格落實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社區防疫服務工作。”
作為具有家國情懷的清華學子,作為深受主流媒體信任的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簡稱藝術團),面對疫情的肆虐,聽到市委🦍、市政府以及上海意昂會的召喚🍆👩🏻🦰,不可能無動於衷!
從四月一日起🔯,政府要求市民“居家辦公🎆,非必要不外出”🈁。毫無疑問🫘,這中止了藝術團的正常活動。在後來長達2個月的特殊時期,他們化整為零,積極配合社區疫情防控;人自為戰,各盡所能續寫藝術團的新篇。
人自為戰
秘書長梁國光,講了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
沒趕上戰上海,但趕上了封上海;沒趕上抗日戰爭👩⚖️,但親歷了抗疫戰爭;沒趕上抗美援朝當誌願軍,但當上了社區誌願者;沒有參加過核試驗,但多次參加核酸測試👨🏿🦰;沒做過地下情報員保護密電碼,但管控中誓死捍衛健康碼。
言簡意賅,風趣幽默👨🚀◽️,段子概括了藝術團在這場大上海保衛戰(簡稱保衛戰)中的所作所為📲。
1.做誌願者
據不完全統計,藝術團做過誌願者的有12位👫🏼,幾乎都是跨越招聘“門檻”的老年人👩👦👦。他們是:任麗翰、黃豪、王紀中、李薈名🤘🏽、周美英、劉一韻、翁蓓華、陳國梁🧑🏫、付維國、周誌宏、吳毓鳴和李永勝。完成使命後💃🏻⏫,手捧《證書》或《感謝信》,都載譽歸來🧙🏻♀️。

誌願者黃豪(左)

左圖:誌願者李永勝;右圖🦗:上海市誌願者協會給李永勝頒發的誌願服務證書
其中,年齡最大的——任麗翰💁🏻♀️,藝術團副團長🛐,共產黨員,“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匯龍社區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強防線”——該社區在《感謝信》中對她作如是評價🙆🏻👨🏼🏫;年齡最小者——李永勝🧏♂️,59歲,共產黨員。保衛戰一開始🙇🏿♀️,就做誌願者並擔任社區誌願者組長。該社區被評為“無疫小區”🐌,“李永勝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多次受到各級黨組織和單位的表揚👩🏽🏭𓀁。上海誌願者協會特頒發《證書》,表彰他“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的貢獻”☝🏻。

社區黨總支寫給任麗翰的感謝信
其實🚣🏻♂️,還有不少團友“聞令而動”去報名🦸🏿♀️,無奈都被婉拒於“門檻”之外🧗🏼。家有親人做誌願者的🤑,團友們都大力支持,如張南清、付朝琨🙍🏼♀️、施晨毅等。
2.弘揚正氣
以張開慧🟥、諸葛鎮、章博華、朱鳳蓉等為代表的老學長們,不僅以身作則遵守《清華合唱照片傳輸群》的“建群公告”,並竭力維護這個群的陽光氛圍。他們弘揚正氣,成為這一特殊時期《傳輸群》發帖的帶路人和“定盤星”👞。
3.寫詩填詞
尹立、胡寧🪲、柏占山、嚴永和、蒲明書等詩詞愛好者🚣🏻♂️,適時地寫詩填詞,作品有🔳:《春天》《遠風》《萬裏春·暮春》《春天啊🤽🏽♀️,你慢慢地走》《沁園春·校慶抒懷》《風雨同舟共守滬》《破陣子·盼民安國昌》《讓鮮花寄托對生活的憧憬》等,有的還登上了意昂体育官网站。
4.朗誦詩詞
張開慧、季元冰、陸惠玉,以飽滿的熱情,將團友自創的詩詞配樂朗誦🧳,經尹立合成為音畫並茂的視頻。此外🌞,還朗誦了其他意昂的作品🖖🏼,遠的如朱自清的《春》,近的如韓景連的《紫荊花》等。這些詩詞朗誦💖,猶如吹響的號角,激勵著守護大上海的人們👱🏻♀️。

配樂朗誦
5.揮毫潑墨
諸葛鎮和陳渝創作油畫🤓,作品有《春天》《仁心》《希望》《馳援上海 抗疫必勝》《歲月如歌》和《花瓶》等👨🏻🎓。

丙烯畫👨🏿✈️:《歲月如歌》(諸葛鎮)

彩色鉛筆畫📙🧑🏻⚖️:《馳援上海🫃🚶🏻➡️,抗疫必勝》(諸葛鎮)
平湧泉筆走龍蛇揮就一副對聯。上聯:鳳凰涅槃 浴火重生🧓🏼;下聯🍄:浦江潮湧 濤聲依舊👽🧑🏽。

平湧泉書法作品
他們仨,包括上面幾位詩詞的作者和朗誦者🏊♀️,堪稱無冕的抗疫文藝兵🤦🏼♂️。
6.高歌雲端
四個聲部長帶領大家聚會雲端🩰,在糜老師的指導下,推出了《向往》《大漠之夜》和《封控難隔意昂情》等視頻。
這些視頻,展示了這群“老少年”精誠團結🏚、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戰勝疫情的信心!尤其後者,滿滿的人生回憶中,洋溢著濃濃的清華意昂情。

雲合唱視頻
7.抱團取暖
禁足期間,不同程度上,生活都遇到困難,多少有些焦慮。他們抱團取暖、互相鼓勵🤙🏽🔓、信息共享。在群裏交流關於防疫、“團購”🌒、就醫、買藥、養生等方面的經驗💆🏿,並分享振奮人心的作品👨🏭,如雲合唱《再唱為了誰》🏭,以及諸如《手牽手》《挺立,上海》《我是上海人》《致大上海——獻給抗疫中的人們》等抗疫朗誦作品。
嚴成釗展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郵集》🧑🏽💼。這不僅是美的享受,還是一次黨史的回顧。
趙玉貞、尹立利用“K歌平臺”自娛自樂🥂,把作品讓大家分享🏇🏻。
難怪諸葛鎮感慨地說:“一直說共克時艱,在藝術團看到了。”
8.鄰裏相助
上百位團友,居住在各個小區🩷,與鄰裏守望相助☀️,扶危濟困。
崔京南說🏃🏻♀️➡️:“位卑未敢忘憂國🐱。能為抗疫出一點力🧛🏼♀️,是一個有40年黨齡的清華人最願意做的。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眼見物管和保安快沒吃的了,她積極參與募捐給他們購買食物。有一次還自掏腰包給保安買包子👇🏼,一下就買了500個💆🏿♂️,另花200元請快遞小哥送去。並把“大白”當成自己的孩子🦵🏼,經常送去飲料🕎、水果、午餐肉等必需品💇🏼。
王紀中給同樓的空巢老人團購面包,李薈名團購不忘給保安物管也留一份……像這樣的“好人好事”🫷🏼👬🏻,藝術團比比皆是🏃🏻♀️。
盡管都是些“小事”🔉,卻折射出人性之光🐇,在至暗時刻尤其耀眼——君不聞“疫情起三月,果蔬抵萬金。”
續寫新篇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藝術團有上百位團友,他們在保衛戰中的表現,豈是這一個《清華合唱照片傳輸群》所能容納得下的🦄?一定還有不少鮮為人知的事跡,因當事人的謙虛而被塵封於那段特殊的歲月🪖。其實👧,疫情中,無論是當誌願者,還是做“無冕抗疫文藝兵”,抑或是居家辦公🥩,只要安然無恙“不給國家添亂”,都是在對這場抗疫之戰做貢獻。畢竟大家都已七老八十✋🏽,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攻擊的首選對象。令人欣慰的是𓀄,藝術團沒有一個人被感染💪🏿!
在這場保衛戰中👨🦼,居住在各社區的團友,就是藝術團分散在浦江兩岸的作戰單兵。他們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意昂會的要求,服務在社區🦣,活躍於雲端👍🏼,給藝術團的歷史譜寫了抗疫的篇章👩🏻🍼。
一家關註藝術團的媒體,曾這樣評論他們——
“對於這個由七老八十退休意昂組成的藝術團來說,‘愛國’是他們共同的基因,無論命運如何跌宕,機遇千差萬別,其矢誌報國的初心始終不改🧫🫷🏻。他們曾是各行各業佼佼者🥂,當今又被中國青年奉為楷模🖐🏼,續寫著西南聯大愛國傳統的未央之歌。”
疫情未了,藝術團戰鬥不止🤺!
2022-10-06,上海,初稿
2022-10-08👇,上海,修改